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00后得抑郁症的人越来越多?

这个问题也许和生命的意义有一定的联系,这个概念通过许多相关问题体现出来,例如:“我为何在此”“什么是生命鳚”“生命的真谛是什么鳚”。在历史长河中,它也是哲学,科学以及神学一直所思索的主题。前人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与意识形态背景下也给出了很多的多元化答案。阿尔贝·加缪指出,作为一个存在的人,人类用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来说服自己:人的存在不是荒诞的。

生命的意义经常与哲学、宗教的存在、意识(自觉)、幸福等概念交集在一起,还会涉及到其他的一些领域,如象征符号、实体论、价值、目的、道德、善与恶、自由意志(自愿)、上帝观、神的存在、灵魂、来世等。而与科学的联系的关系不那么直接,科学在与之相关的话题上,一般会设置一定的背景与参数来描述与宇宙有关的先验事实。

一个另类的、以人为本、非宇宙非宗教学的问题是:“我的生命有何意义鳚”。关于生命目的与意义,一般认为,如果相信它是存在的话,它的价值大小与入世的深浅相一致。生命的意义及生命的目的是两个不尽相同的概念,虽然一般并不加以细分。

哲学思考

1

每个人都会询问这个问题:“人生的意义是什么鳚”在生活中遭受不幸的人会觉得人生没有意义,而即便那些成功者也时常会迷茫于人生的意义是什么鳚我们要探讨的不是价值观是什么,而是生命的终极意义是什么。显然我们要探讨的问题是不允许涉及宗教的,这将是一个迷人的问题。其实这是一个不可说的哲学问题,任何直面这个问题的答案都难以服众,我们只能绕个弯子,我只告诉你人性的原理和规律,然后由你亲自去找到符合你的情景的答案。

2

现在是极为特殊的历史转折期,物质文明发展到这一步注定了整体的精神(信仰)缺失,灵魂空虚,物欲横流,人们的精神堕入虚无主义,只能沉浸在金钱物质欲望和肉体感官刺激中,有各种不安和痛苦。多少年轻人也失去了纯真的理想和纯美的爱情。这绝不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生命的悲剧,而是任何一种生命在发展进程中注定的悲哀。

3

我们生活在比较之中,有黑暗才有光明,有恨才有爱,有坏才有好,有他人和他人所做的事我们才知道自己是谁,自己在做什么。一切都在比较中才能存在,没有丑便没有美,没有失去便没有得到。同样,我们总害怕死亡,而如果人真的可以永远活着,我想人们同样会像害怕死亡一样害怕永恒,或厌倦永恒。

4

人生就是由欲望不满足而痛苦和满足之后无趣这两者所构成。生命没有终极意义。--不要轻易去否定。我们需要在最沉痛的世界观里重新审视当下总让我们痛苦的欲望。

人所执迷的欲望是如此虚妄、空洞、无聊,但我们却并不容易不去执迷它。人诞生在这个世界是被迫的,生来就有的俗世的道德与竞争意识注定了我们的不自由。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观是:生命的长度无需受制于肉体自然的衰败,它应该是受你的心灵、你的快乐的需要而去自主选择。

5

我们只需要一个我真爱的人和真爱我的人,在一起,我们的人生便圆满了。

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不是名利,不是富足的生活,而是得到真爱。有一个人爱上你的所有,你的苦难与欢愉,眼泪和微笑,每一寸肌肤,身上每一处洁净或肮脏的部分。真爱是最伟大的财富,也是唯一货真价实的财富。如果在你活了一回,未曾拥有过一个人对你的真爱,这是多么遗憾的人生啊!

6

生命的长度无需受制于肉体自然的衰败,它应该是受你的心灵、你的美与快乐的需要而去确定。

人具有死亡的权利。我们应当主张快乐人生,就是但凡在你活着的每一时刻你都是安宁与快乐的,如果你受到了生命中的重创,你评估这种创伤是难以挽回的,你可以自由地选择死亡。死亡并不是邪恶的、可怕的,它是自由的象征,没有什么比它更为高尚,更为美丽。

如果这个世界接受“死亡权力”,我们会发现我们的活着会显得轻松愉快、安详。它将击垮一切陈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每个人也都因此真正平等!

生命如艺术品一样,不论其长短,都在生命的过程中彰显着属于他的奇妙意义。我的这段生命也许只是为了一段旅程,也许只是为了一段风景,也许只是为了一段爱情,这正是生命的伟大意义之所在。

如何这样,我们会发现,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处处充满了生机、美和喜悦。

7

人生就是由欲望不满足而痛苦和满足之后无趣这两者所构成。

有一个年轻人在森林里的伐木场工作,却在都市里租下房子居住,每天奔波于两地,他说他喜欢灯红酒绿、物欲横流的都市生活,那让他觉得生命的激情和炽热,他的理想是做一名上流社会的人。金钱和名色的欲望已经让他疯狂了。我告诉他:你所想象的事物被你蒙上了神秘的光环,实际等你拥有它的时候,它会和你此刻握在手中的杯子一样朴实。而他不能听从我的建议。他深陷入欲望中,由此偏执,不能自拔。

欲望的事物是一个发光体,充满神秘和迷惑性,这是人们痛苦的根源。

8

最困扰我们的欲望,其一是爱情,其二是爱情中的性。而当我们所渴望的事物真的变成现实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原来它并非那么华丽,有时还让我们觉得充满了极强的欺骗性。

-所有真实的都是朴素无华的。所有激情的渴望和热爱如果能给我们带来快乐,那我们可以去抱有那份欲望。如果它给我们带来了痛苦,我们一定要警觉它的虚幻性!

9

所有人的人生都是极度平凡的,你所看见的那些你未得到、你渴望得到的所谓的幸福,也极度平凡,不要被自己的欲望(想象)所欺骗。

10

人们对爱情的失望是因为人们参考了错误的爱情标本--世间多数人的爱情都是本能的或者是功利的。本能的爱情是男女之间在适当的青春年龄里本能地互相吸引,这是一种纯粹的自然规律,而没有深层次的精神领域里的和谐和心灵共鸣,它在暂短的时间里拥有爱情的浮华,但没有爱情的内核。而功利的爱情则是权利、财富渲染下的美丽假象。

(摘录自《重大人生启示录》龚咏雨/着)

人的生命总有一天会逝去,我活着的意义,就是让自己在老年躺在病床上的时候,知道自己没有碌碌无为的过完一生,不会因为没有任何生命的痕迹而感到后悔。

伟人谈人生的意义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人活着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概念是毛泽东首次提出来的。——毛主席

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马克思

如果一个人把自己的事业融入到为大多数人谋幸福的行业,那他享受的到的快乐就超过了普通意义的快乐,这种快乐的强度是普通快乐无法比拟的,它可以给人带来强大的意志力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带来特殊的高境界的精神享受。——马克思

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亚里斯多德

如果我曾经或多或少地激励了一些人的努力,我们的工作曾经或多或少或少地扩展了人类的理解范围,因而给这个世界增添了一分欢乐,那我也就感到满足了。——爱迪生

宿命论是那些缺乏意志力的弱者的借口。——罗曼罗兰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







因为他们慢慢长大了




谈到抑郁症这个话题,很多人会想到因抑郁去世的明星,例如张国荣、乔任梁,也会想到一些作家,如海子、顾城、三毛。国外也有很多名人因为抑郁不能自拔,走上了死亡的道路。名人尚且如此,很多普通人也深深感觉到抑郁带来的压迫之大。并且在网络上有关于自测一下是否抑郁的问题,题目很常见,但不少人事后都表示自己抑郁了,甚至还有人达到了重度抑郁的情况。或许你也在新闻上看到了哺乳期的产妇,抱着婴儿跳楼,是因为产后抑郁。甚至一些人因为抑郁时间长,变得神经痴呆,为什么现在得抑郁症的人越来越多呢?原因有哪些呢?接下来向你揭秘。

先来说说抑郁,主要是说人们有了不开心的体验,不开心属于情绪的一种表现,面临糟糕的事情,或是感情受挫、工作出现问题都会让人不开心,甚至会感觉到灰心、绝望等,这属于一种非常自然地反映,通过自我调节,是可以让情绪有所稳定的,基本上不会超过一个星期。但是,当这样的不开心持续时间长达半个月,依然对生活、工作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就会从简单的抑郁变成了抑郁症了,也暗示情况加重了。

由此可见,在导致抑郁症出现的过程中,心理上的不开心是不得不重视的,这样的不开心,属于一种精神方面的失衡,属于心理因素,并且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心理对于抑郁有加深作用。既然是一种病,肯定也与身体调节有关,身体因素依然是大家不得不重视的,身体上的异常,往往集中在大脑上,有人把抑郁症称作情绪上的障碍,是人们的大脑,在传递神经递质过程中出现了失衡,无法接收到快乐、高兴等,甚至生命动力有所减弱,反而会陷入失眠、焦虑状态下,至少主观上是不能控制好情绪的,也会加深抑郁症的形成。除此之外,社会的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人们承担的压力加大,工作压力、学习压力会影响到心理失调,导致精神出现了错乱,也是会有诱导作用的。

可见引起抑郁症的原因还是很多的,合理的进行预防才是最关键的事情,那么需要如何预防呢?应该怎么做呢?

从自身着手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改善自己,才是最好的。在这过程中,一定不要自卑,做一个开朗、活泼、乐观的人或许会更好。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给自己树立信心,相信自己可以战胜困难,健全的人格最重要。建立非常好的社交是有必要的事情,通过不同的人际交往,可以锻炼自己,并且在这过程中,可以调节自己,让自己的判断力、身心得到不一样的锻炼。多沟通、多交流是很有必要的事情。适当的户外运动,能够让人有不一样的眼界,看待事物方面不再有局限性,心灵上的洗涤、净化,对于远离糟糕的情绪也是好的,也能更好地促进健康,能够起到预防的作用。

不可否认,当前得抑郁症的人不断增多,在了解原因后,科学的护理保健或许能够免去较大的麻烦,为此,做好这些事情,对于改善身体有更好的帮助,希望大家多重视。




00后.,正值风华正茂,青春阳光的阶段。他们是社会的希望,是家长的骄傲。他们应该像朝阳朝气蓬勃,他们应朝露晶莹剔透。

然而近几年我们时常会听到他们中个别孩子因抑郁而自杀,失去了年轻的生命。他们还没来得及看看自己未来的模样,还没来得及打拼这个社会,就匆匆的离开了这个美好的世界。

这些惨痛的事实不得不让我们想到了抑郁的可怕,抑郁是把无情的刀,斩断了他们飞翔的翅膀。那么,面临显示我们必须要避免他们出现这样的事。必须追根溯源,产生抑郁的原因是什么,这是我们全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我谈谈一些看法,希望能减少伤害,减轻家乡的烦恼。

一.自身原因

由于他们处在朦胧阶段,有着成人般的思维,却有着脆弱的内心。对事物分辨能力不是明朗,有的是自己封闭孤立的看法,时间久了,不喜欢和爸爸妈妈交流了,有些情绪埋在心中,日积月累,就是去了对正确事物的判断。

二.家庭因素

现在这些孩子们早熟,自然也就涉及到情感问题。而恰恰他们处在情感和学业的矛盾之中,在他们看来,有了所谓的温馨甜蜜是件幸福的事,有的因为爱而彼此鼓励奋进,也有的为了爱而忽视学业,无论怎样,对于家长而言这就是绝对不允许的,是不务正业。所以家长劈头盖脑给予威慑。由此造成了他们恐惧,焦虑,烦躁不安,精神萎靡。同时大量的学习,补课,题海战术,成绩的攀升和滑落背后,有着他们不安和躁动,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对父母没了信任,这种情绪持续久了,就会导致抑郁。

三.学校原因

教育是百年大计,是利国利民之本。所以对于学校而言,必须抓教育质量,在抓质量同时抓思想工作。他们这些孩子分别处在不同班级里,学生之间攀比严重,比成绩,比吃穿……难免让他们和别人有了自卑,时间久了,不爱说话,不爱交流,变得孤僻,甚至心里畸形突变,这是形成自闭症,也就是抑郁的前身。

四.社会原因

现在国家注重学历要求,大学毕业证成了就业门槛,也变相成了生存的前提,好的学识,高的学历被收关注。但是终究存在着不同,世界上不存在着相同的事物,一定会有优劣,由于这些,给孩子们带来了压力,紧张的情绪无法排遣,神经高度紧张,即使考上了好大学,他也觉得生活没啥意思,不就是工作学习吃饭睡觉吗,这种消极情绪滋长久了,抑郁就产生了。

总之,对于00后的孩子们而言,就是生活在紧张,快节凑的时代。他们必须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必须学会坚强,必须要有乐观心态,这样才能积极面对这个快节奏的社会。希望社会,学校,家庭能给孩子们适当的放松,适当的个人空间,让他们不再抑郁,不再茫然,让他们健康无忧的成长!




独生子女的娇纵和自私造成的




主要是压力大社会经验不足心里承受压力小




眼高手低




00后,指的是2000年到2009年出生的人,他们之中最大的22岁,最小的11岁,从初入社会、大学、高中、初中、小学不等,几乎涵盖了人生最重要的学习阶段。

这一阶段他们需要面对非常大的学业压力,从最小的00后小升初开始,然后是中考,再然后是高考,以及最大的00后要面临毕业论文的问题。

他们每天早上六点起床,七点早读,中午睡午觉的时间都要思考学习,晚上晚自习上到九点乃至十点钟,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下,每天睡眠时间严重不足,许多人对未来的迷茫,对学习的困扰,让他们觉得生活实在太苦了,甚至有自虐、自残、自杀的倾向。

虽然说这部分人群在整个00后庞大群体中还不算太多,但许多人已经有抑郁倾向,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如果能够从好的方面引导,可以让学生积极向上,改善自身学习方法,但如果直接“黑化”、“堕落”,反而会走向深渊,走向另一个极端,变成真正的抑郁症患者,这也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所以,当下之际是要减轻学生负担,注重学生的心理状态,多多开展课外活动,要让学生们在学习中也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在学习不落后的情况下,让自己活的更加多姿多彩一些。

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有趣的心理学知识!




您好,我是心理学研究僧,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需要了解更多心理学知识,可以点下关注。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对于心理疾病的报道和普及正在变多,以“抑郁”为代表的各种心理疾病的概念也逐渐被越来越多人所了解。而大众对心理疾病的接受度正在逐步提高,这又促进了更多的患者放下包袱、敢于承认。这样的良性循环是我们感觉到“患心理疾病的人越来越多”的一个原因。

但是与此同时,人们对这些心理疾病的理解实际上并不深入,会倾向于用已知的经验去做联想和判断,因此心理疾病也面临着被“标签化”的尴尬。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这些“患者”中,不乏那些并没有分辨清楚负面情绪和心理疾病之间界限的人。

这让小编想起Papi酱之前的一个视频,开篇第一句话是:“朋友们,这年头你没个心理疾病,你好意思出门吗?好意思上网吗?好意思自称Fashion吗?”

人们喜欢给自己贴标签是很常见的,但现在这些标签已经从“我是白羊座,我是O型血”变成了“我抑郁,我焦虑,还强迫加自闭”了。

心理疾病似乎变成了新的流行,这些爱给自己贴心理疾病标签的人们,早上起床要想的第一件事再也不是今天要穿什么衣服了,而是先要想想:

今天打算得个什么酷炫的心理疾病好呢?

我们也不能否认,这样说的人,也许有一部分确实也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困扰,但更多的人其实是“利用”了目前大众对心理疾病的接受度开了一个可大可小的玩笑。但是当人们拿它开玩笑时,有人却在背负这些玩笑的代价。所以小编今天想跟大家一起聊一聊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给自己贴上心理疾病的标签,以及这样做所带来的影响。

一、为什么有些人会愿意“认领”心理疾病?

1.将心理问题“浪漫化”(Romanticization)

心理问题的“浪漫化”,即指人们认为有心理问题是迷人又炫酷的体验。在心理学进入流行文化之后,各类心理疾病与先锋艺术、文艺创作紧密结合,成为了审美的一部分。

而媒体对于名流、艺术家患精神疾病的报导,也使得不明真相的群众觉得,是精神疾病让这些人出类拔萃,能够书写、描绘或演绎出不一样的作品。

小编很多朋友都跟我说过,他们对于心理疾病患者的印象基本来自于《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颇具科幻主义色彩的畅销书。

也有很多人,包括小编在内都曾被自闭症儿童的天才画作所感动,认为自闭症儿童内心有一片不受拘束的幻想空间。

(自闭症儿童IrisHalmshaw的画作)

在这样的语境下,人们当然看不到自闭症中2/3的患者无法独立生活,3/4的患者智力发展迟滞。心理问题背后严肃的、代表苦痛的意义被遮掩,且被蒙上想象中美丽的外衣。

异常甚至病态,在很多人眼中变成了“天才”或是独树一帜的标志。人们通过给自己贴上心理问题的标签,表达着自身对于独特性的需要。

2.“我也有”心理疾病(“Me-too”mentalillness)

在追求独特性的同时,人们也在追求认同感。

人类学家认为,人们会选择用其所处时代所能理解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冲突与痛苦。当媒体或专家们将某一心理疾病的症状引入公众视野(包括我们所做的心理科普),人们便会选择这些症状进行自我表达。

EthanWatters在《像我们一样疯狂》关于厌食症的章节中写道:

在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去诊所求助的厌食症患者大部分已经听说过这一疾病,知道它的症状与常见病因。

他们本身对此心理疾病有符合其典型症状的期待,甚至抱着“尝试看看”的心态去表现出这些症状。

换句话说,人们通过“患厌食症”这件事,来彼此竞争或抱团,寻求在群体中得到认同。

给自己贴上心理疾病“标签”的人们,也许有着相似的诉求:

以当今时代流行文化所能接受的新形式——声称自己患上某种心理疾病(甚至真的逐渐发展出相应的症状)——来表达自己内心的负面感受,并获得其在特定文化圈层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二、心理疾病有风险,“认领”需谨慎

比起有心理疾病就被当成“神经病”的年代,如今大众对于心理疾病的接受程度要高得多。这一部分也要归功于心理疾病名称与术语的普及。

研究表明,对于真的患有心理疾病的人们来说,准确地使用心理疾病标签会鼓励他们寻求专业帮助。

心理疾病的科普也有助于人们接受“他人有心理问题是可以求助的”这个事实,而不会对此避而不谈。

然而凡事矫枉过正则容易跑偏。以随意的态度声称自己患有心理疾病,甚至将心理疾病作为玩笑或谈资,可能会带来危险的后果:

心理疾病简单化

随意给自己贴心理疾病的标签,会强化大众对于心理疾病的浪漫想象,使得人们对于心理疾病的理解过度简单化(oversimplification)。

比如,人们可能会误以为抑郁症只是情绪不好、对很多事情提不起兴趣,而没有认识到真正患抑郁症的人会有一系列情绪、认知、饮食、睡眠与躯体症状,并有较高的自杀风险。

应对方式随意化

随意给自己贴心理疾病的标签,也会让大众对于真正患有心理疾病的人所应采用的应对方式产生理解偏差。

如果我们滥用“抑郁症”来自我标签,当我们发现自己“说振作就真的振作起来了呢”的时候,不免也会想当然地认为,其他称自己患有抑郁症的人,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好起来。

但如果真的对患有抑郁症的人说“振作起来”,对方很可能会感觉更糟。

此外,我们还想说明的是,通过网上的自测题发现自己在某些心理疾病的量表上得分较高,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做出自我诊断,认定自己患有某种心理疾病。

事实上,自我诊断是非常危险的。心理测试可以帮助我们评估自己的心理健康风险,理解我们的情绪状态,而只有专业的精神科医生,才有资格作出诊断。

心理类标签逐渐成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像是新的星座、血型、各种人格分类一样。

乐观来看,流行文化接纳心理疾病,意味着人们愿意了解它,愿意通过这些标签来了解自身。

但这些标签代表的是真的疾病,患有心理疾病的人,也实实在在经受着痛苦。这值得且需要我们严肃对待。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电子社交时代,信息快,效率高,但是缺少体验感。




意志弱




原始地址:/tuijian/57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