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出听话、懂事的孩子?

在与孩子沟通时,一定要认真聆听他说话,让他感到父母对他的重视与尊重,这样孩子小小的自尊心就会被树立起来,他也会在与大人的谈话中,认真思考自己想的和做的,表达自己的意见,这对孩子的理性思维习惯也有良好的帮助。当然大人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也应该注意一些细节,这样才能比较迅速的和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




和孩子做朋友,谈心,要知道孩子想的是什么吗?,对症讲解




不要问我,我也想知道。不过我的孩子很懂事,都是打出来的




热播剧《小舍得》中的的米桃,“懂事”得让人心疼。

也因为太过“懂事”,她过早地承受了不属于这个年龄的压力。

米桃知道爸妈挣钱不容易,所以她学习刻苦,考试成绩总是第一名,作业从来不用爸妈操心,还帮助爸爸卖水果,减轻家里的负担。

背了多年的书包破了,说自己就喜欢这个书包,缝缝补补之后接着用;

担心父母因为金钱发愁,会主动说自己可以不上培训班;

欢欢送她裙子,她拒绝的理由竟然是“它不耐脏,而且明年穿不了,就浪费了。”

试问,哪个小女孩不喜欢漂亮的裙子,不想拥有精致的玩具,经常去游乐园玩?

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是家里的经济条件、父母的付出和期望,给了米桃无形的压力,逼得她不得不“懂事”,一再压抑内心的需求。

当她去欢欢家时,被巨大的贫富差距所刺激,在自卑失落当中,她只想找借口躲着,不想再去了。

但不明真相的父母,反倒责怪她太内向,不懂事,不够大方。

无处倾诉的米桃,只能默默落泪......

后来,当她再一次被爸妈要求要懂事、让着欢欢时,终于崩溃,冲着父母大喊:

“欢欢可以不用懂事、子悠也可以不用懂事,为什么我就要永远懂事?”

电视剧里的米桃,最终将心底的委屈和压力宣泄了出来,但原著中的米桃,却在长期的压力下患上了抑郁症,最终退学回了老家。

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孩子是懂事的,听话的。

但是,太“懂事听话”的孩子,往往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情绪,习惯于违背自己的真实需求去讨好别人,也缺乏独立性,容易受人影响。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过:

“懂事是很深的绝望,它真的不是一个好东西。它表面上是为家长带来省事的好处,也许骨子里就是出于恐惧。”

可见,一味要求孩子从小就“懂事听话”,未必是好事。




一直在学习中,一直在斗智斗勇,自己认为平等看待孩子,不能以强欺弱。




回答这个问题,得先问一个问题,什么叫真正懂事?

其实,我小时候就是大人眼里一个挺懂事的孩子。那时候家里有我和姐姐两个人,爸爸妈妈没有时间带我们,我在五岁的时候就已经跟着姐姐一起去上学了。背着沉重的书包,不论刮风下雨。有时候摔了一身的泥水,我也不会说什么,爬起来继续走。遇到农忙秋收的季节,我还会给妈妈送饭,妈妈说对比现在的孩子,真的无法想象,那时候也就才五六岁的我,怎么能做那么多事情。

这种懂事一直延续到我长大,上什么学校?听父母的。考什么专业?听父母的。乖乖读书,不能谈恋爱,听父母的。在大人的眼里,我真的是一个绝对别人家的孩子。可是我内心也觉得非常无奈,我什么时候可以听自己的?

于是在我30多岁,生完孩子辞了职,全职带孩子,偶尔做着跟自己原本专业完全无关的事情。亲戚朋友都痛心疾首地说:读了研究生出来还在家带孩子,书不是白读了吗?

反观另一位好友,她的父母是老师,但她从小成绩不好,她笑称自己的爸爸妈妈是老师中的异类,从来没有要求她成绩好、听话懂事,虽然小的时候她磕磕跘跘,但是她始终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父母永远都是她身后坚强的后盾。长大了之后,她自己选学校选专业,甚至决定出国,在遥远的欧洲、美洲,甚至非洲,都做出了她自己喜欢又让别人羡慕不已的成绩。

对比我们两人,可能都有各自不同的听话懂事。听父母的话还是听自己的话?我觉得,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如果希望孩子听父母的话,那其实通过强权、引导、讲道理种种方式或多或少都能达到目的,如果要孩子,听他自己的话,那么给他足够的尊重、包容、陪伴、引导,孩子也一定可以做到。

教育并不难,难的是搞清楚我们教育的目的,再想想怎样的方法,可以达到这个目的。




大部分家长都期待自己的孩子是一名听话懂事的宝贝,其实我们在评判这个问题的时候,要首先放平心态,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思考事情。

现在好多胎教都在提倡婴儿是可以听懂妈妈说话的,婴儿对身边发生的事情是明白清楚的,所以我们更应该确定一点,孩子天生是懂话的,但是为什么会表现出不听话的状态的,无非就是孩子没有理解,或者是孩子寻求关注。

所以当我们与孩子发生分歧的时候,首先是要保持冷静,以免发生争吵等不和谐的场面,建议可以在家庭里设置冷静角;其次要站在他的角度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分析一下孩子的心理;最后就需要我们和孩子平等的,发自内心的,互相理解的沟通,也可以说是聊一聊,让孩子感受到爸爸或者妈妈对她的理解和爱。️

慢慢的形成习惯以后,就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啦!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充满爱的天使哦️️️




要多陪孩子一起做他们喜欢的事,带孩子出去玩。陪伴是最最长情的告白。这句话对孩子们一样适用。

给孩子讲一些简单易懂的道理,不要太死板,太强硬。看一些亲子节目,参加亲子活动。




要让孩子听话懂事,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很复杂。每个孩子的想法不同,尤其是3岁左右的孩子,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好奇,什么都想一探究竟。他们的想象力和模仿能力极强,精力特别旺盛就像是得了多动症一样。所以想让他们老老实实乖乖的,让坐就坐让站就站着实不易,可以说是办不到。因为孩子在这个阶段就是这样,这是他们的天性。如果孩子整天坐那不动指东到东指西到西,那就不正常了。

每个孩子的个性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更愿意做自己喜欢的或者已经习惯了的事。

我认为很多时候我们要放下作为“大人”的身段,当他犯错时,我们首先要控制自己的情绪,蹲下来,像朋友一样(不要站他对面连吼带叫的吵他)心平气和的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站在孩子的立场分析问题,这样做的目的是要他明白:你很理解他,他内心的感受你能感同身受!然后你再指出他哪里做的不对,怎样做会更好。他就能听得进去。听进去就说明他认同你的观点了。相信他下次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

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则,要多养成一些好的习惯,无论他们处于哪个年龄段,我们都要学会聆听。不涉及原则和安全问题的情况下,尽量让他们自由发挥吧,不要让我们的一些思想禁锢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当然涉及到原则和安全问题上,我们要坚决的告诉他们这样做不可以。

如果一味地以“家长,大人”的身份和孩子沟通,动辄训斥,那么即便他们听话也是表面的。终有一天你和孩子的内心会越走越远。所以要和孩子做朋友,走进了他们的内心世界,知道了他们内心所想,还怕不好和他们沟通吗?只要能好好沟通,还愁不听话不懂事吗?




从小好好带着他陪着他成长,一个好孩子不是一下子带出来的,家庭环境、家人的教养才是每天带着他健康成长的阳光雨露!




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我建议:

如果是3岁以下的小孩,父母和主要养育者的身教是最重要的,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会天然的模仿和学习大人为人处事的方法,所以你希望他怎么表现那么你就先示范给他看。

如果是3-6岁的孩子,这个阶段父母和主要养育者可以在身教的基础上言传,把道理用故事讲给孩子听,告诉孩子合适的为人处事的具体做法和这样做的原因。

如果是6-12岁的孩子,这个阶段父母和主要养育者需要在肯定孩子的基础上对孩子进行教育,肯定孩子的努力,培养孩子的习惯,重视过程多余结果。

如果是12-18岁的孩子,这个阶段父母和主要养育者要给孩子一些发展兴趣,结交朋友的个人空间,尊重孩子的想法,最好以亦师亦友的方式给孩子一些建议,给孩子一些决定权。




从孩子能听懂或者说理解大人说的话起就要把孩子当成大人。不要对孩子溺爱这样反而会害了孩子。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放手去做哪怕不太会的事情也多鼓励孩子去做即使做不好。多陪陪孩子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千万别因为生活而让孩子缺爱不然以后很难弥补。。我家bb都是2周就能自己吃饭了上幼儿园就自己把饭碗收拾好了。




原始地址:/resou/60650.html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