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协主席4年用废200支毛笔,现在练字还需要这样刻苦吗?

书法是一门艺术,艺术无止境。你即就是用废一万个又怎样?达不到先辈们水平仍然要努刻苦学习!只有学不尽,没有可停息!要留传百世,受人们追捧学习,受到众人赞美,不是哪么容易简单之事!活到老,学到老才是艺术永远追求!


个别人可以这样努力,也值得敬佩,但不值得提倡。书法对国家建设无大用,不能让青少年都把功夫下在这上面。


哪个时候练字都必须非常刻苦。


算下来一周用废一支笔!这有些夸张了吧?一支质量较好的笔,一般要写上万字吧,也就是一周写一万字,平均每天要写一千四百字左右。小楷还行,若是大楷?呵呵


不刻苦写出好字也可以,可以用电脑,不过那还是电脑出来的,和您没关系。


练字什么时候都要下功夫。古代有笔塚,池塘尽黑,今有视网膜脱落。但下功夫是最基本的,真想写好字还须二个条件,一是得法。二是天赋。胜者王侯,练成书协主席他的方法都是对的。但能当上书协主席,功夫在字外。


从孙晓云展览的废笔想起

孙的展览

展出了四年间写坏了的二百多支毛笔

平均7天写坏一支毛笔

我想这些毛笔质量应该有问题

就不知道她用的是哪一家的笔

这笔庄现在也一定很纠结的

到底要不要把孙主席亮出来

人家饶宗颐先生用的茅龙是清朝的

我的天

清朝什么都不好

就是毛笔好

孙当上主席

第一个能带旺的行业一定的做毛笔的

祝贺全天下笔庄

恭喜发财


不是用毛笔,是吃毛笔,一周累死也写不坏一只毛笔啊


念再多经,悟不出道等于浪费!


4年200支根本不算多


刻苦是必须的。要想做好一件事情就要下苦功,经时日。书法亦然。至于用多少支毛笔应当别论。有的可能三天两头换一支,有的可能年把换一支,看人,看收入,看字之大小,看笔之好坏。泼墨成池,一字一笔,无非是刻苦的形容词罢了,何必那么执着呢?


哪儿产的啊?质量这么“不过关”?


你是认真的吗?

那咱们就认真说说吧!

先说说四年写出这水平的字,也真够对得起这死去的200多支笔了。字已经拿不出手,于是把笔拿出来晒,够意思吧?真是妙不可言啊!你要知道,选主席,不一定要选最好的,这一点大家都能接受,你的字写得没那么重要,能当好这“官”就好。

哎呀!也没啥说的,你喜欢就好!


书法是要看功力的。你的字结构再妙,笔力轻浮就是不好。好字没有几十年的苦练是出不来的。所谓入木三分就是指这个笔力。


除了说明笔法有问题,没有其它的意义的。

说用了多少纸那是用功的表现,把笔用坏。除了说明笔法有问题外,就是创造GDP。


退笔如山不足珍。


不知道能不能用庖丁解牛的故事来说明这个问题?顶级的解牛师可以接近庖丁的效果,但是废刀,而庖丁连刀都不需要磨,解完牛后刀刃都没有一丝的崩坏。我想,庖丁其实用竹片片也是可以的。那,写字是否同此理?


说句不中听的话,如果中国年轻一代都照样子练这不合时宜的国粹,我大汉早已灭亡。


这不算什么,现在毛笔质量不好,我曾经一年就用掉二百支,这不代表什么,练字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没必要生搬硬套,真正喜欢书法就一定能投入进去,有了兴趣就一定有动力,有动力就会有进步,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特别是科学合理有计划安排时间,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不能不要命的刻苦硬练,无目的量没必要,也不一定有效果,真正的练字也不是一刻不停的写,扎根传统揣摩古意,两到三支常用中锋替换写,用多少毛笔一是看量,二是看毛笔质量。除了保证临帖,还包括经常读帖研究揣摩查询等各方面潜移默化的用心,练坏多少个笔头说明不了什么,也没必要盲从。OK!


用筆多少大抵跟刻苦無多大關係,有人習慣一支筆用到禿還在用,而且毛筆使用中的每個階段都可寫出不同風情的作品;也有的人喜歡用新筆,稍不如意即換新筆;好筆質量當然也好,且價值不菲,几無可能七天就寫禿了。不消誰當了書協主席就馬屁拍得震天響,否則讓孫主席情何以堪。


原始地址:/resou/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