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在历史上算是一个正面人物吗?为什么呢?

其实关于司马光是不是正面人物是一个非常宏大的题,并不能用现有的标准去套用断定他是正面的,或者就是非正面的。

首先从个人来说,司马光作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其个人应该是正面的。从小我们就读过描写司马光的《司马光砸缸》(且不论是不是史实),都知道了那个思维灵敏,爱护朋友的神童。

在司马光其后的政治生涯中,他做事用功刻苦勤奋,有“日力不足,继之以夜”的说法,为官公正。邵雍说其:“君实脚踏实地人也,君实九分人也”,可以讲是非常正面的、高尚的评价了,而且其主持编写《资治通鉴》,亦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大的贡献。如果说这样的人都不是正面人物,那么古代官员还有几个正面的?

但是,我们从国家政治来说司马光是守旧派,和当时主张变法的王安石是相对的,甚至不遗余力的打击变法派。其称变法派曰:“舍是取非,兴害除利”,“名为爱民,其实病民,名为益国,其实伤国”。

以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显然当时的王安石才是正确的,没有王安石变法支撑的那几年光辉,北宋怕是要灭亡的更快更决绝,这就把司马光推向了对立面。

但是司马光他不爱国么?他不想北宋好么?并不是,我们可以相信司马光同样深深爱着北宋和他的民族,只是因为个人眼光局限让他成为了守旧派,同样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所以到这里,司马光到底是正面还是负面的呢?怕是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杆秤,同样也取决于个人对“历史”两个字的定义。


我认为司马光是一个正面人物。

第一,司马光砸缸救小朋友的故事,70后,80后的人一定都在小学课本中学过。那时便觉得他好聪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司马光给我们留下了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司马光领导的保守党和王安石领导的革新党对抗,双方都曾一度失势。就在保守党失势的期间,司马光完成了这部著作。

《资治通鉴》是一部长达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之久的中国古代编年史。司马光以无比的魄力和高瞻远瞩,率领知识渊博的史学专家,完成了这一旷世巨著。

假设没有司马光,即使我们今天有他哪样的能力,史料失散,也不可能完成这样的巨著。

再说,司马光和王安石的斗争,只是政见不同的斗争,是君子之争。

因此,我认为司马光是一个正面人物。对中国历史是有功的。


其实那里有什么正面人物,个人看法而已。不过司马光应该不算正面人物,其一、在王安石变法期间,司马光为了拖后腿可以把收复的城池还给西夏,仅为反对而反对。其二、在神宗时期,有一13岁女子在守孝时被叔叔卖给他人为妻,女子不想出嫁,于是行凶准备gg要娶她的人。可是一刀下去没有成功,被官府捉去。当时的知府是改革派,他认为在守孝期间的婚姻本来就无效,主张判她有期徒刑,但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要求判死罪。最终导致王安石的改革派与司马光的保守派因为此事在朝廷上斗争,最后神宗酌情判处有期徒刑,没过多久又大赦天下,于是女子回家了,13年后,当女子已经相夫教子时,王安石变法最终失败,司马光重新回到中枢被任命为宰相,他的第一份命令就是,将那女子捉拿归案,最终女子被处死。


就像一个人从小长大,他的理想和主义,是不是一直在变化?你不是一个思想家,就只能被动的接受现实社会这个大染缸的洗礼!我们要用今天的眼光评判司马光,要看司马光到底站在哪个阶级的立场上?这已经不重要了,从司马光对后人做的贡献来说他是一个合格的史学家。


原始地址:/wenti/18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