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职位一点用没有,起码是主席会长才写简历上
个人爱好,其实都一样
学生会是服务同学的组织,社团是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同学共同发起的组织,两者有区别,但都可以提升能力,个人认为加分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在组织内得到锻炼
这个问题,看你怎么选择,各有各的好。但是还是建议学生会,里边的机会会多一些,毕竟它是归院系管理,在里边的锻炼机会,升职都比较容易一些
当然是学生会加分多,社团只是你的兴趣爱好,学生会跟老师接触的,干的活多,加分就多。
说到底你加分为了领取奖学金,奖学金是奖励学习优秀的人,而不是心术不正的人,再睡奖学金的评定还是以学习成绩为第一,那些综合成绩是次要的。社团完全按自己喜好加入。
有一本素质拓展手册可以加分。
都不多。参加这两个东西关键在于多认识几个朋友,互相怂恿着好好学习,多合伙参加几个比赛。学分绩第一,比赛加分才多,但权重不高。
这个问的不好。一个学校的学生社团多之又多,一般都是以兴趣为主。官方,接受团委或某些部门领导的官方社团和学生会基本差不多。
1.肯定是学生会。并且学生会更锻炼人。
2.加分多了综合成绩就多,评奖学金,优秀等都是考试成绩加综合成绩。
3.如果想加分,建议参加学科竞赛,加分变得很简单。
你好题主!不知道您要加分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是奖学金评选加分,一般学生会会多点。学生会会管理各个社团,权力大,活动策划的机会有多,自然加分项也多些。(⁄⁄•⁄ω⁄•⁄⁄)
这里的加分应该怎么理解?如果照字面理解,可以认为是加学分,也可以理解是给自己的简历加分。不过不管是哪一种理解方式,参加学生会和参加社团都差不太多。
先说学分。近年来,随着90后00后走进大学校园,校园人文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学生不像以前那样有强烈的集体意识了,往往喜欢独自行动,也不爱参加学校的各类活动。为了改善这个问题,很多大学单独设立了第二课堂学分,一个学分对应着一定的学时,而学时则根据活动的情况有所不同。听讲座、参加实践、参加科技竞赛、参加运动会等等都可以拿学分。当然,担任学生会干部也有相应的学分。但学分是人人都需要拿的,而学生会干部不是人人都会去当的,所以,除了进学生会,各类社团活动也都是加分项。从学分层面来说,两者差不太多。
再说说给自己加分。其实不管是学生会还是社团,关键要看你处于什么位置。学生会主席和社团会长对比,学生会主席认可度会高一些,但实际能力上却不一定就高,这有点像拿政府官员和企业老板比较一样,两者侧重点不一样。比如社团会长为了社团发展,会出去找商家拉赞助,或者做一些盈利性质的活动,但学生会不用,他只需要考虑把活动办好就行。将来找工作的时候,用人单位也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考察,这两类人都会受到相应用人单位的喜欢。
所以,不必纠结于去学生会还是社团,关键还是要在团队中发挥作用,锻炼能力,收获经验,这才是最加分的。
哈工大老司机现身说法,澄清误解,展现过人开车技术。
首先澄清问题中的误解
——大学和高中都有加分,高中的加分为高考考上好大学,大学的加分为学分绩,而学分绩和保研、拿奖学金、评三好、出国等挂钩。
大学的学分绩一般由考试课成绩经过加权计算得出,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ACM等比赛获奖可以加分,先进道德模范、见义勇为小标兵等神操作或许也可以加分。
至于拉赞助拉来100万、支教帮助贫困县学生考清北、大一就进实验室、泡遍全系和各社团美女等开车行为均不具有加分效果。
冷静之后,切入正确的问题。
参加大学的学生会,与参加社团,哪个好处更大?
身为摸遍学校各类社团的老司机,你觉得我会告诉你我的开车秘籍?我不要面子的啊(滑稽脸)。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学生会(真香啊~)。
学生会的宗旨是“来源于学生,服务学生,却又高于学生”,因此它明明是个对学生极其有帮助的组织,却总给人一种需要仰视的感觉。
说白了,人家踩在你头顶给你擦皮鞋,这意思明白了吧?先说说它不好的一面。
大家都觉得学生会高高在上,一是因为它类似一个机构,组织严密,上对领导负责,下对学生负责,无法避免会出现里外不是人的情况,这是它的阶层本质决定的,谁都无法更改。
另外,学生会以“关系”为核心,有关系,啥事都好办,没关系,或者有利益冲突,就非常难办。比如我奇葩的高中封闭北大门之前,明明和学生会主席通过气,可是翻脸的速度比翻书还快,最后依然顶着众怒关闭了北门,这就是复杂难解之处。
二是,学生会往往藏龙卧虎,身居高位者,不论家境之优渥,还是心机之深沉,亦或是学业之优秀,以及最关键的——对组织的奉献和忠诚,都不是一众小白学生,以及萌新干事所能媲美的。
关键时刻,他们会推出萌新当挡箭牌,必要的话,他们甚至会牺牲自己以保全大义。
我为党国卖过命,来人,我要见局座!举些栗子。
我所在的社会实践部女部长精明强干,普通人几个小时做出来的“认真版”PPT,她10分钟就能做出来。
男副部长是重庆巴蜀中学的大神,参加物理集训营,以几分之差错过北大,委身工大。他和我们交流的时候曾提到过自媒体的崛起。当时正是人人网如日中天的时刻,加上我第一次玩自媒体,对公号、某乎等并不熟悉,委屈巴巴错过公号红利期,现在入局只能啃锅巴。
大一的一个同事,选择外联组,干最累的活,经历最痛苦的折磨。他学习很刻苦,一度学到太晚以至于需要翻窗跳楼回寝室。大四他修成正果,当选学生会主席,印证了自己这些年的磨砺。
几个部长经常请我们吃饭,通过饭局巩固情感,并反复强化教义——
好好干,一心一意共建大同社会,为人民谋福祉(开个玩笑)。尴尬的是,胸无大志的我因数学成绩最差,被要求请成绩最好的同学吃饭。
为什么说自己的黑历史呢?我想强调的是,学生会内部非常重视成绩,绝对不提倡你牺牲成绩去完成工作,实在无法兼顾,是鼓励退出的。
学习最重要,学习最重要,学习最重要。这是学生会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虽然很少有人提及。
除了经常被学霸碾压,在学生会中,你能够锻炼出相当综合的能力。
入会后第一次部门素拓,大家到圣索菲亚教堂集合,自行筹款回学校,比比哪路神仙招数更高明。
我们小组比较传统,发海鲜米线传单赚到了打车回学校的钱。听说男副部长给游客拍照,赚了上百(只有上午的一两个小时哦)。
部门内分工明确,宣传组(包括大部门中的宣传部)要快速上手PS等设计工具,能够设计出精美的海报。
策划组要求弄出人员分工、资金安排、日程表等逻辑严谨的策划。
外联部负责联系各大企业,寻找合作实习企业(因为我们是社会实践部),大的如奥迪,小的在本地也是相当有名的景点、企业、工厂。
网络组负责维护在线宣传和运营(这就是我摸鱼的地方,后来为了提升自我,转去策划组了)。
看出来了吗,大学学生会其实是个微型的社会,与你走入社会、在企业中为别人打工其实是同一个模式和流程,只是学生会事务相对简单,要求没那么高,试错成本极低,没人在乎你是摸鱼还是全力以赴,也没有KPI等指标在后面追赶你,你只要充分体验、开心成长就够了。
当然,作为有追求的新青年,我们有以下自虐方式。
负责外联,联系企业,和他们“吵架”、磨合作细节。与校园周边商家洽谈,为学生谋福利。拉赞助,找钱,求各种爸爸。也可以走技术流道路。说实话,PS、PPT、策划、文案、广告等软件和业务你只要精通一个,就不愁吃喝了,这一点社会老司机应该很清楚。如此,学生会还真是煎熬的“地狱”啊,比如租西服就很麻烦,自己买的话为了不掉档次,比如某个竞选主席的部长,听说西服花费大几千乃至上万。
但也有很动人的时刻,比如解决了校内飞车、校车安排、食堂菜谱、自习室占座、图书馆阅读室、抢课系统、宿舍热水、洗衣机等问题的时候,谁都会有一股自豪感。
部长、主席竞选大会上,见识来自北京四中的学霸,见识价值上千元的PPT,以及经验丰富的工作展示,还有平时部长、同事对你的关心,这些都是大学的VIP体验项目,普通人不要告诉他哦。
见识过学生会的高光时刻和黑暗时刻,我再举个小众社团作为栗子——古琴社
古琴圈其实有个怪象,很多人基本乐理不通,会几首小曲子就敢上手教人,这其实是艺术传承的大忌。
不过,在学校社团里面,怪象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传承——学校精神的传承。
每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的灵魂,它说不出来,却又真实存在,你无法从书本上学到,只能通过与同学、学长学姐、教授的交流见解感受到。
古琴社手把手的教学,恰好能够满足这样的传承。
虽然我水平不高,入社后不久,就成为教学部部长,编教材、排课表、指点学生练琴。
因为心慕前人刻苦上进的风范,我对自己和学琴的人要求都很高,虽然行家一看就知道我手上没多少真本事,但我赢得了学艺精深的学姐、老师的赞扬。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和学生会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以关系为核心,而古琴社以兴趣作为核心——只要你弹琴足够好,地位就高。后期要不是我没接受,就当上社长了(对,就是我这个小可爱)
学生会发证书,证明你来过。而在古琴社,除非你参加考级、比赛,否则没有任何证明。
顶多,每当看着挂在墙上的琴时,你能够回想起当初学琴的痛苦记忆。
社团给你的就只有这些吗?
如果说学生会让我迅速深入了解了大学的运作和本质,那么社团给了我增添人生厚度的机会。
除了担任古琴社教学部部长,我还参加了排球社、游泳社,结识了拉丁舞社成员、书法社社长,与羽毛球社、乒乓球社等都有交集。
打羽毛球活动让我认识了好朋友,和许许多多单纯可爱、踏实肯干的同学。
在排球队里,和后来去斯坦福、伯克利、日本留学的同学深入交往,一起为了开拓自己的眼界而奋力挣扎,不求无过,但求有功。
古琴社中,由于我排课很严,对请假抓得紧,许多学长学姐哭爹喊娘想补课,其中不乏出国、保研、直博、拿了offer的大神,现在想想,忍不住瑟瑟发抖——当初我是以怎样的心情去玩弄这些大佬呀。
回味古琴社那段经历,现在的我能够看清更多东西
当时与校外琴社合作,校外提供琴、教材,老师先教水平高的学生,再由这些学生教刚入门的人,如此一代代传承。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逐渐从萌新变成老司机,为后来走上教育这条路一锤定音(难怪老有家长夸我沟通能力强,其实教得多了,我一眼就能看穿你们那些小心思,不要太狡猾哦)。
在合作过程中,校外固然有拉新、引流、转化、粉丝裂变等商业目的,可是对我们来说,能学到真东西就够了,毕竟学生时期的追求更高远。那些老想占学生便宜的社会人,自以为得到好处,未来未必光明可期。
为了练琴,手上会有很多伤痕,行家看手不看弹就能知道你分量有多少。长期的练习培养了良好的音感和节奏感,并逼迫我们熟悉传统的乐谱——减字谱。
这些都是兴趣赐予我们的福利。
因为喜欢上古琴,我趁假期游历全国,去过武汉、岳阳、天津、北京、沈阳、杭州、长沙、衡阳、桂林、北海、茂名、广州、深圳、香港等十多个城市,拜访了很多城市,认识到许多有趣的人和家伙。
可以说,兴趣类社团促使我开眼看世界。
不论是进学生会还是社团,不需要带太多的功利心。古琴社中有个人一直跑腿干杂活,看似没有我们教琴的人那么光鲜亮丽。然而大四时,他参加了校运会万米长跑,我觉得他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四年并不虚度。
只要你足够优秀,愿意上进,不断让自己变得更适合在一个藏龙卧虎的地方生存,就能在社团间交换到各种各样的资源,这就是所谓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当然,这些都是老成之言,具体如何体验,还得你亲身下场,具体选择啦。
(听说曾有人兼任七个社团的社长;我接触过的一个体育特长生同时参加游泳、乒乓球、田径、羽毛球等活动;还有一个北京的学长,初中学古琴,高中拿国家二级游泳运动员,大学继续参加古琴社活动,明明可以靠颜值吃饭,非要秀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