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乱让东西,妈妈可以批评孩子。但是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要大声斥责孩子。如果是学龄前的孩子,在孩子第一次乱扔东西的时候就要温柔而坚定地跟孩子说,宝宝不可以乱扔东西,东西被摔坏了也会疼哦。我们宝宝不希望他的好伙伴被摔疼吧,那么我们一起把玩具捡起来好好玩吧。
如果是上了幼儿园的孩子,生气发脾气乱扔东西,一定要告诉孩子摔东西的行为是不好。生气的时候可以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出来,比如说跟妈妈说出来,或者找到自己舒服的方式发泄出来,但是不可以摔东西,东西本来没有惹到你,为什么它跟着受伤呢。
孩子在乱扔东西,这使家长十分的恼怒打也不行骂也不行,那么我们怎么做才能让孩子不乱扔东西呢?
首先切忌打骂,要学会冷处理。孩子发脾气家长首先要找原因,看看是把孩子宠坏了,还是孩子想引起别人的注意,要搞清楚了对症下药。
其次就是把坏行为变成好行为。如果孩子确实改变不了自己乱扔东西的坏习惯,那么家长就要告诉孩子物品摆放要有秩序,许多爸妈总觉得孩子还小,随便他乱扔,我们跟在就行了。
最后就是经常同孩子一块整理房间,整理好了一块欣赏,只有我们与孩子共同进行劳务劳动,收拾了他们的小房间,表扬要及时,爸爸妈妈的表扬对孩子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若是孩子喜欢将自己的物品随便摆放,那我们就随他去,不理不睬装作若无其事。等他要用的时候,却怎么也找不到,这时我们再帮他们收拾,放回原处。只有对比之后,孩子才可以将物品放在原处,时间长了,就会慢慢养成不乱扔东西的好习惯。
孩子乱扔东西的行为,我觉得我不会批评。我在第一次发现孩子有乱扔东西行为时,我会选择制止,并且反思自己或者家人是否有这样坏习惯,给孩子做出榜样,并且同孩子一起改正。如果孩子以后再犯,第二次时我会告诉她如果下次再这样做,就会有惩罚措施。第三次就惩罚,在他能力范围内惩罚他。
面对孩子乱扔东西的行为,家长要理智对待。根据孩子的年龄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是不一样的。
一、0-3岁阶段
这个阶段的孩子还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且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扔东西有可能是玩儿够了不想玩儿了,但是还不懂得轻拿轻放,随手丢掉而已。另外,这个阶段的孩子语言表达不清楚,扔东西是在发泄他们的情绪。这个时候批评他们,他们还不能很好的理解,会被家长生气表情和情绪吓到而害怕哭泣。家长应该做的是把玩具分类,每次孩子扔东西,就带着他把东西送回原处,孩子小不能拿或者不肯拿,可以由家长来做,但是一定要让孩子看到,慢慢的孩子就知道归位了。
二、3-6岁阶段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处在秩序养成的初期,他们懂得拿东西要归位归还,但是也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做到的,习惯的养成是需要时间的。家长需要做的就是以身作则,拿完东西要归位,这个阶段模仿力很强,想让孩子有好习惯,首先家长要做到。这个阶段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容易发脾气,故意扔东西有可能是在引起家长注意,或者是不高兴了发脾气。家长要多关心孩子,了解孩子内心,接纳他们的情绪,共情孩子理解孩子,帮他们说出心声来抚平他们的负面情绪,但同时要跟他们说清楚扔东西的行为不好,爸爸妈妈不喜欢下样的表达方式。
三、6岁以上阶段
6岁孩子身心发展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可以独立思考,有判断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控制情绪的能力。这个阶段的孩子再乱扔东西,就要明确说明啦,家长要刻意培养他们的秩序感。因为有秩序感,懂得归位的孩子,他们的头脑也会清晰理智,有助于他们的学习和人生发展。这个阶段如果是故意扔东西发泄,家长一定要管教了,危险或者严重的情况下,建议批评,让他们清楚的知道后果,
孩子乱扔东西,妈妈生气无可厚非。但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立马表现出你的生气。
面对这个问题,面对这个场面,首先,妈妈要了解孩子为什么要乱扔东西。
然后和孩子讲道理,告诉孩子乱扔东西是不礼貌的,不应该乱扔东西,妈妈不喜欢乱扔东西发脾气的小孩。别的小朋友和大人也不喜欢乱扔东西的小朋友。
最后,实在和孩子讲不通的时候,可以适当批评孩子。
最后的最后,甚至要警告孩子下次绝对不可以乱扔东西,乱扔东西是要受到惩罚的。
相信你的孩子会变得越来越有礼貌,越来越好。
孩子每个时期有每个时期的特征。
有口腔时期:这个时候他会用嘴巴来感知事物,凡是能抓到么大的东西都会往嘴边塞。
扔东西也是孩子某个时期特有的,他喜欢抓到东西就拿起来丢东西掉下来,发出声音,感受这个高度和远渡,都能让他体会到新鲜和快乐。不同的东西掉下来,不同的状态,软的硬的。
妈妈们不要去阻止孩子这个时期特征,如果你现在阻止了,孩子长大以后可能还有这方面的欲望没有满足,他会更加想去做这一个动作。当妈妈发现大了的孩子有这样的行为之后呢,不要去批评他,适当的引导,告诉他哪些东西为什么不可以扔,也可以给他做一些小沙包在户外你跟着玩。
对于孩子乱扔东西要不要批评,要分情况,要看多大的孩子。如果是一岁左右的宝宝,乱扔东西是他们的特点,家长可以给他们准备一些能扔的东西,或者是带响铃的东西。孩子在扔的过程中,会特别开心;如果是大孩子,继续乱扔东西,就要引导了,光批评是没有效果的。
孩子乱扔东西,妈妈不可以批评孩子。因为大人说的道理,小孩未必听的懂。孩子乱扔东西,我们还要看孩子的具体年龄,如果是在2岁半左右的孩子,这一阶段的孩子通过抛撒、移动物体来探索空间,感知他和物品、和空间之间的关系。把里面的东西取出来,把外面的东西塞进去,是幼儿认知空间的最初过程。
年龄稍大一点的孩子乱扔东西,主要还是从模仿学习得来的。我们有一群被称为“镜像神经元”的神经细胞,由于有镜像神经元的存在,人类才能学习新知、与人交往,因为人类的认知能力、模仿能力都建立在镜像神经元的功能之上。人脑中存在的镜像神经元,具有视觉思维和直观本质的特性,它让我们能迅速理解他人意图、体验他人的情感、也是语言理解的基础。因此,我们常说孩子是大人的一面镜子,我们所说的所做的,孩子也会跟着做,跟着说。孩子乱扔东西时,我们自己也回想一下自己是否曾经做过这种事。
孩子乱扔东西,是因为他一是模仿,二是他不知道这些东西该放在哪里。因此家长需要引导教授孩子,如果是垃圾,就要教会他把垃圾扔进垃圾箱,再大一点就可以教授垃圾分类。如果是玩具,可以先和孩子一起建立规则。玩完玩具后要收起来,不能乱扔在地上,如果没有收好玩具,那家长先做提醒,提醒后就会把玩具暂时没收,这些规则不是一次两次就能建立好的,需要花时间练习,家长需要更多地耐心。
切忌一点,暂时没收玩具时停止说教,只需做就可以了。
如果孩子乱扔东西,要分清他是主观故意还是客观故意。如果是主观故意的话,还要具体区分是他的年龄阶段,对于小宝宝来说没有必要刻意批评,他们还听不懂父母所说的话,也不太懂具体道理;但如果宝宝到了具备自主意识的阶段,就需要告诉孩子,他们的行为存在哪些问题,比如做的不对或乱扔东西对自己或他人造成影响的话,就需要格外注意给予提醒;另外,如果孩子不是故意的,大人需要具体分清楚状况,而不是随意地指责和批评,这只会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让他对父母的言行比较逆触,并与父母对着干。
在孩子的眼中,扔东西并不是破坏行为,他只是想尝试一下东西扔在地上是什么样的感觉。我的孩子有时候也会出现这种状况,我会陪她一起扔,等她玩腻了。然后再跟孩子探讨一些问题:不同材质的东西扔在地上,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区别?然后再顺便告诉她:有些东西不能扔,比如玻璃扔在地上容易碎,割到手和脚就危险了。
其实批评孩子,不如让孩子自己承担乱扔的后果。以乱丢玩具为例。
妈妈们即使已经第100遍说“要自己把玩具收拾好”,甚至惩罚、打骂了孩子,只要你无法忍受满屋的乱、仍在替他收拾,还是会有第101次的情景重现。而孩子的内心戏是这样的:不管怎样,你还是会替我收拾的。我赢了。收拾玩具是你的工作,不是我的!
与其费劲口舌、鸡飞狗跳,不如事先与孩子约定乱扔的结果是什么(你不收拾妈妈就收起来,妈妈收的话你一周之内不要玩),如果乱扔了就落实约定不手软。
这一方法背后的逻辑是,让孩子知道与特权相伴的是责任。【特权=责任;缺乏责任=丧失特权】
拥有玩具是一种特权。与这个特权相伴随的责任是照料好玩具。不承担照料玩具的责任的逻辑后果,显然就是失去拥有玩具这个特权。
如果我们理解了这个逻辑,很多类似的问题都很好处理了:
拥有自己的房间是特权,相伴的责任是整理好自己的房间。不整理的逻辑后果就是关键时刻找不到想要的东西、第二天没有干净衣服穿(妈妈只洗脏衣篮里的衣服,扔在房间里的可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