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的,如果一次比一次好就有问题了。以数学科为例:幼儿班经常一百分(满分),初中就绝大部分50分以下(120满分),乡下高中大部分30以下(180满分),城里应好点。如果你孩子七年级考9成分数,到9年级只剩8成分数,到高中还有7成分数,请烧高香吧。
首先我们要知道小学的知识点非常的简单,老师对大家的要求也不高,比如写作文只要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描述清楚了,语句再稍微的优美一点,一般的只会扣个两三分,甚至有的老师还会给作文满分,而且课外知识考的很少。所以只要智力没有问题,能做到上课认真听,作业按要求完成,在小学阶段你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
那么初中有什么不一样的呢?从七年级开始,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以增强你的语感、拓展你的知识范围,很多老师没有讲过的成语或者国学知识都会出现在考试上,阅读理解的占比越来越高,而且大部分的阅读理解会考课外的,还有作文,就算你语言优美、逻辑严密、中心思想也得到了升华,老师仍然会扣4-5分。特别是数学,有些孩子在小学的时候数学感觉还比较好,但是那些在小学阶段数学90分以上的孩子,上初中可能120分他只能得到六七十分左右,为什么?因为初中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计算题,七年级一开始就学习有理数、绝对值,而且计算的时候会出现字母,单单是这种计算题,很多孩子可能就会栽跟头。后面还有方程,函数,数形结合,整体思想,图形变换,理解能力稍差的孩子,可能就很少脑。
这个时候,孩子可能有较强的挫败感,所以说作为家长一定要稳定好情绪,要鼓励孩子告诉他这个是暂时的,要有计划的有目的去安排学习任务,做到每一科都不能有疑点,不懂的课后一定要立即问老师或者说家长帮忙解决。家长可以试着慢慢的去引导他,让他自己去思考,再出一道稍微难度加深一点点的题,来加深他的印象。一定要让孩子准备一个错题本,把每一个错题的解题思路详细的写上去。家长一定要知道,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是可以无限增长的,而能力的培养是有限的,所以说我们一定要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先看看原因在哪吧?找到原因才能给出建议哦。
如何找原因可以给你个参考,多问几个问题:
1,先要区分是学习本身的原因还是学习之外的原因,例如孩子对环境不适应、对老师不适应等;
2,看看是某个学科出现了问题,还是每科都存在成绩下降的问题?
3,如果是单科的出问题了,就看看问题在哪?针对性的对相关知识进行指导。
4,如果是很多科目就要看孩子自身的问题了。还得详细的分析一下看看是孩子适应性的问题,还是学习方法的问题了。
这样多分析分析,再对症下药才能见效。
七年级学生考试一次不如一次,怎么办?
我是笑狼生,两个孩子的父亲,儿子今年也是七年级初一。我认为问题的最大可能性,应该是学习方法没有掌握到位。
但是为了稳妥起见,在这里我想用排除法一个个的来排除。仅供参考。
第一,7年级时叛逆的可能性较小。
初中是学生叛逆的高危时间段,但是按照经验来说,叛逆期往往会发生在初中二年级或三年级。
第二,拍拖的可能性也比较小。
谈恋爱抽烟,旷课,这些行为在初中阶段也会高发。
第三,学习方法应该是主要原因。
小学和初中的差异很大。
小学是基础教育,整体已养成各种习惯为主。而初中学习方法非常重要。
初中的课程从数量上来说,远远多于小学的课程,从内容的深度来说,远远深于小学的内容,从知识面的广度来说,也是远远高于小学。
在这个阶段,如果说没有掌握到好的学习方法,很容易出现掉队的情况。
那么应该怎么办呢?
事实上,我认为方法有很多,但找到真正的原因最重要。
对症下药。
如果说确实是学习方法的问题,那么按照小学的流程重新走一遍。
重点抓学习方法。
从主课开始,英语语文数学,学会审题。
可以考虑上补习班,英语数学的补习班。
可以考虑大量的刷题,培养感觉。
感兴趣的话,可以点击我的头像,查阅之前我的文章里面有很多是关于孩子教育方面的个人案例。
我孩子今年也是初一,故而了解一些。
孩子月考一次不如一次,最大原因是,孩子小学成绩一般。
首先,从教材来分析。
第一章,就是有理数,就是把字母代替数字,新曾内容是绝对值,无非是考虑正负零三种情况,孩子容易接受。
第二章整式,有了指数,第三章方程,添加了应用题。
初中应用题,与小学比,解题方法表面没什么变化,但实质有天壤之别,一是步骤变多,二是阅读量大。初中试卷上的大多应用题,比小学的一篇作文还长,对不喜欢阅读理解的孩子来说,接近天书。何况成绩平平的孩子,小学应用题本来就不过关。
其次,从学习习惯来看
成绩一般的孩子,普遍不喜欢研究题目,眼睛一瞄,心理暗示自己做不出来,就主动放弃而不做。
初中没有口算,很多题目是看不出来的,必须在草稿纸上写写画画,才可能做出来。故而不打草稿,也是成绩难以提升的根本原因。
不喜欢打草稿琢磨题目的孩子,规律问题、动点问题等于直接弃权。
还有,知识点细节增多,初中数学与英语,每步每空都是不一样的知识点,或者说是一步一个坑,对不喜欢温习知识点与笔记、以及粗心大意的孩子来说,是致命的打击。
另外,从心理激情来看。
刚进初中,孩子们到了新的环境,一个个决心告别小学混日子的心态,一个个豪情万丈,表示“而今迈步从头越”。可半学期过去了,燃烧的激情开始退去,又回到了一切都无所谓的状态。
最后,是语文,把整本语文书背记下来,也只能得9分,也就是说,只有第一题字音和后面的原文诗词填空是书上的,再也没有书上的东西。
要提升语文成绩,必须课堂听讲,再用老师讲的方法去套用老师没有讲的文章,这就得靠平时阅读积累,靠孩子自己去琢磨体会。家长无论怎么努力着急也没有用。
阅读理解不行,也多多少少会影响对数学规律、动点与应用题的理解。
都是家长,都是为了孩子,欢迎指正。希望大家能彼此学习,共同进步!
如果孩子的考试成绩一次不如一次,这就绝对有问题了,无论是家长、老师或孩子自己都应冷静下来寻找问题了。相比较小学的知识,初中(七年级)的知识无论是点是面都增加了不少,难度自然也大了许多,成绩会产生小幅度的波动是正常的,知识是通过接触、认知、运用才能掌握的,不可能一点就通,通常需要一个过程,有长有短,各有不同。但如果成绩一次不如一次,那就说明孩子根本没有掌握了所学知识,就必须寻找原因了,是学习态度问题?还是学习方法问题?从学习态度上,主要考虑孩子的青春期问题,新的学习环境(学校环境和校外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或者说孩子对新环境的适应情况)等。从学习方法上,考虑孩子对老师授课方式方法的认同程度,小学知识综合应用,公式定理的延伸记忆,以及学习思维的变化等。总之,考试几次差不要紧,但一次不如一次就不能等闲视之了,这也是考验家长和老师们重要时候。
进入初一以后,总分700分有的孩子七门功课总分可以考到600分以上,而有的孩子却只能考到400~500分,个别功课只能考50~70分,出现了好几门功课不及格的情况,令很多家长难以接受,因为孩子在小学的时候孩子最起码都能够及格,可是为什么到了初一以后成绩一次比一次低呢?主要因为以下几个原因,第一点:进入初一以后一下子加了四门功课,要学七门功课,孩子还没有适应了初中的学习还是生活?
小学的时候孩子只学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但是进入初一以后马上要加政治、历史、生物、地理一共要学七门功课,同时初中的知识要比小学的知识难很多,难度增加,课程增加,作业增加导致很多孩子一时半会儿适应不了初一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家长是要帮助孩子完成小学与初一的顺利过渡,详细内容下图所示
第二点:孩子的学习态度出现了问题,对待学习的态度不端正
初一课程增加、知识增加,这就要求孩子要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习上,才能把各门功课的知识复习到位,掌握到位。可是很多孩子却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平时并没有去复习功课,而是再去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比如玩游戏,看电视,看小说,或者和同学出去玩等等。所以导致政治,历史,生物,地理,英语单词,语文的原课文古诗词等知识没有背会。在考试的时候只能考50~60分甚至更低,因此孩子在进入初中以后,家长首先要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点燃孩子学习的发动机,让孩子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才能主动复习才能把成绩搞上来,详细内容下图所示
第三点:孩子对中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家长要给孩子讲清楚中考的重要性,早日制定一个中考目标
很多孩子进入初中以后,思想还停留在小学阶段。错误的认为初三的中考距离自己还很遥远,所以他们并没有把中考当回事放在心上,依然延续着小学那种无忧无虑的思维,他们贪图玩耍,每天忙碌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结果学习成绩越来越差,等到了初三了才发现落下太多了,已经来不及赶上来了,详细内容下图所示
因此家长一定要给初一学生讲清楚中考的重要性,明确的告诉孩子,中考只给每个学生一次机会,中考以后只会有三个选择,一考上本地重点高中,二考上本地普通高中,三普通高中也没有考上,只能被分流到技校或职高!同时根据《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规定,中考一旦没有考上高中不允许留级,不允许复读。所以一定要珍惜中考,把握住这唯一的机会即使考不上重点高中最起码也要考一个本地的普通高中,详细内容下图所示
总之初一是初中的第一道坎,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初一的基础打好了孩子才会学懂初二和初三更难的知识,才能顺利的考上高中。如果初一成绩太差,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那么孩子在初二和初三更难的知识面前,将会举步维艰,成绩只会越来越差,最后连一所普通高中都考不上!以上内容和图片选摘自《赢在终点家庭教育实操手册》。感兴趣的家长可以关注我的后阅读更多关于学习和中考的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