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倒刺皮是身体缺乏什么营养元素吗?

每到换季的时候,双手就会脱皮,有时还会又红又痒,而且指甲旁还会有一些倒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双手脱皮确实跟换季有关。尤其是春夏交替的时候,天气比较炎热潮湿,很容易真菌感染引起的手癣,手掌会脱皮泛红,瘙痒难耐,为了避免二次感染,千万不要用手去挠。

而且手癣是会传染的,所以一定要尽早看医生,处理治疗。症状不严重的话,也可到药店咨询,服用对应的抗真菌药,涂抹专用药膏。

其次,冬季气温寒冷干燥,双手也容易脱皮。尤其是手指甲旁边,经常会出现一些倒刺。让人忍不住去撕,结果倒刺越撕越大,越撕越深。其实解决办法很简单,用温水把倒刺浸泡柔软,用小剪刀将其剪掉,常涂抹润手霜保湿就行了。

如果双手脱皮的症状,长期不见好转,这可能是身体缺乏维生素B,或维生素C了。平时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就可以缓解了。小伙伴们,你们平日有拔倒刺的习惯吗?


有人说,手指上长倒刺,是身体缺乏维生素C的表现,多吃富含维C的水果蔬菜就能好。

不是这样的。

维生素C是有维护血管弹性、合成胶原蛋白、激发造血机能、修复损伤组织等功能身体缺乏维C,确实容易使细胞组织变脆,让肌肤失去弹性,但这和倒刺的出现没什么关系。

想让手指少长倒刺,不用大老远去补充维生素C,只要保持皮肤湿润就行。

一般情况下,手指出现倒刺,最主要原因是皮肤干燥,使得角质层出现裂纹。另一个常见原因是工作中的物理摩擦,造成皮肤损伤。

这都和缺乏维生素没什么关系。

我们知道,人体自带一种天然保湿剂——皮脂。

皮脂是身体通过皮脂腺分泌的油脂,覆盖在我们的皮肤和毛发表面,可以起到滋润皮肤、毛发的作用;

皮脂呈弱酸性,能抑制和杀灭皮肤表面的细菌,防止微生物过度生长(不过皮脂过多会形成脂溢性皮炎,比如粉刺、痘痘、暗疮、头皮屑……)

分泌皮脂的皮脂腺,遍布我们身体的大部分地方,只有两个部位基本没有:

手和脚。

由于手掌、脚底和手指、足趾的屈面没有皮脂腺,所以这些地方虽然不会长青春痘,但也缺少皮脂的滋润和防护,在天气干燥寒冷时,就很容易出现皮肤角质层干裂,在指甲周围的表现,就是出现了倒刺。

顺便说一句,指甲周围也没有汗腺,所以这里的皮肤角质层确实更容易缺水、干燥。

再加上,随着人们卫生意识的提高,很多人有用洗手液洗手的习惯。

但洗手的次数多了,如果没有涂些护手霜来保护、湿润角质层的话,频繁的外部刺激反而更容易让皮肤角质层干裂,造成“伤手”。

换句话说,“倒刺”就是指甲周围皮肤角质层干裂导致的问题,无论孩子还是成人都会发生,想比较快速地解决倒刺烦恼,经常涂些润肤油或护手霜,保持手部皮肤湿润,倒刺就消失了。

而且也不用什么特别贵的护肤品,普通的几块钱的擦手油就行。

这样肯定比盲目补充维生素见效快。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有疑问请咨询我们医师,将免费为您解答】


缺乏维生素的确会引起皮肤问题。如维生素A摄入不足,常会出现鸡皮状皮肤;缺乏维生素B2可患唇炎、口角炎等。但是手指长“倒刺”和缺乏维生素无关。“倒刺”是局部皮肤异常,非全身性疾病,不是由维生素缺乏导致。

为什么会出现“倒刺”?

由于指甲末端的角质层不断累积、增厚,当角质层角化过度,得不到适当护理,皮肤边缘部分就容易干燥开裂,微小的裂纹被不断摩擦增大,倒刺就出现了。

它的发生与皮肤干燥、过度洗手、天气过度干燥、手频繁洗衣服刷碗、或者某些摩擦、以及全身代谢等问题有关。

保湿,涂护手霜对于保护双手还是比较有用的!

(作者周艳丽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国家高级健康管理师/辽宁省营养师协会执行秘书长/辽宁大学特聘讲师/辽阳市健康管理学会会长)


在日常生活中,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就是指甲后面的皮肤上,会有像倒刺样的小片皮肤突起,看起来很让人厌烦,会不自觉地拔除,结果不但没有解决手指倒刺的问题,还导致皮肤出血。

一、造成指甲旁边长倒刺的根本原因是肠胃功能减退。肠胃功能减退时,手足部位的指甲、皮肤等容易出问题。指甲易出现凹凸不平的小坑、纵纹等,而甲周围皮肤则会出现类似倒刺的情况;也就是说,正是因为有身体内部原因,指甲旁边才容易长倒刺。

二、皮肤过于干燥,皮肤干燥容易使角质层出现裂纹。另一个常见原因是工作中的物理摩擦,造成皮肤损伤。

三、由于手掌、脚底和手指、足趾的屈面没有皮脂腺,所以这些地方虽然不会长青春痘,但也缺少皮脂的滋润和防护,天气干燥寒冷时,容易出现皮肤角质层干裂,在指甲周围就出现了倒刺。

手指出现倒刺应该怎么办?

一、经常涂些润肤油或护手霜,保持手部皮肤湿润,倒刺就消失了。

二、注意平时少接触洗衣粉、肥皂、洗洁精等洗化用品。

三、禁止直接用手拔倒刺,不然容易“拔出萝卜带出泥”,导致出血、疼痛等问题,可以用指甲剪轻轻剪掉

四、可适当补充维生素,如21金维它等;指甲旁边长倒刺与维生素缺乏无关,但适当补充些维生素,有助于情况好转。

点击页面下方【了解更多】可查看更多医师解答或免费向医师提问

关注“家庭医生在线”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原始地址:/tuijian/30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