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没耐心对孩子总是大吼大叫该怎么办?

这问题如果是父母问的,那么每次想大吼大叫之前,心里先默默从1数到10,再从10数到1。强迫自己这么做,给自己时间充分冷静下来。因为大吼大叫除了伤害孩子,起不到任何作用,达不到你想要的任何效果。

如果是孩子问的,那么就好好坐下来认真跟父母谈一次。告诉他们你对于他们的大吼大叫有多么恐惧,对你的身心成长有多么不利。如果父母的文化层次不足以理解这点,那就自己默默忍受吧,好好读书,自己找健康的方式去排解一下。




自律很重要




经常对孩子大吼大叫,对孩子的影响会非常大。

第一,恐惧害怕。孩子内在充满了害怕和恐惧,会形成胆小的性格。

第二,自卑自责。越是小的孩子越没有分辨能力,他们都认为是自己不好,自己惹父母生气了。从而形成自卑自责的心理。

第三,影响孩子智力发展。没有前兆的大吼大叫,孩子一直处在恐惧惶恐中。把关注放在一般父母什么时候发脾气上,分散了学习的注意力。

第四,影响亲子关系。因为恐惧和害怕你也不敢跟你靠近。亲子关系越来越疏离。

大吼大叫的原因是:不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怎么办?

首先,觉察自己的情绪。觉察自己通常在什么时候会生气,那什么的时候会很生气,然后大吼大叫。觉察是调整和改变的第一步。

第二,情绪是我的,我是情绪的主人。我来素管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让我的情绪控制我。

第二,情绪是走高速路,理智是走乡村小路。情绪来时,从一数到六。过6秒钟,你的情绪就平复很多。情绪平复了之后再跟孩子沟通。

以上是我个人的观点,大家可以我观点不一样,我尊重每一位和我观点不同的人。




研究表明,90%的家庭都曾经都对孩子大吼大叫过,这说明无论我们有多么高的知识水平,多么好的工作,和收入,在孩子面前我们都不止一次犯过错,失去理智。

育儿过程中我们难免会留下一些伤痕,有时不是我们刻意要去伤害孩子,是因为坏情绪战胜理智,在冲动的情况下对孩子大吼大叫,事后又特别后悔自责,然后又加倍的对孩子好,来补偿对孩子的伤害。更要命的是,这种暴力行为,周而复始的不断循环。愤怒---吼叫---自责---讨好。

为什么我们总是常常陷入到这种恶性循环中呢?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为什么容易愤怒?

1.愤怒是期待未得到满足。

做父母的都怀着一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对孩子严格要求。女孩子就得有个女孩子的样子,坐姿,吃饭,一言一行都得像个淑女样,都要符合我内心的期待。

如喏喏从小性格外向,活泼开朗,也大大咧咧的。小时候喏诺在哪里定不住3分钟,又跑了,玩具要不上一分钟就要换了,爸爸特别苦恼,曾以为她是多动症,到大了,上小学了,喏喏常常因为动来动去,看个电视都是摇摇晃晃,被爸爸狠狠揍过,但依然无效,爸爸重新为喏喏的行为制定了规则,规定喏喏看电视,写作业,吃饭时身子坐正,写字时,一笔一划慢慢写,坚持了一段时间,喏喏进步了不少。

2.愤怒是对未知的恐惧

竞争非常激烈的今天,做父母的特别想让孩子将来出人头地,现在就得好好学习,看到孩子成绩下降了,看到孩子身上各种各样的毛病,就会担心害怕影响到孩子的未来,莫名的恐慌,看到孩子的因为就忍不住纠正,大吼大叫。

莹莹妈天天跟我念叨,莹莹的同学成绩优秀,做主持,上台表演,样样一流,成绩还好,看看莹莹,给她报个主持班,不愿意去,报个辅导班,闹情绪,我都快被她气死了,为了她我已经全职在家了,看她那个样子,就是欠收拾。

3.内在的小孩在作怪

我们每个人内在都住着一个小孩,即内在的情绪反应,当我们被他控制时,做出的反应就不是我们真实的反应,所以往往事后会自责,后悔。在《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一书中,也称为“元情绪”,就是不经大脑思考,凭第一直觉就蹦出来的情绪,他跟我们童年时的经历有关。

文文爸就是一个脾气火爆的人,看着孩子哪里有问题是,首先就是大发雷霆,文文特别害怕爸爸发脾气,在爸爸面前,他总是跟小心翼翼,生怕出错,可是越是这样,文文问题越来越多。

而我们愤怒情绪的出口就是冲着孩子大吼大叫。其实每当冷静下来的时候你会发现,孩子并不是这么难管教,稍微用点策略,孩子就特别听话。往往我们冲孩子大吼大叫其实是在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当情绪宣泄完了,会恢复平静状态,这时人们开始反思刚才的行为对于教育孩子是有害无益的,然后陷入深深的自责中。

自责过后觉得对不起孩子,孩子成了我们的替罪羊,这样一想时,我们就会去讨好孩子,给他买好吃的,或者买玩具等等,用这样的方式来补偿孩子。

当下次刺激在发生时,我的自动反应模式继续出现,继续循环上面的模式。

接下来我们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必须分清两件事

情绪和事情

很多时候我们在情绪上面去处理事情特别的困难,反而会增加负面情绪的体验,或者很多父母把情绪和事情混为一谈,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乱发一通脾气,反而影响了亲子关系,关系没处理好,亲子教育就无从谈起。

处理情绪分为自己的情绪和孩子的情绪,照顾好自己的情绪才会有能力去照顾孩子的情绪,孩子的情绪得到满足,他自然会去做好自己的事情。

1.及时觉察自己的情绪是照顾情绪的第一步,看见情绪这个小怪兽出来了,那去接受他,拥抱他。最难解决的问题是看不见的问题,只有对自己情绪保持一种觉知的状态,我们才有可能重点去转换负面情绪,成为情绪的主人。

2看到产生负面情绪的原因,改变对事件的看法。如果是对孩子期待过高了那就放低期待。如果是对未来过多的恐慌,焦虑,那活在当下,未来是什么样,我们谁也不知道,但是可以全力以赴过好当下,享受每一个陪伴的时刻。如果是没有更好的处理情绪的方式那就学习。

3.跟内在小孩和解。认识到你自己有元情绪存在的时候,有意识去陪伴他,可以跟他默默对话,“谢谢你出来陪伴我,让我不孤单,但是现在我有更重要的事要处理,请你暂时离开,谢谢你,我爱你。”这时,其实愤怒情绪已经走开了,我常常用这个方法,很有效,大家可以尝试一下。

接下来就要关注孩子的情绪,《正面管教》中,提出一个观点,让孩子感觉好,他才能做得更好。这里感觉好说的就是孩子心情好,事情自然做得更好。

首先要做的是共享绪孩子的情绪。樊登老师说过这么一句话,面对闹情绪的孩子,当你说话说到孩子心坎里,孩子点头了,那么他会马上停止耍赖。

然后积极倾听孩子的表达,停下手中正在进行的一切活动,保持专注的聆听孩子,做到不打断,不否定,不加任何评判。

最后用第三人称“我-信息”表达我的感受,想法,此时孩子更容易理解父母,同时也教会孩子正确的表达自己的需求。

接下来就是如何处理事情?

情绪处理好后,就是处理事情的最佳时期,多提问,引导孩子思考,孩子自己想的主意,他更容易执行。和孩子一起评估方案的可行性,锻炼问孩子的思考能力,及对解决方法的评估,便于不断的寻找更好的解决办法。给孩子提供试错的机会,错误可以帮助孩子成长,小时候犯错代价很低,长大犯错代价就很大,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给孩子提供犯错的机会就很重要。

所有的教育最终去到的方向都是解决问题。孩子未来在社会上能有多大的成就,在于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当下发生的每一件事中,培养孩子自己思考,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就非常重要,处理完情绪后别忘了处理事情。

做好情绪管理训练,就能有效的切断恶性循环模式,并坚持练习,使他变成正向循环模式:情绪转换--拿回力量--亲密的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相信每个家庭都会收获幸福的家庭关系,共同成长,彼此成就。

关注“天下金钥匙服务号”公众号,一起成为更优秀的父母吧~




没办法,他就是这个性格,爹妈不能换。




作为年轻父母因为孩子调皮有时候忍不住

这是很正常的但是这样对孩子确实不好

下次忍不住想大吼大叫的时候

1、如果是破坏性的先制止他的行为然后冷处理等到你情绪稳定下的时候给她讲讲道理

2、如果只是简单的乱丢乱发或者随意把饭撒桌子上等行为没事让他撒吧你做的就是转移注意力等他觉得玩的没意思了不想玩了就教他如何收拾这些让他知道自己做的这些事得自己去收拾去解决

3、作为父母我们心胸要宽阔一些因为我们小时候都是这样过来的自己有时候做不到的事强要求孩子做这样也不现实但是可以和孩子比赛我们一起改正孩子喜欢这种比赛

4、孩子犯错很正常我们也经常犯错所以我们心里要认识这一点没必要对他大喊大叫犯错了我们要让他改正改正了就是好孩子




谢谢#小秘书#邀请回复。@问答

我的咨询工作当中,经常会遇到父母吐槽自己平时性格很好,但是一遇到孩子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跟孩子大吼大叫。尽管自己清楚这样做对孩子不好,但就是控制不了自己。

完全搞不清楚,为什么跟其他的人都可以温文尔雅的,到了孩子这里就回到原始社会了。

如果按照我的“全息心理”的概念:

如果你在某一方面有问题,在其他方面必然也会存在类似的问题,只不过是表现形式或程度不同而已。

所以,能够对孩子大吼大叫的父母,他们吼叫的对象必然不会仅仅局限于孩子,范围会更加广泛。

看到这里估计有很多的父母会觉得委屈,觉得自己就是跟孩子才会这样,跟别人完全不是这样的。略带调侃的说法就是,口碑一向很好。

为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就需要明确一个概念。

大吼大叫是分两种形式的:

一、口头表达出来,别人可以看见的;

二、内心碎碎念,别人是看不见的。

通常我们会把表达出来的当成是大吼大叫,而哪些没用吼出来的,就自动给pass掉了。

这样就能够明白我前面所说的“全息心理”对这个现象的解释了吧。

但是仍然会有些朋友觉得,既然我没有喊出来,那怎么算是大吼大叫呢?再说这个又跟我和孩子没有耐心大吼大叫有什么关系呢?

不但有关系,而且关系还非常大。这是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主要前置条件。

佛曰“念动百事有,念止万事无。”

不管这个事情最终是否最终呈现出来,你的念动就说明了你的思维模式、认知模式。所以,哪些没有吼出来的碎碎念,就充分说明了我们的这种内在逻辑。

下面是重点了,需要仔细看!

对于没有吼出来的那些情景,我大多数是基于两个原因的考量:

首先,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我们不能用这么简单粗暴的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

其次,为了达到我们的目标,我们愿意常常各种可能,在最小成本的情况下去解决这个问题。

但是这个逻辑到了孩子的身上就完全没有必要了。

因为我是老子,你是儿子,你的一切都是我给的。当你不符合我的预期的时候,我就可以通过这样的吼叫来发泄我的情绪。同时,我也可以通过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去命令你。

那里有压迫,那里就反抗。

这种模式长此以往会有怎样的后果,这里就不用展开讲解了吧!

那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以下三个步骤,或许能够让我们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变得和谐一些。

首先,明确自己的目标,也就是说我想通过这种方式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达到怎样的效果;

其次,提前思考一下,我将要采用的方式方法(吼叫)能否达到我预期的效果。

最后,如果不可以,那我又可以采用怎样的方式去解决这个问题?

整个流程的核心点在于:我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发泄情绪。

当然,如果你把发泄情绪当成了最终目标,那就没有什么可讨论的了。

经过这三个步骤的处理,也许不能马上让你与孩子的互动完全和谐,但是至少让我们朝着最终解决问题的终点开始前行了。

如果有什么其他的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没有复制粘贴,禾沐心理,只有原创!(ง•_•)ง




原始地址:/tuijian/65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