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史记中有五帝本纪,却没有三皇本纪?

毛主席在贺新郎读史说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史马迁史记五帝篇总结说春秋国语尚书最古篇记载也不准确雅致,失实多!

史记五帝是记证黄帝与他三十五个子孙纪实传说,因为都太久远,五千年前新石器时代先祖传说,文字都还没有形成,到商朝才有简单甲骨文,三千多年周朝才正式形成文字文学,从现在看史记文笔,我们才感受真正进化成史记文学,司马迁最大贡献在此,中国人以后都叫以史为鉴了!

黄帝同颛顼、帝喾、尧、舜、禹就是史记说的五帝!舜同禹不是黄帝子孙种,是以能力强受禅让帝位,这是五帝本纪最重要启发!就是能者为王者管理,放在现今人类国家社会运作领导示范,也是真理,以史为鉴啊!


楼主的疑惑其实前人也有过。东汉时候的张衡(就是发明地动仪那位)就认为司马迁在《史记》里头独载五帝,不纪三皇是不合适的,应该要把三皇补上去。后来,唐代的小司马(司马贞,作《史记索隐》)还真就把《三皇本纪》补进了《史记》里头。现代出版的本子大都没有收录,但是如果寻得一些旧的影印本(如百衲本),《三皇本纪》就明明白白摆在开卷第一篇。

小司马在开头介绍补《三皇本纪》的原因

太史公作《史记》……今阙三皇而以五帝为首者,正以《大戴礼》有《五帝德》篇,又《帝世》皆叙自皇帝已下,故因以《五帝本纪》为首。其实,三皇以还,载籍罕备,然君臣之始,教化之先,既论古史,不合全阙。近代皇甫谧作《帝王代纪》,徐整作《三五历》,皆论三皇以来事,斯亦近古之一证。今并采而集之,作《三皇本纪》。虽复浅显,聊补阙云。

引文较长,但是很重要。因为小司马解释的很清楚。司马迁不记载三皇,是因为关于三皇的记载太少,几乎都是只言片语,没法写成一篇本纪。而对三皇故事进行收集整理,形成一些片段的书籍,如《帝王世纪》、《三五历》等,都是汉晋之间的作品,司马迁当然看不到这些。实际上,司马迁是相当严谨的史家,按照他的想法,一开始连《五帝本纪》都觉得很难写出的。他自己说过

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之士难言之。

什么意思?就是说目前能看到的最古老史书《尚书》只追溯到尧帝,而对黄帝只有一些口头传说,而其中许多又不“雅驯”,于是就很难说的清楚。打个比方,假如我们现在存在的最古老的史书是《明史》,其他的材料都是清以后的了,我们对于历史就只能追溯到明朝开国。但是有一些涉及唐朝的历史故事,比如像《西游记》那样的,至于唐朝以前,那只留下一些只言片语。那么,现在的你要修一部通史,是从明朝修起,还是从唐朝修起,还是唐以前呢?

(黄帝)

司马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到处去游历,去考证。西到崆峒,北过涿鹿,东到海边,南浮江淮,听各地的老人说口口相传的历史记忆,最后决定把其中一些言语“尤雅”者记录下来,写成了《五帝本纪》。这就好比把西游记故事里那些太离谱的说法舍去,只记录唐太宗让玄奘去取印度取经以及大致经历的国家。

(司马迁)

所以,《史记》没有记载三皇是由于太史公的严谨态度,而后代收集整理三皇故事,也是为了存疑补阙。今天的我们,大可以把三皇时代当作中华文明的曙光。

(图片皆来源网络)


资料不足


《史记》中只有五帝本纪,为什么没有三皇本纪?笔者认为,大家知道写历史,越近越清楚,越远越模糊。五帝历史约在公元前30到21世纪,司马迁写五帝,己经相距1000多年,而三皇还在五帝之前的1000多年。五帝是原始社会后期五位部落联盟的领袖。那时没有文字,夏朝也没有文字,到商朝才有甲骨文记载非常有限的历史。司马迁只能依据西周的《周礼》及春秋战国的史书,加上传说来写,也是梗概。三皇是上古三位传说中的人物,是原始社会从蒙昧时代从中级向高级发展中的有特别贡献的英雄人物,带有神话色彩的传说人物。马克思说过:最好的神话有永久的魅力。现代人归纳,司马迁之前及之后的古书上对三皇说法不一。有六种说法:一、天皇,地皇,泰皇。二、天皇,地皇,人皇。三、伏羲,女娲,神农。四、伏羲,神农,祝融。五、伏羲,神农,共工。六、燧人,伏羲,神农。司马迁在《秦始皇本纪》中就采用第一种说法。而现代史学家依据古籍和考古挖掘的文物,一般采用第六种说法。科学发达的现当代史学家尚且对三皇的历史,虽有主流说法,但也存在不同说法。可以推定科学不发达的司马迁当时,资料又很匮乏,对三皇更有不同说法,他也无法完全判断正确。因此,严谨的司马迁无法单独去写三皇本纪,只能在《秦始皇本纪》中,写到立名皇帝时,以有限的文字写三皇。


对于三皇究竟是谁,历来都是说法不一,其中燧人氏、伏羲氏和神农氏应该是比较有说服力的!而之所以史记中没有他们的本纪,有可能是以下原因:

燧人氏

传说,有一个圣人,在不经意间发现钻木取火,经过反复试验,继而发现燧石也可以取火。惊喜之余,他就把这项技能教会了同部落的人,从此人们在野外用火来抵御猛兽,并用火来烤熟一些不适合生吃的虾蟹,人们有感于他的功绩,尊称他为“燧人氏”。

伏羲氏

后来,又有一个牛人,他教会了人们制作弓箭和渔网,人们可以利用这两样强大的工具捕捉大型野兽、飞鸟以及游鱼,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据说,此人还发明了八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适应自然,人们同样感其功绩,尊称其为“伏羲氏”。

神农氏

再后来,又有一个圣人,他教会了人们适应天时种植各种植物。并亲自品尝各种草药,发明了中医。让人们可以摆脱疾病带来的困苦,生命得以延长。所做的种种,都极大的提升了当时人的生活水平。据说,此人还发明了茶。人们感其功绩,尊称其为“神农氏”。

通过称呼上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名字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后面都有一个“氏”字。而氏字在当时是“一族”的意思,就是指一群人,有可能是指一个部落。这样说来,燧人氏、伏羲氏和神农氏的原型可能是某一个部落最先开始使用某项技术,并毫无保留的推广给其他部落,鉴于此,这三个部落就可能被推为当时的第一氏族。那么本纪是专门记述一个帝王的传记,并不能以部落中的一群人作为对象。所以,三皇没有出现在本纪的开篇三章,而是先以五帝为始,因为他们是独立个体。

再者说,《史记》成书于西汉年间,距离黄帝已经三千多年,从逻辑上来讲,能描述五帝的真实境况已经很难了。要描述三皇,那内容的真实性就大打折扣。司马迁估计也不想凭借什么子虚乌有的传说来撰写开篇,所以我认为没有三皇是正常情况。

拓展:如果褪去传说的外衣,从历史角度看。关于三皇的传说,反应古代中国人民对文明不断的探索。要知道,从原始人类,到刀耕火种,每一次的技术突破,都给人们带来无限光明,足以被人们称颂,即使不知道是谁带着人们不断向前,每次技术突破这件事,就值得人们景仰并纪念。


为什么将五帝本纪放在开头,太史公已经有过解释了,在五帝本纪的最后,我们把他用白话的形式来进行说明:

学者们很多人都称述五帝,五帝的年代已经很久远了。《尚书》只记载着尧以来的史实;而各家叙说黄帝,文字粗疏而不典范,士大夫们也很难说得清楚。孔子传下来的《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读书人有的也不传习。

我曾经往西到过空桐,往北路过涿鹿,往东到过大海,往南渡过长江、淮水,所到过的地方,那里的老前辈们都往往谈到他们各自所听说的黄帝、尧、舜的事迹,风俗教化都有不同,总起来说,我认为那些与古文经籍记载相符的说法,接近正确。我研读了《春秋》、《国语》,它们对《五帝德》、《帝系姓》的阐发都很明了,只是人们不曾深入考求,其实它们的记述都不是虚妄之说。《尚书》残缺已经有好长时间了,但散轶的记载却常常可以从其他书中找到。如果不是好学深思,真正在心里领会了它们的意思,想要向那些学识浅薄,见闻不广的人说明白,肯定是困难的。我把这些材料加以评议编次,选择了那些言辞特别雅正的,著录下来,写成这篇本纪,列于全书的开头。

内容比较长,没看完也没关系,总结来说就是太史公认为根据他的考证和相关资料的佐证,五帝的故事至少在他看来是真实的。

至于三皇:

我们印象当中就是这三个人: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当然还有其他版本传说,我这里呢就说这个版本。

从太史公的角度来说,由于都是上古传说,口口相传,资料更加少,所以也就没有采用三皇作为开头,这点在《货殖列传》中他就明言:神农氏之前的事情他不了解。

而在开篇的五帝本纪中,他提到“轩辕时代,神农氏的后代已经衰败,各诸侯混战,而神农氏没有力量去讨伐他们,于是轩辕黄帝趁势崛起。”,看到这里,是不是有一种浓浓的春秋时代即视感?

正因为不清楚、不了解,所以太史公才没有以三皇开篇。

但是,人类统治秩序的建立总要有个头吧?而五德理论在武帝时期官方确认汉朝为土德,那么“黄帝有土德之瑞”,他的位置自然而然水涨船高(这里太史公给刘彻面子)。

于是五帝本纪新鲜出炉了……


作为一个中国人都知道,我们华夏文明始于三皇五帝,其中后面的五帝司马迁在《史记》中有记载,而三皇并没有进入《史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不是司马迁不想写,而是司马迁不敢写,当时司马迁手中资料有关三皇的资料比较杂乱,并且有的相互矛盾,而且无法判断真伪,所以司马迁谨慎的没有采纳这些有关三皇的资料,而是从五帝开始写《史记》。

实际上历史上三皇都是谁争议也很大,直到现在也没有完全确定。不过从史料出现或者记录,我们可以看到有以下几种说法。

①燧人、伏羲、神农(《尚书大传》);

②伏羲、女娲、神农(《风俗通义》);

③伏羲、祝融、神农(同上);

④伏羲、神农、黄帝(《古微书》)

从这里可以看出,三皇有中伏羲与神农是肯定的,剩下的一个燧人、祝融、女娲和黄帝,目前学术界并没有达成共识,所以三皇到底是哪三皇还是有待确定。

这样看来司马迁没有把三皇编入《史记》,似乎也不难理解,毕竟三皇时期多是神话传说阶段,根本无法取舍定义,没有进入《史记》正常。


年代久远,语焉不详,五帝也需考证,况三皇乎!


因为年代太久远了,三皇生活的时代最早说说是距今二三百万年以前,当时又没有科学的方法去判断,只能根据史籍去写,但那些古老的史籍记载的大多是传说神话,当时没技术手段得到古人骸骨,也得不到实物。并且传说又有好几个版本,比如三皇有初三皇之说,初三皇的初天皇名字是望获,初地皇是岳樫,初人皇是恺胡洮。后三皇是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韩非子》所记载的“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兽,而民悦之,而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有巢氏就是后天皇。而有巢氏后代燧人氏因发明了钻燧取火,被推举为部落首领,燧人氏为地皇。燧人氏生了伏羲氏,伏羲与女娲通婚,降伏祝融,打败共工,成为各地氏族联盟集团公认的领袖,伏羲就是人皇。

但另有说法是女娲,伏羲氏,神农氏是三皇。说法很多,无法统一,所以司马迁《史记》没写三皇本记。


司马迁当时没有关于三皇的可靠资料,他想挖开黄帝陵去找,我劝他算了吧,等到若干年后,后人考古发现了再写,所以他就没写了啊。[大笑][大笑][大笑]


原始地址:/wenhua/18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