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许多中老年人感觉抑郁?

谢平台邀请,我是心理医生老沈。对于中老年抑郁症来说,是很常见的心理问题,且中老年人中发病率约为12.8%。仍有很多人没有真正认知“抑郁症”,以为抑郁症可能就是心情不好、闷闷不乐,或者愁眉苦脸、悲伤哭泣,但老年人的抑郁症往往不太典型,常被忽视,延误诊断及治疗,甚至出现自杀等严重后果......而且中老年人抑郁症的原因也有很多,下面为具体大家解答一下。

很多老年人离退休后,自己的子女亦相继成家立业,组织家庭,离家而去。大多老人是单独居住生活,并且不愿成为子女的负担,孤独一人生活。

随着年龄的增大,老人患慢性疾病的增多,如高血压、心脏病、胃溃疡、关节炎、糖尿病等,这些疾病往往是迁延时间长,治疗效果一般,这些都会使人感到无能为力,力不从心,心情沮丧,无奈抑郁。

许多老年人需要规律地服用多种药物以治疗自己的躯体疾病。有些药物能加重或引起类似抑郁症的症状。

老人性格与抑郁状态关系极大,性格内向者容易患抑郁症,个性好强者亦易患抑郁症。老人不甘心离退休后无所事事,进而产生无助、无望、无力的悲观观念。

随着年龄增长,生活中出现不良生活事件:丧偶、丧友、体力不支、重病或慢性病缠身、丧失健康、丧失脑力、失去工作、机会、地位和金饯。所有这些对老年人来说,心理无法忍受,为丧失而感到悲哀忧伤。以此下去,就会增加抑郁症的发生。

抑郁症不仅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还会给照料的家人增加负担。早期发现、积极治疗,可以使疾病得到很大的改善和缓解。


中老年抑郁应该有几方面的因素。

第一,社会发展太快,中老年学习,接受新事物,融入新环境。各方面都不能和年轻人比,面对上有老,下有小,还要面对社会的淘汰,使尽全力只能在勉强维持生活的边缘徘徊。

第二,身体机能,全线下滑,每天心力交瘁,好多事情回天乏术,现实,精神双重压力,第三,就是来自感情方面的打击。单身的中老年占很大比例,有的可能还在感情伤害的阴影里挣扎,即使走出来,一个人生活,身心难免受到影响。长时间的孤独和无望,必将走向抑郁。

所以,我们更应该注重中老年的身心健康,他们在承载着一个个家庭,也是整个社会的中流砥柱。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夹在社会生活的中间是一件十分尴尬的事情。

对于多数中年人来说,岁数已经不再年轻,很多后来的年轻人也已经能够挑起大梁,自己的位置不再举足轻重,而是可有可无。难怪,网上流行一个段子,不能责骂年轻人,因为他们可以翻脸走人,而那些有娃有家有老人的中年人却只能停在原地,往死里骂他们也不会轻易选择离开的。

如果你是一个事业有成的中年大叔,当然还是风生水起的,只是对于多数人来说,人生的没落是难以改变的。

如果中年的你,算不上成功人士,算不上职场的一把手,那就最好内敛起来吧,因为在下面人眼里你不过是个过了期的大叔,在上面人眼里,你也不再是那个意气风发的可用之才,所以羽毛已经渐衰的你要懂得收放自如的道理,该收起自己的怪脾气了,因为你的任性,不仅不会收获成功,搞不好还让自己处于尴尬的境地,得不偿失。

所以,不该操心的事尽量不要再参与了,多听听年轻人的意见,发挥年轻人的作用,那才是明智的选择。


中老年人抑郁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工作原因

伴随着中老年人的年龄逐渐增大,他们也离开了几十年热爱的工作岗位,瞬间感觉无所事事,没有体现自我价值的地方。也离开了多年熟悉的同事,失去了融洽的交流环境,容易陷入抑郁的境地,主要还是心理落差太大。

二、家庭原因

伴随着儿女的成家立业,重新组建了自已的家庭,生儿育女,儿女的重心都放在自己的家庭和孩子身上,往往忽略了中老年人,疏于关爱和照顾,更加忽略了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从而产生抑郁症。

三、身体原因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逐年下降,很多老年人伴随着一些疾病的折磨从而产生抑郁。比如颈椎病、腰椎病、糖尿病等中老年慢性疾病的折磨,都对他们的身心造成了持久而毁灭性的打击。

四、对死亡的恐惧

很多中老年人由于性格内向的原因,或者是由于疾病的折磨,整日杞人忧天,不能正确看待死亡,从而产生了心理恐惧,活在极度的担惊受怕当中。


那是因为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他们都需要依靠自己,而自己身体越来越差,发现自己不敢生病或死去,因为有太多责任要去付出,就这样一件又一件事情压着自己,突然有一天却又发现自己背后没有任何依靠,于是乎焦虑,恐慌,抑郁由然而生。


主要是没有希望,生活没有盼头。

有一次我和朋友逛宜家,在餐厅吃饭,跟四个老阿姨拼桌,听她们聊天。

老阿姨平均年龄65岁,一人一杯饮料一块乳酪蛋糕,一个说“我最近状态特别不好!”

“我看您还行啊,气色不错。”

“年轻时就想着怎么挣钱、买房子、让孩子上个好学校、找个好工作。现在这些愿望都实现了,我觉着一下子没方向了,每天什么也不想干。”

“我特理解您,我前一阵也是这样,特别痛苦。”

“对对对,我也是。刚退休时到处去旅游,现在觉得也没意思,哪也不想去。”

“这几天我想开点了,平安是福……”

四个人默默叹一口气。

我朋友坐在旁边听的直翻白眼,这简直是无病呻吟嘛!

有养老金,手握好几套房子,有儿有孙的,也没生什么病,还有更完美的老年生活吗?

其实这四个老阿姨是典型的老年人忧郁症,未来是倒计时的人生,而不是过去年轻时,总觉得好日子在后头的状态。

后边没有更好的日子了,现在就是最好的日子,以后的人生,想想看都是每况愈下。

抑郁也是容易理解的了。

年轻时上进心很强的人,退休后有可能会迷失自我,《我爱我家》里第一集就是“发挥余热”,老年人热心社区公益,服务他人,关心家人朋友,找到除了“上进”以外的人生目标,才能充实生活,找到生活的意义。


如果从生理分析很直接更年期玩得多睡的少。从心理分析独生子女压力大养大儿子养孙子


谢邀

为什么老年人会感觉抑郁?

我们先从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出发:

进入老年期以后,一般人都要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从过去忙忙碌碌,到现在闲居在家,感到社会不需要自己了。

与科技、知识水平较高、办事速度较快的年轻人相比,也增加了老年人的悲观情绪。由于文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经济与观念的变革,信息的发生和传播的速度之快,都使老年人感到来不及学习和了解更多的东西,对很多新生事物来不及适应,如电子网络的发展,信用卡的使用,使老年人一时很难适应,感到自己虽然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但仍赶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总觉得自己被抛在了时代的后面,叹息自己成了“功能性文盲”。

这种情况,对老年人也造成了心理压力。加之老年人的各种生理活动的变化和衰退,也或多或少地让老年人心理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

【退休】

老年人离退休后。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原来主要以社会角色为主,转而以家庭角色为主,过去忙碌的生活变为清闲自在,而原来的同事、朋友不能再像在工作岗位上相处时间那么多,因而感到失落、孤独、寂寞、不适应,这是常见的情况。

尤其是原来居于领导地位的干部退下来后,这种失落感要比一般的干部和群众更加明显。因为过去的人际关系多为上下级、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退下来以后,如果没有一颗平常心,孤独感就越强烈。

【丧偶】

由于老夫老妻在一起,同甘苦、共患难几十年,相依为命。如果一方不幸去世,对另一方的打击无疑是非常沉重的,会在精神上造成严重伤害,使老年人心理处于高度的应激状态。因为在生活事件的应激因素中,丧偶被认为是刺激量最大的应激源。

有学者统计,配偶死亡3年后,对方死亡率为一般人的3倍。

【家庭矛盾】

老年人离退休后,主要活动在家庭中,与家人相处的时间也较过去多了,家庭中各种矛盾就会显现出来。加之与年轻人对一系列社会问题的看法不一致,极易产生矛盾,纠葛在“住房、吃穿、日常开支、老伴有病、子女犯罪、失学失业、婚姻纠纷”等,这些问题经常困扰老年人。

【经济问题】

老年人退休以后,经济来源相对减少,会因经济问题而担忧。有的老年人原来给子女带孙辈、做家务;而上了年纪后,力不从心,为子女分担不了太多家务,自认为给孩子增加了负担,经常会自责,造成心理压力。会变得多疑、郁闷。

有的老年人还容易听信一些人的谎言,导致受骗上当,财产遭受意外损失,就会加重心理创伤,甚至痛不欲生。

【天灾人祸】

老年人经历多,害怕天灾人祸和社会动乱,企求安定、和平。但社会上有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如住房紧张、上学难、就业难、车辆多、事故频繁等,这些都会使老年人整天提心吊胆,一旦发生意外,对老年人打击就很大。加之年轻人信仰多元化,与老年人观念上有很大的差异,都使老年人承受更多心理压力。

【名誉】

老年人一辈子辛辛苦苦,应该得到社会和晚辈的尊重,如果得不到晚辈的尊重,就会产生心理失落感,甚至认为会被社会遗弃。

这些都是导致老年人抑郁的关键因素。

公号心理三冬暖,希望能帮到您


老年人为什么会时常感觉到抑郁

老年人感觉抑郁是生理、心理变化的结果。

一是生理变化带来的困惑和压力。

从生理上说,老年人各项身体机能发生退行性变化。

最先发生衰退的是感知觉。譬如,视觉、味觉、触觉和嗅觉。

还有很多老年人的记忆力和智力也有快速衰退的现象。

这些变化给老年人带来的是深深的价值感的不足,甚至是对死亡临近的恐惧。

二是心理变化。

生物学上的衰退加剧了老年人心理上的老化。很多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衰退不安全感不断增加。

退休以后,老人以前的社会角色就不复存在了。如果不能很好地适应退休以后的生活,老人的心理也会发生微妙的变化。

加之,儿女长大成人建立了自己的家庭,老人的孤独感也随之增加了。

由于社会活动和正常社交活动的减少,他们的思想越来越保守,越来越喜欢念旧。

以上种种因素都会导致老年人的适应能力越来越差,久而久之抑郁情绪就增加了。

如何预防老年人抑郁

要预防老年人抑郁心理,我们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明白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规律。乐观的看待身体机能的衰退,平静的对待死亡。

二是,要安排好退休以后的生活。通过参加老年人的各种社团活动,实现社会角色和社会活动的转变,积极地应对退休带来的各种不适。

三是,要活到老学到老。多读书看报,不仅可以增长知识,保持大脑的灵活性,还有助于防止老年痴呆。

四是,积极参加各种社交活动;避免逃避式的适应方式,避免长时间独处。

五是,保持家庭生活幸福和谐。儿女孝顺、老夫老妻互相照顾、彼此恩爱是老年人幸福生活的保障。

六是,适度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身体的健康,延缓身体机能的衰退。


谢邀!

这个问题回答起来比较复杂,为了便于理解,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

1.生理方面

众所周知,老年是一个机体各方面都进入衰退的状态时期,在这个时期容易发生许多疾病。抑郁也是其中的一种,在之前我为大家科普过抑郁症的病因,其中很多因素在于生理,因此这是老年人易出现抑郁情绪的基础之一。

2.心理方面

人到老年意味着生命即将到达终点,每个人都会受到这样的冲击。同时,各方面的能力已经大幅度下降,不再被人需要、不再被人接受,不能在轻松完成以前容易做到的事情。

3.社会方面

无论以前的生活多么风光美好,终有落幕的时候。当社会角色明显改变,对于老年人也是一个不小的影响。赋闲在家,发觉子女已经长大,不再需要自己。而自己却需要他们的照顾,这样的心理状态需要一个适应,但目前的社会形态与结构尚不能为我国的老人创造出良好的适应过程。加之社会发展,造就了大量的空巢老人。

4.医疗方面

随着科技发展,如今的医疗水平逐步提高。对于一些疾病的识别也越来越全面,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抑郁的发病率。同时,如阿尔茨海默症等疾病,在早期也会表现出抑郁症状。这样的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使老年抑郁的发病率增加。

5.环境方面

现代生活的发展已经造就了许多快文化现象形成,老年朋友是否能够顺利地融入其中,或者说适应这样的节奏。另外,我国的社会资源分配不均,许多地区尚不能为老年人创造适合他们的环境、服务,这些会为老年人带来诸多不便和影响。在客观上增加了他们对自我的否定,因此我们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长。

6.家庭方面

传统观念与现代生活的冲突会极大地影响老年人的精神状态,比如是否应该为儿女放弃自己的生活?家庭的角色变化能否老人接受并习惯?消费观念是否与子女契合?新的住宿环境是否合适?再婚与独居到底该选哪个?等等问题都会影响老年人的心理状态。

此外,还有许多在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都会直接在老人身上发挥着不同程度、不同方向的影响,可以看出,面对到来的老龄化问题,目前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尚未准备充分,因此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愿天下老人健康快乐,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


1,中老年承担了更多的社会与经济责任、压力,在各种压力下,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2,中老年上有父母等长辈,下有子女晚辈,中间有兄弟姐妹同事朋友等各种各样的关系需要平衡,处理,容易激发矛盾点。

3,中老年身体机能开始走下坡路,对抗各种身心疾病的机制较差,容易被抑郁情绪控制。

4,中老年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开始下降,遇到抑郁的心情不善排解,久而久之,积郁成疾。

5,中老年对此病认识不足,不能采取有效途径应对,很容易把抑郁情绪和状态持续发展,严重成抑郁症。

6,子女,社会对中老年群体关注不够。


作者:重塑心灵李宏夫

据统计,在55岁以上老年人中罹患抑郁症的比例可高达10%~15%,其中有的病人症状十分严重甚至轻生,因而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死亡率竟可高达30%。

与年轻抑郁症患者一样,老年抑郁症患者发病时即出现原因不明且持续二周以上的情绪低落和沮丧,自感心情一落千丈,直至坠入谷底。其中最典型的表现是万念俱灰,并对生活、工作和以前的业余爱好均不感兴趣。渐渐地,老年抑郁症患者还可能出现比年轻患者更多也更严重的躯体症状,其中包括:

1、严重失眠

原本睡眠良好的老人会突然变得难以入眠,虽入睡但醒得过早,或入睡了却又自感未入睡,此时服用抗神经衰弱症的药物往往毫无效果。

2、无名疼痛

部分老年抑郁症患者还会出现诸如头痛、心痛、腰背痛、关节痛等以疼痛为主的症状。患者服止痛药无济于事,但服用抗抑郁药疼痛又会缓解、消失。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可周期性发作,时重时轻,即使在同一天中,轻重也可不同,一般来说,上午较重,而晚上较轻。随着病情的发展,精神障碍也会越来越明显,具体表现为:强烈的孤独感和沮丧感,记忆力、判断力、决断力和学习能力大大下降,爱哭泣,不愿见人,还可能有越来越强烈的自杀企图甚至开始实施轻生计划,最后极可能酿成灾难性后果。

3、便秘

原本排便正常的老人会变得难以排便,严重可闭结一周,同时还会伴以种种消化障碍,如食欲大减甚至完全不思饮食,有的还出现腹胀、口臭等症状。

4、心血管异常

老年抑郁症患者常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变快或某些冠心病症状。

老年抑郁症患者大多性格内向,发病前就不爱交际,发病后得不到家人、同事、朋友的理解或遭到误解,也可能难以摆脱抑郁阴影,不利康复。反过来说,和睦、温暖的家庭和“交际圈”本身就是一帖良药,有助于患者度过灰色的抑郁期。

鉴于老年妇女罹患抑郁症的比例可达25%,比老年男性高出许多,专家们重申,老年妇女防治抑郁症更为重要。而女性之所以易患抑郁症,原因是其一生中影响激素分泌的“非常时期”较男性多得多。而绝经期妇女一旦患有更年期综合征,则绝大多数会出现程度不同的抑郁症状。要是当时未经科学、彻底治疗,往往又会拖成慢性抑郁症并在老年期反复发作,大大影响晚年生活质量。

各国对抑郁症病因的研究,取得了共识:引发抑郁症的根本原因是患者脑部分泌的失衡;抑郁症虽属“疑难病症”,但也绝非不治之症。包括老年抑郁症在内的抑郁症也能有效预防。

目前,每年都有10余种疗效明显的新药推向市场,一般服用后抑郁症状能减轻或消除。此外,药物治疗如再辅以心理治疗,效果往往更好。

专家们强调,老年抑郁症极易复发,因而症状的消失并不意味着终结治疗。专家建议患者在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后仍继续服药一年,并坚持定期复诊。此外,多参加健身、文娱活动,多交朋友,尽量使晚年生活丰富多样,并学会排解烦恼,也可对防止症状复发起积极作用。


原始地址:/wenti/27197.html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