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问一下,纵观中华的诗词文化,各位心中最为推崇的诗词大家是谁,为什么?

屈原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两次被流放都不改对楚国和楚王的热爱,最终投汨罗江自杀,情怀和气节都受到后人推崇。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译文】

我是古帝高阳氏的远末子孙啊,伯庸是我已故去的尊敬的父亲。

当太岁在寅的寅年寅月,就在庚寅那一天我出生降临。

我的父亲仔细揣度我的生辰啊,通过占卜才赐给我相应的美名。

给我起名叫正则啊,给我取字叫灵均。

我既有许多内在的美质啊,同时又有优秀的才能。

我身披幽香的江离白芷啊,又佩戴上串串秋兰浓郁芳芬。

时光流逝我唯恐赶不上啊,岁月不等人啊令人担心。

早晨我爬上山顶采拔木兰花啊,黄昏我采摘宿莽来到水洲江滨。

时光一刻也不停留啊,春去秋来四季往复交替更新。

想起那草木在秋风中飘落凋零啊,自己也要老了的忧虑凄然而生。

如不趁年华正好的时节扬污去垢啊,为什么还不改变自己爱美的本性?

乘上骏马放开四蹄奔驰啊,来,我甘愿做开路先锋————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早在仓颉发明文字之前,应该就有民谣俚曲在部落里流传。文字形成后,使得诗歌成为书面形式传于后世。历史上有“献诗”“采诗”的说法,说明《诗经》中的风雅颂,一部分诗歌来自于公卿列士的创作,一部分来自于民歌的采集。“诗”最初是乐歌,风是各国的曲调乐调。“雅”是正,是朝廷的正乐。“雅”有“大雅”“小雅”之分,大雅大多是西周早期的诗歌,“小雅”多数是西周晚期的诗歌。“颂”是歌颂的意思,歌颂先皇的文治武功,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曲。

正是《诗经》抒发了现实生活中真实情感,才使得它深厚的艺术魅力传之于后。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就是一位伟大的里程碑式的传承者。《离骚》是屈原自传式的代表作。汉朝班固解释离骚云:“离,犹遭也;骚,忧也”,遭,遭遇,遇到,忧,忧愁。在封建社会,那时候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是和忠君连在一起的,君代表着这个国家和人民,国亡则君死。楚国也是屈原的宗国。当他遭遇上官大夫靳尚之馋被怀王疏远和后来被流放时,他忧国忧民,对楚国腐败黑暗的政治充满了愤概,他热爱自己的宗国,愿为自己的国家竭诚效忠,但是却遭到不公正的待遇而忧怨哀伤苦闷不已。他对祖先深情缅怀,希望楚王不要康娱以自纵,并以夏启,羿荒淫误国的教训提出警告。“椒专佞以慢慆兮,榝又欲充夫佩帏,既干进而务入兮,又何芳之能袛”(椒榝之流只求近身禄位,又怎么会敬贤用贤呢)。“众皆競进以贪婪兮,慿不厌乎求索,(众小人争进求利贪得无厌)。“虽不周於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我虽然于今人不合,愿依照彭咸的样子去做。彭咸,殷商大夫,因君不听其谏。投水自尽)。

在《离骚》中,屈原使用”江離,辟芷”与“宓妃”,以美人香草象征着君臣关系,象征着正义和人格的高洁。全诗以“求女”“人神交接恋爱”为比喻,婉转哀怨,把心中的情感像山间溪水一样潺潺流出,求女不成是说希望已经濒临破灭,楚王已无可救药。从“朝发轫于苍梧”到第二次朝发轫于天津“,经历上下求索而不得,决定以身殉国之前,那种对故国难以割舍的情怀和对自己理想的追求使他又一次却步。他徘徊在悲痛绝望与留恋家国之间,“临睨旧乡,不忍离去”。最后,他终于作出了决定:“乱曰,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算了吧,国内人(朝廷)没有人理解我,我又何必怀恋故都!既然不能实现我的美好的政治抱负,我就要跟随彭咸而去了。整篇文章顿挫悲壮,缠绵悱恻,哀愁如泣,感人肺腑。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不朽的丰碑,为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民族文化财富。其内涵及意义远超诗文之外,让我们永远记着这位伟大的爱国先驱。

`


唐宋年间是是诗词发展的顶峰时期,这一时期也是我国历史文化领域中最为璀璨的时期。由于社会对诗词的推重,也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诗词大家。

说到诗,我觉得首推李白。唐宋年间流传下来的诗作最多的莫过于这位谪仙人。李白的诗几乎每一首都堪称经典,被传唱至今,上至耄耋老者,下至黄口小儿,家喻户晓。

其实对于古诗的这种对仗工整的作品而言,我个人更喜欢词。词又被称为长短句,顾名思义就是句子有长有短,不想诗那般古板与工整。如果把诗比作一位老学究,而词更像一个一个天真烂漫的姑娘,肆意的释放着自己的喜怒哀乐。

说到词也有很多名人派别。辛弃疾、范仲淹、苏东坡、欧阳修、柳宗元、晏殊父子等等,都是历史上的词作大家。其中我最为喜欢的是苏东坡。苏东坡作为宋代一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在我国的诗词历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苏东坡的一生坎坷,经历了许多的大起大落、悲欢离合。因此他的词更加富有感染力,让你读来不觉的会勾出你的同理之心,跟他一起开心,一起伤心。有的时候你甚至分不清他说的是他自己还是在说你。近千年之后你甚至以为他是你的以为多年不见而又从未在中断联系的一位老友。跨越千年的经典能够仍然被传唱,也许只有这些瑰宝才能做到。


苏轼吧,最有家国情怀的大文豪,从十年生死两茫茫到一樽还酹江月……有入世的态度也有出世的洒脱,不能不说苏轼的诗词中藏有佛性,难得慈悲,难得放下,引人入胜以达成强烈共鸣,又在这共鸣之中与来者惺惺相惜,潜移默化中点醒与劝勉,温润无声中道出人生哲思……


大家好,我是观象斋主人,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我最推崇的大诗人是诗圣杜甫,原因如下:

一,杜甫有着伟大的人格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曾经说过,屈原,陶渊明,杜甫三人,即便没有作品,他们的人格也足以名垂千古。

杜甫同情下层人民,不是故作姿态,不是装出一副仁爱的样子,他是把自己当成低层人民中的普通一员。他没有高高在上,他和大唐万千黎民一起经历了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那一段历史,经历了颠沛流离,饥寒交迫。

幸运的是,他有一支如椽大笔,为那段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记录。他的记录不仅仅是真实的,也是审美的。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一句把巨大的社会不公所造成的人间悲剧赤裸裸地揭露岀来。有着震聋发馈的力量。

他笔下的三吏,三别,忧时伤世,感叹民生,笔力雄健,感情真挚,堪称诗歌现实主义的巅峰。

杜甫晚年居于成都草堂,在一个秋风暴雨的日子里,杜甫的茅屋破败,饥儿老妻,彻夜难眠,他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其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句传颂千古。

近期英国BBC播出了《杜甫.最伟大的中国诗人》的纪录片,让西方人了解了这位伟大的东方诗圣。在片中,他们认为杜甫是和荷马,莎士比亚,但丁一样的世界级诗人。他们认为杜甫“不仅仅是个诗人,还是这个国家良知的守护者”。

二,杜诗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杜甫中年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故而被称为“诗史”。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

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他的诗大多取材于社会黑暗,时代动荡,民间疾苦。全景式记录了安史之乱时期的沧桑巨变,充满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故而他的诗有“诗史”之名。

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他也被后人尊称为“诗圣”。

杜甫善于律诗,后人曾说:“天下好对,都被此老写尽。”杜甫把律诗写得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合律而又看不出声律的束缚,对仗工整而又看不出对仗的痕迹。

比如随着电视剧《庆余年》又火了一把的杜甫《登高》一诗: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此诗八句皆对,精密细致,但丝毫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全诗浑浩流转,一气呵成,而且境界高远,思想深邃,不愧为律诗中绝品。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的五言七言古风,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中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杜甫自己曾说“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也是他艺术创作的真实写照。

三,杜甫赢得了后人普遍的尊重与好评

元稹这样评价杜甫:“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秦观也有类似的看法:“于是杜子美者,穷高妙之格,极豪逸之气,包冲淡之趣,兼俊洁之姿,备藻丽之态,而诸家之所不及焉。然不集众家之长,杜氏亦不能独至于斯也。”

唐代的大文学家韩愈曾把杜甫与李白并论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王安石表彰杜诗“丑妍巨细千万殊,竟莫见以何雕锼”的成就

陈善《扪虱新语》卷七:“老杜诗当是诗中《六经》,他人诗乃诸子之流也”。

蒋士铨《忠雅堂文集》卷一《杜诗详注集成序》亦称“杜诗者,诗中之《四子书》也。”

近代鲁迅曾说:我总觉得陶潜站得稍稍远一点,李白站得稍稍高一点,这也是时代使然。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

美国现代诗人肯尼斯·雷克斯罗斯说:我的诗歌毫无疑问地主要受到杜甫的影响。我认为他是有史以来在史诗和戏剧以外的领域里最伟大的诗人,在某些方面他甚至超过了莎士比亚和荷马,至少他更加自然和亲切。

杜甫是诗歌艺术的集大成者,是属于中华民族贡献于全世界的文艺巨匠,他忧国爱民的思想,深沉博大的胸怀堪称民族的脊梁。

大家好,我是观象斋主人,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欢迎关注交流。


词言情。不外乎。易安。柳七。苏词。稼轩。李后主。美成。太白。杜草堂。等等


杜甫


郑板桥.


屈原林则徐。


中华诗词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流程里,产生的诗人,多如繁星,灿若繁星。每个诗人,都不是完美的,他们各有所长。而正是他们的不完美,才深深地吸引着我们。

在众多诗人中,李白是不得不说的一个人。

他洒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虽然一生不太顺利,却也一直抱着积极的心态去生活。

他深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他对朋友、对亲人,都用一颗纯真的心去对待。


理想中的自己[呲牙]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李白。无需雕琢,浑然天成。


我是较为小众的喜欢两位唐代诗人,一个是贺知章。贺知章生性豪放旷达,谈笑饮宴,风流蕴藉,一时争相倾慕对象。他曾经称赞李白为“谪仙人”,并结为忘年之交,对李白有知遇之恩,把李白推荐给唐玄宗得以受赏识。贺知章在85岁退休回家乡时写就《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旋即寿终正寝。进士学霸,部级高官,85岁高龄仙逝,一生开挂,堪称赢家。少小负笈求学仕进,暮年衣锦还乡光宗耀祖。乡童稚子用熟悉的家乡话笑问充满了温暖的乡情亲情,让人动容感佩,回味隽永悠长。

另外一位张继。真的是一首名诗动天下,不然千年之后,不会再有人记得他。《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堪称千古羁旅诗第一,此诗描述细腻精准,给人感受宏宽。月落,乌啼,霜天,钟声,江枫渔火,夜半客船情景交融给人感佩莫名。全诗围绕一个“愁”字怎生了得,羁旅愁思,乱世愁怀,种种思虑充分展示,回环百折,是写愁千古第一诗。我从小在大江边长大,午夜梦回都是此起彼伏悠悠船笛声,对诗歌展示的意境感触良多,每每不能自已。夕阳西下,风起处,帆船影影绰绰,一襟晚照泪满巾。


我喜欢的有两位,一位是杜甫,另一位是范成大。

杜甫的诗最贴近现实生活,因为他的生活也一直在社会底层。他深知百姓疾苦,也目睹了官场黑暗,更看到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所以他的诗也称得上是历史诗史。李白纵才自恃,思想虚幻,完全脱离实际。李诗除了写山川壮美之作,几乎其它篇目皆情调不高,难以和杜诗并论。杜甫写给李白的那首诗是对李白的规劝,也是总结。“秋来相顾尚飘蓬,丹砂未就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范成大的诗格调清新,明白易懂,同时又紧扣生活,是田园派诗人中的杰出者。尤其是他的《四时田园杂兴》,简直是一幅幅四季劳作田园图。其他人的诗大多粉饰太平,为统治阶级歌功颂德,无可取之处,千篇一律,格调低俗。范成大能为普通百姓作主题实是难得。

中国历史悠久,用一人盖之,只能以偏概全。优秀的诗人还是很多的,比如屈原、刘禹锡、王之涣、辛弃疾、陆游……。


中华文化远远流长,诗词大家如灿烂群星数不胜数,是他们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文明,纵观历代群星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我来回答:

如今谈到诗词大家,想必人们脱口而出的便会有“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等。从古到今诗词大家在每个时代都一批一批的涌现。而在唐宋两朝中更是达到了顶峰。而在诗词大家如此之多的唐宋为何唯独出现了一个唐宋八大家的称号,而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这些极富盛名的大家却没有被囊入唐宋八大家中?

我们不妨先看看唐宋八大家从何而来?根据史实,”唐宋八大家”的称谓最早出现于明初朱右选韩、柳等人文为《六先生文集》(因为起初把苏洵、苏轼、苏辙三苏合为一家)故对于唐宋八大家的人选是由后人主观上选取的,尔后在世俗之间流传至今便成了如今大名鼎鼎的唐宋八大家。

我们再来看看唐宋八大家评定的准则是什么?根据史实,唐宋八大家乃主持唐宋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他们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给予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可知,最初起“唐宋八大家”称号的人所依据的并不是他们在诗词创作中的才华,而是对散文方面的建树。而以为恰恰这唐宋八大家中有许多人在诗词领域中又各领风骚。故后人常常误以为对唐宋八大家的评判标准是诗词方面的才华。

其实,正如前文所说,唐宋八大家只是后人的主观见解,只不过他们选出的八个人在当朝也确确实实对散文方面的能力极强,贡献极大。比如柳宗元的柳州八记,韩愈的《师说》、《马说》,苏洵的《六国论》.......因此也得到当时人们的极力推崇,久而久之唐宋八大家便因此闻名。但,我们不要忘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这历史的长河中与他们不相上下的散文家数不胜数,希望人们对唐宋八大家葆有崇敬之心时,也别忘了还有许许多多的大家值得我们去铭记。

韩愈

王安石


李杜苏辛,谁敢说个不字!


唐诗宋词元曲到现在新月诗朦胧诗更有大家更有千秋不在同朝同代难分伯仲。只有个中喜好而已。我中意纳兰性德还有仓央嘉措


苏辛


纵观中华的诗词文化,我心中最为推崇的诗词大家是李白。

读李白的诗,内心会无比开阔。杜甫的《赠李白》,可以窥见在旁人眼中李白的风采,“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可见李白虽有放浪形骸之感,却着实有其人格魅力,如果生在现代,一定是妥妥的网红。

而我最爱李白的作品,是他的一首骈文《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李白在这首骈文中,感叹光阴易逝,人生苦短,虽是如此,也要尽力去享受生活。古人“秉烛夜游”都有快感,我辈怎能不去热爱生活?

读古人诗词歌赋,应有所感悟有所启迪。我读李白诗词是最有畅快之感。游览名山大川时吟诵“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饮酒时吟诵“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何等恣意人生?

金老云:人生不过大闹一场,悄然离去。既然生命有限,我愿挥洒豪情,快意恩仇。读李白,其形象也会跃然纸上,风流潇洒,令人神往。


原始地址:/xinwen/7281.html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