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小孩说话特别迟?

人各异,发育不同。




学说话这个事儿,算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有的宝宝早早地开始学说话,到一岁多已经能说句子了;也有很多宝宝到了快两岁还不怎么开口,爸爸妈妈一边安慰自己“贵人语迟”,一边心里有点儿忐忑,担心宝宝是不是发育哪里有问题。

事实上,宝宝在不同时期,的确会有一些共性的语言发展特点,但在此以外,性格、性别、尤其是家庭教育,都会对宝宝说话的进度造成影响。

而作为家长能做的,就是顺应孩子不同时期的发展规律,再顺手推舟地给他创造一个能让他“想说”和“能说”的语言环境。

首先哪些“不说话”的情况是值得我们担心和警惕的

其实只要确定宝宝听力是正常的,而且能理解大人说的话,就不用太担心。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如果在7个月的时候,孩子还没有开始牙牙学语或者模仿任何声音,可能意味着他的听力或者语言发育有问题。

如果8-12个月时,没有说过任何简单的词,不会使用身体语言,比如点头或者摇头,不会用手指出对应的物体或图片;18个月大后,会说的字少于15个;2岁以后,不会说两个词组成的句子,听不懂简单的指令。

这些迹象,可能代表宝宝发育有些迟缓,就建议先去咨询一下儿科医生。

那怎么样进行语言启蒙呢?

1、用“父母语”帮助宝宝更快学习说话

当妈妈了以后,我们都会发现在跟宝宝说话时,会不自觉地用提高声调、拉长元音的“父母语”来交谈。这里的“父母语”不是说“杯杯”、“碗碗”这样的叠词,而是从语调上有所区别的表达方式。

其实,这种说话方式是非常科学的,在《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中,它还有个学名,叫“指向儿童的语言”,这种语言的特点是:

句子简短、发音清晰、音调高亢、语气夸张、句子之间有明显停顿、不断重复新单词。

对牙牙学语的小婴儿来说,这种“父母语”很符合他们的胃口:

简短,有停顿,可以让宝宝更好的理解我们在说什么;

发音清晰,语气夸张,方便宝宝辨识不同的词汇,对不同发音进行归类;

提高声调,让宝宝更容易模仿我们的发音。要知道,小婴儿的声带只有大人的四分之一,模仿高音对他们来说,相对会容易一些。

把一个词放在一个语境里,不断重复,可以更好地帮宝宝就理解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

2、互动,比自说自话更有效

《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建议:“不管是为孩子读书还是跟他讲话,要创造大量机会让他参与进来。这些互动可能看起来没有什么意义,但这会告诉孩子,交流时双向的活动,你很欢迎他参与。”

当孩子对大人说话时有互动,才能让他们觉得,说话是一件特有意思的事。所以,孩子最开始牙牙学语的时候,家长就要用积极的态度回应他,让他知道,自己被听见了。

3、讨论孩子感兴趣关注的事情

谈论孩子感兴趣的事情,他们的“接收器”才会打开,会更专注地理解和学习。

4、语言互动小游戏

用念儿歌、读绘本的方式给孩子进行语言启蒙,这些都非常好,也都是我们常用的语言启蒙方式。或者用接歌词的形式等等,和孩子进行游戏互动。

总之,语言启蒙,是一个默默积累、厚积薄发的事儿,只要家长付出耐心和努力,孩子在他准备好的那天,突然给你一个惊喜。




以前看过一篇关于育儿方面的文章,说是宝宝在幼儿期,多和宝宝说话,有助于宝宝语言发育,宝宝说话就会早些。在我家二宝几个月大的时候,我一闲下来就和她讲话,我说她哇哇也说。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我家二宝现在一岁四个月,比同龄的宝宝会说的多着呢,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哥哥姐姐妹妹,阿姨舅舅,拉臭臭,走吧,回家家,棒棒糖,鸡蛋,土豆蛋糕,馍馍,打你,果果,香蕉,米粉等等!不过长辈们说,女孩要比男孩说话早些,因人而异吧!




孩子说话的时间有早有晚,这很正常,有早的很的,当然也会有晚得很的,如果说话太晚,很可能跟环境有关,带孩子的人如果说话比较少,给孩子的良性语言刺激也相对较少,孩子在接受较少刺激的情况下,最常见的就是说的晚和说的少。




最初看待宝宝的语言发育时,几乎所有的爸爸妈妈都带着一种完美的眼光,用成人的标准去衡量。认为宝宝应该能说清楚,教几遍宝宝就能学会,宝宝大一点肯定能说清楚。

宝宝的语言启蒙,必然要经历一个“混沌期”,在这个时期会出现哪些情况呢?比如:口齿不清,发音不准,用词不当,表达混乱,逻辑不清,吐息不稳,这些情况不说全中,至少也会出现1-2种。

其实这些都是很常见的,宝宝的语言学习必经之路,就是积累经验,提高表达技巧,完善语言能力。

和宝宝的身体发育是一样的,语言发育也需要一个从播种到收获的过程,从不完美到完美,从不熟练到熟练,这是普遍的发育规律。

宝宝说话不清楚,表达混乱,怎么看呢?

1、缺少用心的引导

有些宝宝被父母照顾得很“贴心”,不管白天晚上,一点声音都没有,静悄悄地,处于一个非常安静的环境。

宝宝不用说话,吃喝拉撒全都提前解决。一个眼神,父母就知道宝宝想要什么。宝宝一哭,父母马上就抱起来哄。宝宝刚学会说一个字,妈妈马上就接话茬,让宝宝无话可说。语言作为表达需求的沟通功能似乎被过分地满足了,那么宝宝就懒得说话喽。让宝宝有主动说话的动机很重要,语言只有在使用中才能进步。相反,使用得越少,宝宝获得语言技巧越少。

另外,如果父母亲子陪伴时间少,给宝宝的语言信息刺激不足,更会让孩子缺少语言表达或沟通的机会。

2、语言障碍的可能

语言障碍需要提前预防的重点有很多,特别是与发音、表达相关的问题更多。

对于构音问题,我们重点需要预防几点:

听力问题:没有声音,语言就会缺席,听不准模仿就会出错,双耳的听觉是我们对有声语言的认知基础。有些宝宝双耳的听觉会存在差异,有些听障宝宝可能存在某些音频的缺失,导致他们对某些音节听不到或听不准,模仿发音的时候,这些音节就会失误,导致整个发音不完整。

舌头问题:发音不准通常会被形容为“大舌头”,其实这个错误的概念,口腔内的很多构音器官都会影响发音,只是舌头负担比较重,被我们重点怀疑而已。

除了常见的“舌系带”问题,还有口肌力量,腭咽,唇、齿、喉、上腭等部分,都在影响着我们的发音。

宝宝刚接触辅食时,很多口腔的机能都需要通过咀嚼、吞咽协助锻炼,才能变得有力量,有张力,才能变得更灵活,这些都是早起幼儿发音不准的原因。如果宝宝缺乏这方面的锻炼,可能会因为构音器官运动不协调,导致发音不准、说话慢。这也是很多育儿专家提醒,不要经常给宝宝吃糯软、流食的原因。

如果宝宝的智力发育正常,精神状态正常,排除很多其他原因后,到了5岁还是说话发音不准,很大概率是以上2种情况。据统计,在3-4岁的宝宝中,几乎90%的音节都能达标,语言表达也比较清晰、完整,如果没有达到这个标准,说明宝宝一定在某个地方的能力不足,需要父母及时介入,给予帮助。

语言发育迟缓判断要谨慎

最后一个问题:宝宝说话不清楚,表达慢,不一定是智力问题,可能是语言理解和表达不同步的表现。

0-6岁的宝宝,语言发育进程会有很多“不同步”的表现。

有的宝宝是语言理解能力不足,有的可能是语言表达逻辑不清,语言组织能力差,具体表现可能是用词不准,词汇量少,内容简单。比较困难的是理解和表达都出现落后。

在0-6岁儿童中,语言发展不同步的孩子很多,判断语言发育迟缓仅仅考虑发音和词汇问题,是不严谨的。另外还要兼顾孩子的精神状态和其他社会性属性等方面的表现。否则容易错判或漏判。

语言发育迟缓需要很严谨的评估和筛查,才能确定。




小孩儿说话迟很正常,主要看语言发育情况而定。尤其男孩子,发育比较迟。我一个朋友的男孩儿,三岁了,还不会讲话。家里很着急,到医院检查,一切正常。结果那孩子是三岁半开始说话,一说话就滔滔不绝。从早上一直说到晚上。特别爱说话,他父母都说他把前两年没说的话都说了,从早晨一睁眼就开始说,直到晚上睡觉才停止说话。这样爱说话的小孩儿,也特别聪明。他上学以后,学习成绩特别好。




原始地址:/redian/67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