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厌学,不去学校怎么办?
孩子的厌学,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真心不想学了,经历的失败太多,成绩也是很差,学习就如同炼狱,但这种情况比例不多。
绝大多数厌学是潜意识的条件性厌学情绪,就是想学学不进,他们希望自己学习好,但一学习的时候控制不住的分心走神,磨蹭拖拉,注意力不集中,消极倦怠,自己不想这样,但控制不住,往往伴有胸闷气短,肚子不舒服等躯体症状可很多老师和家长认为是孩子不懂事,偷懒,装病。
这种厌学是过去学习的时候,发生了某些不愉快的经历形成的,比如某次没考好,被老师严厉批评,同学嘲笑,换老师,换座位,不喜欢老师的穿着打扮等等,这种情绪主要是焦虑,一学习的不由自主的焦虑,人在焦虑的时候,注意力不会集中,会感觉很笨,通过调整一些不合理认知,让学生感觉在比较轻松的状态下学习,体验学习的高效,这样会重新回到原来的学习状态,感觉到自身价值。
对于厌学的学生,很多家长看到的是表面,没有看到学生厌学的根本原因。
第一,想想自己有啥喜好。人生最好的方式是能把自己的爱好做成事业。第二,一定要学一技之长。现在初中毕业后可以选择的职业学校非常多,一些技工学校也有很多。建议你一定要报考或者注册进去学学。第三,2019年起,国家有了高职扩招政策,主要面向高中毕业后未被任何大学录取、农民工、职工、退役军人等设立,免笔试入学。所以,综上所述,高中毕业不要着急工作,先考虑升入高一级的学校,或许上着上着你就发现了你的另一种发展可能。前提是,一定不要懒惰,一定不要自暴自弃,一定不要只想不劳而获。而选择学什么呢?现在厨师行业发展很好,前景广阔。
导致孩子不上学、休学、辍学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1、人际交往受到挫折。小孩子都渴望友情,在学校里可以和很多小朋友一起玩,然而,真的上了学校后,如果被其他小朋友欺负、排挤,孩子就可能不想去了。
2、学业压力,比较少见因学业压力不上学的,虽然大部分学生都嘴上喊着有压力,实际却常常是其他因素导致问题。
3、担心得到一个糟糕的评价,父母可能会惩罚,甚至打电话给校长打报告。更不幸的是,在这样的机构中,孩子的个性只能是根据教师收到的点来判断,教师根本对孩子的内心世界并不感兴趣。
孩子不上学、休学、辍学有哪些危害呢?
1、孩子的心理变化,最初往往是一般心理问题,逐步转移到中度心理问题,由于游戏、小说等影响,加上这样情况下,孩子和父母关系往往不好,所以基本过几个月就会变成重度心理问题。
2、孩子不上学直观影响学习成绩,学历未来就业。
面对孩子不上学、休学、辍学家长应该怎么做?
1、父母避免说有关学校、老师和同学的具有消极意义的话,并且父母要注意自己的情绪,要保持快乐祥和,否则家长的不良情绪或者表现易引起孩子的焦虑和不安。
2、孩子不愿意上学,建议家长先跟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并且找老师了解一下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找到孩子不愿意上学的原因,是由于在学校受到了伤害或者刺激,还是对于学习或学校不感兴趣。找到问题的根源后,帮助孩子解开心结。另外,平时家长也要给孩子进行正面的教育,让孩子认识到上学的重要性,并且帮助孩子培养对于学习和学校的兴趣。
3、耐心沟通。孩子不肯去上学,这时就需要父母耐心和孩子进行沟通,深入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对未来的规划,然后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同时为孩子规划好未来。
如何2-8周让辍学、休学、不上学的孩子重返学校,爱上学习,提升学习成绩?
第一步重点是调整作息,网络,生活,学习的界限;
第二步是消除面对重返学校的恐学症与社交焦虑症;
第三步才是引导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等。
如何让辍学,休学,不上学的孩子重返学校,爱上学习!大家可以一起讨论!
孩子不上学了,家长首先要分析原因,亲子关系糟糕、师生关系问题、同班关系遇到阻碍、孩子沉迷网络或者早恋、孩子没有学习目标与责任心、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父母期望太高、家庭结构改变(父母离异或再婚)、父母关系恶劣、孩子陷入习得性无助等,家长可以从孩子自身、家庭教育、师生、外部这四个方面分析,然后针对这些原因去解决问题。
有一点是家长必须去做的,那就是不上学期间,孩子的饮食作息一定要正常,早上不用跟学校一样6、7点起来,但也不能说睡到中午,你8点就要起来了。晚上也是10点这样就要去睡了。为什么要这样?因为这样不仅规律健康,也是为重返学校做好准备。
有的孩子长时间不上学,复学没几天又退回来,为什么?因为他不适应学校了呀。不适应这个作息时间,不适应老师同学,不适应坐在教室学习了。这些都是需要家长在还是不上学期间做好引导准备的。
我们引导的孩子复学后为什么那么顺利?因为前面建立界限就包含饮食作息运动部分,我们已经做好了这些工作。
让孩子重返学校,爱上学习,家长可以私我了解具体的指导方案。
从心理角度看孩子不上学,厌学拒学的儿童和青少年已经成为个大、中城市人数不断增加的事实。
家庭教育中,越来越多的儿童、青少年从不喜欢学习到讨厌学习,从不想去上学到拒绝上学,父母再凶狠的责骂、老师再充分的道理、同学在热情的呼唤也无法打开这些孩子的心门,厌学拒学已然成为摆在家庭、学校和社会面前的一道难题。
那么孩子的厌学是如何开始的呢?
01从父母的焦虑开始
进入小学,孩子成长的比拼正式拉开大幕,起跑线的高低之争让父母们不得不尽责尽力:每晚盯着孩子的功课,对开小差、写错字、算错题这些行为立即纠错指正,布置额外的课外练习,严格控制孩子玩的时间,对各种课外辅导班格外热衷,和学习相关的道理经常灌输,孩子的成绩和表现俨然成为了父母情绪的晴雨表……被教育控制的父母们逐渐失去了对孩子原始的爱。
父母们如此焦虑,那么孩子们感受到的是什么呢?
“我讨厌做功课,妈妈每天坐在旁边监督我,还总批评我,一会儿说我慢一会儿说我不认真,烦死了!”
“每次测验考试,一看到我就问:考了怎么样啊?她们根本不关心我这个人,只知道关心我学习!”
“学习不就是不停地做功课和考试!考得好,他们就高兴,考得不好,他们就不高兴!”
“我总是不能让他们满意,考了99分,妈妈会说你怎么不考个满分啊!”
“我觉得学习好像是爸爸妈妈的事,不是我的事,反正什么都由他们安排、决定,我只要做就好了!”
“考试成绩出来了,妈妈就会问,谁谁谁几分啊,有几个100分啊,就知道比来比去,真讨厌!”
“我跟妈妈说我好累,妈妈说累什么啊,你这个年纪不就好好学习吗,现在轻松以后你后悔也来不及!”
当孩子放学到家,父母问的第一句话就是:“今天考几分啊?第几名啊?最高分几分啊?”这会让孩子也越来越关注结果,小小年纪就充满着竞争感和焦虑感,一旦没有别人好就压力山大;
当孩子状态不好父母还逼着写作业,孩子对学习仅存不多的兴趣也被磨没了;
当孩子碰到难题不知所措,父母却批评孩子不认真不努力时,孩子的委屈和愤怒转换成的是对学习过程的痛恨;
当孩子考得不好心情低落,父母却一脸嘲讽“谁叫你平时不好好学!”,父母阻隔了情感的流动,孩子已经无法体会到真切的爱。爱是人成长最重要的内在动力,当爱缺失,成长会变得没有方向和力量。
父母们的高焦虑和高期待转化成对孩子们的高压、高控,深怕自己晚行动,孩子就要落后,而这种弥漫性地焦虑也在很大程度上传递给了我们的孩子,让孩子们把学习和痛苦联系在一起,日积月累后,也许孩子就会以厌学、拒学作为对学习无奈而沉重的回应。
02从孩子否定自己开始
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对学业成就和未来成功过度关注的社会大背景下纷纷倒下。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过程痛苦而无趣,父母们的倾力安排让孩子们失去了对自己的掌控感(一个人长期无法获得掌控感容易变得悲观抑郁);
孩子们感受到哪怕自己已经很努力了、成绩考得已经很好了,父母们却依然不满意,学习结果带来的总是挫败感和自责感,似乎只有100分、前3名才能让父母们喜笑颜开,孩子们越来越体会不到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
没有掌控感和成就感,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学习上无法感受到自我价值,更多地感受到的是被评判、被要求,感受到的是父母们有条件的爱。
这份包裹了各种条件的爱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会让孩子去做让父母满意的事,另一方面当孩子总是做不到的时候,就会产生持续的内疚感和挫败感,从而让孩子失去积极的内在学习动力,进而开始不断否定自己,觉得自己不值得别人爱、自己笨、自己没有能力,甚至自己不是学习的料。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内在不断否定自我的声音会转化成孩子长期低落的情绪、越来越糟糕的成绩、越来越疏离的同学关系,越来越多的掩饰和情感隔离。
一个小学期间年年都得第一的孩子,进入重点中学后,面对几次考试的失利变得非常沮丧,觉得自己不行了,其它同学都比自己牛。父亲对他说:“下降是暂时的,没关系,下次会考好的!”孩子听了父亲的话,内心压力更大了,安慰的背后,孩子清清楚楚地看到的是父亲对成绩、对结果的重视,孩子觉得下次可能还会让父亲失望。
在巨大压力面前,这位从小‘只能上不能下’的孩子被击垮了,他不愿再去学校,他用‘不愿学习’来挽回自己的尊严。
03从家庭缺失爱开始
有这样一个家庭:爸爸和妈妈长期感情不和,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更是存在很大分歧,经常当着孩子的面不加控制地争吵,孩子有时因为害怕而大声哭泣,可正在气头上的父母却因为心烦而对孩子大发脾气,呵斥孩子,让孩子变得更加恐惧。
有时候为了让自己想法在家里得到实施,父母中的一方或双方又都来讨好孩子,或是在孩子面前诋毁另一方。在这样忽冷忽热近似分裂的环境里,这个孩子到了小学以后,根本无心学习,成绩倒数,个性胆小懦弱,害怕人际交往。
后来,父母觉得孩子问题越来越严重才来咨询,可就算在咨询中,他们还再互相指责谩骂,都没有意识到就是他们共同营造的可怕的家庭氛围害了这个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父母相亲相爱,希望父母无条件地爱自己。在爱温暖流动的家庭中孩子可以安心地做自己、发展自己,而在爱无法流动的家庭中孩子充满着不安全感、不信任感和深深的恐惧感,试问一个长期心神不宁的孩子如何去好好学习?
原本应该是父母给予孩子积极稳定的情感和精神支持,而在家庭氛围压抑冷漠、父母剑拔弩张的家庭里孩子根本不敢真实地表达情绪和感受,孩子带着超出年龄可承受的巨大负面情绪,如何有力量去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
一个孩子长期感受不到来自家庭最基本的快乐、满足和幸福,你要她/他如何去构想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又如何有动力成为更好的自己?孩子会被强大的无力感拉进心灵的深渊,最后也许一根稻草压下来,厌学拒学可能就成为了孩子的一种呐喊。
如果一切可以重新开始,希望天下所有的父母们放下焦虑,让孩子感受到无论是好的表现还是不好的表现父母都是爱我的;
希望天下所有的孩子们都觉得自己是好的、是有能力、有潜力的、是值得被人爱的;
希望天下所有的家庭都充满舒服温暖的爱、充满欢声笑语。
那么,也许厌学就不再存在。
愿每一个人都能焕发出七彩的光芒。
在温暖的阳光下,每个生命都会焕发出内心七彩的光芒!我们内心拥有什么颜色,我们眼中的世界就会焕发出什么色彩,我们的内心拥有七彩世界,我们的生活就有七彩阳光芒!
外国就带孩子去捡垃圾,累的孩子说上学去!
1.先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
2.和他一起体验校园的乐趣。
3.让他体会学习后的好处。
孩子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生活给他们造成的影响很大,孩子若能对他的学校生活有一个积极的态度,那么,在任何地方孩子都能应付自如,所以家长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帮助孩子爱上学校。
1、全神贯注地倾听你孩子喜欢学校的哪些方面,告诉孩子无论他们喜欢学校的哪一方面,即使是不喜爱某一课程,他们也得学会适应和容忍,帮助孩子建立一种积极的心态,让他们发现他不喜欢的事情也有令人喜爱的一面。
2、仔细倾听孩子讲述发生在学校里的事情,无论孩子对学校生活的观点是否消极,你都应该用你的倾听技巧表示支持。即使你不同意他的观点,你也得确认他所说的。先和他们进入到同一个频道去交流,先让孩子接纳你,然后再影响他们,进而改变他们。
3、配合你孩子的动作,家长和孩子的关系是大于和等于的关系,大于是指辈分,等于是指人格上的平等。如果孩子坐着,你也跟着坐着,如果孩子站着,你也站着。配合孩子的身体语言,可以建立一种和谐的亲子关系。
4、在为你的孩子处理问题时,要让孩子学习到如何处理和控制问题,经常坐下来与孩子讨论学校对他们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在你的帮助下,要让孩子学会适应学校的生活,并让孩子知道这种适应能力也是一种生存能力,尽可能多地让孩子尝试如何适应。
最后:通过各种方式去赞赏你的孩子,但要忽视学习成绩要明白你的孩子所具有的独一无二的价值,学习成绩只是生活的一个方面,你要看到孩子的所有方面,特别是他与众不同的优点和长处。
陪孩子一起去学校
说服教育
奖励教育
弄清不去学校原因,对症下药
我的一位朋友的孩子非常乖,是班级的学霸。就是这样一个孩子,在刚升入高中后,因为学习上的挫败,产生了厌学情绪。
有一天对她妈妈说,妈妈我不想上学了,从今天起就不去了。
我的这位女朋友当时正在做早餐,听了孩子的要求,很平静的回答说,好的孩子。你可以再不用上学,我不会责怪你,但我只有一个要求,就是你不能去死,除此之外都是小事。孩子回答,好的。
早餐后,孩子就出门了。朋友没有跟踪,只在家等待。
还未到午餐时间,孩子就回来了。一进门孩子就对妈妈说,妈妈我想明白了,明天还要去上学。
妈妈问为什么?孩子说,我今天去海边走了走,发现这个时间在外面的人除了老人就是小孩,那些老人都来问我为什么今天不上学。我不知道怎么回答,我觉得我在海边和这些人一起特别不和谐,我是学生就应该在学校里上学。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孩子不去上学,肯定有他不想上学的原因,弄清楚他不想上学的原因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像生病了要找到病根才能治好病的道理一样。
不是所有孩子都会告诉你不想上学的原因,那怎么去找到孩子不上学的原因呢?第一通过生活中细心的观察。第二耐心友好平等的与孩子交流咨询孩子原因。第三找到孩子的班主任和同桌以及他玩的好的朋友去了解情况。
弄清楚孩子不想上学的原因之后就好解决了,对症抓药就可以了。一般情况下孩子不想上学常见的原因和我给的建议措施如下:
1.孩子在学校学不会,跟不上课程。造成对学习失去兴趣。建议:给孩子补补功课,自己有条理的自己补,家长没条件的花钱请家教去补一下。并给孩子一些目标比如你考到多少分奖励你什么之类的。
2.孩子内向,在学校没有朋友,在学校感觉孤单孤独,不想学习,老师也不待见。建议:针对这样的孩子家长应该培养孩子的交往沟通能力,这一点是很多家长容易忽略的,怎么培养呢?给出个小建议,家长常有意带着孩子去家里有同龄孩子的人家里串门,多带他去一些公众场合。儿童乐园啊什么的,让他感受到交到朋友的快乐,打开他的心扉。
3.孩子在学校被欺负,跟其他同学产生争执等。建议:问清楚和同学闹矛盾的原因,然后去教孩子一些沟通方法。其次去和班主任沟通,让老师多关照一下特殊时期的问题孩子。再次实在不行可以转校。但转校不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情况通常自己家是孩子情商低不会沟通交往技巧。要在这个上面下功夫。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可以帮到你。如果有其他方面问题,欢迎留言评论,我将持续为您输出教育方面知识,也可以点击@尚德先生关注我,陆续为您解答。
一是强制。二是哄骗。强制就是孩子害怕到学校去,对学校有恐惧心里。家长采取强硬手段强制入学,学生入学发现学校并不像想像的一样,很快适应。哄骗,家长以带着玩的名义把孩子带进了学校,玩着玩着报了名。三是上了学又不去了的学生,家长应问清情况,学生肯定在学校遇到了困难(学习上的,同学方面的,还是老师方面)知道了问题的症结,解决鼓励孩子入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