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肯定不能怪老师,这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而且是一种正常现象。
记得类似这样的问题已经很多了,之所以小学生升初中后,会出现成绩不好的现象,主要还是因为学科跨度大,思维模式提升较大,所以孩子一时适应不了新的学业,就会导致部分学科学习成绩不佳。
遇到这种现象,家长和老师都不用着急,要对症下药。
首先要维护好孩子的学习心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另外,要多和孩子沟通,对于不会的学科和偏科的成绩要逐步引导,渐渐提高。
作为一名老师,在这里为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观点:
我们会发现,很多孩子在小学的时候成绩很好,有的小升初考试的时候还能进入重点班,每次考试,各科成绩都能在九十多分,可是,一进入初中,成绩就突然下降很快,很难有一科达到九十分以上,针对这些,很多人也做了研究,首先小学跟初中知识结构的不同,造成孩子学习的时候还是按照原来的思维方式,那么很难解决初中的问题,再者,初中的科目设置的较多,不再单单是语数英,还增加了其他的科目,学习负担相对加重,还有就是学习环境的不同,老师授课方式的影响,孩子身心发展等因素都会对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那么针对这些,我们应该做哪些工作来帮助孩子呢?
1.引导孩子去转变学习习惯,从接受性转化为理解性,初中的学习很多的在于在记忆的基础上理解,做到举一反三,那么孩子怎样才能做到呢,那就要孩子做到课前预习,课堂认真听讲,做笔记,课后复习三步走,多提问,多思考,多总结。
2.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小学阶段的学习主要依赖于老师的安排,学生只要完成即可,但是初中则要求学生自觉主动并且有计划的学习,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思维转变。
3.从随意性学习到有目的性的学习
进入初中以后,由于学习内容和学科的变化,原先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要随之改变,原本可能通过短时间计划就能实现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到了初中以后要有一个长久的目的性很强的计划。
4.要学会多角度的去学习
小学很初中面临的学习任务和学科差异很大,总体来说,小学的课堂教学内容少,作业量少,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主要是语数英三大学科的学习。到了初中,多了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等学科,而且知识系统性比较强,需要孩子课后花大量的时间去消化,不然很容易导致成绩的下降。
有些学生在小学阶段百分之百努力用在学习上,固然取得了好成绩,只是暂时的。到了初中课程增多,就适应不了了。有一部分小学生只用了一小部分努力用在课内知识,然而大部分时间用在课外阅读上,甚至小学阶段就把初中需要学的各科知识以阅读的形式学完了。当时小学成绩虽然不理想,但到初中后就发力了。这就是所谓的潜力。多阅读,厚积溥发,只要做到了,每个孩子都一样,劝各位家长千万不要为了小学成绩,毁了孩子一生!小学成绩有很大的水份。
我是平原春秋,我来回答一下你说的这个问题。
首先,孩子在小学时候的学习基础,不是很牢固,造成他们到了初中以后学习跟不上班。初中的课程比小学里要难的多。课程的量也比小学多的多。如果小学生的基础打的不牢,那么就很容易造成孩子到初中以后无法应付这么巨大的学习量。所以说,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小学的学习,一刻也不要放松。不要以为到了初中就变好了,小学学不好,初中的时候。付出的努力会更大。
第二,没有时间进行学习的各个环节。初中比小学要紧张,老师布置的任务更多,学习的时候所需要的预习,作业,复习等环节需要的时间相对较多。由于作业多,课程进度快。造成了很多同学没有时间进行预习和复习。这两个环节的缺失,让很多同学对对刚学习的知识没有及时的巩固,不能做到温故而知新。我们知道初中的课程,联系性更加密切。如果稍微有遗漏或者是跟不上的情况,就会造成连锁反应。前面不会,后面的就听不懂了。我们要提醒孩子,作业速度要加快,不要磨蹭,要给预习和复习留出充足的时间。
第三,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很多同学来到了一个新学校,来到了一个新环境,接触了很多新同学,新老师,心里容易兴奋,激动。这很容易让他们忽视甚至忘记了学习,不把学习当成是最重要的事情。结果就造成他们精力分散。而一旦他们意识到了学习落下了,再赶就来不及了。从这一点,我们应该吸取的教训是。要让孩子时刻绷紧一根儿弦时刻不能够放松。时时刻刻要把学习放在第一位。
第四,初中的孩子容易叛逆。叛逆的最主要的表现就是不听家长的话。在家里家长说什么他不听;在学校,老师说什么他也不听。因此他们他们容易自己按照自己所想去做事。这往往会让他们走弯路。因此要教育孩子在初中,时刻要做到听话两个字。在家里要听父母的唠叨,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训导。听话的孩子最容易成功。如果孩子不听话,那么家长和老师就要及时沟通,及时沟通,能购最大限度的让孩子听话。听话,其实就是让孩子懂规矩,守纪律,努力进步,积极进取。
我是平原春秋,是一位高中老师,假如你喜欢我的回答,请关注我。谢谢!
作为一名初中老师,经常有家长跟我说:我的孩子小学成绩很好,门门都是90多,到了初中,成绩怎么越来越差?家长言外之意是,你们初中老师,责任心不强,教得不好。其实,事实并非如此。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部分孩子成绩下滑呢?从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我总结了几点:
首先:学习内容和时间上的巨大差别。小学阶段课程少,主要是语数外三科,老师有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强化训练。知识点少,反复复习,反复训练。再加上孩子年龄小,比较听老师的话,成绩自然相差不大。但是,到了初中,功课一下子加大,除了语数外又加上历史地理政治生物,七门学科,每天课程排得满满的,老师在课堂上要努力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的训练复习要集中在课外时间。内容增多,难度加大,训练时间减少,学生的成绩难免下滑。
其次: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欠缺。小学阶段是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如果孩子在小学阶段养成了主动学习的习惯,有了预习、复习、独立思考的学习方法,那么这种好的方法和习惯会直接决定孩子初中乃至高中的学习成绩。所以,在小学阶段,关注孩子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比关注孩子的成绩更重要。让孩子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那么孩子会很快适应初中生活。
第三:孩子心理发展的变化。孩子到了初中,进入了青春叛逆期。特别是初二,很多听话的孩子忽然就变得不可理喻,老师的话可能还会听进去,父母的话压根就是耳旁风,父母说得多了,孩子甚至顶撞父母,乃至离家出走。出现这种情况的孩子,成绩一般都好不到哪里去,再加上青春期对异性产生朦胧的情感,有的孩子有了新的烦恼,心思更不在学习上了。同时,初二增加了物理、初三增加了化学,对于不擅长理性思维的女孩子而言,学起来吃力,慢慢产生厌学情绪。
所以作为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特别是青春期孩子的教育,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学习成绩一样重要。只要孩子阳光、自信、努力,方法得当,习惯良好,那么孩子的成绩就会如芝麻开花节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