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不当行为发生时,当场予以批评
也就是说,对孩子犯错一定要“抓现行”,越小的孩子越应如此。否则,等你什么时候想起来再去批评孩子,小孩子也许已经忘了他干的坏事,而大孩子则已经想好了应对你的“策略”。
2要说明行为不当的理由和后果
到底是违反了规范本身,还是其他超出“家规”范围之外的、不能被接受的不良行为,这些行为有什么后果,都需要给孩子讲明白。
3不宜采用“比较式”批评
也就是说,少说“小明都不睡懒觉,你为什么还睡呀”之类的话。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一样,家庭环境也不同,这样的比较常常有失公允。
4不要批评孩子不会做的事情
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学习中,孩子半天学不会,父母就容易说出“你怎么这么不认真”之类的话,其实孩子未必是不认真,只是暂时学不会而已。
5不要借助他人的权威来批评
“等你爸爸回来再收拾你。”“明天我把你的表现告诉老师去。”这样的话只会让孩子看出你的苍白无力,他才不会怕你呢!
6批评要简明扼要,一语中的
有的父母长篇大论说了一车,孩子也没明白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孩子还没有那么缜密的思维来消化你的论述,最好的办法是直截了当地告诉孩子,到底哪儿错了、为什么错。
正确运用惩罚手段
对于0~3岁婴幼儿来说,“暂停”是一个很普遍的行为不端的后果。正确使用的方法是,孩子被短暂地隔离,不得与同辈及照料者有正面的接触。假如能正确地运用这个方法,就可以很有效地帮助孩子停止不当的行为,然后平静下来,并有一个比较正面的的新开始。
很不幸的是,太多家长和照料者都不会正确地运用“暂停”,他们除了隔离,还加上粗暴的言行,让孩子感到被排斥和被侮辱。这种损伤人格的做法,其实并不会带来多大益处。
另一个家长常用的惩罚手段就是打一顿。许多打孩子的父母解释,他们这样做真的很见效,孩子立刻就老实下来。其实,许多孩子正是为了避免皮肉之苦才遵从父母的。这种责打措施虽然在短时间内能马上见效,却葬送了教导孩子学习自我控制及解决问题的机会。
另外,打孩子还常常会造成反效果。因为它使孩子感到无力、不公平,还有可能怨恨父母。在挨打之后,孩子思考更多的是报复,而不是自我改进。还有挨打之后羞辱的感觉,也可能使孩子觉得自己并没有做错,或者计划如何避免在下次再犯时“被逮到”。
耐心教道
1.犯了错误就应该惩罚。要合理科学有序的执行,这样会让孩子养成承认错误的习惯,而不是一昧推脱责任。
2.要有明确的惩罚底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对于为人处世方面的原则和底线还是要有的,当孩子的犯错行为触碰到底线的时候,就应该惩罚。
3.要以善意和对孩子尊重的方式来惩罚。惩罚孩子的时候,也要适当分场合和方式,这样可以很好的惩罚了他,又不至于伤害他的自尊心。
看烦啥错误,要树立孩子的价值观,要让他有自己的主观思维,有主见,我们总有一天会离去,但是他们会存在,责任,义务,敢作敢当,犯错不可怕,重点是要让他成长。
不应该是罚,教育引导。
孩子犯错误,惩罚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应该是引导孩子认识错误,改过自新。因此,对孩子的惩罚要慎用,并且要把握好惩罚的度。
如果孩子犯错的原因是无知、过失,并且没有造成重大后果的,没有必要去惩罚。引导孩子意识到问题的本质,让他自己承认错误。如果孩子态度良好,并且承诺改正。父母要肯定孩子这样的想法是对的,虽然犯了错,父母也理解孩子是无意的,他勇于承认错误的行为是值得肯定的。
如果孩子是因为贪玩、偷懒、叛逆而犯的错误,那就可以根据问题的严重性来设置惩罚。家长要注意让孩子清楚知道自己的错误,为什么要惩罚。这样就能保证惩罚的有效性,让孩子吸取教训。不论家长多么生气,注意尽量不要体罚,不要说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这些举止容易加剧你与孩子之间的矛盾。
尽量不要体罚,做错事也要付出代价,可以把准备给他买的玩具取消,喜欢看的电视不给他看等等…当然做对事也要奖励[呲牙]
让孩子先意识到自己这样做是不对的,并让孩子知道犯错是会受到惩罚的,孩子再以后遇到这个事情时要提醒,当孩子做的对时要鼓励。
我一般问清事实的原因!罚站反醒
罚他多抄几遍寒假作业
小孩犯错是有原因的,小孩犯了错不能当场责骂,要了解过程原因后才可跟小孩讲犯错的重要性,让小孩认识到犯错后果,惩罚就是让他写保证书或是让他站立一小时反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