研究生复试,需要提前联系导师吗?

复试在即,找导师的问题成为考研(微博)人普遍关注的话题之一。“导师都说要挑有灵性、有潜力的学生,可面试时间这么短,如果能提前找导师聊聊,展示一下自己,相当于抢了一个面试的机会。”这是不少考研人普遍的想法,于是,一些如何“讨好”导师的“人情秘籍”开始在网上流传,民间甚至流传着考研的“潜规则”:外校生拼不过本校生,与导师素昧平生的拼不过一面之交的,一面之交的拼不过找对导师送对礼的……事实果真如此吗?

教训篇:有多少梦想可以挥霍?

教训1:联系的导师太多,给人心机太重的印象

赵琳,报考北京某高校的研究生。初试成绩中等,为增加成功的几率,复试前两周她来到自己所报考的学校,打算为见导师做做铺垫。她通过自己在北京的同学和朋友,找到本校正在读研的师兄师姐们,分别拜访大家,以了解所报院系各方面的信息。接下来,便开始跟着师兄师姐去上研究生的课,辛苦奔波,倒也得以被几位导师认识。

就此来说,她的铺垫已经足够,但她还不放心,继续马不停蹄地找关系:找师兄师姐索要导师的联系方式,请求他们带她去见导师。当然,最后没有人愿意带她。于是在快复试前,她开始给有联系方式的导师打电话,自我推荐,并表示自己希望成为他们的研究生。导师们的答复大多是要看她复试的表现。于是她放下心来:至少有一个导师会要我的。面试时她一点也不紧张,毕竟大部分导师的课她都上过,回答问题时也很镇定自若,对答如流。导师们对她的表现也比较满意,有好几个导师都想录取她。但是很快,情况发生了大逆转——有一位导师提到赵琳此前曾与他联系的情况,立刻另外几位导师也说赵琳给他们打过电话。导师们一商量,觉得这个学生心机太重,不够单纯,最后共同决定不录取她。

教训2:目标导师不明确,造成了“撞车”

刘杰,本科学农学,跨考业报考教育学,不幸的是没有进入复试名单,于是开始考虑调剂。终于,她了解到武汉某农科所招教育学研究生,急忙与他们联系。因为身在郑州,刘杰给所里的导师们群发了邮件,在每封邮件里都说明自己的情况,并虔诚地表示想要当那位导师的学生。最初,她顺利地收到好几位导师的回信,表示很欢迎她去面试。但当农科所复试名单出来时,她发现没有自己,打电话咨询,教务秘书说因为她“撞车”了。

教训3:冒昧送礼,一瓶醋也可能误事

张伟,山西考生,初试考了某大学研究所第二名,因为经济条件比较拮据但又想去看望老师,结果送了几瓶家乡的土特产——山西老陈醋,但最后复试还是被刷了下去。事后张伟反思,感觉问题也许就出在自己送的特产上。也许他本身的意思不是“吃醋”,但就担心老师“借景生情”……

教训4:言多必失,尤其是在不懂装懂的时候

还有一位考生见导师的经历可谓是“前无来者”。导师问他:你最近看了什么书?他说我看了XXX。导师再问:相关内容的书你还看过谁写的呢?答:我看了XXX,不过那本比不上我看的前一本。于是数落一通,以表示他对本专业的学术问题有着深刻的理解。谁知,那本书的作者正是该教授去世的导师所写,自然什么希望都没有了。

经验篇:“前辈”们是这样克敌制胜的

经验1:到学校去听课

媛媛,东北某大学学生,报考南方某高校。她初试成绩非常高,很想跟随某位导师做研究,但是听说该导师只喜欢收男学生,这让她很苦恼。复试前半月,心急如焚的她便来到学校,开始跟班听课,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导师逐渐认识了她,也比较欣赏她。之后,媛媛课后找到导师,表明自己的心愿,导师表示,如果她面试表现好就考虑录取她,最终她幸运地如愿以偿。

经验2:主动向老师请教

李惠,本科成绩很好,考研报的是本专业领域排名第一的学校,所以复习时特别用功。7月新大纲下来时,她发现又增加了一本参考书,据说作者是学校一位刚从德国回来的老师,学术水平很高,见多识广。但是新书看起来非常困难,尽管李惠从头到尾研读了一遍,但还是没什么感觉,好在序言后面老师留了自己的邮箱。看完第二遍后,她便将自己的一些疑惑发给了老师,很快收到回信,老师夸她看书仔细,并对她的疑惑进行了解答。接下来的复习中,她经常就书中的问题给老师发邮件(从第二封邮件开始,她署上了自己的姓名),每一封信老师都很快回复。渐渐地,她被老师广博的学识和平和的态度所吸引,渴望跟随老师做学问。

初试结束,她的成绩不错,于是在复试前一周,她来到报考的学校,给老师发了邮件,汇报了自己的成绩,并说明自己已经来到学校,想见见老师。老师答应她去办公室找他,见面后语气很友善,问了问她在本科的学习情况并随便聊聊她在学术上感兴趣的东西。面试结束后不久,她得知自己梦想成真。

经验3:钻研导师著作,言行诚恳有礼

杨新,一个来自某名茶之乡的男生,报考的是一所知名院校的热门专业。幸运的是,他高中同学的哥哥正在自己打算报考的学校和专业读研,而且师兄的导师正是专业参考书的作者之一,堪称本专业领域的元老,能跟随这样的导师做研究,那简直太幸运了。于是杨新很早便开始与师兄联系,对于复习中遇见的问题和困惑,师兄也以过来人的角度给予耐心解答,加之杨新学习刻苦,初试成绩不错,名次位列中上。初试结束后,他便开始在网上搜寻导师的专著和论文,仔细进行研究。

复试前半个月,杨新打算到所报考的学校看看,顺便给师兄捎去两包茶叶。到学校后,师兄对杨新的礼物表示了感谢,并随口提到自己不怎么喝茶,倒是导师很喜欢喝。这让杨新兴奋起来,他跟师兄聊了很多,并向师兄了解了导师的一些情况,还向师兄表示自己很想见见导师。师兄认为直接引荐不太合适,但可联系导师的办公室。第二天杨新去办公室见到了导师,还带上了茶叶。导师对于他的突然造访起初并不太热情,但当听说杨新研究过自己的专著后,脸色立刻转晴,聊完学术上的问题,杨新还谈到了自己的家乡,谈到茶,导师也兴致勃勃地说起自己的喜好来,最后对于他带的茶叶也欣然接受了。自然,杨新最终成为了名师之徒。

复试前申请做导师的助手

心理系的学生小王想报考的导师课题很多。复试前一个月,他到学校向导师的学生了解情况,学生们都说最近特别忙,在帮导师进行某一课题的实验。于是他特意花了几天时间向未来的师兄师姐讨教,与大家熟悉之后,她礼貌地提出让他们带着去帮忙做实验的想法,其中有一位师姐建议先请示一下导师。导师说正好人手也不够,那就让他试试。结果,小王硬是在复试前跟着导师做了快一个月的实验,这期间导师也喜欢上了这个谦虚、认真、好学的学生,面试结束后很快就录取了他。

策略篇:谋定而动,打十拿九稳的胜仗

谈到策略,首要的前提就是初试必须过线,所以考生要记住最关键的是前期好好复习,否则策略与你无关。不一样的学校不一样的导师可能会碰到不一样的情况,但有一些是肯定的:对导师了解越多,胜算就越大,多一分了解,你就多了一个成功的砝码!

策略1:相机而动,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

报考学校时,尽量选择那些能拥有有利资源的学校,包括本校师兄师姐或老乡、朋友所在的学校,或者通过别人能在那所学校找到所报专业的在读研究生。复试之前要通过互联网查询报考学校的相关复试政策,还要请教往届的师兄师姐,从侧面了解一下导师的禀性、好恶;同时也可以在请教的过程中和未来的师兄师姐叙友谊,了解一下往年复试的情况。这样,你可能比别人多了解一些“内部消息”,包括所报院系对“见导师”的整体倾向,想报导师的学术水平、性格、习惯、好恶等。如果院系或者导师都不反感学生提前找他,那么初试成绩出来后就应与导师取得联系,清楚地告诉导师你的姓名及初试成绩,并期望面谈。有的导师不希望面谈,则可以通过邮件或电话进行交流。

策略2:信息到位,见面前读懂导师

如果可能,最好面对面与导师交流,许多考研过来人认为,面谈更能给导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导师对学生很满意,被录取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考生在接到复试通知后,可马上登陆报考大学的网站,了解到复试的指定书目,并提前做好准备。由于复试考查的是考生的知识积累和自身的发展潜力,因此必须对所报专业的学科发展领域十分熟悉,其中包括学科目前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情况,并要多了解导师研究的侧重点和主要的学术观点。

在面谈前的这段时间,考生可到网上搜索相关论文,尤其是相关专业领域比较权威的学者的论文和创新性突出的论文,多关注本专业理论在实践领域内的运用以及其效果和评价。了解报考导师目前正在承担或已经完成的比较重大的科研项目,了解导师的主要研究领域,认真阅读导师在权威期刊上发表过的研究论文,最好能思考一下这些论文解决问题、阐述观点的思路,并了解相关知识。了解导师很简单,如登陆学校的网站查询,或在图书馆的数据库里输入导师的名字,就能看到导师的基本情况和学术成果。

策略3:与导师见面要掌握分寸

如果要提前联系导师,也要让彼此的认识自然,不要太僵化,否则弄巧成拙。考生尤其要避免的是咨询考查内容或者考试重点,这种开场白几乎注定会让考生失去复试入围的机会。很多导师青睐埋头做事少说话的学生,所以与导师第一次见面时,不要夸夸其谈,否则会令导师讨厌。现在中国很多院校,如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都是采取全学院统一招收硕士研究生,根据考生报考的专业以及考分,确定最终录取与否与录取的专业。在新生入学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才确定导师,如果过于功利地联系导师,实际效果就要大打折扣。

因此,你可以做的事情是:第一,要谦虚,可多向导师请教其所关注的学术领域的问题,也可以聊一些你对所选专业的情况,谈谈你对专业的兴趣以及本专业的发展前景。对导师正在进行的课题研究,如果准备几个有意义的专业问题提问,老师会很高兴和你探讨。第二,如果你的确没什么问题好问,那就聊天,说说对学校的感受、自己的家乡等,这些是万能的话题,没有人对此反感的。谈话中要注意看导师愿意跟你聊哪些方面的问题,尽量谈论导师感兴趣的话题。第三,关于要不要送礼。送礼物之前一定要了解情况,有些导师比较反感学生带东西见面。如果老师不是太严肃或者比较“开明”,那么不妨带点小礼物。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带些家乡特产之类或者一些水果。挑选礼物一定要注意,不能选择那些有可能引起导师误会的礼物,只要能表达自己的心意即可。

政策篇:高校正淡化导师个人意见对复试的影响

2004年,中山大学的考研复试“淡化”了导师制——部分专业如外语学院、中文系等报名时不用填导师。由于社会上对研究生教育导师制出现“1个茶壶灌9个茶杯”的现象颇有争议,中山大学研究生院对此采取“导师组”的做法,由一个导师团队带研究生,研究生入学头一年不分导师,到了做论文的时候,再配备相应课题的导师,并让学生自由选择,同时给博导、硕导都设立招生人数上限。

华南理工大学2004年也改变了复试的报考模式,考生在报考时也不需选择导师,等到复试结束后再做选择。该校研究生院招生办有关负责人表示,2009年考研有一门专业课放在复试进行,从而加大了复试的难度,也加大了导师在复试中给分的比重。为了避免导师在复试中给自己“门下”考生“感情分”的现象,采取考生报考时先不定导师、待复试结束后再由学生和导师双向选择的做法。

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邵松林说,学校规定各院系至少要组建5~10个由教授和博导组成的专家面试小组,面试时由考生抽签决定由哪个专家组面试,杜绝以往可能出现的托人打招呼等不公正现象。同时,学校面试拒绝走过场,要求每位考生的面试时间不得少于20分钟,体现公正、公平的原则。

文章来源:跨考教育


导师是联系了最好。一般是你在复试名单里或是初试线感觉比较给力了就可以联系老师了。不过作用不大,老师一般不会给你打包票就说肯定录取你就要你的。一般只会说一些折中的话。最多是老师知道有你这么个学生。如果导师在学院的地位一般的话,你在面试组里能不能碰到都不好说,基本也不会替你说什么话。最后录取了研究生的分配一般是由研招办的老师负责,牛的导师可能会去挑几个生源比较好的学生,其他的分给其他老师。你在复试前找到联系邮箱,联系一下你感觉不错的老师就行了。还是以你的复试表现,和综合排名为准。


这个一定要联系,我都是过来人了,我也复试过考研的学生,场面也挺壮观的,好多学生进来很紧张,自我介绍都很结巴,看到下面坐的一个都不认识,更紧张,这其中就有一位是你的导师,你如果事先见了他,他会给你指导或者缓解心里压力,对你的复试很有帮助,对了,复试刷人也不少。


就目前来说,绝大多数报考外校的考生由于主客观条件,对所报考的学校的专业设置与导师缺乏必要的了解,不了解学校某学科的基本设置与学术力量,不知道导师研究领域与主要成果。因此,虽然一些考生被录取了,但对今后学习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目前,对于多数考生而言这个问题现在已经比较容易解决。现今网络资源十分丰富,完全可以通过网络查找并了解某些学校、某些专家学者的情况。例如,到所报考的学校网站查找该学校某专业设置与招生数量,了解导师的基本信息与学术力量的基本情况。若对某位导师有兴趣,还可通过“百度”进行搜索,或许会得到更多资讯。同时,可以通过某些专业网站获得大量信息。

也就是说,大多数考生已经逐渐初步具备对于考研复试前联系导师重要性的认识。那么,复试前联系导师到底有多重要呢?

客观上来说,作为导师,他们希望考生能对自己的研究方向有一个基本了解,这样对招收学生与指导他们的学习更为有利一些。但是,招硕士与招博士不同。大多数导师招收博士生,会将考生限制在一个比较小的范围中选择,事先通过各种渠道对应考学生进行了解,甚至还要求考生将已发表或未发表的论文寄来阅读,以便确认其有无培养前途。而招收硕士生情况则大不相同,若非本校考生,导师无法知道究竟有多少学生报考、无从确切了解报考者的基本情况,师生双方在复试前都十分陌生,既不利于导师选择学生,也不利于学生正确“推销”自己。

所以,就我们了解,绝大多数导师十分愿意在招考前了解考生,以确认考生有无培养前途。但是,由于他们教学、科研工作十分繁忙,没有时间、精力与考生进行大量的联系沟通,因此只得采取回避措施。如此,师生双方无法进行有效地沟通,导致导师盲目招生、考生盲目报考的情况,甚至入学后导师在培养学生过程中产生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因此,报考前与导师进行有效沟通很有必要。

同时见老师之前,希望同学们去提前拜访一下师兄师姐,了解一下这个专业的特点,了解一下你整个目标院校老师他们一个状况,同时也了解你在未来整个复试过程中,老师的决定权到底有多大。所以说这些方面都是一些主要的因素。

众所周知,在研究生阶段实行的是导师制。导师制度是研究生教育制度的重要方面。因而,导师在复试中的话语权绝对不容小觑。

总的来说,联系导师指导有以下几个好处:

第一,有利于导师了解自己。

不同于博士生的招考,硕士生导师往往无从知道考生的能力和研究兴趣。毫无疑问,导师当然希望挑选到能力强,又对自己研究方向感兴趣的学生。一方面源于导师往往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领域,如果自己所带的学生对自己的研究方向不感兴趣,那么将非常不利于导师对学生的指导。比如有的学生由于对所选择的导师的研究方向没有丝毫兴趣,导致师生关系非常紧张,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另一方面源于报考的学生能力良莠不齐,高分低能的现象比比皆是。能力强的学生通过复试前师生之间的互动,将有利于导师发现自己的优点,从而为复试成功加分。比如,有的学生将自己曾经发表的论文、学术研究上获得的奖励以及毕业论文等材料传给导师,如果导师认为该生的能力和研究兴趣都甚合心意的话,则无疑胜券在握。

第二,有利于自己了解导师。

一般来说,导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名望较高的年长教授。他们大都已经在某一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这类导师的最大优点是有很高的学术造诣,为人大都谦和,因而有利于学生在学术道路上的快速成长,师生关系都较融洽。另一类是如日中天的年青学者。他们年轻而富有开拓意识,大都具有博士学位,是学术上的新星。这类导师的最大优点是具有很强的进取心,紧跟学术前沿,热心于研究上的开疆辟土,因而有利于学生接触最新的研究领域,极易取得突破性的成果。显然,如果你希望在学术上获得更多的人脉资源,选择年长的教授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你希望在短期内把握学术前沿,那么年青学者应该摆在首位。当然,有人强调选择导师应该考虑导师的人品和口碑,笔者很是赞同。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确实有一部分导师成天忙于学术走穴,根本无暇顾及学生的培养。我们时常在一些报道中看到,某位学生在研究生期间与导师仅谋面一两次,也就不足为奇了。因此,在了解导师时,应该对其人品和口碑有一定程度上的了解。

诚然,联系导师的优点很多。但是,如果有人寄希望于通过这种方式套取复试考题,则无疑是打错了算盘。一般来说,导师大都是德艺双馨的学者。中国目前实行的是导师遴选制度。在评定硕士生导师时,需要经过严格的考核程序。其中学术能力和道德素养是考察的核心。通过严格考核的导师,其各方面的能力和素养都不容置疑。另外招生单位对复试考题都有极为严格的保密制度,除出题的导师外,其他导师根本无法接触考题。因此,寄希望从导师那里套取复试考题,无疑是水中望月,甚至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比如,有的考生在复试前向导师送贵重的礼品,妄图从导师那里套取考题,结果往往是招致导师的反感。所以,笔者有必要强调,联系导师的目的是:让导师了解自己多一点,自己了解导师也多一点。通过联系导师,实现师生双方的相互了解,从而增加考生成功的机会。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考生要去见老师的话,一定要重视和老师的面谈,做好各种准备。例如你对这门学科你的了解,你对整个学科发展的认识,以及未来之后,未来你考上研究生之后你所要做的,和老师去进行学习的时候,你的学习态度,你未来的职业发展态度,这都决定了你未来是否能够得到老师认可的一个关键要素。

必须要强调的一点,不管是跨专业,还是本专业的同学,都必须在见老师的时候,强调自己的学术背景,强调自己的求学能力,强度自己踏实认真的学习精神,这都是非常关键的。


本人并没有联系,因为你并不知道你的导师是否喜欢你去联系他,一不小心就会达到反效果,有这份心。还不如多花点心思在复试上,只要你表现好,人家有什么理由不要你呢!我今年就没有联系过任何导师,复试成绩第一名。


17年,考的北京一所211当时去复试那晚住在五道口青年旅社一间房间四个人同一个学校同一个专业,复试前晚9点多钟他们都去和导师见面去了就我一个人在旅社,后来他们三个都顺利录取了。不过我也录取了,但是我初试排名靠前复试过后退了7名,他们名次都上升了。所以我想说最好找导师不仅复试有好处,说不定还给你一个名额。


谁都喜欢主动的人,老师也是。我们(复旦)研究生复试面试都会问上一句----是否提前联系导师?后来才知道,这也是加分项。(ಥ_ಥ)我这种初试倒数,双非的最后也联系导师了。所以,你说呢?(已经被录取)


首先谢邀,考研复试过了要联系导师。下面我做两点说明:

复试是与导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考生有可能因为时间短或紧张等原因无法完全展示真实的学术水平,提前联系导师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你的紧张情绪。和导师联系的目的尽管并不是获知复试题目,然而考生通过采取有效的表达方式,尽可能多地从导师那里得知复试的相关信息是完全有可能的。如果在准备考研初试时联系导师还有些避嫌的想法,那么初试结束后联系导师就显得理所当然了。

和导师联系的途径有很多,比如登门拜访或电话联系,或者发邮件等。通过E-mail和导师联系是一个较好的方法,有的导师在复试前为了避嫌,不接受考生的联系,但是并不拒绝发邮件的方式。你第一封邮件内容主要是关于个人的介绍,目的为了让导师对你产生兴趣,所以一定要表达坚定的报考意愿和对导师研究领域的浓厚兴趣。


如果对自己复试有信心,可以提前联系,我就是在复试之前联系的导师,简单跟导师介绍下自己的情况,至少先给导师一个印象,如果答应给你预留一个名额是最好的,即使他收满了,也会给你推荐一个他认为比较好的导师,提前联系还是有一定作用的,就是发一个邮件或者打一个电话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肯定要联系,这里说一下联系导师要注意的地方。

第一印象——印象管理的关键

方式一,发E-mail。在E-mail中,简单的自我介绍及表达对导师的敬仰之情是必须的,但这不是拉近与导师关系的最好切入点,询问有关的专业问题才是一种更好的切入方式。这种询问,容易引起导师的注意,引发彼此的交流,且不落俗套地为进一步交流留下余地。【注】发邮件是联系导师必备的方法,也是首先需要做的

方式二,给导师打电话。这是最难以把握的一种方式,但很多考生由于距离太远,不得不采用这种方式。这种方式包含太多的不可预知性,如果第一次电话联系不成功,第二次再联系就难上加难了。建议大家最好还是先通过E-mail与导师联系,然后在合适的时候再给导师打电话。

巩固联系——印象管理的延续

在第一次与导师接触后,如何巩固联系、保持接触的延续性,以加深导师对你的印象十分重要。

借助E-mail,通过进一步的学术研究感想和观点的交流,考生与导师的联系会得到逐步加强。

沟通忌讳——印象管理的雷区

忌讳一:把隐私当信息。了解导师的信息,决不是要探寻导师的隐私,而是在导师的学习经历、当下的工作状况、学术研究情况、师生相处情况这4个方面对导师有所知晓。

忌讳二:第一次接触不太成功后的消极自我暗示。有些考生在第一次与导师接触后,感觉导师不够热情,或者觉得自己表现不好,给导师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便消极悲观,这是片面的、不科学的。导师第一次和陌生学生接触时,不会表现出强烈的感情倾向,因此不必过于在意导师的热情程度。切记,第一印象固然重要,但即使第一次接触不顺利,在进一步的联系中还可修复第一次的不足表现。

忌讳三:频繁地与导师联系。过于频繁的联系既影响导师的正常生活,也会让导师觉得反感,影响对你的判断。与导师的联系不在于次数的多少,而在于每次联系的质量。适宜的、恰如其分的联系才是最佳巩固联系的方式。

联系老师切记不要广撒网细捞鱼

我相信有很多同学!特别是外校的同学喜欢这么干!在得知老师的邮箱之后,同时发了好多邮件,以为这样对他很有利!从愿意收他的老师里面挑自己最喜欢的那个……

最好的方式是这样的:先整理一下你想报考老师的顺序,然后按照这个顺序联系老师,等上一个老师给你确切答复之后!再决定是否联系下一个老师!上一个老师委婉的表达他的意思,可能不是很愿意,那么你就继续下一个老师,如果上一个老师有收你的意愿了,好!到此打住!剩下的事情就是安心准备复试或者是找老师面对面的谈一谈……

复试联系导师参考邮件(附格式)

首先,邮件的主题可以写成这样,考生姓名-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型硕士自荐信

邮件参考内容

尊敬的xxx:您好!

冒昧打搅您了,我是xx,男,今年xx岁,某学校某专业毕业,今年报考专业硕士,考生编号xxxxxxxxxxxxx,政治xx分,外语xx分,数学xxx分,通信原理xxx分,总分xxx分,专业排名第xxx名,参照去年的复试分数线,我有机会参加学校的复试,我希望能够有机会攻读您2014年的硕士研究生,所以非常冒昧的给您写信。本科生期间我成绩优秀,四年来成绩xxx,我刻苦学习,积极实践,在老师的精心培养以及大学良好的学术氛围的影响下,我在基础知识,设计实验,操作能力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读研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一段一定要细说,要说哪里刻苦了,能力哪里强了,举具体例子,比如我独立完成了XX课题的研究,比如在晨星成长计划的金融训练营中活动了最佳营员...。)我在网上查阅了您的有关资料,并看了些您发表的文章。我对您所研究的课题很感兴趣,比如xxxx,所以非常希望能在您的课题组攻读我的硕士学位,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我能很好的完成硕士期间的任务。

这一段可以写自己大学的经历,比如项目或者获奖经历,二战的可以写工作经历,如果动手能力不错,老师会很青睐的

冒昧致信,恳请您海涵!非常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阅信!祝身体健康!工作愉快。

此致

敬礼

学生xxx

日期

祝所有报考XX大学的考生都能获得理想的成绩!


现在已经过了招生的季节了,没有早一点看到这个问题,每个学校和研究所对于复试的比重不大一样,有些学校复试所占的比重非常重,所以是有必要在复试之前联系一下导师的,有什么作用呢。

1、每个导师手里都是有限名额的,不是他想招多少个人就能招多少个人的,很多导师在复试之前为了避免今年名额走空,也都会见一见学生,有差不多的复试的时候可能就会重点问一些问题,回答都还比较满意的话可能就会留下来了,所以在复试之前可以先跟有意向的导师沟通一下。

2、我们都说考研是一个双选的过程,导师选择学生,学生也选择导师,所以去和导师实际的沟通一下,聊一聊,看一下导师的实验室等环境,有些从学校的网站上查到的导师情况是非常有限的,去和导师面对面的沟通一下,会有助于增进你对导师的了解,看看这个导师的工作风格是否适合你,毕竟以后还要在一起几年,如果彼此风格差的很远的话接下来的学习研究过程中可能会增加很多不必要的烦恼。

3、顺着第二个话题说选导师,选导师的时候不要只奔着名气去,很多大牛老板工作会非常忙,可能没有时间自己指导学生,尤其是硕士,大都会分给下面的小导师去指导,所以在选择大牛导师的时候,也看看他下面的小导师,和各自的方向。

4、另外,如果已经被导师选中要上研究生了,可以在暑假抽出一定的时间去实验室实习一下或者就在实验室做毕业设计,比如中科院研一一年是要去雁西湖读书的,不在实验室,如果不预先熟悉一下的话,研二回来可能是很懵的,然后研三就要找工作了,比较难拿得出有效的成果,熟悉一下的话,研一可能也能跟着实验室项目做一些工作,增进了解。


我是一名刚刚上了研究生的研一学生,我当时考研复试没有联系导师,但也有同学联系了导师。所以,复试通过后联系导师关键看你自己,当然,提前联系了选择心仪的导师的概率更大一些。但是,其实那个时候对学校老师没有多大的了解,只是通过学校官方的简介了解,有可能不全面,因为导师的研究可能随着时间会有一定的调整。所以,我建议还是等开学后,把所选老师的课听一遍,然后再联系导师也不迟,因为有的学校会在开学后一个月或者半年后才会让选导师的,目的也是想让同学对导师有深刻的了解的。

谢谢,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这个问题我给出的答案是要联系导师,而且必须要提前联系导师!

说到联系研究生导师,大多数同学可能以为是考研结束甚至分数出来以后的事,但是我的建议是,在你准备考研时就应该把我想去哪个老师那里继续深造这项工作做好,因为大家都知道研究生的教育模式和本科生教育模式有着天壤之别,在你研究生学习生活中大部分时间都在与导师接触,这足以说明导师的人品和学术能力对你学业顺利完成的重要性,而且近几年硕导,博导的各种新闻大家也耳熟能详了,所以导师一定要选好,而且一定赶早不赶晚!

如何了解导师和其研究方向

(1)最简单,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找师兄师姐打听,一般来说师兄师姐们都会很热情的给你推荐一些导师,而且质量可以保障,因为师兄师姐都有着较为丰富的科研经历,对科研届的消息肯定很熟悉,比如哪个老师发了一篇好的文章啊,哪个课题组待遇好一些啊,哪个课题组老师请大家吃饭了啊,大家可能每天都在八股这些,所以一定要利用好这个资源,诚恳的跟师兄师姐请教和打听,听听他们的意见可以有效的防止你入坑。

(2)一般来说,你可以登录所报考的学校的校园网主页,找到相关院系,院系的网站中师资队伍一栏,都会有院士、青年千人、长江学者、教授、副教授的介绍等一个个查看(如下图所示),然后你可以查看每个老师的研究方向,论文发表情况,基金申请情况,更重要的是一般都会有老师的工作邮箱,如果你这些都不了解的话,你可以到中国知网去查一看该课题组毕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进一步了解课题组研究方向。这也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但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就是对课题组的了解只能停留在表明。

(3)如果你报考的学校是本校,或者离你所在的城市并不远,可以亲自到学校,找课题组的硕博进行了解,一般大家也会告诉你的,并且这样你还可以更近距离的了解课题组的氛围和条件,并打听一下组内学业压力什么的,但是这个方法费时费力费钱...

(4)如果你本科时候有和你特别熟悉的任课老师,让他帮忙推荐一下,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而且复试录取的几率也会大大提高。但是前提是,你跟这个老师很熟,彼此充分了解,而且他觉得你是个不错的学生,才会愿意帮你推荐。或者你家里有一些关系,能帮你联系到一个不错的老师,这个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5)高校的夏列营和招生宣讲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真正利用好这个机会的人并不多。

如何联系导师

想要联系到合适的导师,成为研究生,加入一个课题组,首先你就要了解导师是如何调学生的:

(1)内部选拔。内部选拔就是老师倾向于选择本校的学生,而且是跟随他做过项目的学生。因为他们对这些学生比较了解,而且这些学生加入课题组后,可以很快的开展工作。

(2)业内人士推荐。这一点与我在上一章节说的老师推荐是相互照应的。

(3)等待学生毛遂自荐。上述方式如没有满足招满学生,那么导师则会选择这种方式进行招生,所以经历了上面两个方式的选拔以后,优秀导师的招生名额肯定所剩无几了,所以这就是我说要一定要提前联系导师的原因。相信等待学生毛遂自荐这一个招生方式还是最为普遍的,所以我还是以这个为主,重点介绍一下。

个人建议:发邮件&;发短信&;打电话,等成绩出来以后再进行确认,如果有条件一定要和老师面对面的沟通!

很多老师更习惯与将工作和生活分开,所以大部分人在工作中使用的是邮件而非短信。而且,邮件更为正式,并且可以附带个人简历,并在邮件中介绍自己对该课题组研究方向的了解,并表现出对该方向强烈的爱好和热情!一般来说,导师会在2天内给予回复,如超过一周不回复,千万不要傻等着,请继续撒网!只要你足够有诚意,有能打动老师的科研热情,就放心大胆的发邮件吧,老师一般很难拒绝上进的学生的。

等成绩出来以后,也就最近几天,一定要给老师发邮件把你的成绩告诉他,然后在复试之前争取和他面对面交谈。如果老师说可以,你来我办公室吧,基本上这事就成了百分十八十了!如果老师含糊其辞,那证明不止你一个人联系了他,他可能想优中选优。其实这也并不难理解,就想考试联系导师的时候也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注意在分数出来到复试这个阶段,一定要跟你的导师保持足够的交流与沟通,增加彼此的了解,增进你们的关系,放心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才华和提出一些未来研究生生活的想法。千万不要因为不好意思,而错过了一个好导师。

以上就是我的建议,祝大家都能金榜题名,都能找到如意的导师,在研究生期间收获满满,最终走向人生巅峰!


虽然研究生初试国家线还没有公布,但不少考研生已经准备复试工作了。根据本人的经验,复试前应该联系导师,若没有选择一位合适的导师,读研三年会比较痛苦。

早前,就有一位在读硕士研究生向笔者吐槽:当年考研时,对导师这块不重视,没提前沟通,如今很煎熬,第一,导师很少过问学生的科研,自己课题没有进展,非常着急;第二很难与导师见面,许多事情无法第一时间沟通解决;第三,自己的诸多想法都得不到导师的认同,感觉快对学习失去信心;第四,导师的脾气比较躁,偶尔见几次面,还经常对学生发火,师生关系紧张。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他甚至有了退学的打算。

从这位研究生的就学经历来看,尽早联系导师非常必要。不过,这里面有两点需要注意。

一、不一定非要选择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导师

导师对学生严格要求,的确是一件好事,但对于那些只是想通过三年学习“混”个研究生学历的学生们而言,这就是一种多余的压力。所以,若读研是为了一个文凭,让自己在就业市场上更有话语权,选择一个脾气好点、对学生温柔点的导师更合适。当然,若读研是为了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追求“科研梦”,则一定要选一个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导师。

二、选导师要多渠道了解、沟通

如果考的是本校研究生,通过辅导员或本校其他老师,提前了解本校相关专业导师的科研水平等,也可以直接找到在这些专业读研的学长学姐,听听他们对导师们的评价,综合考虑,选择一个合适的导师。若报考外校研究生,可以进入该校官方网站了解导师的详细信息,也可以试着联系这些导师所带过的研究生,或在该校网络社区或论坛看看同学们对这些导师的评价。总之一定要多渠道了解。

做好提前联系导师工作,三年研究生时间会顺畅很多。

专注教育,严肃答题,欢迎关注


其实考研完了网上都在说要赶紧联系导师,我的切身经历就是,你发了邮件或打了研招办电话是联系不上导师本人的,那么你可以做的事:1.联系意向院校研招办,确认是否有调剂可能,多跟研招办老师联系2.尽可能找关系,比如历届学长推荐,还有学校认识的其他导师推荐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提前联系导师这一环节很重要。

对于成绩不错的考生,提前联系导师有机会在复试开始前与导师面对面交流,表现好的又恰好遇到权利比较大的导师还能在复试中给予一些帮助。

对于成绩一般的考生,也有必要及时联系导师。导师会根据提前交流的表现对你有一些承诺,比如只要通过复试会优先选择你。

当然,联系导师不是广撒网,要做好筛选和抉择。从研究方向,导师为人处事的风格,个人兴趣,未来的就业方向等几个方面考虑。

建议大家在复试线出来之前就要确定好导师名单,到时根据导师的回复状态决定取舍。

以上,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谢谢邀请!

研究生复试前,初试分数出来前,这个阶段可以开始联系导师了,需要向老师表一下意向。

然后初试分数出来以后,不管分数高低,一定要联系导师,导师名额很有限,很大程度上老师会从联系他的学生里挑选。

导师在以后的研究生生涯,是至关重要的角色。绝对要谨慎选择,全面考虑,导师都说要挑有灵气,有潜力的学生,可是怎样把自己推销出去呢?

这就需要联系导师,但要注意两点:

第一点也是最重要,最需要的一点就是匹配度。

选择导师并不仅仅取决于他的职称,论文发表,科研项目等等。

最重要的是,你要先审视自身的情况,明确自身需求,找到和自己匹配度最高的老师,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要从自身情况:能力,学术表达、协作项目,实习工作,本科,学习专业素养,学术潜力这些方面考虑一下。

那么通过自身需求,兴趣和应用型任务,学术研究,偏好导师类型,职业规划来定位选择导师。

再从导师的项目偏好,工作状况,学术研究状况,研究领域,研究习惯,对学生要求如何,师生之间相处情况等等来进行比较选择。

简单来说,选择导师,关键三件事:时间、方式、渠道。

邮件是最好的联系方式,写邮件之前需要注意邮件格式和用语,邮件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学习情况,研究方向和兴趣,目标,导师的研究领域等,还要找到导师最主要的著作或最得意的学术成果,研读几遍。在邮件内容里表现出,读过他的书,显示出你的诚意。

内容要有条理性,给老导师留下好的印象,要反复打草稿,结构条理清晰,发邮件的邮箱账号要新注册一个网易邮箱,帐号最好直接写上自己的名字。

通过咨询在读的研究生师兄师姐们的渠道,接触比较多的导师的研究习惯,偏好等等,从他笔迹言谈中了解到导师的研究习惯,学术关注点,那么我们就可以投其所好地准备老师在乎的东西,找到努力的方向。

祝你考研顺利!


初试之前不需要。初试之前,要做的就是好好复习,尽量提高分数,最起码要过分数线。如果连线都过不去,其他都是白扯。

初试考完,估计一下自己分数,着手联系导师。由于各个学校要求不一,有的学校采用学生导师互相选择,有的是学生按分数高低优先选择导师,也有的是导师选择学生。提前联系导师,主要是了解导师研究方向,性格脾气等等,提前为复试做好准备,到时候达到应对自如的效果。

可以先查找阅读导师的相关论文,然后邮件联系导师,表明你对他目前的研究方向抱有很大兴趣,愿意协助他完成研究。期间简单介绍自己,比如本科阶段成绩,相关项目经验等,拉近与导师距离,到正式复试面试时,会有一定优势,自己也不会因怯场而影响发挥。


你好,你的这个问题对是考研生比较纠结的问题,我说一下我的看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2018年的复试分数线未公布,现在正是考研生们准备复试的时候,在复试前需不需要联系导师呢?

1、应在第一时间联系导师。在知道初试成绩后确定或有较大可能进入复试的考生应尽快联系导师,否则意向导师可能已招满。一般以发邮件,发短信等方式联系,必要时也可打电话联系,一般导师会要求学生发简介给老师,所以联系导师前要准备好相关文字,包括个人基本介绍、学习情况、科研情况等,主要展现自己的优点强项。

2、选哪位导师?这个是考生比较纠结的问题,在众多不了解的导师中,选哪位呢。在联系导师之前要多方了解,最好找到学哥学姐进行了解,及参考学校官网的信息了解,需要了解导师的科研能力、对学生的要求情况、性格特点、及特殊要求等,进行选择。不一定要选科研能力强的,也不一定不能选年轻的导师,各有特点。

3、导师的回复。一般和导师联系后,导师会较快或稍后回复考生的。如表示同意或已招满。在等待回复的时候,不要再联系其他的导师,以免选重导师。如长时间未回复可以再次联系提醒获得答复。

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喜欢我的回答请点赞、关注。欢迎大家留言、评论,发表个人观点、看法,互相交流。


这个问题我回答了很多次,还是个人观点,不喜勿喷!首先如果你有资源(认识他)可以提前联系,这样复试你会很轻松!

第二,如果你足够优秀,考试成绩够理想可以提前联系导师,因为导师也想找个优秀的学生!

但是,如果不是前面两项,一般你联系导师,导师都会说:好好复试,欢迎报考我们学校之类的客套话!

但是,复试完了,你被录取了!这个时候你可以联系导师了,这个时候导师也想寻觅弟子!


原始地址:/resou/4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