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正常!就算说不清,也应该能说。还是去医院让大夫看吧!
要看“不会说话”的程度,是只说单词不能完整说一个简单句子?还是单词也不说,只用手去指?如果是单词也说不出,有需求时只用手去表达,这样建议去医院检查一下发声的系统是否有问题。更多的情况是小孩能说单词,不能说完整的句子,这种情况,建议父母留意一下平时的家庭氛围,是不是跟孩子的语言交流比较少,是不是老人家带孩子为主,一般情况下,老人家重点关注孩子的温饱而忽略了对他们的言语沟通。建议做父母的放下手机,多跟孩子说话,可以多做亲子游戏,多读故事。
正常,他不可能完全不会说话,只是说的少或者不是这么清楚。
对于两岁半宝宝还不会讲话,我觉得家长要引起重视,带去医院检查了。
家长先了解宝宝的语言发育一般状况,才能初步判断宝宝是否存在语言发育迟缓。
不同宝宝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宝宝语言发育早或晚3个月以内是正常现象,宝宝的语言发育落后超过6个月,家长则需要重视。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
在2岁左右,有1/5的宝宝都有语言发育迟缓的迹象,但大多数宝宝能在未来几年赶上来。
单纯的语言发育迟缓不会影响宝宝未来的心理和行为发展,少数有负面影响的情况,也是家长忽视或错误干预的结果。
早发现、早干预、早见效!
家长不要听到“发育迟缓”就恐慌,这不是“宝宝病了”,只是宝宝这方面能力发育较晚。
另外,这是一个非常及时的信号,提醒家长正确干预宝宝的语言发育,而不是盲目等待。
每个正常儿童都是语言天才,无需经过特殊培训,都会在生命最初三年掌握一门母语。
这是每个人语言发育的敏感期。
如果错过语言发育的敏感期,语言能力的发展就会遇到“天花板”,无法再有快速的提升。
因此,一旦发现宝宝语言发育迟缓,家长就要尽早干预!
家长如何帮助宝宝开口说话?
面对不愿开口说话的宝宝,家长总是说:宝宝就是内向,长大点儿就说话了!
殊不知,原因没有出在宝宝身上,很可能是家长的错误行为导致宝宝不愿开口说话!
一、正确使用电子产品
语言学习的关键在于互动。
宝宝每天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而占用了与家人、小伙伴交流的时间,那电子产品将影响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
家长和宝宝一起看动画片,时间控制在1小时内,看完后和宝宝讨论内容,那电子产品也能促进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
二、每天坚持亲子共读
亲子共读是锻炼宝宝语言能力的好方法,但家长要掌握正确的共读方式。
把简单的“小狗要去洗澡”换成“小狗要去干什么?”“小老虎为什么生气了?”引导宝宝主动思考,说出更多词语。
每天坚持亲子共读,宝宝的词汇量提升,遇到问题时也知道用哪些词汇表达想法。
三、锻炼宝宝的咀嚼能力
宝宝能开口说话,需要面部肌肉的支持,宝宝说话晚,是不是咀嚼训练没有到位呢?
对于磨牙还没萌出的婴儿,家长应该有意地先训练宝宝的咀嚼动作。
宝宝泥糊状食品时,家长同时咀嚼口香糖之类的食物,进行夸张的咀嚼动作。
通过表演式的行为诱导,宝宝逐渐意识到吃非液体食物时应先咀嚼后吞咽。
即使宝宝学会了咀嚼,在磨牙萌出之前,还是不能吃含有小块状的食物。
磨牙萌出,加上有效的咀嚼动作就可开始真正咀嚼块状食物了。
四、可以尝试“傻一点儿”
家长和宝宝总有“一个眼神就懂”的默契,宝宝不说话,小手一指或眼睛一瞟,家长马上就能知道宝宝要做什么。
掌握了这么简单的方法,宝宝说话的机会更少了,也更不愿意开口说话了。
家长不妨“傻一点儿”,装作不懂宝宝的肢体动作想要表达的意思,鼓励宝宝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如果宝宝实在不愿意说,家长也不必强人所难,可以先恍然大悟猜出来,然后反宝宝强化“自己说”的意识。
五、说话是一件开心的事儿
人都想做开心的事情,宝宝更是如此。
回忆一下,你有没有嘲笑过宝宝的发音?是否强迫过内向宝宝当众打招呼?
当说话变成了一件可怕的事情后,宝宝越来越不愿意开口,越来越反感说话。
与宝宝交流时,家长要站在宝宝的角度,蹲下来与宝宝平视,专心、耐心地倾听。
宝宝抱怨“今天在幼儿园,小A打我”,家长一句“离他远点儿!”就把天聊“死”了!
家长可以问宝宝“小A为什么打你呀?”“后来怎么样了?”“你们是怎么和好的?”
宝宝只是想讲讲幼儿园的趣事,家长应该将话题展开,鼓励宝宝继续说下去,这样宝宝才能体会到说话的快乐。
六、避免一句话出现多语言
很多家长关心:多语言环境(中英文、普通话和方言)会影响宝宝的语言能力吗?
并没有研究表明,生活在多语言环境的宝宝比在单一语言环境的宝宝语言发育缓慢。
家长需要避免一句话夹杂多种语言,比如普通话中夹杂方言、中文与英文混着说。
宝宝说话是自然而然的过程,但静等花开的同时也需要家长的引导和鼓励。
希望所有语言发育迟缓的宝宝,在家长的正确干预下,语言能力都杠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