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些诗人为什么醉后吟诗更豪气?

醉了,才会无所顾忌,说实话,写真言,吐真情,故豪气冲天,无畏无惧!

写完了,第二天,想后悔也后悔不了了!

就只能做个狂人已!


个人认为不只是古代!

就是现代也是!但凡喝上酒了,就有一部分人开始吹纽臂!!!这其实是酒的作用显现出来了……

这放在古代就叫做豪迈……


酒壮怂人胆


饮酒后人的情绪会放松不会再有礼节上的拘束。在酒精的刺激下大脑皮层尤其的活跃。会产生奇异的灵感,所以古时候诗人很多奇妙的诗句都是在酒后酒精的作用下写出来的千古名句。这些美妙的诗句让今天的后人都感到不可思议。


诗酒趁年华嘛!这要感谢酒圣呀,间接的给我们留下了这些旷世神作。还有个有趣的现象,就是这些大咖们喝高了,都喜欢和月亮唠唠,不信你看:

月下独酌.其一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说:想成诗仙,先成酒仙!想约人喝个酒吧,通讯,交通都不发达,“知不可乎骤得”。但是酒瘾犯了,咋整?那就一个人喝点闷酒吧。有点高,不行,我得找人唠饬唠饬,抬头一看,哇!嫦娥姐姐,就你了……喝嗨了,又唱又跳。开始吐露心声了:自从我被贬下界,已经好久没有见到你了,不知何日才能同游月宫,再亲芳泽。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次再见到你的机会,我一定当面向你说出那三个字……(此处可随意发挥)。

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有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李白:上次唠的不错,咱今儿接着喝。老张托我问问:你是从哪儿来的?其实我也没太整明白,你看我这样回答他可以吗:“今人不见古人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这人吶,都换了一拨又一拨了,而你却一点儿没变。我这辈子也没啥更高的追求了,就希望每次唱歌喝酒的时候,你都能陪着我。

很佩服古人对一件事情的执着,非搞明白不行。这“千年之问”还在继续。请看下面这位……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东坡先生喝高了更有趣:月亮呀,最近在家吗?我想去你那儿窜个门儿,你那儿天气冷吗?我是南方人,怕冷,是不是得穿羽绒服呀!?如果真的太冷,我就先不去了。不过有件事我得和你说说,你这一会儿圆一会儿缺的,把俺们的心给弄的稀碎稀碎的,老难受了。

最佩服的还是辛大侠,人家已经开始从天文学的角度研究月亮了……

木兰花慢·中秋饮酒

辛弃疾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

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蛤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

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人家对月亮的感情,那才是真爱呀!这心操的,那真是挂到天上怕掉下来,放到海里怕碰坏喽;小到玉兔呛到水,大到为何不嫁人。都得管呀!我估计辛老汉只能到每个月的十五,才能睡上个囫囵觉。

总结稼轩一生,我送给他一副对联:

上联是:上阵携如月弯弓,驰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

下联是:下马挥类椽巨笔,立几案之前,为锦绣文章,若妙笔生花。

横批:探月发烧友。


平常时却规规矩矩正正经经,醉后却豪气干云,有多方面的原因,有的人天生害羞,醉酒后变得十分能说会道,高谈雄辩,这是体质关系,有的人天生豪气,醉后更加豪气,但毕竟有些话不能说出口,借着醉酒,用飘逸豪气的文章,反衬他心中的苦闷,这是外界原因。

一、天生爱酒,最后真情流露

杜甫有一首诗——《饮中八仙歌》——为同时代的八位酒仙画了一幅简笔画。全文如下: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辨惊四筵。

这八位分别是贺知章、汝阳王李琎、左丞相李适之、名士崔宗之和苏晋、谪仙人李白、草书之圣张旭、平民焦遂。

这些人都是好酒之人,贺知章曾经为了喝酒,用金龟换酒,可见之败家。贺知章喝完酒,骑马就像乘船一样摇来摇去,醉眼朦胧,掉到井里熟睡不醒。

汝阳王李琎是唐玄宗的侄子,备受宠爱,在杜甫的另一首诗李如是写到:

往者开元中,主恩视遇频。出入独非时,礼异见群臣。爱其谨洁极,倍此骨肉亲。

因此,他敢饮酒三斗才上朝拜见天子。而且他非常爱酒,看到酒车就流口水,恨不得搬到酒泉去住。

崔宗之是宰相崔日用之子,袭封齐国公,他相貌英俊,玉树临风,喝酒时,也是翩翩潇洒的姿态。

苏晋十分可爱,他本来吃斋念佛,喝醉了却逃避吃斋念佛。

李白的豪气是天生的,醉后更加胆大,不仅写诗更加飘逸,面对皇帝的召唤,也敢拒绝不去,自称是酒中仙。

张旭喝完酒之后放飞自我,在王公前面脱掉帽子,在纸上挥毫像云烟一样飘逸自然。

焦遂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例子,他是一个平民,相传还有口吃,但酒量很大,喝醉之后高谈阔论惊异四座。

天生就有这样的人,看起来平平无奇,醉酒后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一面,就像体内有第二人格,醉酒后第二人格就苏醒了。苏晋也许也是拥有第二人格,也可能是经常吃斋礼佛,醉酒后显露本性。

二、借酒醉后的豪气,反衬对现状的不满

南宋最豪气的是辛弃疾,醉酒后的他豪放不减,写下《西江月·遣兴》: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平常的辛弃疾,总是忧愁国家国家兴亡,哀叹世事不济,醉酒后却“且贪欢笑”,晃晃悠悠的,以为松要来扶他,用手推松不让他扶。

然而,说了贪欢,就真的欢了吗?

辛弃疾的另一首诗《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诗可能也是醉后所写,整首诗豪气干云,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想做的却不能,也只能靠酒醉,把他带入那个梦想的世界。

梦中越是潇洒,实际就越是难熬,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才是真正的点题所在。

同样的还有宋代的刘克庄,他的《一剪·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

束缊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喝醉了大家大声谈论文章,惊到了邻居,推到了胡创,旁观的人笑他们太疏狂了,回应说“疏又何妨,狂又何妨?”十分的潇洒,纵情任性。

而实际上,这首词作于宋理宗嘉熙三年(1239年)冬,当时刘克庄被贬广东。

在作此诗之前,他已被三次削职。心中的愤慨怅然可见一般,但诗中的节奏十分明快,但越是表现的轻松的人,内心越是愁苦。

以上。


其实有好多杰出的诗人酒后才有灵感,写出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壮丽诗篇!


饮酒助兴而已,不可高估。

今天重点和大家重点讨论古代诗人饮酒作诗的事情。喝了酒之后,作诗真的更豪气吗?其实也不一定。有人借酒壮胆,有人解酒消愁,各类情况都有,我们要分开看。如果单纯说,喝了酒,然后去写诗,然后写出来的诗就一定比他平时写的诗更好,那就以偏概全,甚至是为自己找借口了。

1、喝酒交游

这点非常好理解。中国是人情人社会,古话说的,无酒不成席。古代诗人,他们的身份多数是官员。在官场上混,能不喝酒吗?前段时间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里面有个元载,大家不知道还有没有印象?这个元载,历史上真有其人,他最开始就是不会喝酒的。但是,随着他靠着自己的钻营,官越当越大,不喝酒能行吗?即使你不喝,别人也会劝着你喝。最后元载的酒量日饮二斗而不醉!

唐代的那些诗人,李白、白居易等人酒量都好的出奇。大家应该要注意,他们的身份,首先是官员,然后才是诗人。即使李白一辈子没当过什么官,但他就是想当官,并且朋友遍天下。这是怎么来的?除了他诗确实写的好,也和他的酒量好有很大关系。在酒桌上耍不开的人,别人顶多对你有几分尊重。尊重是有距离,不会和你关系多铁。这是我们的文化基因决定的。

这类因交游需要而写出来的诗,就不见得有多豪气。相反,世俗气更浓一些。

2、借酒消愁

直接说,这类诗,也不会有太多豪气。为什么呢?因为本身诗人就是因为生活中的不如意,才去喝酒。喝酒是为了解闷,为了消愁。这种情况下写出来的诗,更多的是对现实生活的愤慨,对生命的无奈。李白说,借酒浇愁愁更愁。

在这种情况下写出来的诗,即使表面上看着有一些比较狂放的句子,但是它的背后,还是消极的,绝不是正道。

3、任性放纵

这种情况,有可能就写出比较豪迈的诗歌作品了。通过酒精的麻醉作用,诗人暂时出于一种放空的状态,不管不顾了,比如王绩的诗:但令千日醉,何惜两三春。这种态度就很洒脱,看淡了,身外事不去在乎了。

但是需要注意,这种情况更多的小概率事件,不会是常态。据我个人有限的阅读经历,历史上就没有一个诗人真正至始至终豪迈过。都是经历了一些挫折和失败之后,才看淡了名利,看淡了人生。而当他们任性放纵,饮酒高歌的时候,积郁在内心很长时间的情感瞬间爆发出来,所以只有这时候的诗歌作品才会带有豪气。其他作品是没有的。

4、理想抱负

我个人是觉得,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写出来的诗,才有真正的豪气在。我们熟知的大诗人,咱们就以李白为例。李白的理想抱负是什么呢?当个大诗人吗?错了,不是的。李白是想当宰相呢!

评价李白饮酒作诗最有名的一首,是杜甫写的: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这么评价李白,是在李白哪个人生阶段呢?是在他到了朝廷,当了翰林学士之后的!这时候,正是他人生的巅峰时刻。他以为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抱负了。所以口气非常大,什么人都不放眼里。

所以总结一下:可不能把喝酒当成借口。豪气有的是与生俱来的,或者说,只有与自己的理想抱负相结合的时候,才配得上豪迈慷慨;如果不加以区分而放纵任性,那就大错特错啦。

我是小阿蛮,谢谢大家的阅读支持。


诗是什么,诗言志,诗传情。诗是诗人精神世界对外通过文字的传达和放送。

诗人的精神世界有多精彩,诗就有多绚烂。

酒是什么,酒是可以让人直达自己精神世界的一个法门,是人类活动精神愉悦的最好工具。所以,酒能万世传承。

诗人醉后,就是诗人到达自己精神彼岸的时刻,也是诗人精神上通灵的时刻。

越是精神的欢愉,越是人性的舒张,意气风发。

高人如李白、如苏轼;

中人入贺知章、石延年;

下人如你我;

不过,无论何人,有酒就有诗,哪怕是几个字,几句话,哪怕是长啸一声,高歌一曲。

都可以让人穿越千年,都可以成就那一刻的诗仙,酒仙。

因为,我们有李白,有张旭,有东坡。

这就是中国诗酒的传承。


俗话说:酒壮怂人胆。

酒过三巡之后,在酒精的作用下,舌头打结了、血压升高了、面色潮红了、声调提高了,懦夫会变成勇士,老人能变成少年,普通人都能说出石破天惊之语,何况李白之类的大诗人。

有一项研究表明,人在过于清醒的情况下缺乏创新性思维,如李白之类的诗人酒后情绪会更兴奋,思维会更敏捷,可以说酒是诗的催化剂、孵化器。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饮酒可产生醉酒状态,使人精神愉快,伴有轻微幻觉感。这种幻觉感对于文人、画家等艺术家文艺创作时有所帮助,甚至大放异彩。

李白斗酒诗百篇,王羲之醉书兰亭序等文化典故,都与酒有关。饮酒可导致人的大脑皮层、小脑、肝脏、心脏、内分泌腺损害,营养不良,酶和维生素缺乏等,醉后人可表现可分为三个阶段。

醉后第一阶段为兴奋期,表现为眼部充血,颜色潮红,头晕,人有欢快感,言语增多,自控力减低。此时是艺术家创作的最佳时期,可以突破自己原有的艺术俗套,尽情发挥,尽情创新。

醉后第二阶段为共济失调期,表现为动作不协调,步态不稳,身体失去平衡。此时不适宜文化创作,醉酒状态己开始干扰文艺创作时的灵魂一一灵感思维。

第三阶段为昏睡期,表现为沉睡不醒,颜色苍白,口唇微紫,甚至陷入深昏迷,以至呼吸麻痹而死亡。此时更不适合文艺创作了。

由此可见,适度饮酒可以激发艺术灵感,启迪创作思维。在轻微的飘飘欲仙的感觉下,文思如泉,诗如泉涌。


为什么呢?因为酒精的作用吧!

饮酒后酒精可造成交感神经兴奋,故可出现大脑兴奋等现象!

大脑兴奋了,那可不就创作出更多的豪气的诗歌了吗?

看看唐朝杜甫的那首《饮中八仙歌》吧!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辨惊四筵。

能喝酒的八位“神仙”,哪个不是大唐朝牛哄哄的人物。

哪个不是喝了酒之后,引吭高歌,灵感迸发。

顺便弄出几首好诗的人物。

再看看,传世的多少佳作,不是饮酒之后写出来的呢?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开篇就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看到了没?“欢饮达旦,大醉”。

还有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其实,作诗就是靠灵感,而酒精恰恰可以激发灵感,所以古人的很多好诗句都和酒有关。

你觉得呢?


酒醉英雄胆。人在半醉半醒之间思维更加清晰。故才有李白的醉酒诗千篇的豪情。


不爱喝酒的诗人,不是一位好诗人。---一位爱喝酒的诗人。

诗文化,的确是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感到自豪的一种文化。其实酒文化,也是一种非常历史悠久的文化。

只不过普通人喝酒常常会误事,所以不提倡大家没事儿就喝酒。当诗文化和酒文化,融合在一起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之间会产生非常奇妙的化学反应。

诗文化变得更加富有韵味,而酒文化也得到了一种升华。两者相得益彰,实在是太奇妙。尤其是历史上那些喝醉酒赋诗的诗人们,更是给这两种文化,注入了最直接的灵魂。

一、酒壮怂人胆还是酒后吐真言?喝了酒写出来的诗,才是最真切的诗。

看过《水浒传》的朋友,一定还记得宋江当年在浔阳楼上写下了这么一首诗: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郓城宋江作。

你写就写好了,为啥后面还要加一个落款呢?这首诗很显然就是一首反诗,由此可见宋江骨子里都是有反叛之心的,但是他却用若干好汉们的生命,打造出了一个虚情假意的忠义宋江形象。

可是酒醒了以后的宋江,在得知这件事以后,立刻被吓出了一身汗。你说说,这是不是酒壮怂人胆?

与其是这么说,倒不如说是酒后吐真言。宋江就是有谋反的心思,就是想要建立一番功勋,但是醒着的时候,绝对不能暴露出来,只有在喝醉的时候才能说一两句真心话。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其实是有很多的,喝醉了酒,写出来的诗词更加情真意切,因此大量诗人都会借着酒把自己内心的想法说出来。

曹操在平定大北方以后,那叫一个高兴啊,立刻带兵南下,打算吞灭荆襄,攻取东吴,继而一统天下。这个时候他在赤壁大战前夕,就曾经喝着酒写下了这么一些诗句: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首诗的境界实在是太高,不得不佩服曹操就是个全才。这个时候的曹操很高兴啊,一边喝着杜康酒,一边唱着自己刚写下的诗句。

而且他还表达了自己对前程的愿望,他就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周公,可以辅佐明君,让天下归于一统。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得出,曹操是个城府极深的人,就算是喝醉了,这哥们都不说真心话,他是要做周公吗?他分明是要做周文王好不好!

二、借酒浇愁,写出来的诗词,表达了真情。

诗词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种意境,一种是开阔胸怀,歌颂各种正能量的,俗称豪放派诗词。还有一种则是表达自己内心的忧愁,将愁绪写进诗词里面。

著名忧国忧民大诗人杜甫,虽然已经过得衣不蔽体了,却还依旧想着天下人的安危,在一边喝酒一边发牢骚的时候,曾经写下: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晚年的确非常凄凉,他写下这首诗的时候,其实天下人也都处于这种忧愁的状态之中。但是他不敢去骂那些当权者啊,只好把所有的愁绪都注入了酒杯之中。

著名女词人李清照,谁也想不到,这位小姐姐居然是个“酒鬼”。没啥事儿就喝两杯,高兴了喝两杯,伤心了喝两杯,没有什么情绪了,还是要喝两杯。

不过也正是他在喝两杯的情况下,写下了若干表达内心情绪的诗词,让人读起来,实在是赞不绝口。

比如说这首《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她在溪亭喝酒喝了一整天,太阳都下山了,她才把自己给喝了个半醉。于是就乘着小船回家,结果因为有点醉了,所以压根就忘了回家的路。这里提醒一下,危险动作,小朋友们切莫模仿。

还有这首《诉衷情》,也是喝醉了才写的:

夜来沉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远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挼残蕊,更捻余香,更得些时。

写这首词的时候,李清照已经嫁给了自己的丈夫赵明诚。但是赵明诚一心学习,跟李清照是聚少离多,因此李清照一个人的时候,就喜欢喝酒,喝醉了就把情思寄托在诗词之中。

那时候朱熹毕竟还没有出来,所以女性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自由的。尤其是李清照这种大家闺秀,可不是明清时期那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类型。

她们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己的生活,尤其是读过书的女人,那更不一样了。李清照有一次喝得酩酊大醉,写下了这么一首《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这回她是真的喝醉了,因此才敢写下了如此大胆的一首词。把自己形容成了一个不梳洗打扮的宅女,整天就躲在家里喝酒。这次一觉睡醒,太阳已经晒屁股了。虽然最近有点消瘦,但还要强行解释,这可不是因为酒喝多了。

三、喝酒写诗,咋能没有李白的事情呢?

有那么一小撮诗人,他们就是天才,而酒就是他们催发才气的一种催化剂,你说要命不要命?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就是李白老爷子了。

李白是著名的诗仙,而且还是酒中仙。只要碰到酒,这哥们就能写下各种千古名篇,你实在是不得不佩服。

李白一个人呆着的时候,也会喝酒,喝着喝着就写下了《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身为李白的顶级小迷弟,杜甫曾经赞叹李白的才情和酒是绝配,也曾经为他写下了这么一首诗: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啥意思?就是李白喝多少酒,就能写多少诗,长安城内的酒家都给喝打烊了,他的才情都还没用完。就算皇帝喊他他也不去,为啥?因为他说自己是酒中仙。潇洒的要死,快活的要死,有没有?

总结:小酌一杯,的确可以让人舒展情怀。

在不耽误事情的情况下,小酌一杯,这是诗人们的惯例。不光以上这些诗人,其实历史上还有很多跟酒沾边的著名诗人。

比如说高产诗人陆游,在自己写的诗词里面,就有1729次提到过喝酒,你说他醉不醉?潇洒诗人苏轼,在自己的诗词里,也提到过738次喝酒的事情。

白居易提到了674次喝酒,其中这一句更是让若干后世文人,想着在冬天小酌一杯,感受气氛: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参考资料:《全唐诗》、《全宋词》


郭沫若说:“李白不醉的时候是糊涂的,他醉酒的时候是最清醒的。”(语出《李白与杜甫》)。因之才有“斗酒诗百篇”的大作与“黄河之水天上来”之浪漫…。


首先这些人要有丰厚的文学底蕴。平时他的学识量都好像放在箱子里。很难随时调动起来。喝酒大脑兴奋。灵感飞扬。箱子里的知识量都好像漂浮到空中。随手拈来。写的诗当然就要比平时好的多。


李白斗酒诗百篇。唐代诗圣杜甫此诗精准说明了酒对诗人所产生的作用。酒至酣畅之际泉思如涌一发不可收拾。它令诗人想象力异常丰富,情绪激扬乘兴而书欲罢不能。例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乃至王勃醉后所著千古名文《滕王阁序》还有诸多古代诗人的酒后佳作,无不说明了饮酒似醉非醉后狂豪气势。

酒壮英雄胆,酒更使诗人豪兴大发!


中国古代诗人在醉酒后吟诗更豪气,这种人文化温藏银深,一般情况很平静,醉酒后大脑兴奋精神唤发,如饿虎捕食之势大现吟诗气派。


真情流露胆气豪,傲视王侯若鸿毛。

志士胸怀肝胆裂,暂凭杯酒诉情操。


现在也是!

因为只有醉了!才能对这个世界的感觉变得麻木,爆发出自己灵魂上的东西!

只有醉了,才不会在意世俗的眼光,想说什么说什么!

只有醉了,才不会为权贵所拘禁,写出平时不敢写出的文章!

只有醉了,为了虚与世界给自己带上的假面才会掉下来,真的性情才会表露!

所以古代那些诗人只有喝醉了酒才会迸发出充满豪气的伟大作品!我想现在也是一样!


原始地址:/resou/7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