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对西夏、辽国采取割地忍让政策,并上《上哲宗乞还西夏六寨》。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佑元年(1086年),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名列元佑党人,配享宋哲宗庙廷,图形昭勋阁;从祀于孔庙,称先儒司马子;从祀历代帝王庙。
家族成员
司马家族累世聚居,和睦相处,祖辈诗礼传家,家考严正。
远祖:西晋皇族安平献王司马孚。到北魏时传至司马阳,曾为征东大将军。隋唐五代以后家族政治地位日渐下降。
四世祖:司马林,布衣。
曾祖父:司马政,布衣。
伯祖父:司马炳,布衣。
祖父:司马炫考中进士,官至耀州富平县令。虽然官职不大,但政绩显著,而且以气节著于乡里。
父亲:司马池,曾为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属翰林学士院),官居四品,为人清直仁厚,号称一代名臣。
叔父:司马沂、司马浩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
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家属成员
颛顼先祖(不可考)天官
战国八世祖司马错秦国武将
六世祖司马靳秦国武将
秦朝高祖司马昌秦始皇时期铁官
汉朝曾祖司马毋怿汉高祖时期市长
祖父司马喜五大夫爵位
父亲司马谈汉武帝时期太史令
司马迁汉武帝时期太史令、中书令
长子司马临后改姓“冯“
次子司马观后改姓“同”
女儿(不可考)嫁丞相杨敞
女婿杨敞汉昭帝时搜栗都尉、大司农、御史大夫、丞相,安平侯
外孙杨恽汉宣帝时左曹、中郎将、光禄勋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生于龙门(西汉夏阳、即今陕西韩城南,另说今山西河津),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四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早年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
传说司马迁因为李陵的事曾经得罪过汉武帝,被处以宫刑。
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因为李陵的事曾经得罪过汉武帝,被处以宫刑,不能生育,但是他此前有一女,名叫司马英。司马英嫁给杨敞,杨敞在汉昭帝时官至宰相。杨敞有二个儿子,一个是杨忠,另一个是杨恽。
杨恽从小聪慧好学,他母亲司马英就将“史记”给他看,他被书中的内容吸引住。杨恽成年后,将“史记”通读了几遍,每读一遍热泪盈眶。在汉宣帝时,杨恽被封为平通侯,想到外祖父的巨著正是重见天日时,于是上书汉宣帝,把“史记”献了出来,从此天下人都能共享这本巨著的大餐。
但是,成也是萧和,败也是萧和。由于,杨恽因为有罪,被汉宣帝贬为庶人,后在家中搜出“报孙会宗书”,汉宣帝大怒,腰斩了杨恽,杨家后代也改名换姓,既不姓杨,也不姓司马。
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早年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
司马光的远祖是西晋皇族安平献王司马孚。到北魏时传至司马阳,曾为征东大将军。隋唐五代以后家族政治地位日渐下降。
四世祖、曾祖父、伯祖父都是布衣,祖父司马炫考中进士,官至耀州富平县令。虽然官职不大,但政绩显著,而且以气节著于乡里。
父亲司马池,曾为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属翰林学士院),官居四品,为人清直仁厚,号称一代名臣。
所以司马光并不是司马迁的后人。
司马光并不是司马迁的后代,虽然都是司马姓氏但是两人没有直接的亲属关系。如果往上追溯的话两人或许能找到共同的祖先。
两人生活的年代相隔近一千年,但是他们之间还是有一些共同点的:
少年饱读诗书,继而游历四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几乎是文学上有成就的人物一个共同点;
而且,他们两个都是出身官宦之家,当然司马光的家境比司马迁要强很多,官做的也比司马迁大。
他们俩都在困厄中坚持创作,一个在遭受宫刑后奋发图强著成纪传体通史《史记》,一个在被贬之后编写编年体通史《资质通鉴》。当然司马迁经历的苦难更加的深重;
最后一点就是他俩都在历史著作编写上有着巨大的成就,两部著作在史学和文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