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近年来的史学研究或考古发现,有哪些历史人物被洗白或变黑?

1、崇祯

崇祯(公元1628年—1644年)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历史书上是亡国之君,临死还杀死自己闺女,逼死自己媳妇,坏透了,现在的观点却是一个非常有节操的人,抗日时还在追捧崇祯的气节,杀死闺女逼死媳妇,崇祯皇帝朱由检自己蓬头赤足,自尽于寿皇宫外煤山的一棵树上。太监王承恩从死殉主,是为了气节;

2、李自成

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5月17日),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1]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榆林米脂李继迁寨。童年时给地主牧羊,曾为银川驿卒。崇祯二年(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历史书很是推崇,现在有声音提出他是民族罪人,嗜血分子。

3、商纣王

一说起纣王,立刻浮现在我们脑海中的是封神演义中的暴君。几千年来,在中国人心中,商纣王不仅是中国古往今来昏君、暴君的“代言人”,而且已经成为邪恶势力和罪恶人性的象征。纣王是商朝的亡国之君,他的名字并不叫纣,他的正式名字叫子辛,也叫帝辛。“纣”是后人硬加在他头上的丑恶谥号,“残义损善曰纣”,也就是指凶恶不义的意思。其实帝辛也做过功在千秋的事。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他开拓了山东、淮河下游和长江流域。当时这些地区生产力低下,小部落还处在原始社会,正向中原地区伸展,纣王的祖父、父亲都在步步退让。

4、法海

《白蛇传》扭曲了法海高僧的形象,他成为了封建的、黑恶势力的代表。但据史料记载,法海原为唐代宰相裴休之子,后在金山寺出家,一生潜心于佛学研究,成就颇高,可谓一代禅宗大师。而且在冯梦龙的原著《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锋塔》的故事中,法海也是一位真正的得道高僧,以慈悲为怀。


很典型的案例就是北洋水师将领刘步蟾。

1962年,电影《甲午风云》轰动一时,其中邓世昌:“撞沉吉野!”的呐喊至今仍然振聋发聩。

电影中对北洋水师右翼总兵刘步蟾描述为贪生怕死的反派形象也深入人心。

但是到了1977年,有学者为刘步蟾翻案,1982年,刘步蟾终于被官方确认为民族英雄。

那么刘步蟾是如何从英雄被黑,而又翻案的呢?

一,被黑

刘步蟾被黑最早来源于一个英国人。

当年北洋水师创建时找了个德国人当总教习,这个德国人找了个英国人当顾问兼秘书。

这两人瞧不起不懂海军的海军提督丁汝昌,经常以统帅自居,但是刘步蟾可是和严复、萨镇冰一起留过洋的高材生,是海军行家。刘步蟾经常阻止这俩人一些逾矩的举动,因此深受猜忌。

甲午海战的时候,这俩人都在现场,清朝战败后,英国顾问也回到欧洲,根据自己见闻写了一本叫做《在中国前线》的书,纪录了部分甲午海战的事情。

在这本书里,由于和刘步蟾的私怨,他多次污蔑刘步蟾战时“擅改队形、贪生怕死,故意发错命令,造成了北洋水师队形混乱。”

还说刘步蟾一心想着保命,根本无心战斗。

1931年,中国人张荫麟在斯坦福大学偶然读到了这本书,就把它作为甲午战争时期重要亲历者的史料,以《甲午中日海战见闻记》为名,在中国发表。

1931年正是民国时期,对清朝纪录的不信任和对外国人的盲目信任,一下子就让刘步蟾从民族英雄变成了贪生怕死的典型。甚至在新中国拍摄《甲午风云》时期,刘步蟾都是反面角色。

二,平反

1977年《中国近代军事史》书稿讨论会,著名学者戚其章认为应该重评刘步蟾。并引用李锡亭的《清末海军见闻录》手稿资料,查到英国人泰莱(戴乐尔)和刘步蟾的私人恩怨:

定远管带刘子香,早年去英国习海军,成绩冠诸生,提前归国。北洋水师创建之初,一切规划多出其手。他在大东沟一战(黄海海战)中指挥努力,丁汝昌负伤后,表现尤为出色。有诬其怯战者,特受洋员之蒙蔽耳。……洋员泰莱(戴乐尔),尝倡议购置智利巡洋快船,交其本人指挥。刘子香闻之,从中梗阻,泰莱愤然,每寻机诋毁之。此后,泰莱又欲谋总教习一职,亦受阻于刘子香。初,汉纳根建议提督,以泰莱为其继任,汝昌未决。刘子香闻此议,力陈泰莱之为人,野心难羁,终将偾事,汝昌韪之。泰莱乃大愤,益迁怒刘子香。

黄海海战中,刘步蟾一开始就冲锋猛进,击伤日舰多艘(比睿号,赤城号,西京丸号等),并重创敌旗舰松岛,完全不是英国人书中贪生怕死的人。

而且定远舰管轮陈兆锵在回忆录中提到:当初丁汝昌不懂海军,凡是操练和整顿事宜,全部委任给留洋海归派军官刘步蟾。

刘步蟾在最后北洋水师战败后,最后为了不资敌,选择沉船。在复兴无望的绝望之下,不愿意苟活于世,吞食鸦片自杀,可以说其忠勇不在邓世昌之下。

如今虽然刘步蟾民族英雄的称号已经被平反,没什么值得怀疑。但是我相信以刘步蟾为代表的英烈们在九泉之下更愿意看见的是中国国富民强!

致敬当年的先烈们。

我是号:以史为鉴,埋没的历史真相、误解的历史人物、不为外人所知的关系……我来为您讲述,欢迎关注。


以前把所有的农民造反都称之为起义,都是为了反抗统治者的暴政。现在已经比较客观的评价了,诸如黄巢,洪秀全之流,都是为了自己一己之私,给社会和国家造成了极大破坏。而陕甘回乱的白彦虎之流,官方媒体再也不提造反之事,但为了所谓民族团结,也不提暴乱之事。


不同意政治人物的洗白论!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是二元世界观,非黑即白,可现实中极黑极白几乎不存在,大部分人是灰色地带,记不清是谁说过:再好的人也有贪念,再坏的人也有底线。

政治人物更是如此,尤其是那些能在朝廷有一定地位与势力的人。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政治人物考虑的首先是他们集团的利益,当他们的利益与民一致,他们做的事情在老百姓看来就是好,而这个利益不会永远一致。民心向来是利用的东西,而非真正会考虑的东西,得民心者得天下向来是句屁话。政治向来是拉拢小部分人征服大部分人,这样才有利可图。


没人说说康有为吗?我记得我上中学的时候那真是大义凛然的民族英雄


历史上的白和黑本身就是根据环境在不断变化的,从现实环境可以定白或者黑,但从整个历史进程中,不同时代会有不同解读。很多历史人物的命运都会出现起伏不定的现象,一会黑,一会白,随着社会环境和价值观产生变化。

当年宋高宗面对金人来犯和手下大将难以控制的双面难题,根据形势力主和议,秦桧作为最有力的执行者,力排众议附和皇帝,并主持议和一事,被高宗认为是忠臣,给了极高的赞誉,秦桧死后加封申王,追赠忠献谥号,为他立牌坊,并亲自题写匾额。但是合议本身就是委屈求全,投降示弱,在任何人心里都是耻辱,是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采取的权宜之计。没有人从心里认为这是什么光荣的事。经过数年的励精图治,南宋国力大大恢复,到了宁宗朝,早已不甘受金国窝囊气的宋宁宗力主抗金,于是秦桧这种甘愿受辱的软弱行为被诟病。宋宁宗夺了他的封号,彻底贬黜否定了秦桧的投向政策。秦桧变成了误国奸臣。可事实比想象中艰难得多,韩侂胄抗金失败,大宋耗尽国力迎来更加屈辱的议和条件,宋宁宗后悔不迭,连续罢黜了朝中几位主战的大臣,从新恢复了秦桧所有的封号和谥号,从此大宋的国策又恢复到对金谈和的政策,直到半个多世纪以后,蒙古崛起,南宋联合蒙古灭掉了金国,对金采取忍耐示弱的政策变得不合时宜,于是秦桧再次被贬黜。沦为万人恨的卖国奸臣。

短短一百多年里,秦桧先是被捧到云端,抗金需要鼓舞士气,又被踩在脚下,局势有变,朝廷恢复和谈,实行韬光养晦政策,秦桧又被奉为至忠之臣,等彻底及解决了金人的问题,秦桧的思想没用了,为了显示自己本不想受辱,又把他踩在脚下。秦桧是什么?它只不过是用来衬托形势的一个工具而已,是忠臣是奸臣,完全由统治者的需要来决定。什么洗白、什么抹黑,与你做过什么关系真的不大,完全看需要,秦桧的委屈求和最终将被众人厌恶,是真正的黑,成为奸臣的结果从他支持议和的那一天开始就是注定的。但在某些特殊的历史时期,委屈求和是难以避免的,所以在某些特定的时期,像秦桧这样的人还是需要的,所以会把他洗白,做为韬光养晦,识大局肯忍辱的典型。当然,局势扭转,该扬眉吐气的时候,一脚把他蹬开是必定结果。

宋朝对金一直处于弱势地位,不得不委屈求和,所以秦桧在岳飞死后能够能够享受很高的待遇将近一百年,直到南宋灭亡前夕的1254年才被彻底打倒。明朝强大,不可能向西北的瓦剌鞑靼委屈求和,所以秦桧这样的人是必须彻底打倒,并且在踏上几脚,使他永世不得翻身。

历史上很多人都在不断沉浮中经历冰火两重天,北宋改革家章惇推行熙宁变法,富国强兵,出兵西夏、吐蕃,收复失地,开疆拓土,驱逐西夏人并以沙漠为界,为北宋取得对西夏战争的优势奠定了一定基础。可以说是个划时代的人物,但是最终被《宋史》列入奸臣传。但他的功绩并未因此抹杀,现代人给了他很高的评价。


作为一个无锡人,我们这有东林书院,当年看新龙门客栈,觉得东林都是铁骨铮铮的好汉,现在深入了解以后都觉得丢人,一群书读到狗肚子里的鸟人,明末千千万万死在鞑子手里的汉人都该把帐算东林头上,除了党争别的什么本事都没有,他们才该永远跪在故宫门口


虽然越久远事实越难看清但经过逻辑推敲总是会知道个大概

近代不用说了证据太多就看你选不选择相信选择相信哪一个

没有哪个人是绝对的黑白分明但是从大体上来说这个人怎么怎么样是可以的

如果有人非要说得黑白分明或者没有黑白那这完全就是个人思想作怪这只是个人喜欢简略定义或者拒绝改变自己的固有思想价值观而。。。


呃……感觉所有被历史聚焦的人物,其实随着个人独立思维的觉醒与抬头,必然会被还原吧……人本身就是复杂的,无法用单纯的黑与白去定义定论,其实我觉得古往今来所有的历史人物及事件都是因为掌权者出于稳定和统一思想的目的进行了局部的放大和解析……尤其政治人物更是如此……因为我们所看到的历史和过去本身就是不完整的,很碎片化,本身我们也只是喜欢某些人的某些特质,就如同那句“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单说人物的话,康有为,魏忠贤,高力士,甚至秦桧等等吧……可能随着社会的进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会被重新拿出来供我们审视……


被黑化(黑大于白)的应该是李鸿章和袁世凯。


黑或白,只能是当时所处的背景为准绳,对就是对错就是错。


这样的事例还确实不少,你永远不知道一个人的定论会发生在什么时候。下面以洗白的角度,举三个例子。

洗白之项羽、刘贺、郑成功。

项羽跟刘邦那档子事儿说的太多,这里就不提了,不过项羽身上有一条罪状确实是背负了两千年,直至近年考古,才为他洗刷了这种冤屈。

这个便是火烧阿房宫了,传言项羽入咸阳,尽取府库,杀秦王子婴,旋即班师,临走时纵火将阿房宫焚毁。这场火据说是烧了足足三个月。

经过对阿房宫遗址的勘探,专家们得出了结论:阿房宫并没有被火烧,而且也并未建成,这就是个烂尾工程。

刘贺一直被认作是荒淫、昏聩的君王代表,在位27天,他干了一千多件荒唐事儿。

按照这个算法,他每天都得干接近40件,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2011年,接到群众举报,江西省文物部门对南昌市观西村的一座汉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随着考古工作的展开,大量精美的金银玉器、乐器,以及竹简等物重见天日。

出土物中有一枚刻有“刘贺”字样的私印,经过多方比对,确认了这就是汉废帝刘贺之墓。

刘贺墓出土的竹简中包含了《论语》,这部《论语》版本包含了失传1800年的《知道》篇。

这是一个重大发现,然而还有一个发现,便是刘贺其人风雅、修礼,并非真的那般昏聩。

“国姓爷”郑成功收复台湾、抗击外侮,他的功绩是值得肯定的,然而,他有一项罪名也是背负了很多年。

那便是将监国的鲁王朱以海沉江。

事实上,朱以海不仅活着抵达了台湾,而且也没有遭到迫害。

1959年,矿工炸山,朱以海墓重见天日,据墓志铭记载,朱以海并没有被郑成功杀害,他是死于哮喘。

自此,郑成功之冤终于昭雪。

说起来,历史记载本来就是真真假假,也许还有更多的真相埋藏在地下,终有一日,它们也将重见天日,为历史证伪,为逝者正名。


这几年的网络上,出现了‘洗白’两个字,大多是一部分人闲着没事干,想要以此别具一格的脑回路,来博得他人的眼球,毕竟现下的眼球经济,也是能够赚钱的,比如把秦侩说成为君分忧岳飞反而不懂人情世故,魏忠贤是大明朝的肱股之臣等等。

但是,这些人的历史评价,都已经盖棺定论,再怎么洗白也翻不出一丁点浪花。

不过,还有个词叫做强行洗白,针对的是那些历史上不太出名的人物,通过巨大流量的电视剧,把这些人物的性格重新塑造一边。

一起来看看,最具代表性的有哪些吧?

《陆贞传奇》的高湛和陆贞。

影视形象的他们,一个是明君,一心为国,眼中更是只有一人,好一出情深深雨蒙蒙的大戏,为了她,宁肯放弃江山社稷,最后却又为了国家,把痴情放下。

另外一个,说她是圣母还差了点,但也算得上是小女人作态,善良温柔可爱,心里眼里只能够装得下一个人,权力什么的,都是过眼烟云。

这部剧很火,讲的是北齐的故事,高湛就是北齐的武成帝,陆贞原型为陆令萱,可是真实的历史上,他们两个人,不仅不相交,还与剧里相距甚远。

把东魏变成北齐的一家几兄弟,好像都不长命,高湛是北齐的第四个皇帝,他的三个哥哥,文襄帝高澄活了28岁、文宣帝高洋活了33岁、孝昭帝高演活了26岁,所以高湛才有机会继承皇位,当然,他的皇位是从侄子那里抢过来的,执政期间,荒淫无道,更是逼迫嫂子李祖娥委身于他,关键是,他还用强!

为了贪图享乐,高湛年纪轻轻,就把皇位丢给自己的儿子高纬,然后夜夜笙歌,纵情声色,跟他的兄长们一样,只活了32岁。而陆令萱是高纬的乳母,高纬登基时,只有9岁,之后陆令萱慢慢掌权,操纵北齐长达八年,期间最喜欢淫乱后宫。

满清剧的纪晓岚。

看到纪晓岚三个字,大多数人的脑海中,都会蹦出的身形,确实,所演的纪晓岚,跟和珅斗智斗勇,正义凛然,刚正不阿,为百姓谋福祉,和珅在他面前,只能衬托他的高大伟岸。

似乎,大家也渐渐接受了铁齿铜牙纪晓岚,认为他是一个敢于跟权贵作斗争的好官,可是,满清剧的人物,大多和历史不一样啊!

真实的纪晓岚,如今人送外号泰迪转世,意思不言而喻,他特别喜欢那个调调,有史书记载:一日不御女,则肤欲裂,筋欲抽。

据传他65岁时还娶了个15岁的小妾,结果两年后,小妾死了,可见战斗力很强。而且他的坟墓被挖掘出来后,也佐证了这个现象,里面有7具女性骸骨。

再说纪晓岚与和珅的关系,他可与和珅相差26岁,两人的关系,更像是忘年交,而纪晓岚的职位是御用文人,跟和珅的利益不冲突,两人怎么会吵翻天?

《鹿鼎记》的吴六奇。

不管是书中还是电视剧里,吴六奇都是一个铁骨铮铮的汉子,为了反清复明,奉命打入清廷内部,真实身份是天地会的香主,只等时机成熟,便会高居义旗,恢复汉人江山。

这个英雄人物塑造的很成功,如果不是特别了解历史,而金庸的小说大多有历史背景,就真的会认为,历史上的吴六奇,是正面人物。

然而,吴六奇却是一个大汉奸,他早些年,与金庸的先祖查继佐相识,并且受到他的资助,后来投靠满清,官至太子少保,在潮汕屠杀海民数万人。

至于金庸为什么把他洗白,原因很简单,吴六奇帮助过查继佐。

除了这些,还有哪些历史人物,被强行洗白了呢?


江左周郎——周公瑾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的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概是写周瑜最好的一首诗词了,将东吴这个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的形象生动跃然于笔间。

在历史上,周公瑾的形象也大抵如此,自古以来便有无数文人墨客对此不各种花式夸,不吝赞美之辞。

然而,这一切,因为一个人,一部书而完全改变了。

这个人,就是罗贯中。

这本书,就是《三国演义》。

这一次,大概是周瑜被黑得最惨的一次,而且一黑几百年。

书中周公瑾的形象被塑造成小气不能容人的形象,爱搞内斗,最后更被自己的小肚鸡肠活活气死。联吴破曹、火烧赤壁,大败曹操的功劳也大部分都移花接木给了诸葛亮,连带那个羽扇纶巾的洒脱气度和风流潇洒的形象。

事实上,周瑜不仅气度宽宏(面对老干部程普的各种挑衅,始终不与之计较,后深得程普敬佩),而且是赤壁大战的实际指挥者,是赤壁之战大破曹军的最大功臣。另外,他一生也和诸葛亮没打过什么仗,没什么直接的交集。

曹操被周瑜打败后还嘴硬地说道:“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意思就是说我败给周瑜小儿非战之罪,而是我军发生瘟疫,为避免疫情扩散,我自己烧了船战略性后退,却白白让周瑜得了个好名声。

从侧面不难看出,当时与曹操对垒的正是周公瑾,而打败曹操的也正是那个雄姿英发的青年才俊——周瑜。

翻看三国那一段历史,如《三国志》等书,更是印证了这样一个事实。不然李白也不会写诗说道:“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初张照云海,周瑜曾此破曹公。”

在历史长河中,作为这样一位青年才俊,周瑜一直颇受士大夫的喜爱称羡,是唐诗宋词里提及频率最高的一位三国人物之一。

只可惜罗贯中先生的妙笔下,如此周郎竟面目全非,而且小说塑造的形象在民间已根深蒂固,再难磨灭。

只能叹一声:罗老先生,你书写的太成功了。

孔明先生,你的风头出得够多了,这一次,请把风头还给周公瑾!


司马懿要洗白了。

北宋的大部分时间,国家治理的非常不错,老百姓的日子也还不错,看看《清明上河图》表现的繁荣,想想武大郎一个卖炊饼的能买房,能养得起颜值颇高的全职太太!

所以国学大师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就连现在的文艺青年和小资也总喜欢说“如果要穿越,我愿意回到宋朝”。

司马懿型的人,第一是要隐忍。要有足够的耐心,精神上,体力上,一定做长时期的打算。要活得长,不强求像乾隆那样活到89岁,至少要比你的前任活得长!

赵匡胤寿命就不长,只活了49岁,然而他的前任柴荣只活了38岁,所以他才把孤儿寡母交给了赵匡胤,这才使得赵匡胤34随就黄袍加身。

曹丕活了39岁,曹叡只活了36岁,司马懿却活了73岁!如果柴荣,曹丕,曹叡再多活10年20年,中国可能就不会有晋朝宋朝这两个统一的王朝。

第二要掌握尺度,掌握火候,掌握平衡。你如果没有本事,人家不会重用你,你以后当然就不会有“以后”了。但你本事太大,功高震主,容易暴露,人家也会觉得你有不臣之心,要对你提防。

曹叡去世前托孤给曹爽和司马懿,司马懿韬光隐晦,卧床装病,曹爽不放心,派亲信李胜打探病情。李胜到司马懿住的地方,见司马懿躺着,身边的丫鬟伺候他喝粥,司马懿喝粥时,粥流的衣襟全湿,连李胜看后可都怜起了司马懿。

司马懿的高超演技,不仅蒙过了李胜,也蒙过曹爽及整个朝廷。

第三,要尽可能的充分挖掘前前东家的资源为我所用。即使不能成为朋友,但至少不要敌人。司马懿后来发动高平陵事变,执掌朝政,并不是他司马氏一家之力,而是联合了朝中蒋济、高柔这些四朝元老重臣。

如果没有平时的广布人脉,没有平时与他们惺惺相惜,司马懿也很难成事。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的时候,朝廷和军队里早已都是他的“赵家军”班底,比如曹彬,潘美,高怀德,慕容延钊,石守信,还有那个号称“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

司马懿型创业者中最典型的就是陌陌的唐岩。唐岩的陌陌,一开始做社(yue)交(pao),现在又改做网红直播,其实他所做的一切当初都是网易的平台下搞的,唐岩自己也不否认。

唐岩在网易上班,利用网易的技术优势,开发人员,软硬件环境等资源,在网易搞了这款产品,等产品研发出来后,经过测试,觉得有市场,会成为“爆品”,唐岩马上把这款产品连同源代码,知识产权,软件著作权专利,全部转给他老婆的公司,随即唐岩宣布辞职。

那么网易的丁磊在干嘛呢?他整天忙于养猪,对于网易的事情基本上是“不理朝政”。这就叫李代桃僵、移花接木、瞒天过海,他用了一连串的计,最后陌陌很快在美国上市。


强行洗白张学良,洗不白的郭沫若。

谈及洗白历史这个话题,不得不说一下张学良了。前些年大火的影视剧《少帅》中,虽然全剧大幅描写了张作霖的丰功伟绩,但其中由文章扮演的张学良也是在剧中颇有建树。

并且收获多段可歌可泣的浪漫爱情,概括而得,该剧后半部分可以说是在写《张学良和他女人们的故事》。

全剧以传奇人物张学良的人生自传为主要叙述形式,娓娓道出这位沧桑老人辉煌而又坎坷的一生。

张学良是军阀的儿子,自幼锦衣玉食,背后还有老子罩着。饶是如此,也是几经沙场,还遭到过挚友的背叛,经历父亲被日本人谋害而死的悲痛;最终不得不担负起身上的家国重任,成长为东北三省的领导者。

自古名人多风流,影视剧本中的张学良也是处处留情,却最后情归两位奇女子:原配于凤至、挚爱赵四。

▲赵四

在九一八事变中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使得沈阳沦陷,却也是他策划西安事变,从而结束内战。但他也因此被软禁长达半个世纪。

读到这里,如果你从未研究或者阅读过有关张学良的历史。哪恐怕单单刷剧,你一定会觉得,张学良不失为一个绝世好男人,有情有义又怀有一颗赤子之心,不曾有什么缺点和错误。

那么,历史上的张学良真的如此“完美”吗?

事实上,张学良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物。张学良晚年说道:年轻的时候,吃、喝、嫖、赌、抽鸦片,样样都干。

作为民国四大美男子之一,张学良长相出众,嘴巴讨喜,又是含着金汤勺出生的公子爷,这也使得许多的女子趋之若鹜。

“我从来不追女人的,很少,没有。可以说一两个女人我追过,其他的我没追过。都是女人追我。”——张学良(《张学良口述历史》)

“平生无憾事,唯一爱女人。”晚年的张学良如是说。可查资料显示,张学良的一生共与11个女人有过爱恨纠葛,可谓多情多义了。

除其风流,便是他在军事及政治领域的功过是非了。过与非,当属“九一八事变”。彼时,把控全局的张作霖被谋杀,张学良被迫掌权。

九一八事件中,日本军队以区区一万兵力,以少胜多吞掉了装备精良足足二十万的东北军队。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日本人知己知彼。

当时的东北军队群龙无首,张学良缺乏经验谋略却过度自信,盲目采取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沦陷。九一八事变的主谋石原莞尔在事变之前对张学良有一个评价:此人毫无谋略,只要一根稻草就能推到他。

他之所以毫无谋略正是因为1929年,曾十分冲动的处决了杨宇霆和常荫槐。(杨常而去)从而失去了可以给他出谋画策的左膀右臂,直接导致后来事变中的错误判断。

东北的沦陷不仅仅是一个地区的沦陷,同时也是整个中华民族巨大灾难的开始。

日本军国主义正是自此开始以战养战,不断扩大,野心渐起,甚至妄图吞并中国。从这个意义上讲,尽管张学良1936年发动西安事变促成了中华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但比起九一八,难以功过相抵。

当然,站在民族大义的角度和历史的高度,不难看出“西安事变”是其最值得称道的事迹之一。盲目的去否定这段历史是不正确的。

“洗白”话题,另一个不得不说的当属郭沫若了,洗白他的倒不是影视剧,而是后来的书籍。

众所周知,郭沫若文学成就方面成果斐然,。关于他,社会上的评价褒贬不一。近年来,不少书籍和文章开始主张客观评价,站在历史角度,考察历史背景来为这个近代大文豪正名。

当然,正如人无完人,这世上也没有完全的恶人,哪怕负面评价满天飞,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对我国教育事业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同时,他作为一位考古学家、书法家,在甲骨文方面也颇有成就。不仅如此,他也是有名的多情浪子,情场,官场,文化场,风生水起,好不得意。

然而,纵使后人努力为其洗白,关于他的风评,大多还是呈现一边倒的批评。

民国的几个渣男才子中,最无耻的当属郭沫若了。可以说没有了文人的傲骨,最擅长见风使舵。

鲁迅还曾嘲讽过他“远看是狗,近看原来是郭沫若”。

首先,其风流才子的美誉,不过是自我洗白,纵横于童年课本的郭沫若,曾被鲁迅评价为“天才加流氓”。最怕流氓有文化,如若郭的头上没有文化的帽子,那怕就是个彻头彻尾的流氓了。

他对于女人,采取说抛弃就抛弃的政策。

对于原配妻子张琼华,不离婚就抛弃;对于安娜,不告别就离去,最为可恨的是,在安娜苦苦等待期间,郭沫若还多次出轨;第三位夫人于立群,后来也自缢于北京故居。

这三位正夫人加上其出轨的多位女子,用三妻四妾形容也有些少了。

郭沫若这一眠花宿柳,风流成性的品行,真的是引人唾弃,不知廉耻,葬送了这三个女人的一生。真的是应了一句话,一个人的成就和他的道德没有必然的联系。

关于郭沫若另一个难以洗白的槽点就是他曾大力主张挖掘明皇陵。

众所周知,明定陵的开掘,就是郭沫若的一再坚持和主张,打着考证明朝历史的旗号,顶着考古学家的帽子,于公于私都是为了满足自己见证浩荡皇陵和陪葬品的一己私欲。

尽管当时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对,但他还是坚持开墓。然而建国初期,当时并不具有足够的考古挖掘方面的知识经验和设备条件,冒失开墓,使得大量文物瞬间氧化,灰飞烟灭。

最终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让人心痛,惹人深思,也不禁让人怀疑他的动机。

不仅如此,他还曾妄图开采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合葬陵墓,乾陵和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陵墓。不过由于第一次冒然开采的惨痛教训,后续提出的方案也遭到了周总理的反对。也正因此,帝王陵才歪打正着得以维护,可谓是万幸啊。


公元2013年9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咸阳机场勘探时,意外发现了一座带有5个天井的大型唐代墓葬。最让人震惊的是,这座墓并没有遭受盗扰!

经过考古发掘,工作人员在这座墓里发现了一方墓志,上书: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除了这方墓志,仅有少量的陪葬品,甚至连棺椁都没有,铺在墓室的地砖也被人扒了。

墓没有被盗,东西都去哪了?

仔细研究墓志铭之后,考古工作者判定,该墓的墓主人应该是叱咤风云的唐代著名女政治家上官婉儿。

正史

从已有的历史记载来看,上官婉儿在14岁时的时候,因“聪慧善文”被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当时便有了“巾帼宰相”之名。

武则天称帝,上官婉儿作为武则天的“秘书”,更是权倾朝野。武则天临死之际,为了保上官婉儿一名,特册封她为昭容。

后来,上官婉儿为了在权力“漩涡”中自保,不得不依附韦皇后,并随她一起反对李唐宗室。没过几年,上官婉儿背叛韦皇后,又投靠李唐宗室。

然,一切晚矣。

公元710年,临淄王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发动唐隆政变,在这场政变里,韦皇后及其党羽被杀。上官婉儿由于“误会”,也被李隆基杀死祭旗。

在正史里,上官婉儿是武则天的秘书,又是唐中宗的昭容(妃子);她私生活混乱,与多名权臣私通;上官婉儿对权力非常贪婪,屡次干预朝政,并联合韦皇后篡改先皇遗诏。每一条罪状,都够她死全家的。

墓志

然而,上官婉儿的墓志铭,又为她带来了怎样的辩护词呢?

正史记载,上官婉儿42岁时,才嫁给唐中宗为昭容;墓志铭里却显示:“年十三为才人”。也就是说,上官婉儿在13岁的时候,已经成了唐高宗(武则天老公)的才人。

换言之,上官婉儿和武则天一样,嫁了两个老公,怪不得武则天要重用她。

除此之外,墓志铭里还有这样一段话:

以韦氏侮弄国权,摇动皇权…欲立爱女为储…昭容泣血极谏…饮鸩而死,几至颠坠。

从这段话来看,在韦皇后弄权这件事上,正史与墓志铭也有差异。

正史里,上官婉儿为了自保,不惜依附韦皇后,背叛李唐皇室;而在墓志里,上官婉儿在一开始就反对韦氏弄国、反对立安乐公主为储。为了唐中宗不被妖言惑众,竟然饮鸩而死以求“死谏”。

上官婉儿对于李唐皇室的赤诚之心,从这里便可见一二。

在她喝了毒药之后,唐中宗念其坚贞,“广求入腠之医,才救悬丝之命”。如此,上官婉儿才算是又捡了一命。

然而,没过两年,唐中宗被韦皇后给毒死了。皇帝一死,又未立新君,自然引得天下大乱。时任临淄王的李隆基趁机杀入皇城,剿灭韦皇后团伙。不幸的是,上官婉儿也死于这场动乱,墓志如此记载:

“亡身于仓卒之际,时春秋四十七…太平公主哀伤,赙赠绢五百匹,遣使吊祭,词旨绸缪。”

上官婉儿死后,她的好闺蜜太平公主为她出资安葬。可见,在上官婉儿死时,李隆基等人对她的评价,也是偏向正面居多。(后世净抹黑了)

相比于韦皇后的下场,上官氏能够归葬入土,已经算是非常好的结局了。

后话

又过了两年,公元712年,唐中宗的继任者唐睿宗李旦驾崩,其子李隆基继位,是为唐玄宗。

唐玄宗继位之后,对于这帮干政的女人,自是深恶痛绝!武则天他是不敢动,就只好拿她的亲信出气。彼时,武则天的女性亲信也没剩几个了,而太平公主恰是其一。于是,在唐玄宗继位的第二年,便赐死了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死后,上官婉儿也遭到开棺掘墓,不仅陪葬品被抢,遗骨也遭羞辱。由此,在考古工作者清理她的墓穴时,除了少量陪葬品,只有墓志铭遗落在偌大的墓穴里。


在这个问题之下,我又看到了很多人提到了李鸿章,说李鸿章是个被误解的“卖国贼”,说李鸿章其实是一个背锅侠之类的。说实在话,我一度对李鸿章也有好感,但那是建立在史料看的不多的基础上。后来,当我参阅了大量史料论著后,突然发现,李鸿章还是那个李鸿章,卖国贼对他来说,是很正确的判断。

这里不得不提下《中俄密约》。沙俄见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惨败,损失惨重,故诱惑清政府派员赴沙俄。当时李鸿章前去,在沙俄,李鸿章和沙俄签订了《中俄密约》。一般认为,这个条约李鸿章属越权签订,后清政府认可。近两年发表的学术论文表征,在这个密约签订前后,李鸿章大概率收受了沙俄的贿金。而此条约对中国利益损害是不言而喻的。

这样看来,李鸿章还算是背锅侠么。联想到他和左宗棠海防塞防之争,我实在想不出来为什么有人要为李鸿章洗白!


近些年的历史人物大洗白中,尤其以李鸿章和张学良为甚!

李鸿章,本来是大清王朝晚期的一个腐朽封建的官僚,帝国主义在华利益的代言人。李鸿章身为汉人,不知民族大义,一心一意替满清鞑子卖命。李鸿章一生签署无数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虽然创办了北洋舰队,但是由于贪污腐败,中饱私囊。结果在甲午战争中一败涂地。李鸿章一生非常之贪婪,曾有“宰相合肥天下瘦”之说。他捞的钱够后世子孙用几代。而近些年李鸿章却被吹成什么“东方俾斯麦”,网上还说什么“年少不知李鸿章,长大方知真中堂”。真是滑天之大稽!

张学良,本来是一个吃喝嫖赌,五毒俱全的大军阀,他老爹辛辛苦苦在东北打下的大好河山,却被他不放一枪一弹,拱手送给日本人了。而后他为了保存自东北军的实力,不惜以下犯上,绑架自己的首长。(抛开国共两党之争和名族大义,仅讨论张学良个人)这种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人竟然还有人给他洗白,真是可笑!

当然这只是我自己的一点看法,大家觉得有哪些被洗白的人物,可以一起讨论讨论!

我是莫子军,喜欢的可以点个关注!


八旗制度与数百年之久的″大清″共存亡,恰恰印証滿州的统治者未曾完全汉化。

自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建立″大金國1616年《明万历44年》算起,到1644年入关占领北京,短短的28年這个女真部落就完成并将新彊牢牢的管控,一统中华,建立大清朝,放眼望过去:实在令人震惊。

金代女真不仅有《完颜阿骨打》还有″猛安謀克″制,后起的努尔哈赤靠的不仅是骑射,更重要是完善的八旗制度的组织。

八旗之始,起於牛录额真″大箭,努尔哈赤数次对其改造,参照女真的猛安谋克制《三百人立一牛录额直统管,牛录被分别隶厲于黄白,红蓝四旗,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合为八旗,亦为滿州八旗源起。

皇太极即位又增设″汉八旗″蒙八旗″其時軍之分、在全國各大省会,水陆要冲,边彊海防,派遗八旗长期驻军,以控扼所有最重要的军事地点,常有战事陝甘地区归划一起,设″陝甘总督″统领,府邸設在凉州,甘肃大营呼应新彊的天山大营,。

制度化的武装力量为历朝历代所没有的。

浩渺云河万里連},′灿烂明亮布滿天},|陌生的山河迎面而来,又一一退去好的是,变成文字存之於世。

謝謝,,,,,啊啊终于


原始地址:/tuijian/9667.html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