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灿烂,著名篇章流传很多。作家也是璨若星河。先后有李斯,屈原,贾谊,司马相如,曹操,曹植,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范仲淹,苏轼,王安石,关汉卿,王实圃,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蒲松龄等等。总的脉络是先秦以散文见长,各种诸子百家的散文都是经典著作。在这些散文中本人最爱李斯的《谏逐客书》,其次西汉贾谊的《过秦论》,也是我的最爱。先秦诗歌《诗经》里收录了三百篇,具体作者不详。先秦诗歌最爱屈原《离骚》;两汉以赋见长,本人最爱曹子建《洛神赋》,两汉诗歌以曹操《短歌行》为压轴之作;魏晋南北朝时期,陶渊明不管在诗歌还是散文上都首屈一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耳熟能详,再就是出污泥而不染的《爱莲说》;唐朝国力鼎盛,诗歌也达到鼎盛时期。唐代诗歌想必大家都很熟悉,这儿不再赘述。作品当最爱诗仙的《将进酒》;宋朝是出文豪的时代,词作这种文学形式空前繁荣,但最爱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散文在宋代也是上乘之作层出不穷,犹喜《前赤壁赋》;元代是曲和杂剧盛行时代,王实圃的《西厢记》里“碧云天,黄叶地,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那婉婉转转,教人肝肠寸断;明清小说当推四大名著,中国人妇幼皆知,《红楼梦》和《三国演义》在我心里是不分伯仲。
提问者的心态颇荒诞,三千载春秋岁月,无数篇美文佳作,文史哲经如何区分、识别、判断?不过,话又说回来,文化式微当下,荒唐题目荒唐答(居然有25则回答8则收藏),亦属正常。
问答经常无事生非,谁比谁能干?哪比哪漂亮?纯粹好奇心作祟?还是十足无聊心发作?搞不懂。
无他,唯范文正公的《岳阳楼记》,足以流芳千古,光耀万代!
佳篇很多,恕在下才疏学浅,无法取舍
感谢提问!
——按照我的理解,历史上最出众的文章之一,必不可少三国时期,曹子建(曹植)所著《洛神赋》。
这篇文章,虚构叙述作者与洛神的邂逅和彼此爱慕,洛神的完美形象刻画,人与神之间飘渺虚幻的爱恋……最终是因为人神殊途,不能聚合,产生了无限惆怅和悲悯,又伴随着无奈和遗憾。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这段描写也是我非常喜欢的词句,令人百读不厌!细细揣摩其中意境,不得不佩服作者之壮美华丽的文采!此文也不愧传颂千年不朽的佳作!
不多说,上货
滕王阁序1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2。星分翼轸,地接衡庐3。襟三江而带五湖4,控蛮荆而引瓯越5。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6;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7。雄州雾列8,俊采星驰9。台隍枕夷夏之交10,宾主尽东南之美11。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12。十旬休假13,胜友如云;千里逢迎14,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15;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16。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17。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18。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19,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20。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21。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22。
披绣闼,俯雕甍23,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24。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25。云销雨霁,彩彻区明26。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27,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28。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29。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30。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31;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32。四美具33,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34,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35。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36。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37。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38?
嗟乎!时运不齐39,命途多舛40。冯唐易老,李广难封41。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42;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43?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44。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45?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46。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47。北海虽赊,扶摇可接48;东隅已逝,桑榆非晚49。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50;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51!
勃,三尺微命52,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53;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54。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55。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56。他日趋庭,叨陪鲤对57;今兹捧袂,喜托龙门58。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59;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60?
说到优秀文章,中国浩浩汤汤几千年历史中不知有几千万篇,如果硬要从中取一篇作为最优秀者,我认为应该是《春江花月夜》这篇《春江花月夜》素有孤篇压全唐的美誉。全篇为大家描述一个在春天的美丽的夜晚,江水涌入海水的美丽场景,月光海水是多么浪漫,富有诗意的环境,每个这篇文章的人都仿佛身临其境,仿佛心中充满了诗情画意,自从这篇文章诞生以来,一直睡到历代大家的追捧,故而有压全唐的美誉,这是任何一篇文章都没有得到的最高评价,对此有深刻的理解,唯独这篇文章,感觉申请非常宁静,又有一些小小的萌动,就是就像生命在初创一般给人一种非常祥和,非常有生机的感受
谢邀。
中华文化浩如烟海,好的文章更是多如牛毛。但如果非要选择一个号文章,我会选择《岳阳楼记》。原因有二:
一、中华文化向来以统一、和平为主调,强调家国情怀,“家天下”的概念自夏朝就有,一直延续至今。因此,这种文化在中华文化中是主流,也是历代被文人雅士作为最高情趣的追求。宋朝是一个干强枝弱的朝代,纵使文化达到高峰,但外患连年不绝。在此背景下,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集团开始了改革,名为“庆历新政”。但改革遭受顽固派的反对,最终失败,而范仲淹也因此被贬与河南邓州。而此时的范仲淹虽被贬谪,但仍然心系家国,心系大宋江山,其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语句,更能看出范仲淹的家国情怀和宏图志向。其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更是体现其古仁人之心,不以外部条件变化而动,坚定自己的爱国情怀。
二、就文章本身艺术性而言,确系一篇文学佳作。虽名为《岳阳楼记》,却不以岳阳楼为大景,而重点描写洞庭湖的美景和气象变化,其中也不乏佳句。如“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等等,既写出洞庭美景,又借景抒情,暗喻大宋江山的风雨飘摇,亟需拯救,体现出自己的忧国忧民之心。
最后,如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再读读《岳阳楼记》,感受一下范仲淹的华丽辞藻,以及伟大的家国情怀。
谢邀,文学的东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好的三篇文章分别是:《离骚》《项羽本纪》《前出师表》
《离骚》:楚辞算是诗歌还是文章?如果算文章,那么无论从名气还是从文学水平上,《离骚》都应该有资格进前十吧?进不进前三,见仁见智。
《前出师表》:诸葛亮的这篇雄文能被埋没吗?反正我不忍心。
《项羽本纪》《李将军列传》《刺客列传》:这是司马迁史记中最脍炙人口的几篇,都是最精彩的部分。这三篇我觉得哪一篇都有资格列入你的前三名单。如果仅列一个的话,推荐《项羽本纪》吧。
首先这篇文章要言之有物,不作无病呻吟。其次名气要有,不能是野文。再者要有一定作用,积极向上,振奋人心。至于辞藻,要骈散并存,不过分华丽,也不能太朴实。首推吕蒙正《寒窑赋》。
自先秦至明清,古代中国创作出了无数的美妙华章。每个时期有每个时期的流行体裁。先秦的散文,汉赋,南北朝乐府诗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在我国浩如烟海的文章之中,优秀的作品实在很多。但是我要推荐的这个《寒窑赋》的确是其中的佼佼者。它的作者吕蒙正是状元出身,文采斐然。这篇文章的意义在于劝诫太子,就是以后的宋真宗。首先它的目的达到了,宋真宗读完这篇文章之后,果然谦虚好学了不少。它的主要内容,是作者吕蒙正从年轻时贫苦到后来入朝为官的人生经验总结。以骈文的形式列举了诸多古人的典故与经历,说明了一个看似因果循环的人生思想,但实际上是劝导太子谦虚好学,不耻下问。这篇文章用典颇多,非深厚文化底蕴者不能写。当然也有一些明显的漏洞,所以有人说它是古人依托吕蒙正的名声所写的。但是不管是谁写的,它都配得上千古奇文的名号。
在文体上,它大体采用的是赋的形式,工整对仗。但是又不如汉赋那样词藻华丽。所涉及的历史典故有很多。如果是历史典故掌握的不到位的人读起来会有点困难。当然,它其中也有不少的典故漏洞,这也是后人认为它不是吕蒙正所写的依据,吕蒙正饱读诗书,不会犯那么低级的错误。
不管怎样,推荐一下这篇《寒窑赋》。相信会起到激励的作用。
司马迁的《史记》。
我认为是诸葛亮写的“前赤壁赋”
无论古今,最优秀的文章也应该是最引起轰动效应的文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古代最具轰动效应也是最优秀的文章,当属西晋左思的《三都赋》。
中国古代文人的优秀名作太多了,今天传世的,都应该是最优秀的文章,如古代一些文人的作品,都广为流传,引起轰动,如王维的《送元三使安西》、白居易的《长恨歌》、王安石的《明妃曲》等,但这些文章,其轰动效应远远没有达到最为轰动一时的——左思的《三都赋》。
左思,字太冲,西晋文学家。他家世寒微,发愤读书,才华横溢。晋武帝泰始八年(272年),其妹左芬以才选入宫中,他们全家也由山东临淄迁至京师洛阳。他思摹《二京》而赋《三都》。《晋书·左思传》描述道“遂构思十年,门庭藩溷皆著纸笔,遇得一句,即便疏之”。左思在《三都赋》序言中写道:“其山川城邑,则稽之地图;其鸟兽草木,则验之以方志。风谣歌舞,各附其俗”。约至咸宁末年(280年前后),左思撰成《三都赋》,也就是对三国时魏、蜀、吴三都各赋一篇。
这篇大赋写出之初,并不为时人所重视。后来,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更新。”认为可与《两都赋》《二京赋》鼎足而立成三。于是皇甫谧为之作序,张载、刘逵、卫权复为之作注。至此,《三都赋》名声大振,人们争相传抄,洛阳全城为之纸贵,由此“洛阳纸贵”也成了典故。
因此,放眼古代所有文章,能引起这样轰动效应,并因一篇文章引起万人空巷、争相传抄而致全城纸贵而供不应求的,唯有《三都赋》。
我认为《古文观止》里面的每个文章都很优秀,如《滕王阁序》、《陈情表》……
要知道中国有五千的历史,在国家统一的千年征战中,涌现了不少的军事家。其兵家之首当属孙武,又叫孙子。孙武,字长卿春秋末年齐国人,生卒年代不详。他一生久经战阵,写下了《孙子兵法》这一不朽的文章。这篇文章问世后,就对我国古代的军事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时的思想家韩非就说,境内皆言兵,藏孙武之书者,家家有之。三国时曹操说,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箸深矣。唐太宗李世民对《孙子兵法》推崇备至,他说观兵书无出孙武。这部书在世界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早在隋朝时就被日夲遣唐使带回了国。以后被翻译后,流传到全世界,被公认为第一兵书。
该书共十三篇,书中开宗明义,首先提出了,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他认为道(政治),天(天时)地(地利,将(将帅),法(法制)。是战前要仔细衡量的五个条件。国家政治是否修明,人民与国君是否一心一意,这关乎到人民能否与国家同生共死。其次他提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对此,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一书
,中说孙子的规律,知己知己,百战不殆,乃是科学的真理。
孙子兵法,还揭示了不少军事规律和作战原则。如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再如,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兵贵胜不贵久的速战速决的方针。其次孙武又提到,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他是说不经过交战而能使人屈服,这才是最好的。接着他又提出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避之。可见我红军在井岗山反围剿的战斗中不正是用了这种战法吗?总之《孙子兵法》不但用于军事,在商人经营中也是致胜宝典。72年我国在汉墓中又出土了《孙膑兵法》。这是我国又一位伟大的军事家。他的可贵,在于他的兵法箸作中,非常强调人的作用,他说天地之间莫贵于人。他认为只要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没有不可战胜的敌人。大概这就是我们英勇的志愿军,以劣式武器打败美帝国主义的原因吧?……。
我认为很多,比如诗词,远有南方屈原的楚辞离骚,北有孔子编著的诗经,散文巨著司马迁的史记,唐宋八大家。诗歌有李杜,词有苏辛,曲有关汉卿王实甫,小说有四大名著等等。具体一些文章有王勃的滕王阁序,杜牧的阿房宫赋,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等等太多了,不一而足。
锦绣文章百万篇,群星璀璨五千年。
文明华夏浩如海,薪火英才代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