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能没有约定,就贸然施加惩罚。
2.“惩罚”应该有限度。不能伤害到孩子身心。应该是有错,并且他(她)明白错在何处,才予以惩罚,以加强记忆。
3每个家庭都应该有一把戒尺,让孩子有所敬畏,但一般都不使用。
4.“惩罚”的目的永远不能忘记,是教育孩子道理,而不是宣泄父母的情绪。
5.切记,怒不教子,人前不责,知过轻责。
6.不能剥脱孩子自主权。包括自我安排学习,课余自由时间,穿衣喜好,挫折反思等等。
7.切记,孩子虽小,人格独立,思想独立,喜好独立。家长时刻需要保持尊重。
看事情的前因后果在决定
有一种惩罚叫自然惩罚。比如孩子喜欢爬高爬低摔倒了,比如他抢姐姐的东西被姐姐打了,比如他说话伤人别人不理他了……
这是最有效最好的惩罚。听懂的点赞
别总相信经验,要学会让孩子自己探索。自己小的时候不喜欢被爹娘管,自己长大了有能力了就让孩子想干嘛干嘛,有错了我们去指出来就好了。
不懂如何有效惩罚,但是得经常告诉它错在哪里,它错了父母不开心,有时很伤心,有时很生气。生气了要让孩子知道,惩罚有效就是不惩罚,只是引而不发吧,告诉它错了,再错要惩罚。当然错的多了也得打呀!
因人而异,找出孩子最在意的地方,再惩罚他!比如我的孩子最要面子,很小就是他哪里做不好,我就罚他到别的小朋友们面前认错,或是让别的说说是不是他错了。只要一这样说让他干嘛就干嘛了。
说服教育,告诉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做什么要负责任,孩子会听的,偶尔也可以打他一次,不害怕也不行的。
1.规劝
2.打手心心情好的时候,与孩子一起讨论错误原因,为什么犯错?如何避免
3.罚坐限制处罚时间
4.帮忙做家务
5.画画或写字静心冷处理
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很多父母通过惩罚的方式来纠正孩子的错误。
假如说父母是君王,孩子是臣民,君王通过惩罚的方式让臣民屈服,君王和臣民的关系不对等。可是,在家庭中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平等的,那么父母对孩子的惩罚就演变为父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并且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来行事。
要知道,惩罚可能会换来孩子短暂的服从,但是没有哪种惩罚可以让孩子从内心顺从父母的意志。父母需要认识到:现在的孩子宁愿受到惩罚,也要坚决维护自己的权利。因此,在家庭教育中,惩罚是错误的教育方式,不过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应对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这比惩罚所带来的效果要好很多。
1、从不良行为转化为合作
举例:你在厨房正忙着做饭,但是孩子一直在你身边搞破坏。这时候,你可以让孩子帮忙做一些事情,比如帮忙拿蔬菜、做饭的工具等。这比简单粗暴的训斥孩子走开要好很多。
孩子的不良行为背后,往往有原因和目的,但并不是每一次父母都可以正确解读。因此,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父母要想办法转移孩子的行为,从不良行为转化为合作的模式。这样做不仅可以消除孩子的不良行为,更增强了孩子的自我价值感。
2、让孩子体验行为的自然结果
举例:父母给孩子定了早上的闹钟,但是孩子就是不起床。我相信很多父母从此开始叫孩子起床,成了孩子的闹钟。其实,父母不用去叫孩子起床,而是让要让孩子体验迟到的自然结果。当孩子经历了几次迟到之后,往往会自己去改正。
让孩子体验自然结果,父母的作用很关键:
A.父母要收起对孩子的同情心,不要让自己掉进感情的陷阱
B.在孩子的不良行为中,父母不需要干涉,而是让孩子去体验
C.父母要区分自然结果和惩罚的区别
举例:孩子在餐桌上打闹,不好好吃饭。
自然结果:父母可以让孩子离开餐桌。
惩罚:不吃饭的话,晚上不可以看电视。
自然结果是孩子的不良行为自然而然导致的结果,无需外界的干涉。当然,对于孩子的危险行为要加以制止,安全第一。
3、引导孩子对不良行为进行弥补
举例:当孩子在家中玩耍时,把地板和桌子弄得很脏,或者打破了某件东西。惩罚只会让孩子内心更加的反抗,比较合理的方式是通过问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去引导孩子在力所能力的范围内去清理杂乱的现场。
让孩子对不良行为进行弥补,是为了建立责任感。孩子可以从自己的错误行为中找到改正和学习的机会,这是惩罚不能达到的效果。孩子在弥补自己的错误中,不仅没有逃避自己的错误行为,更把错误的行为转化成了有益的行为。
4、给出孩子选择
举例:父母带孩子逛超市,孩子一直哭闹,或者把货架上的东西扔到地上。这时候父母可以给出孩子两个选择:立刻和父母离开超市或者不再哭闹。在公共场合,孩子的不良行为往往让父母很尴尬。
孩子出现很多不良行为时,父母给出几个选择让孩子来决定,以此来中断孩子的不良行为。但是父母给予的选择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并且以不损害其他人的利益为前提。如果孩子拒绝各种选择,并且继续自己的不良行为,这时候父母要果断的把孩子抱起来放在卧室,并且保持和善坚定的态度来陪伴孩子。
或许有些父母感觉很难做到,其实这里面最关键的是父母的情绪控制。当父母惩罚孩子的时候,往往情绪方面会有波动。面对孩子的各种行为,父母要保持稳定的情绪,然后思考如何应对,在不断的实践中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当父母选择科学的教育方式来应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时,刚开始往往不起效果,但是坚持下去,总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父母没有权利去惩罚一个和自己同等地位的孩子,但是有责任去引导自己的孩子。
父母没有权利强迫孩子必须接受自己的意愿,但是有义务不对孩子的过分要求而妥协。
一定要坚持,切不能雷大雨小,孩子一哭或一分散注意力,你就忘了这事,规矩就是规矩
虽然惩罚孩子并不是最好的解决方式,但是当孩子犯错之后对这样的错误不认为是错误时,适当的惩罚以示告诫还是有必要的,比如孩子在家里乱扔玩具的时候,就给他自己一个小区域,把他和乱扔的玩具放在一起,并告诉他,这样玩具乱扔就把让他和玩具在一起,感受一下玩具被乱扔的悲伤。
声明:码字不容易,这是原创作品,有任何转载、合作或者育儿问题请关注“家长必读学堂”,联系本人,谢谢!
世界知名的心理治疗师和家庭治疗师,维吉尼亚·萨提亚说
“只有在尊重个体差异、容许犯错、敞开沟通、灵活制订规则的环境中,才能让人感到自身价值所在——充满爱的家庭正具备这样的环境。”在家庭教育中,我们是坚决反对惩罚孩子的。
换个角色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孩子,你的孩子是你的家长,有一天,他不让你出门了,不让你见朋友,不让你逛街,不让你玩手机,并且还要斥责你,甚至打你的小屁股。你会是什么感觉呢?是不是会有一种,被训斥的反感?是不是还会觉得自己很无能?其实,孩子的心里也会这样想。孩子在被惩罚的家庭养育环境中长大,为了逃避惩罚,聪明的他们只会做一件事情。就是“我的家长是我的顶头上司,所以我要去讨好他们,不能得罪他们”。你看,孩子只要产生了这样的想法,你觉得他还会关心自己真正的需求吗?不会,他只会一味的满足家长的需求而已。看上去乖乖的孩子,等到他长大的那一天,你能保证他不会反抗你嘛?
前不久,山东淄博一大学生杀害了陪读的母亲,河北石家庄一个12岁的少年因不满母亲的关键杀害了自己的母亲,还要一个13岁学生锤杀父母案等等,这些社会案件的发生,不得不引起每一位家长对养育方式的反思。
很多家长朋友非常赞成自己的“惩罚式管教”。比如孩子多吃零食了,就把他多余的零食扔掉,做错了事情就罚站,孩子不听家长的话,就要没收手机,孩子说话声音太大就被赶出家门。他们还认为,这一系列的“惩罚式管教”方式,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让孩子特别听话。请问,我们纠正了孩子的行为,给了家长自己的清静时刻,那么孩子的心是如何的呢?孩子会不会伤心,会不会有反抗而不敢说,会不会觉得自己总是犯错不能让家长开心?会不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家长真可怕?会不会让孩子心寒呢?
各位家长,思考一下这些问题吧。不要再控制自己孩子的行为,不要让孩子成为你的奴隶。最后有一首诗《孩子》,送你大家: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和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你是弓,儿女是从你射出的箭。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家长,要记住。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是成长教练,不是训导员。我们需要掌握的是成长教练技术,而不是惩罚措施。
“家庭教育中,所有的惩罚都不会有效。”那些虚假和速战速决的策略,并不是你应该拥有的养育方式。如果家长选择了惩罚和斥责,只会让孩子选择不再沟通,让你们的距离越来越远。
如果您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知道如何做好成长教练,请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疑惑,我们会为您提供简单易学又有效的成长教练技术!
各位家长,我在这里等你!
版权所有:家长必读学堂;关注并留言的朋友,请放心,只要我们看到您的问题,必会全力以赴为您排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