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是宋真宗赵恒的话。自古以来,人才都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资源,做为皇帝,要治理天下,尤其需要人才,所以真宗才用这种极具煽动性的文笔来招贤纳士。唐太宗李世民也是如此,他看着一群群科举士人进入宫殿,欢喜地对身边臣子们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爱才之情,跃然纸上。
那么,怎样才能为贤为才?唯有读书。书的繁体是書,上聿下曰,聿是笔,曰是说话,就是用笔说话,古之先贤,感天识地,念古思今,叹人生,察民情,辩是非,识真伪,将人生经验给予提炼精选,辑以成书,后世阅者能从中领悟道理,少走弯路,多获知识,事半功倍,此成才之捷径也!
既然成了才,便可为治人者所用,这是个双赢局面,治人者靠人才使天下大治,国强民富,而人才也为国家所重,豪宅美女、锦衣玉食,也就水到渠成地来了。
以上是说黄金屋、颜如玉与书的关系,下面再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与前者的所谓矛盾关系。
其实二者毫无矛盾,中国是个礼仪社会,尤其古代,对礼节是十分重视的,特别是在面子事上,格外极端,比如说,明明自己家是钟鸣鼎食,金马玉堂,却偏自谦为陋居、寒舍,明明对方家徒四壁,烟熏火燎,却一定要敬称为府上、华居,与人的思想交流也是如此,听人一番话后,可能是真有收益,也或许是口是心非,但过场话却是必须要说的:书虽有益,但比不过老兄你的教诲有益啊!
这话虽透着赤裸裸的恭维,但用读书来打比方,恰恰说明了读书是多么的重要。
谢谢邀请!结论先抛出来,不矛盾。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不评论,属于糟粕类的,古代传销,洗脑文。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很形象地展示了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没有这十年书,君说破天都没有用。我是比较赞成小孩子要背书的,趁记忆力最好的时候,多记住一些,有的时候不经意就会想到和用到。融会贯通也是要有内容的。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高人点悟。楼主所说的两句话就包含在这句话里。
学习再多的理论知识不如实践,实践再多不如在生活中磨砺,生活磨砺带来的积淀,在高人指点下茅塞顿开,领域生活的真谛。从而得到人生感悟。
所以楼主所说的并不矛盾。读书是基础,多读书才能了解更大的世界,也才是理解更多的事情。但是读书要读活书,要明天书中的精髓。有些时候你看了,但真的仅限于识字,并不能理解书的含义。又或者你只理解第一层的含义,而深层次的你不理解。这个时候如果有高人点拨一下,你会豁然开朗。所以读书是前途,点拨是升华。
我们平时要多和人沟通,三个臭皮匠赶个诸葛亮。每个人的思想都有可取之处,我们要多学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板。㊗️前程锦绣。
谢谢邀请。
“书中自有黄金屋……”一诗的作者是宋真宗,诗名为《劝学诗》,全诗是: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嫌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全诗是劝导八旗子弟用功读书,将来报效大清王朝的。有人说这诗表现的主旨功利性太强了,但中国自古而降,学优则仕,仕则荣华富贵,谁又说这诗表现的不是社会的真实呢?事实上,芸芸众生,汲汲功名,谁不是首先努力追求小我的物质利益而后达则兼济天下?大师南怀瑾说:“三千年读史,无非功名利碌。”这是深悟真言啊。
前人握管挥墨把人生的境遇和体悟书写成册,后人读之如窥铜鉴,少走些弯路,多觅些捷径,“开卷有益”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但是有人皓首穷经也不一定能看透书中的玄机,往往需要也看过书先领悟或领悟深透的人指点才开窍。所以又有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诤言。不矛盾的。就算说话的“君”大字不识,没看过书,但是谁的人生阅历不是一本书呢?他把自己的经验告诉你,耳提面命,更直接,更真实,更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