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个日本大政治家的糗事吧!
丰臣秀吉1537年出生在日本爱知县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7岁父亡,母亲带他改嫁,他继父不是一个好人,对丰臣秀吉很不好,给不足衣食之外还常常打他。
丰臣秀吉长的矮小瘦弱,继父直接称呼他为“猴子”,这是人格侮辱了。
丰臣秀吉一怒之下,离家出走了,他自己说是闯江湖,一个七岁孩子,闯什么江湖了?
要饭罢了!兼做点糊口的小生意。
母亲心疼,然而无能为力,也就随他去了。
后来在一个武士家找了一个帮人家拿拖鞋的工作,干了四年。
十四岁那一年,才混入了织田信长手下做了一个杂役,身份依然不高。
幸而他勤奋,被织田信长信任,慢慢混了起来,成了织田信长的接班人。
说道这里,我们发现了什么?
丰臣秀吉于生活享受上自小就缺乏眼界,欠缺经验。
长大又戎马一生,没过过什么真正的华贵日子,一句话,他是一个土老帽。
土老帽最容易欺骗。
此时,大明朝因为倭寇作乱,对日本实施了严格海禁,中国商品在日本尤其贵重,尤其陶器,更是贵重,因为古日本国的制陶工艺非常落后,起码还不会把陶罐子挂上釉。
有一个日本商人纳屋助左卫门,常年来往于日本吕宋(菲律宾)做生意,发了点财。
1594年,纳屋助左卫门为了发展日本的事业,托人觐见了丰臣秀吉,献上了一大堆名贵礼物。
有麝香两匹、1000个蜡烛,许多唐伞,还有很多金银财宝,最后是五十个“真壶”。
丰臣秀吉再没见识,也认识金银财宝,唐伞蜡烛和麝香,知道这些东西都很值钱,唯独不认识五十个“真壶”是何宝贝,要和宝贝们一起献给他。
不过看上去倒也好看,亮闪闪,光滑滑,尘土沾不上,水泼它不湿。
于是问道:“这是啥宝贝?”
纳屋助左卫门说:“太阁殿下,这是真壶。”
“它宝贝在哪里?”
“俺听说太阁殿下爱喝茶,特意带了这些宝贝来,这真壶对保存茶叶有特殊功效,不仅仅可以把茶叶保存的更久,还能让茶叶更加香浓,这是吕宋人的宝贝,贵的很,一个一百多两银子呢!“
丰臣秀吉倒吸一口凉气,这家伙好大手笔,光这些真壶就值六七千两银子了
大喜。
其实呢,所谓“真壶”,就是中国福建人随便烧制的普通陶罐,在泉州一个如此陶罐3个铜板,有拿它腌咸菜的,有拿它盛水的,有拿它盛米的,还有拿它当尿壶的。
还有出海的商人把它做包装的,比如包装猪油,包装炸药、咸鱼等等,起码防水呀。
中国海商们去往吕宋岛,有故意贩过去的,也有随便带过随商品去的,吕宋的大街上全是,不值钱的很。
可是因为挂了釉,显得甚是华贵,日本国没有挂釉的陶罐子。
纳屋助左卫门很聪明,贩货贩稀罕嘛!
于是在他嘴里尿壶就成了茶叶罐子。
第二天,丰臣秀吉广邀大臣,说要办一个“鉴宝”大会,所谓宝贝自然是真壶了,金银宝贝麝香什么的,在丰臣秀吉那里并不算宝贝。
鉴宝完毕,丰臣秀吉为了显示自己大方,还大度的对群臣说:“各位如果也喜欢真壶,可以掏钱买一个两个,多了不卖,我买三个。”
并且开了价格——200两银子一个。
不是送的吗?为什么要买?
这也是丰臣秀吉爱护商人的好处,他认为礼品太贵重了,收了那么多金银财宝了,再收真壶,有点说不过去,生意人也是他的臣民,赔钱不好。
众大臣纷纷解囊,有的回家还进行了深加工,箍金作画刻上名字家族徽号啥的,人人当做了宝贝爱护的了不得。
世界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多商人看见这么大利益,自然纷纷贩运,还都不敢贩多,怕贬值啊!
西班牙的传教士为了让丰臣秀吉准许他们传教,还送了三个真壶于丰臣秀吉,其他大名每人只送一个,丰臣秀吉答应传教士传教了。
两年后。丰臣秀吉终于明白,所谓真壶并不是吕宋壶,而是中国农民就会随便烧制的陶罐子,三文钱一个之后。
大怒!
下令,“把那纳屋助左卫门给我抓来,砍了。”
人家早跑了。
那些西班牙传教士就倒霉了,丰臣秀吉下令一次杀了25名西洋传教士。
闹剧落幕。
当时,丰臣秀吉把他的真壶全砸了,但是有些大名和家臣不敢砸,不是心疼钱,因为他们的真壶是丰臣秀吉赐予的。
就当做传家宝传了下去。
据说现在他们还在一代一代传着。
宋襄公贻笑千古
宋楚大战,楚军渡泓水的时候,子鱼让宋襄公“半渡而击之”。
但宋襄公坚持不许,非让楚军全部过河再决战,最后宋军大败,宋襄公第二年伤重去世,宋国也沦为二等国。
晋景公死于如厕
有个巫师给晋景公算了一卦,说他吃不到今年新熟的麦子。
结果麦熟之际,煮成新饭,晋景公想起了巫师之卦,便杀了巫师。
然后,正准备吃饭,突然张上厕所,结果不小心掉进去淹死了,最终还是没吃到麦子。
陈友谅铁锁连舟
赤壁大火在前,陈友谅似乎没读过史书。
鄱阳湖决战,陈友谅把巨型战舰全部用铁锁连起来,让士兵如履平地,最后被朱元璋一把火烧了个精光。
大汉又亡了。
我是芃麦,我来回答。
众所周知,两国间的外交都是很严谨的。但在我国的八十年代初,某个驻外大使就闹出了一场世界级的笑话。
周伯萍的蹩脚翻译:老总!我们得去科威特!
1973年5月7日,我国首任驻希腊大使周伯萍,收到了捷克斯洛伐克驻希腊大使科威克的邀请,前往捷克斯洛伐克大使馆参加他们的国庆招待会。
但是他随身跟随的翻译,竟然是个刚学英语的二流子。以至于看到请帖上的印的“科威克”后,误认成为了“科威特”。
“老总!他们让我们去科威特大使馆!只剩十分钟了,我们快去吧!”
“好!快走!”
于是两人急匆匆地让司机开车去科威特大使馆。
看到这,你以为他们最后是跑错到科威特使馆去了?错!事实还要更离谱!
搞笑的是,他们在开往科威特使馆的路上,司机竟然不认路。
于是,周伯萍和翻译便让他往人多的地方开,那里一定是招待会。然后他们就成功地抵达了以色列的大使馆。
下车后,因为在路上的堵车超时,周伯萍和翻译急得头发都快掉了。他们看都不看人家使馆上到底挂的啥旗,就一溜烟的跑到正接客的以色列大使面前。还一个劲儿地握手,表示对刚才的迟到非常抱歉,并且热情地祝贺“科威特大使”国庆快乐,希望他们的国家能和中国建立长久的良好关系。
以色列大使都听懵了,正巧旁边还有个来自纽约的记者。他看到中国大使跟以色列大使聊得这么欢,觉得很是奇怪(因为当时中国在国际上并不承认以色列的建国)。
于是,好奇的记者就问周伯萍:“您的一番举动,是否意味着中国政府对以色列的政策有重大改变呢?”
蹩脚翻译梅开二度
面对记者的提问,蹩脚翻译又开始发功了:“老总,这个记者问你,你对人家科威特大使这么友善,是不是代表着我们政府对雅典的政策有重大改变?”(他把以色列翻译成了雅典)
周伯萍心想,好你个美国记者,在人家科威特国庆的好日子里,你竟然问我八竿子打不着边的雅典?真是的!这就是恶臭的美帝主义吗?
于是,把记者的提问当做是寻衅的周伯萍,就随口呛了回去,让记者不要多管闲事。
吃了一记闷棍后,纽约记者也懵了,感觉自己好像采了个假访。
摆脱了讨厌的美国记者后,周伯萍悠然自得地和一些将要离去的大使们寒喧。在交谈的差不多之后,临走前又对以色列大使表示国庆祝贺。
“雅典事件”惊爆全球
可想而知,如此离谱的访谈丢尽了祖国的脸面。历史上著名的外交事故“雅典事件”也因此闻名于全世界的各大报纸。周伯萍吓得一身冷汗,蹩脚翻译痛哭流涕。
周恩来听闻消息后更是勃然大怒,斥责周伯萍身为中国大使竟会犯这种低级错误,让祖国在全世界面前蒙羞!尽管周伯萍认错态度十分良好,但是国内官员们对其铺天盖地指责,俨然让他变成了新中国的“千古罪人”。最后还是毛主席宽厚待人,才彻底解决了这件事。
结语
外交,体现的是国家的脸面。作为大使,就应该对翻译的水平有严格的要求,以及在事先就做好相关的研究工作,不然闹出笑话来,丢脸的不只是大使,还有身后的祖国!
赵孝成王不听虞卿的建议,导致在和秦昭襄王的心理战中落败,最终长平惨败。
袁绍不听田丰、沮授的建议,导致乌巢被攻占,最终官渡惨败。
项羽不听范增的建议,导致荥阳对峙上了刘邦的当,最终乌江自刎。
还有太多太多,忠言逆耳利于行,他们却听不进去这个道理,不停地犯一个错误。
看见很多回答在说古代史和近代史,那我来一个现代史的不需要等多久,特朗普下台后再过几年,这就是历史书上现代史的内容了。
特朗普氏新冠疫情解决方案:
消毒液治疗法
11月奇迹法(图中那个男人就是说这句的人,特朗普二儿子埃里克•特朗普)
自行消失法
我们正在经历并见证历史。
中世纪欧洲人打仗不讲战术,经常愚蠢的令人窒息。
(《维京传奇》中的巴黎之战)
公元845年,维京人拉格纳率领5000名勇士,浩浩荡荡的杀向了巴黎。法兰克国王“秃头查理”,决定用高超的战术击败维京人。
维京人攻打巴黎,最佳路线就是沿着塞纳河往上游走,直接杀到巴黎城下。所以,秃头查理可以选择在坚固的巴黎城内死守,也可以主动出击,在塞纳河迎战维京战船。
按理说,守城才是上上策。
但是,秃头查理决定展示一下自己的作战能力,他要出城挑战维京人。秃头查理就想了:维京人既然是沿着塞纳河过来的,那就可以在河两岸布置兵力,包围歼灭维京人啊!
理论上来说,秃头查理的想法是对的。在前方河道设置障碍物,阻止维京船队前进,然后两岸的弓箭手攻击中间的维京人,不管维京人往哪边跑,都能堵住他们。
(秃头查理)
但是,现实中有两大致命问题:塞纳河不是小河沟,维京人只要往其中一边靠一靠,就不在另一边弓箭手的射程之内了。另外,包围战术还是需要机动性的,两岸的部队至少可以互相增援才行,搭建简单的浮桥或者安排运兵船都行,秃头查理完全忘了这茬儿。
于是,当维京人看到法兰克士兵站在塞纳河两岸时,都笑了。
他们立刻朝一侧岸边攻了过去……秃头查理站在另一侧河岸,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士兵被屠戮,完全没机会过去救援。
就这样,自以为聪明的秃头查理,把自己一半的军队,送给了维京人涨经验。
如果你看过《维京传奇》的话,里面将这一事件安排在了不列颠群岛。拉格纳为了那个麦西亚公主抢王位,带人顺河流而上,敌人就是这样的“包围战术”——结果只能尴尬的看着自己的士兵送死。
另一个故事,也是关于维京人的。
(《维京传奇》剧照)
公元991年,维京人首领奥拉夫·特里格瓦松带领大军入侵英格兰,准备攻占大城镇马尔顿。
可能是过于自信,维京人在河流下游的一个小岛上扎营了。这个小岛和外界的唯一通道,就是一条潮汐堤道,只有在低潮的时候才能露出来。
当地郡长立马召集了800名士兵,来到潮汐堤道的这一端,防守维京人。因为这条堤道十分狭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英格兰人在这里组成了盾墙,凶猛的维京人愣是施展不开,无法突破。
你看,维京人就这么被堵在了小岛上,进退两难。
英格兰人只要堵在这里,等待其他地方的援军赶到,就能获得全胜。结果,维京人试探性的提出建议:你看这地方太小,打起来不爽,要么让我们过去,咱们找个大地方好好打一仗。
让人想不到的是,当地郡长同意了!
他让维京人浩浩荡荡的过了河,组成阵线,双方开始面对面厮杀——要注意,英格兰人只有800人左右,维京人大概有4000人。
毫无悬念的,英格兰人被杀的片甲不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