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苏定方被黑的那么惨?

苏定方,名烈,字定方,以字行于世。冀州武邑县人。事实上,苏定方是唐朝杰出的军事家。他少时以骁勇善战及气魄惊人闻名,曾随父征讨叛贼,安定乡里。隋朝大业末年,他投奔河北义军,屡建战功。后为唐朝效力,征西突厥、平葱岭、夷百济、伐高句丽,“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史无前例地将唐朝的版图向西开拓至中亚咸海,国境直抵波斯,向东延伸至朝鲜半岛南部。苏定方在《隋唐演义》中是大反派,这是因为剧情的需要。其实,他是一名铁骨铮铮的唐朝名将,就像李密将军一样也被黑过,但是不影响我们对他的历史客观评价。虽然在他在民间小说中也是一个小人,但是他的贡献是不可忽略的。其实历史上被黑过的人物也不止一个,例如《忠烈杨家将》里的潘美仁等。


苏定方被黑是肯定的,不过黑的是他死的时候,至于史料上的矛盾还真可能不是故意的。

所谓被黑即遭到不公平待遇。

作为横扫三国的大唐战神,作为奇人裴行俭的师父,高宗大将苏定方于乾封二年薨于边疆,这种神级人物肯定是要风光大藏的,然而诡异的是当时朝廷反应竟极为冷淡,《旧唐书》载:

“乾封二年卒,年七十六。高宗闻而伤惜,谓侍臣曰:苏定方于国有功,例合褒赠,卿等不言,遂使哀荣未及。兴言及此,不觉嗟悼。遽下诏赠幽州都督,谥曰庄。”

这么一个人物死了,朝廷宰臣竟然不多言语,以至于皇帝都看不下去,亲自为其做主,这是为什么?

网上有专门的论文与其他文章,写了很多原因,但其中不乏脑洞大者,若要罗列中心,即武后黑苏说,刘仁轨黑苏说,张文瓘黑苏说三大原因。其中唯一符合事实并且是主要原因的只有张文瓘黑苏说。

先看武后黑苏说,据史料记载,乾封二年,武则天左右臂宰相李义府早已大败,甚至被用捷书性质的“露布”传缴地方,直呼大贼。另一位肱骨许敬宗虽然依旧荣耀无比,但早不问政事,专心监修国史。由此可见,武则天势力在乾封年间跌至冰点,根本没有能力干预苏定方的身后事,况且武则天与苏定方无冤无仇,也没有动机去整一个武将,连文官系统都还焦头烂额的没搞定,伸手武将系惹麻烦干嘛?所以武后黑苏说比较无稽。

然后刘仁轨黑苏说,论文依据认为刘仁轨在征百济期间因为白衣身份(之前犯事遭贬,白衣从军)而对主帅苏定方妒忌愤恨,因此在苏定方死后刻意淡化苏定方影响。这脑洞确实有些大。。。

旧唐书记载,刘仁轨“少恭谨好学”“博涉文史”,成年之后更是“刚正有加”,虽然从日后看,刘仁轨对待政敌比较小心眼,但在苏定方事件上却毫无理由这样处理。至今,没有任何资料显示刘仁轨与苏定方发生过矛盾,刘仁轨黑苏总要有个理由,刘大人虽然小心眼,但也是有风骨的人,从“鲁宁事件”来言,刘仁轨反而是较轻地位的人,他不会为了莫名其妙的嫉妒等因从而敌视主帅。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刘仁轨乾封元年任相,他根本不是宰相团的首辅,左右不了朝廷决议。

因此刘仁轨黑苏说也是妄谈。

最后张文瓘黑苏说,这是答主唯一认同的理由,也是目前来看黑苏的主因。

张文瓘者何人?高宗宰相也。为人平正不阿。《旧唐书》载:张文瓘升大理寺卿,至官旬日,决遣疑事四百余条,无不允当,自是人有抵罪者,皆无怨言。文瓘常有疾,系囚相与斋祷,愿其视事。当时咸称其执法平恕,以比戴胄。上元二年,拜侍中,兼太子宾客。大理诸囚闻文瓘改官,一时恸哭,其感人心如此。就这么一个深受爱戴的人为何跟苏定方杠上?

《旧唐书》:时初造蓬莱、上阳、合璧等宫,又征讨四夷,厩马有万匹,仓库渐虚。文瓘因进谏曰:人力不可不惜,百姓不可不养,养之逸则富以康,使之劳则怨以叛。秦皇、汉武,广事四夷,多造宫室,使士崩瓦解,户口减半。臣闻制化于未乱,保邦于未危,人罔常怀,怀于有仁。陛下不制于未乱之前,安能救于既危之后?百姓不堪其弊,必构祸难,殷鉴不远,近在隋朝。臣愿稍安抚之,无使生怨。上深纳其言,于是节减厩马数千匹,赐文瓘缯锦百段。

《旧唐书》:其后,新罗外叛,高宗将发兵讨除。时文瓘疾病在家,乃舆疾请见,奏曰:比为吐蕃犯边,兵屯寇境,新罗虽未即顺,师不内侵。若东西俱事征讨,臣恐百姓不堪其弊。请息兵修德以安百姓。高宗从之。

看到了吧,张文瓘为什么如此不待见苏定方?因为他是个反战主义者。主张与民休息。自高宗临御,先讨东突厥余孽,后征西突厥,打吐蕃、打贺鲁、打百济、打后突厥、打高句丽,用兵从不间断,以至于马匹锐减,仓库渐空,百姓疲敝不堪。作为一名武将,苏定方是是奉召机器,是高宗扩疆战略的坚定执行人,自然与张文瓘的休息战略背道而驰大相庭径,张文瓘不待见他的根源即在此,《旧唐书》还载:“文瓘性严正,诸司奏议,多所纠驳,高宗甚委之。或时卧疾在家,朝廷每有大事,上必问诸宰臣曰:与文瓘议未?奏云未者,则遣共筹之。奏云已议者,皆报可从之。”此人深得高宗信任器重,早在龙朔年间便迈入宰相行列,至于乾封年间早已是宰相团体的首辅,也只有张文瓘才能拥有如此大的能量,以至于“卿等不言”,让高宗后知后觉到亲自下诏给苏定方定身后事。这也是以张文瓘为首的文官反战集团对皇帝最高决策的一次无声抗议。不过苏定方的死正好给了一个抗议的契机。

至于苏定方史料的冲突,《资治通鉴》:三月,丙申,詔劉仁軌等改修國史,以許敬宗等所記多不實故也。而有论文写到因为许敬宗乱改国史,后来下旨改置,由于矫正过罔,以至于被许敬宗大力推崇的苏定方本传也遭大删特删,改动无数,成如今模样。这点是赞同的。

关于苏定方因为窦建德出身而遭撇弃实在是无从说起,若要以刘黑达抑或唐太宗时期做文章却还是有些搞头。

另《旧唐书》魏征传载:昔贞观之始,闻善若惊,暨五六年间,犹悦以从谏。自兹厥后,渐恶直言,虽或勉强,时有所容,非复曩时之豁如也。謇谔之士,稍避龙鳞;便佞之徒,肆其巧辩。谓同心者为朋党,谓告讦者为至公,谓强直者为擅权,谓忠谠者为诽谤。谓之朋党,虽忠信而可疑;谓之至公,虽矫伪而无咎。强直者畏擅权之议,忠谠者虑诽谤之尤。至于窃斧生疑,投杼致惑,正人不得尽其言,大臣莫能与之诤。

《旧唐书》李安期传:时高宗屡引侍臣,责以不进贤良。众皆莫对,独安期进曰:臣闻圣帝明王,莫不劳于求贤,逸于任使。设使尧、舜苦己癯瘠,不能用贤,终亦王化不行。自夏、殷已来,历国数十,皆委贤良,以共致理。且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况今天下至广,非无英彦。但比来公卿有所荐引,即遭嚣谤,以为朋党。沉屈者未申,而在位者已损,所以人思苟免,竞为缄默。

朝廷诡异莫名的气氛也脱不了关系


其实,历史上的苏定方是唐代的一名铁骨名将,一生为大唐做出了许多贡献,可是在小说里,苏定方却被塑造成一个卑鄙小人,没有节操,一生投靠了无数个主,是个没有真本事,只会耍小聪明的人。

而小说里的苏定方是个只会放暗箭的卑鄙小人,但是实际上苏定方却是一个常胜将军,他最擅长的战役就是以少胜多,曾经以500的骑兵打败20000的敌军,可见他用兵打仗技巧之高。他一生虽然跟了很多主子,但也不能说他朝三暮四,其中也是有原因的。

苏定方真正的成名,要数65岁那年奉命西征阿史那贺鲁,苏定方更是以一万部队战败敌军10万大军,稳扎稳打,最终将敌军打得片甲不留。另外苏定方在72岁时还带军打仗,以8000击败了吐番十万的大军,可以说是相当的厉害。

可是如此厉害的一名猛将,却被小说家们黑成了卑鄙小人了,主要是因为苏定方投靠多主的经历,历史上把他写成朝三暮四,不够忠诚,后来苏定方又与罗艺、罗士信交过手,而罗艺、罗士信又是小说里的正面人物,所以那些小说家们就发挥想象力,干脆把苏定方变成反派,说是苏定方杀死罗成,彻底将苏定方丑化了。


苏定方在早年间曾转投多主,他最早效忠窦建德,窦建德失败以后,苏定方又转投刘黑闼,后来才成为唐军将领,随李靖四处征讨。这种转投多主的经历,尤其在投靠窦建德、刘黑闼时,先后曾与小说中的正面人物罗艺、罗士信交过手,因此受到不少人的质疑。

《说唐》中说苏定方既是射杀罗艺的凶手,又是杀害罗成的凶手,也不是毫无影子的。虽然历史上,罗艺并没有真正死在苏定方手上,但这样交手的史实,却为后代小说家、评书家们留下了发挥和想象的空间,以致于虚构出一个少年英雄罗成,让他残忍地杀害,于是苏定方的形象被彻底丑化,遭受了艺术黑化。


在我们看到的大多数关于“隋唐英雄”的电视剧,苏定方都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奸诈小人。不会打仗,没有原则,还总是想方设法谋害忠臣。

这么多电视剧一致的认为苏定方不是个好人,那他到底是不是奸臣呢?

其实这些电视剧的改编,基本都是参照的《说唐》这种小说来的。而《说唐》里面把苏定方的描述就是奸臣小人。

但关于苏定方,历史上到底是怎样的人呢,为何小说中要把他描述成奸臣小人呢?

苏定方是一代忠臣良将,勇猛杀敌,一辈子为大唐打了无数胜仗。

至于为什么被黑,基本都源于《说唐》这部小说。《说唐》是在清朝时候问世的,那时候关于隋唐英雄的故事,已经很丰富了。

里面的罗成,其实是虚构的人物,在历史中并不存在。而苏定方是河北的将领,故事的情节需要,罗艺罗成的死,很容易被设计到苏定方身上。

而民间故事的流传,往往越传越失真,当小说作者将其再写进小说的时候,肯定是跟历史大相径庭了。


苏定方被黑最为关键的是因为他交友不慎。他的好友许敬宗在高宗朝负责史书的编写。许敬宗是一个投机分子,在大唐贞观年已经是光禄大夫。在高宗永辉朝的废王立武上是核心人物。对天后武则天有拥立之功。因此在高宗李治时代和则天大帝时代都一路官运亨通,本人也确有些才学。在武则天执政时期修唐史,主要负责人就是许敬宗。苏定方将军恰好和许敬宗是好友。

苏定方将军60岁才被高宗李治重用,短短的六年时间,他向西灭了在太宗朝归顺大唐王朝的西突厥叶护可汗,阿史那贺鲁。将大唐的疆土拓展到中亚。向东灭了百济的扶余泰。大隋朝天子杨广和唐太宗李世民都没有拿下的高句丽在苏定方将军的指挥下,被拿下。他的丰功伟绩确实是不可抹杀的,他在旧唐书上的痕迹是无法被抹去的。旧唐书对他记载之少是在唐代就可以看出的。他去世时76岁,从他在史书上消失的时间看,还有十年不可能没有记载,向他这样居功至伟的人物。遗憾的是,因为唐代的后人(唐玄宗以后),对王权被一个女性掌控的不甘心,以及男权思想。让唐代的当世的人对武则天修的旧唐书进行了大量的篡改。他们不能容忍武氏主持下的历史存在,因此将许敬宗书写的部分大多抹去。苏定方的三大战役是大唐王朝的荣耀,实在是无法磨灭,就做了极简化处理,这是在是历史的悲哀。

苏定方以少胜多,以快打慢,你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对敌人的打击都在军事史上创造了奇迹,这些都被抹杀在历史的尘埃中,实在是可惜。

今日说民族自信,应该将苏定方饿事迹挖掘出来,才能让中国人看到1300多年前的唐人是多么让人自豪。


他叫苏烈,是长城守卫军的一员。这个人可是一位传奇人物,历史上的他姓苏名烈字定方,虽然没有守卫过长城,但是在对外战争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堪称“战神”。不过让人感到奇怪的是,民间对他的评价可实在不怎么样。

他是专打好汉的大坏蛋吗?

在《说唐演义全传》《兴唐传》《罗家将》等传统小说和评书中,有一个名叫苏定方的将领,他是故事里的头号大反派。

这位大反派起先追随农民起义军首领窦建德闯荡天下。他用冷箭射死了“隋唐第六条好汉”伍天锡,用暗箭射死了北平王罗艺。就在窦建德与李世民在洛阳城外的虎牢关决战之时,他又抛下窦建德返回了河北。窦建德兵败被杀后,他重新出山,投靠了窦建德的老部下刘黑闼继续对抗唐军。在紫荆关外,苏定方用计把罗艺的儿子——号称“隋唐第七条好汉”的罗成引诱到泥沼里乱箭射死。后来,唐太宗李世民因为爱才招降了苏定方。作为回报,苏定方斩杀了前来支援刘黑闼的反王唐壁,被封为银国公。

十几年之后,罗成的儿子罗通长大成人,他知道了苏定方是杀害自己祖父、父亲的仇人,于是以违反军纪为由把苏定方的长子苏麟斩首,逼走了次子苏凤。蘇定方知道后,不放罗通进城,使他在敌军大营里左右冲杀,想借敌人的手杀掉罗通。最后,苏定方以欺君之罪被处死

其实他是威震四海的大唐战神别看民间故事里的苏定方人不怎么样,历史上的他其实是唐朝杰出的军事家,他为大唐开疆拓土,是一位了不起的大将军。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强盗横行。苏定方的父亲苏邕在老家组织了一支乡兵队伍,刚满十五岁的苏定方也加入到这支队伍中。

后来苏邕战死,苏定方子承父业.成了这支队伍的领袖。可是身处乱世,没有强大的靠山可不行。经过一番考虑,他率领部队投靠到河北起义军领袖窦建德的帐下,屡立战功。

唐朝建立后,逐步统一全国,各地的军事势力纷纷被平定,苏定方所效力的阵营也被打败,于是他只好回到家乡隐居。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以后,开始广招天下名士,苏定方也因此被大唐朝廷启用,开始展露才华。

机会终于来了。贞观三年(629年),大唐开始了对东突厥的反击战争,大将军李靖率军亲征。在一场关键的战斗中,苏定方被任命为先锋,他率领两百名骑兵趁夜突袭了颉利可汗的大帐,为击灭东突厥立下了大功。

唐高宗即位后,苏定方多次被委以重任。他不顾六十多岁的高龄,从东到西,纵横万里,西灭西突厥,东平百济,南镇吐蕃,先后消灭了三个国家,生擒了他们的国王,还创下了一千精兵打败十万大军的军事神话。

苏定方不仅英勇盖世,而且为人正直,信守承诺,爱惜人才。攻占了敌人的城池,将军们都争相瓜分钱财,只有苏定方什么也不要;抓住了敌国的国王,苏定方答应饶他性命,甚至不惜亲自向唐高宗磕头求情。

他是被小说家坑惨了的将军

既然历史上的苏定方这么厉害,又有这么多优点,为什么民间对他的评价这么差呢?这原因还要从小说讲起。

在明代的小说里,苏定方还是一个挺普通的配角。罗贯中的小说《隋唐两朝志传》中提到了苏定方追随唐太宗征伐辽东的故事,这是苏定方第一次在古代通俗小说中出现。在《大唐秦王词话》中,苏定方的形象开始丰满起来,被塑造成一个文武兼备、孝顺母亲的正面形象。

到了清代,小说《说唐演义全传》问世,苏定方的形象突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了小说的主要反面人物。为了增加戏剧性,让故事更好看,小说家把少年英雄罗成死于淤泥河的情节无限放大,造就了罗家与苏家几代人的恩怨纠葛。

如果给这位“黑化”的苏定方下个评语,那么他最大的“贡献”,就是给英雄们的成长制造障碍,成功引起公愤,从而增加人们对英雄的支持和同情。可是你知道吗,那位“大帅哥”罗成,其实是小说家创造出来的虚构人物,你说苏定方冤不冤!


这个话题很大,在中国历史上,苏定方这种人一定会被“黑”的,苏定方不孤单。

与苏定方同样命运的有《杨家将》中潘仁美。

其实就是潘美,潘美是北宋的开国大臣,赵匡胤的小伙伴,“黄袍加身”他有大功劳,之后灭南汉,平江南,又灭北汉,打太原,镇守北宋北大门,是北宋的忠臣良将。

然而他只是北宋的忠臣良将,他同时还是后周柴荣的叛臣,跟着赵匡胤搞“陈桥兵变”欺负旧主子的孤儿寡母。

此处作为伏笔,待会再说。

还有黑包拯死对头的《呼家将》中庞太师,其实是张尧佐。

张尧佐,宋仁宗最喜欢的爱妃温成皇后的伯父,虽然真的被包拯弹劾过,其实也不是大奸大恶,一般化的官僚而已,算是一个合格的大宋好官。

可是,他之所以被宋仁宗相信任用,做大官,很大部分是因为他是外戚。

此处也作为伏笔,最后再说。

诸如秦始皇,曹操等人被黑还要比苏定方高一个等级。

黑苏定方、潘美以及张尧佐只是小说家们在黑,黑秦始皇和曹操正经史书《二十四史》每一本都在黑。

这些都是为什么呢?

因为两千年来,甚至包括进中华民国,一直都是儒家当道。

儒家的“宣传政策”从来是“三纲五常“,”三纲五常“的重点是”忠和孝“,是男人做主,女人靠边。

那么,苏定方算不算一个“忠臣”呢?

当然不算了!

有一句话叫“忠臣不事二主”,苏定方固然为大唐开拓西域,不,是为中国开拓西域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是,他一开始是大隋的武将,后来叛隋朝投奔窦建德,窦建德死,又投奔刘黑闼,刘黑闼败亡,他归隐之后又出山,被李世民征用,做的只是一个民兵团长,也不嫌官小。

在歼灭东突厥的战斗中,他立下了大功,然而杀伐太重,李世民不喜,一度李世民把他闲置不用25年之久。

到唐高宗李治继位,苏定方才被重新启用,然后大放异彩,征朝鲜,灭西突厥,经略西域。

拉回潘美,把两个人一起比较,这两个人都违反了“忠臣不事二主”的文化潜规则,他们必须被黑,被批判。

庞太师的原型张尧佐因为是外戚被黑,做忠臣良将的人怎么可以靠女人上位呢?

秦始皇被黑因为他“焚书坑儒”,曹操被黑因为他“挟天子令诸侯”。

你看大清一朝,禁的书何其多也,咋不禁《三国演义》,不禁《杨家将》和《呼家将》以及《三侠五义》呢?


苏定方其实在正史当中并不十分出名,反而在一些小说历史剧中经常登场,为大家所熟知,其实苏定方在唐初的大将中也可谓是位居前列的战将。著名的阴山一战,李靖率3000骑兵突袭颉利大营,正是苏定方率领前锋200骑兵第一个杀进了突厥的大营,引起突厥的混乱,最终唐军击败东突厥,颉利弃军而逃,在碛口被唐军擒获,东突厥灭亡。

而后,灭西突厥,开拓西域,攻灭百济,苏定方可谓为大唐疆域的开拓立下了汗马功劳。

那么为什么这样一员大将在正史上的名气要远逊于程咬金,薛仁贵等人,在民间的作品中更被丑化成逆臣叛将呢?

1.苏定方出身于窦建德一派,最初与唐庭对立

苏定方出自于隋末河北起义军窦建德的帐下,更是其手下大将高雅贤的养子,后来窦建德败亡,苏定方随高雅贤投了刘黑闼,刘黑闼败亡后,苏定方回到家乡,没有为唐朝效力,后来是得到了朝廷的征召,在大将军李靖帐下效力,参加了攻灭东突厥的战争。可以说苏定方长期站到了唐朝的反面,与唐为敌,再加上河北是唐朝统一战争中最难打的一处,李世民手下的大将罗士信就阵亡于此,可以说苏定方与唐朝君臣的长期对立使其投到唐朝后自然不会与唐军诸将的有很好的关系。再加上当时唐朝的将领或出身于李渊太原起兵的一部,或是瓦岗军一部,像苏定方一样出身的人并不多,所以与苏定方关系近的人也不多,苏定方在李世民和其他将领眼里非嫡系。

2.苏定方战功赫赫,招人妒忌

苏定方曾随程知节征讨西突厥,本来突厥军队已被苏定方击败,可是副总管王文度妒忌苏定方的功劳,下令唐军不可追击,导致唐军无功而返。像这样的事例有很多。可见苏定方由于功高招来了一部分对立者。

3.苏定方在朝中被排挤,最终病死前线。

苏定方在朝中被排挤虽然没有正面的史料,但从侧面还是可以观察到的。唐高宗时期,西北危急,唐朝从东北调苏定方到凉州前线抵御吐蕃,这时朝中可谓将才济济,苏定方已经年过古稀,对吐蕃的战争又始终是最困扰唐朝的战争,薛仁贵就是栽倒了吐蕃手里。可见朝廷肯定是将这个烫手山芋扔给了苏定方。不过最终苏定方还是不负众望,击败了吐蕃。

《唐书删补》记载“吐蕃禄东赞兴师十万众入寇,生羌十二州为其所破。定方闻之,率兵八千鏖击,大破杀其众,斩首九万二千余,敌遁还者仅八千,禄东赞亦受创而亡。其子论钦陵踉跄遁走。定方复大发兵,进袭吐蕃,抵布达拉宫,纵火焚之。是岁,定方卒,年七十六。”

但最终因为年事已高,加上不适应高原的气候,苏定方病逝前线。可以说苏定方最后在民间的小说中被丑化与当时同僚对苏定方的态度,议论有着直接的关系。虽然正史给了苏定方公正的评价,《旧唐书》对苏定方的评价:“神略翕张,雄谋戡定,辅平屯难,始终成业,疏封陟位,未畅茂典,盖阙如也”。

但是朝中对苏定方的议论和非议直接影响了民间对苏定方的传说,导致后世的文学作品直接把苏定方丑化成了反面人物,真是可悲可叹啊!


原始地址:/yanjie/30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