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大学生普遍缺少实践能力?

首先这个问题不完全正确

我们常说的大学生有两种,一是普通本科生,两一种是大专院校生。

我们从他们的培养方向中可以看出,本科的培养方向侧重的是理论研究型,而大专侧重的是实践应用型,所以说大学生缺少实践能力这个问题不完全正确。

我出身于大专院校(工科),后来升本完成本科学业,对于这个还是有一些了解的。大专一般是三年制,前两年在校内学习,实践课程占比大约是30%~40%,第三年第一学期基本在实践楼度过,第二学期没什么课了,基本在校外企业度过。而且学校有个非硬性规定,通常要求学生在校三年内至少要有六个月企业工作经验,方能顺利拿到毕业证。因而,说大学生普遍缺少之间能力对于大专生来说是不太存在的。

而对于本科生,因为我升本,在全日制本科院校待过两年,对周围的工科本科生也进行了观察,他们的实践课远远少于大专生,这也应证了本科生与大专生培养方向的区别,因而,本科毕业生缺少实践能力是有可能的。


这要从中国的教育制度说起了。

1.中国的教育不管怎么变换,中间过程怎么花里花俏的改革,如果最后都是以考试成绩来选拔人才的话,那么都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的最大弊端就是选拔了一个聪慧的大脑却忽略了个人的整体发展。试想一个高iq的人却不会和别人交流,那么这个人有什么用呢?一个高iq的人笨手笨脚,什么都不会做这个人有什么用呢?一个高iq的人成天病怏怏的有什么用呢?大多数中国的学生都是这样畸形的生长着。

2.中国教育遵循着模块化,套路化的方式。好像设定了一个轨迹,学生只要熟悉这个过程轨迹就能把题目做出来,就能把实验做出来,就能把结论做出来。但是现实怎么可能这么顺利?动手过程会出现非常多的突发事件,器材缺失会不会考虑找替代品?结果不同会不会分析?都不会!因为课本里面没有。学校过多的以结论的方式填鸭式的塞知识给学生,却忽略了让学生去探索得到结论,这样学生只会接受知识而不会去创造知识。

3.学校条件方面,因为中国人口众多,师资力量和教育器材方面也是非常缺乏,所以教育水平确实还是落后,很多知识只能是别人验证过后拿来学习,动手能力就谈不了什么优秀了。


这个问题说得似乎有点绝对。

有这样一个规律,一代一代人,总是对下一代人有所慨叹,有所怀疑,有所不信任。

总觉得他们会丢失一些可能是比较宝贵的东西。

实际上,没那么严重。

如果不是单纯的进化论者,那么,一般情况下,应该一代一代,不断有所进步。

这样的话,再来看现在的青年人,看大学生。

如果说,现在的大学生的确存在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有所减弱的话,可能是因为社会的进步和变化的因素,在其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因为,技术性的,案头性的,独立性的,封闭性的,专业和技术、工作种类等,越来越多。

加上现在孩子的动手能力的确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动手的机会也在减少,加上中国人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不要说孩子,就是现在的大人,实践能力都变得越来越弱了。

中国的大学里,实践性强的课程还不多。

这也正是中国高校正在不断强调增加实践内容的主要原因。

科学与技术,非常重要,动手能力与实践,也不可或缺。

在新媒体与新技术不断涌现的当下,实践能力也变得愈加迫切。

在有些时候,由于教育惯性与个体懒惰的原因,可能,有一些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急需加强。

但也没有必要为此悲观。

甚至,从某些方面来看,现在的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应该比过去的大学生,要有明显的提高和进步。

如果我们不仅仅把实践能力定位于日常生活和日常行为上来看的话。

我们需要知识,也需要实践能力,我们需要越来越多的这样两者兼备的年轻人。

应该为之充满信心。


谢邀,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进步。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在行动上有所缓慢,动手方面少了。现在的大学生思想也与以往有所不同,只要多啃书本有文化知识就能找到轻松工作,没必要去多动手去实践。


这个问题我们从一个大学生产生的过程来看。幼儿园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轮流去接送,每天像个宝贝疙瘩一样,捧在手里,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到了小学时,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继续轮流去接送,家长们关心的基本上都是孩子的学习问题,希望孩子能够考上一个好的初中,除了每天的家庭作业,就是和小朋友无忧无虑的玩耍。

考上了初中又继续为了高中而奋斗,家长们会告诉他,考上了一个好的高中,才能考上好的大学,自然而然,同学之间也是相互这样的交流。

上了高中之后,又为了三年之后那一场走过独木桥的竞赛,而被题海战术所淹没。家长们生怕一些学习之外的事情,而耽误了孩子成绩的提高。很多事情都不让孩子去做,而代替他们去完成。

考上了大学,终于可以轻松一下了。就像一只无忧无虑的小鸟,终于离开了牢笼一样。大学的生活,如果没有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如果没有潇潇洒洒的玩乐,怎么能对得起大学的生活呢?真正的在课余时间进行社会实践的少之又少,而大多参加社团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寻找人生的另一半。

这就是我们一个大学生产生的过程,我们认真回想一下,由此过程不难看出,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一个大学生自己去进行动手实践的时间有多少?

只有当他们离开了象牙塔,步入到现实的社会之中时,才会发现自己缺少了很多很多的东西。其中最重要的,就像题目中所说的实践能力。这就是他们成长过程中所必经的一个重要的阶段。


【问题描述】

为什么现在的大学生普遍缺少实践能力?

【问题回答】

这个问题太片面,我见过很多大学生拥有实践能力。

笔者所在的学校每年承接数学实习生,这些实习生非常用心和努力。且主动性非常强。她们敢做,好问。有非常强的专业功底,也愿意跟班主任老师分摊班务。听课积极,能及时纂写听课心得。课件制作非常用心,愿意攻坚克难。

总之,非常肯学肯干,对交代的事情没有一丝推诿。

不知道题主说的实践能力具体是指哪方面,就我校实习教师而言,她们的实践能力确实是有的,且能力也非常强。


感谢邀请,源宸职场笔记将从:学校与社会的脱节、兴趣与专业的脱节以及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三个方面为大家伙分享一下个人的观点,或许不够全面,但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微不足道的帮助,如下:

学校与社会的脱节---大学生离开学校后,无一例外地会发现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根本就不符合社会(职场)的需要,这就是学校与社会的脱节,其主要表现在所授专业课过时不深入等。这直接造成大学生毕业后很难快速融入社会(职场),也就变相地凸显了自己实践能力不足的事实。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在于:要么学校及时更新专业课程,要么大学生在校期间及时了解社会动态,减少学校与社会的脱节。

兴趣与专业的脱节---这种脱节会导致大学生在校期间因缺少明确的目标而迷茫的情况,直到毕业找工作时才发现自己虚度了大学时光学无所成,这也是大学生缺少实践能力的表现之一。因为学无所成,到社会上运用时又要从新学起,所以会显得实践能力不够。解决这个脱节的方法:大学生在校期间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及时对自己的兴趣和专业进行匹配,不要因为无趣而荒废了大学时光,更不要因为兴趣和专业的脱节而影响了以后工作中的实践。

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理论,即是大学生在大学所学到的知识,实践,可以理解为毕业前夕的实习。这两者的脱节,是大学生在社会(职场)实践能力欠缺的另一原因。实习,是大学生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验证的一个环节,更是对未来职场发展奠定基础的环节。如果与所学(理论)有了脱节,就会露出自己的实践能力的短板。解决之法:大学生要重视实习,快速让理论和实习产生融合,从中获得提高实践能力的技巧。

以上是源宸职场笔记对此问题的小小看看法,大学生实践能力不足并不能说明大学生个人能力有问题,而是以上三个脱节所引起的细节问题。也就是说,想解决实践能力欠缺的问题,只要解决以上三个脱节就可以了。如果大家伙还有什么疑问,可以关注源宸职场笔记,了解更多大学生职场应知应会的那些事儿!


我并不觉得现在大学生缺少实践能力,大部分大学生只是还没有机会去展现他们的实践能力。

念了那么多年书,大部分孩子只被要求好好学习

很多人从能认字开始,就被要求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基本没有人会要求他们好好干活提升实践能力。以现在的90后为例,他们与他们的父辈相比,即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他们的父辈因为社会整体物质水平的低下,很多人没有念过大学,也更早的接触到了生活的艰辛。而现在的大学生,很多是从拿了毕业证的时候才被突然要求拥有非常好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并不是一天就有的,需要一点时间的积累。

舆论导向

现在很多媒体以及网上的一些新闻,会将年轻人中的一些典型的反面例子进行大肆的报道,从曾经的八零后到现在的九零后,但事实上,八零后已经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九零后正在崛起。每一代人中都有一些平庸或是反面的例子,不能以偏概全,就认为这是他们的全部。

大学生很多都非常有实践能力

我的大学专业是属于工科的,很多工科的专业会要求学生去车间进行见习。当时我们专业的学生到了车间之后每个人都非常认真的跟着师傅学习,还会跟着工人进行倒夜班,大家都非常努力或者说是能吃苦。

喜欢我的话记得关注我啊~


原始地址:/tuijian/52829.html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