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三迁最让我感动,事虽小但突出了伟大的母爱。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母爱。
齐桓公的一位侍妾,她的忠贞赤诚之心令人感动不已!
齐桓公晚年,昏庸愚昧,重用奸臣,导致他病倒之后不但得不到医治,还被关起来不让任何人探望,最后连吃饭的权利都失去了。在生命中的最后一刻,这位侍妾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爬墙进来看望他,虽然对于救治他无能为力,却甘愿与齐桓公同生共死,蝼蚁尚且偷生,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可以让她甘愿赴死呢?
齐桓公作为霸主之一,曾经妻妾成群,儿女满堂,一言九鼎,晚年却如此凄凉,被饿死在榻上,依然有一个人为他送终,陪同他入地府,幸或不幸只在一念之间!
你好设计师讲的历史回答你的问题!
中华文明五千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经历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人物、事件,但是你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吗?到底是历史上的哪些人物、哪些事件,决定了历史的走向,致使历史发展成今天这样的呢?
在我们印象中,只有历史上那些无尚光荣的英雄和恶贯满盈的奸臣,才可能影响到历史的进程,因为他们都是当时的“大人物”,一举一动都关系着社会的变化。似乎历史就是由这些“大人物”决定和书写的。翻开史书,我们会惊讶的发现,“大人物”固然影响着当时的社会动向,但是往往“小人物”在不经意间的举动或想法,却决定了“大人物”的生死与历史的走向。“小人物”并不是指小人,而是那些人微言轻、无足轻重,但是却有着难以预料的作用之人。下面就让我们来盘点一下,历史上那些藏于大人物光辉之下,改变历史进程的五位小人物。
一、战国,救了秦始皇的侍医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大家都知道“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也知道最终的结果没有成功,却往往忽略了刺秦的经过。荆轲通过严格检查终于到了秦王的面前,展开地图,图穷匕见,完全没有防备的秦王嬴政被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呆了。秦国规定面见君主不得带兵器,而嬴政自己的剑又因为太长无法立刻拔出。无奈之下,只能绕着柱子跑。就走荆轲快追上嬴政时,秦王的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砸向荆轲。就因为这片刻的时间,秦王得以拔出背后宝剑,最终击杀荆轲。
试想,如果没有这个当时微不足道的侍医夏无且,秦始皇很可能被荆轲杀死,而诸侯争霸的战国不知何时才会得到统一。也许会有后人完成和秦始皇一样的伟业,但是历史至少要再等上一段时间。
二、楚汉,为项羽指路的老翁
项羽虽然不能算是一个好的领导,但绝对可以称得上一个优秀的军事家和神勇千古无二的猛将。在打败秦军后,刘邦与项羽进行了历史四年的楚汉战争。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突围至乌江边自刎而死。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
如果不是农夫无意或者有意指错了方向,项羽或许就不会被汉军追上;不被汉军追上,可能就不会乌江自刎。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历史会不会因此改写?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三、三国,神秘刺客
孙策十七岁就随父亲孙坚南征北战,被誉为“江东小霸王”,是东吴的主要奠基人。只可惜英雄少年的孙策却是英年早逝。孙策曾杀死了告密的太守许贡,许贡门客潜藏在民间,寻机为他报仇。四月的一天,孙策像往常一样去打猎。他的马日行千里,随从跟不上。来到一地时,突然草丛中跃出三人,弯弓搭箭,向他射来。孙策躲避不及,面颊中箭。这时后面的骑兵虽然及时赶到,将三人乱箭射杀。但是孙策也因重伤而过世,年仅二十六岁。由于孙策之死,整个江东由战略进攻变为战略防守,曹操政权从两面受敌变成单独对付袁绍势力。
如孙策不死,很可能不会形成三国鼎力的局面,曹操也可能不能统一北方,司马家不会最终取得天下,也不会产生后来“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等汉民族的灾难。
四、唐代,无名造纸工匠
众所周知,造纸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由东汉蔡伦改进后得到普及。到了唐朝时期,中国的造纸术已经相当成熟,而同时期的欧洲国家,却还在使用兽皮、树叶等物书写。公元751年,唐朝发生了一件对西方乃至全世界影响深远的事件。唐朝将军高仙芝率军与阿拉伯将军沙利在中亚交战,由于唐军中西域军队的叛变,导致唐军战败。在战乱中,唐军中的几个造纸工匠被阿拉伯俘虏。沙利于是命令他们传授唐朝的造纸技术,并建立了阿拉伯第一个生产麻纸的造纸厂。此后,中国的造纸术从阿拉伯迅速传到欧洲各地。
造纸术和后来诞生的印刷术直接改变了欧洲的知识传播,进而带来了欧洲文艺复兴,结束了黑暗的中世纪,之后欧洲便开启了工业革命,步入了现代文明。而这一切的源头都是那场战争中被俘虏的几个唐朝造纸工匠。试想,如果他们拒不投降,没有传授阿拉伯造纸术的话,欧洲现在会是什么样?
五、宋朝,无名小兵
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历经了三百多年,但是宋朝在历史上给人的印象一直是“经济繁荣,军事积弱”。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经过不断的征伐,最终统一北方。
公元1258年,成吉思汗的孙子蒙哥亲率蒙古大军进攻南宋。一路所向披靡,但是在1259年初,进攻合州钓鱼城时受挫,一连数月都不能攻下。心急如焚的蒙哥用尽了各种手段,但都没有效果,最后为了鼓舞士气,亲自冲到阵前突击攻城。但是蒙哥没想到的是这一次有去无回,在激战中,他被宋军土炮重伤,不久后就不治而亡。如果不是宋军钓鱼城上的无名小兵,蒙哥没有死于这次战争,那么蒙古大军不会延缓进攻,忽必烈不会争得汗位建立元朝,欧洲各国仍将继续遭受蒙古铁骑的打击和征服。这样,整个欧洲的历史都将被改写,欧洲的宗教改革、大航海时代等等可能都不会发生,今天的世界文明很可能将是完全不同的样子。
所以永远不要小瞧看似不起眼的小人物,因为他们动不动就会改变历史!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小人物呢?欢迎大家讨论关注!
我是在一个故事里边看到一条狗把一个婴儿救下来暖心的故事让我流泪了。
有人说,李莲英很坏,太监没一个好人!特别是爬到高位的权监,都是靠陷害忠良上位的,这个观点于别人我基本认同,但于李莲英我是否定的。因为一是李莲英算不上权监,他无非是几十年如一日,忠心耿耿地伺候慈禧,得到了老佛爷的赏识,给了个总管位子罢了。当然他也利用慈禧对他的信任捞了许多银子,但与历史上的那些权监比,他啥也不是。二是李莲英特会做人,事上以忠,待下以宽,谨言慎行,低调示弱。
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光绪一行西逃,一路上风餐露宿,吃尽苦头。一些下人,都知道光绪沒实权,老佛爷不待见他,加上一路上条件差,缺吃少穿的。李莲英一日,看见光绪睡得床铺很硬,几乎没有铺盖,窗户纸也破了,皇帝冷得缩成一团,无法睡觉,李莲英看到后,伤心地哭了,赶忙把自己的铺盖拿来送给光绪用。看见光绪没吃的,他就会把自己的吃的,送给光绪,而且时常瞒着慈禧。
回京后,光绪常给别人说,要不是李谙达,我早就活不到今天!可以李莲英为人还是比较厚到的,并不像民间传说的那样。
说到历史上让我感动的小人物,小故事,第一个让我钦佩的,就是齐国那三个铁骨铮铮的不知名的史官。
春秋时,有个有名的昏君齐庄公,因给大臣崔杼戴了绿帽子,还公开污辱崔杼,把崔杼帽子随意赐给别人。崔杼实在忍无可忍,就设计杀掉齐庄公,随即立景公为帝,自立为相,操揽大权。
但是呢,他生怕史官将弑君之罪如实记载,给他留下千古骂名。于是他召来太史伯,命令他写庄公患病而亡。然而齐太史乃秉笔直书:“崔杼弑其君。”结果被杀。
按当时惯例,史官乃世袭。随后又召来其二弟,剑指尸体,以死威胁。二弟毫不畏惧,摊开竹简,写下:“夏五月,崔杼谋杀国君光。”
崔杼大怒,杀之,令太史伯之三弟再记。
三弟死而不畏,言:秉笔直书,乃史家之天职,与其失职,不如赴死。言罢,照直而书。崔杼仰天长叹,慑于其兄弟铁骨铮铮,只好令其退下。
三弟出门的时候,碰到齐国另一个史官南史氏,问他:“你怎么来了?”南史氏回答:“听说史官接连被杀,唯恐被篡改历史,就赶紧过来了。”
由此,史书《春秋》、《公羊传》、《谷梁传》及《左传》中才留下:“周灵王二十四年,齐庄公六年,春三月乙亥,崔杼弑齐庄公光于其府……”
这段史实当时读到的时候,真的是汗毛倒竖,鸡皮疙瘩都起来了。亲兄弟接连被杀,一个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是如何大的勇气才能做到的秉笔直书啊。
正是由于有了这些铁骨铮铮的文人,有了这些秉笔直书的史家,才能把我国几千年辉煌记载下来。
这,正是我喜欢历史的原因。
你好,朋友。中华上下五千年,在浩如烟海的史册中,曾记载下了不少的感人故事,其中有贫民百姓,也有英雄豪杰,他们令世人折腰,必将万古常青,笔者每当阅之听之,常常就沉浸其中,在迷醉的同时,更是击节叹赞不已。
一.孔融的故事,传颂着中华孝亲敬老,不计私利,勇于担当的良好美德,令人动容落泪
据中国巜后汉书.孔融传》也可翻阅李贤《融家传》都有记载,孔融在孩提时代和少年之际,做出的两桩事情,令人叹为观止,为之动容。一桩是孔融在十六岁那年,哥哥孔褒有个叫张俭的至交,因事待罪了当年的中常侍侯览,于是要四处拘捕他,临此危急关头他便想去朋友孔褒家躲藏,无奈此时孔褒外出不在家里,孔融见此便立即把他好好地收藏起来。事后官府查知孔融兄弟所为,于是把他俩拘于牢中刑拘考问,孔融主动担责,回答说:此事纯粹是他个人所为,与哥哥孔褒及其朋友毫无关联,应该定罪他一个人。另一桩是在孔融年仅四岁的时候,当时他共有孔褒、孔晨、孔谦、孔昱等六个兄弟,一天他父亲孔宙当着他这些兄弟,拿来一盘新鲜可口的梨子让他来分配,孔融略思片刻,把大的送给哥哥,次大的给满弟,自已最后挑最小最差的。父亲见状就问道:孔融,你为何不拿大的好的,只拣最小的差的呢?他答道,哥哥比我大当然应该拿大的,我是小弟,年纪又小,肯定就拿小的。于是他父亲又反问他,那你弟弟年纪最小,怎么又分他大的呢?孔融回答:我是哥哥比弟弟大,应拿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弟弟吧。父亲看到儿子小小年纪,如此聪慧知礼,连连竖起大拇指赞赏不己。融四岁,能让梨千年以来被人们传颂不己。相比而言,在当今时代某些兄弟之间为了蝇头小利,使劲心计,不顾骨肉相亲而争夺得你死我活,不应该感到羞愧吗?尤其是那些为了功名利禄,卖友求荣的鼠辈,更当对照这个史镜,好好清洗一下自已心灵的污垢吗?
二.乐羊子妻教夫凡事久久为功,为名节而舍身的高洁品德,令人流泪回肠
乐羊子妻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女人,姓甚名谁也没有,仅仅在中国南朝宋史学家范晔所撰巜乐羊之妻》一文中有所记载。她教育丈夫不喝盗泉之水,不吃嗟来之食,要名洁高远,方正为人。当发现丈夫外出学艺因恋家归返不思进取之时,用引刀趋机,遂成布匹的喻意要他凡事都得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看见公婆盗鸡而食,用自己弃之不吃的方法来暗示公婆要行正品洁,当盗贼为了侵犯她,她舍身救人,用不畏淫威以死来保全自已的忠贞操守。试看一下,当今的拜金女,虐待狂,再对照乐羊之妻,我们是不是该对这不起眼的普通女人肃然起敬呢?
三.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彰显了中华民族沉着机智,助人为乐的传统精神
元末重臣,阿尔拉.阿鲁图在所著《宋史》曾记载,宋朝河南光山人司马光在读小学的时候,那年刚满七岁,天真无邪,一次在读书休息之际,当同学们你追我赶跑在校园后院时,出事了,其中有个同学一不小心,失足坠落到一口畜满水的大瓷缸里,呼天唤地,别的同窗见状都唯恐跑之不及,独有司马光沉着冷静,一手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用力向水缸猛击,水流尽了同学爬了出来,终于得救。每当我看到听到这个故事,我在赞叹司马光小小年纪,机智聪颖的同时,更深深地为他这种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而折服。芸芸众生,红尘闹市,有多少人你为利来,我为财往,见到悲情一幕也只是冷漠无情一走而过,因此,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很有必要。
泱泱大国,在卷帙浩繁的古籍中,古往今来,不知呈献出了多少令人心暖动情的故事传说,唯愿人们在深受教育启迪的同时,也把历史故事中蕴含的中华传统美德在新时代里弘扬光大。
朋友,谈到此,欢迎阅读指正。
(图片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