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要把孩子教育的太“懂事”?

传统意义上的把孩子教育得非常懂事,其实通常意味着孩子太过顾及别人的想法,而忽略了自己内心的需求。

懂事意味着孩子会过多的顾及别人的感受和需求,意味着孩子往往会压抑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意味着孩子不懂得为自己去争取。

记得我小时候一直被村里的长辈夸赞为懂事的好孩子。有一次我想跟别的小朋友一起去玩,刚好被隔壁的奶奶看到,她立刻让我给她帮忙绕毛线。我不好意思拒绝就答应了,然后奶奶就夸我懂事,被她夸赞之后我就更不好意思说自己想去玩,后来一个下午都耗在那里,跟她一起绕毛线。

当时的内心真是非常纠结,简直是百爪挠心。有无数次想把毛线扔下来,自己出去玩,但又无数次压抑了自己的真实需求,一直乖乖的坐在那里跟奶奶绕毛线。

这件事情带给我的结果是直到现在我想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需求的时候,也往往会先去考虑到别人,而不是自己。

虽然说多关注别人的感受并不是坏事,但过多的压抑自己就会造成自己没办法去尽力追求自己的人生,尤其是形成习惯后,会逐渐丧失了追求自己人生的动力。

而有的孩子则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需求,总是为了别人委曲求全,内心的压抑会越来越积累,负能量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会爆发。

这也是在青春期,有很多孩子特别叛逆的一个主要原因。

最近几年,我在做青春期孩子的家庭教育咨询,就发现有很多在青春期出了问题的孩子,在小的时候都特别的乖巧懂事,特别听父母的话。但是因为他们长期不懂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不懂得怎么尊重自己内心,又有一种自我成长的能量不断的萌芽生长,结果到了青春期就开始叛逆,开始跟父母对抗冷战,或者是逃学、休学、游戏成瘾、暴力等各种问题爆发。

因此我们现在通常会强调不要把孩子教育得太懂事,那就意味着孩子要敢于争取自己的权利,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情绪和需求,也就是做真实的自己。

那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够有自己的幸福快乐,有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人生,就应该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教会他去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的需求,让他勇敢的去做自己,让他有选择权自主权隐私权。

比如孩子的吃饭,让他自己决定自己想吃什么,要吃多少;孩子穿衣服,让他自己决定要穿什么衣服穿多少;孩子做作业,开始我们要手把手教会他怎么做,但接下来要让他自己去安排自己的作业去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进行查漏补缺;孩子上兴趣班,我们要根据孩子自己真实的需求和天赋去给他提供培训发展的机会,而不是我们觉得什么好就给他报什么班。

只有在生活中一步步去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价值感、自我决策能力,他才能够真正拥有对自己人生的掌控感,能够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但愿我们都能拥有一个懂得为自己生活,而不仅仅是懂事听父母话的孩子。




每个人都是孩童而来,每个人的成长历程都是不断完善的过程,明显,孩童时代都是不够完善的碎片,有时候,大人看到孩童这些碎片,都忍不住去动手帮忙拼凑,甚至是按照自己脑海的理想模样去拼,拼好之后自我欣赏一下,自我感觉良好。实际上,这又是另一个自己,而且是静态的自己,而每一个个体都是动态的,有思想的,把一个静态的自己套在一个动态的孩童身上,或许短时间有点闪光,但随着时间的转移,大人会逐渐感到力不从心,这个逐渐成长的孩童偏离自己越远,大人从希望变成失望,这也是现实中许多普遍现象。




孩子太懂事,就是大人了,失去童真就不好了!




有一种懂事是考虑别人的感受而忽略自己,甚至压抑自己而做事,不是真正的"懂事"。我认为,懂事是明白了事理,明白了事情的本身的意义,从而做出反应。这两种懂事是完全不同的,前者影响人的心理发展,后者启迪智慧。




孩子需要培养教育的是发自内心的率真善良,而不是虚伪做作,很多家长自己“装”,也愿意给孩子戴上假面具,特别是用一些貌似道德的东西绑架孩子。




太懂事,委屈求权!被人欺负,失去个性后孩子会变得胆小,自卑,懦弱无能!孩是应自信,坚强,胆大心细…总之从小就让孩子有自信心很重要!一个不自信人一事无成!




这里的懂事,我感觉更应该是“放弃自己需求,而故意讨好别人的一种感觉”。而不是“长大了明道理”的懂事。

家长其实是不愿意把孩子培养成前者那种懂事的,为什么呢?太委屈孩子了。

我有一个同事,一开始她就是特别要求孩子懂事,各种要求,于是孩子特别会察言观色,很懂事。

可有一次,她后悔了。

那是一个周日,她去买东西,把孩子(六岁左右吧)放在小区的小游乐场里,因为那里有小滑梯和小秋千,孩子可以自己玩。她去了半天回来一看,差点没心疼死。因为当时滑梯上有另一个孩子在滑,旁边有个老太太,一边看着自己孩子滑,一边对她孩子说“你最懂事了,让着弟弟玩啊!弟弟玩够了就给你玩!”可是,那个“弟弟”没有丝毫停下让他玩一次的意思。她孩子就在一边可怜巴巴地看着。

她想起来,每次孩子去玩这些东西,只要有人说孩子,“真懂事,知道让着别人”。她家孩子就自觉让出来,让别人玩。

后来,她改变了教育策略。让孩子去争取自己的权益。

还有一次,我知道一个朋友,他孩子上高中时,很流行家长“陪读”,每次他问孩子需要陪读吗,孩子都特别懂事地说“没事,我自己特别喜欢住校”

他们就很满意,感觉孩子很懂事,后来才知道,孩子认为家里条件不好,就不给父母惹麻烦。就不要求父母来陪读。而当时的大环境就是,全年级,只有一俩个宿舍还有孩子住,其他全出去住了。

宿舍还经常停水,没有热水,定时熄灯什么的。

后来,他们主动提出去陪读,他说,孩子又惊又喜,还问“不耽误你们工作吧”

他们特别后悔,认为自己太忽略了孩子的感受,而让孩子过多“懂事”了。

所以,家长并不希望让孩子那么懂事,因为太委屈孩子自己了。




原始地址:/xinwen/68153.html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