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脾气的孩子总是大哭,怎么办?

发脾气是在一个儿童在成长、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事,和先天的气质也有关系,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发起脾气来比别的孩子大的缘故了。发脾气往往在一岁末就开始了,高峰在两到三岁,一直可以延续到四到五岁以后就会好多了,孩子会发脾气,但他们并不“坏”,他们正在做着他们这个年龄要做的事。发脾气从发展上来说是“合理”的,是成长中的一部分,没有(或很少有)孩子没有发过脾气的。为什么会发脾气呢?有许多原因,比如:1、受了挫折。他这个年龄有一种强烈的想自立、想“掌握”一些事情的愿望常常被大人或自己有限的能力所阻碍,因此要发泄;2、很想表达情感、愿望和需要,但还不会用语言表达,而哭闹比他说的话要响亮得多,于是就哭闹;3、对自己的行为不会控制,成人对他说这个可以做,那个不可以做,他也试图“听话”,但控制不了,往往就会哭闹,甚至说:我就要,你别管我!4、饿了、疲倦了、兴奋了、太寂寞了都会发脾气;5、有时给他太多的选择,这也行、那也行,他不知道选什么好,也会闹;6、在生病期间,家长特殊对待,病好了,特殊对待取消了,但在他头脑中并没有取消,也会闹;7、亲子性格不协调,如果父母亲是外向的、大方的,而孩子是安静的、害羞的,父母想把他们推向自己的样子,也可能使孩子发脾气。对待发脾气没有灵丹妙药,这里提几个方法,可以减轻发脾气的强度。1、千万保持冷静。发火的父母会使孩子更加发火。你不能失去理智,与事无补;2、可以不给予理睬,还是做着自己的事,他看看,没有指望控制你了,会安静下来;3、估计他可能饿了,累了,要帮助他解决这些问题;4、分散注意力,忽然提出一个新的事情,要他和你一块儿干,他就会忘记发脾气的事。5、要立一点“规矩”,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常常和他说说,当然不是一说他就会跟着做了,但逐渐他会懂的,这就为他分清对错,知道怎么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6、讲话要平静、温和,这表示你能控制自己,对他安静下来有好处。7、表示同情,比如他在发烧,又想到院子里玩,你不让他去,他发脾气了。这时你应该对他表示同情,并且找出平时收藏起来的玩具让他玩。这时他发脾气不是无理取闹;8、在他发大脾气时,可抱紧他,这可以给他安慰,让他愤怒,重新控制自己;9、对发脾气时乱摔东西、在地上打滚的孩子要严格制止,要注意安全,要保护他,椅子角、硬地板往往会使孩子受伤;10、不要在他发脾气的时候和他理论,他一定听不进去,等事情过去了,他有一个好心情时,可以和他谈谈,这样效果会好。11、当他表现了一点控制自己的能力时,就要有针对性地表扬,比如本来他发脾气时要扔东西,这回虽然发了脾气,但没有扔东西,应该表扬他。




我家宝贝就是这种孩子。我之前一看到他哭闹,我就发脾气,吼他。结果一点好转都没有,只是闹得更厉害。后来看宝爸总能让更快的让宝贝平静下来。就试着像宝爸看齐。现在宝贝就没那么急脾气了。第一,一定必须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第二,蹲下来,抱住宝贝,安慰他,等他平静下来。第三,问他怎么了。他如果不说你就猜,猜对了他会有反应。第四,鼓励他,和他一起再试一试。还是失败了,就再试一试。如果成功后一定要表扬。如果一直不成功也要说一次比一次好,相信下一次就回成功。其实孩子很多时候急脾气是因为能力不够。如果家长再一急他更觉得失败。家长温和地态度,和不停地鼓励会让孩子在成长中更有自信,更从容。




首先就这个急脾气,孩子就哭的问题。分两个层面来说,第一是从孩子的角度,不知道这位提问的家长您是多大的孩子?如果是2-5岁之间的孩子,这个首先跟孩子的大脑发育有关,孩子前额叶还没有发展好,遇到事情的时候不会思考,尤其这个前额叶要到25岁左右才能发育完全,所以这么小的孩子只能用本能来表达,用哭来表达。如果是6-10岁的孩子,看遇到什么事情了,这个事情是由于自己做不到哭了,还是自己有想法表达不出来着急哭的?这个要家长每次在哭上仔细观察,如果是做不到哭,要放弃一些想法的时候毕竟是痛苦的过程,那就让他哭好了,您只需要陪着他或者抱抱孩子,表示理解就好。其二,就是表达不出来,孩子只会用来解决问题,这个需要我们父母去引导,训练的。其三,从延迟满足的角度来说,可能和之前的及时满足太多有关,当我们孩子小的时候只要一哭就给东西,时间长了,可能没有满足孩子内心的欲望时也会这样,因为原来只要我哭,就能满足我是需求。所以孩子也成习惯了。建议:再有这样的情况,先安抚,延长时间,逐步的延长时间,让孩子适应。第二层面从家长的角度,家长首先停下来觉察下自己的情绪,在我们急的时候会有怎样的反应?会给孩子传递什么样的信息?然后看看是不是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每次可能在家里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太少了,孩子不会用语言来沟通,要不就是父母说的过多,要么就是不给孩子机会表达。当孩子在表达一件事的时候,不打断,这个不容易,因为有的时候孩子说着说着就跑偏了,我们很想给他拽回来,就会打断。那试想下,如果我们一直专注的听,孩子会不会感觉到,“我说的话是有价值的,妈妈爸妈愿意听我说话”。当我们传递给孩子这样一个思想的时候,孩子愿意表达的欲望就出来了,就会慢慢换一种方式来面对他所处的事情,“原来我还可以不用哭来解决问题,用说话”。




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成长,大多数的孩子会出现一些任性的行为,尤其是在2~4岁最为常见。一些爸爸妈妈对孩子过于溺爱、娇惯,凡事都顺着孩子的心意。一旦某件事不能按照孩子的想法去做,孩子就会任性地大哭、大闹。如果爸爸妈妈为此而心疼做了第一次让步,这就让孩子意识到了他的这种做法十分有效,以后就会不断使用这种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就滋养了孩子任性妄为的坏毛病。此外,孩子因为自己的能力有限,在多次尝试、努力做某件事情后仍旧失败,这种挫折感也会让孩子大发脾气。对于这些情况,爸爸妈妈可以参考以下的一些方法:

⑴平日不要过于娇惯孩子,要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让他知道爸爸妈妈不是万能的,不是他的每一个要求都能够实现。

⑵年幼的孩子在情绪上比较多变,因此爸爸妈妈在处理事情时要思想先行,在考虑好可能发生的情况及处理的办法之后再行动,以免到时不能应付孩子的任性撒娇。

⑶对待孩子任性和发脾气,虽然心里很着急,但脸上不要过于表露,可以采取不理睬的方式淡化法处理,孩子在自觉没趣后会自己停止。

⑷用孩子感兴趣的事物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他将精力投入新的事物中。孩子是健忘的,自然就会忽略刚才发生的事情。

⑸尽量不要让孩子第一次发脾气就得逞,胜利感会激励他以后次次都使用这种方法。

⑹当着孩子的面多夸奖别的听话的孩子,让他多接受正面暗示,意识到任性的孩子爸爸妈妈不喜欢。为了博得爸爸妈妈的表扬,他也会学得很乖。

⑺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表现出自己没办法,也不要说诸如“再不听话我揍你”等话语。

⑻不要轻易对孩子许诺,特别是做不到的事情,而答应了的一定要做到,这样你说的每一句话,孩子才可能信任、明白它的分量。

⑼适当惩罚,告诉孩子因为他发脾气而错过了他盼望已久的活动,这足以令他在下次发脾气前慎重考虑。

⑽家人态度要一致,不能一人一个态度,让发脾气的孩子钻空子。

⑾让孩子在多种选择中自己做出决定,因为是他自己的选择,他不太好意思发脾气。

⑿要坚定,不要因为孩子的大哭而改变主意。




家长平时要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需要,关注孩子同小朋友之间的交往。家长可以多方了解别的小朋友在玩什么、想什么、要求什么等,当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时,家长就比较能体会孩子的心情了,再加以开导和耐心的说明,是能够消除或减轻孩子发怒的情绪的。

1、训导并非惩罚

小孩犯错、淘气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是我们要了解清楚孩子犯错的原因。孩子可能出于幼稚、嫉妒、恐慌、疲劳、压力或者挫折感而犯错。我们应该多花点时间陪孩子玩,一起看书,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深入了解孩子的心灵有助于我们选择适当地训导方式。预料孩子可能出现的淘气行为,可以帮助我们对症下药。例如,如果害怕孩子在超市发脾气,在出门前,我们最好先和他说明我们的购物计划以及我们所期望的孩子的表现。

2、冷处理很重要

别以为小孩子只顾着发脾气,他其实也在偷偷地观察你的反应。遇到这种情况,你一定要做到“威武不能屈”。别理他,要让孩子明白,你已经看穿了他的把戏,这一套不管用了。为了让冷处理有效果,一定要事先做好老一辈的思想工作,千万别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另外,爸妈们要提醒自己,别被孩子的坏脾气传染,如果孩子不听你的劝,告诉自己人在气头上都是这样的,给他一点冷却的时间吧。

3、食物调整性格

孩子的食物不仅决定了他们的体重,还决定了他们的感觉和行为良好的程度。对于这类孩子,父母要格外留意他们是否缺乏了富含钙镁的食物。由于钙有助于神经刺激的传导,缺乏钙,令孩子的神经无法松弛下来,造成精神紧张,脾气暴躁。同样,缺乏镁会干扰神经活动传导,引发暴躁和紧张。父母在膳食中可增加牛奶、豆制品、海带、小鱼干、泥鳅、香蕉、苹果与坚果和深色绿叶蔬菜。

4、转移注意力

很多小孩子都喜欢无理取闹,想引起大人的注意或得到某些奖励,起因有很多。比如有些小孩子不喜欢刷牙,所以每次刷牙的时候,他就故意捣乱或吵闹;有些小孩子不让父母离开,爸爸妈妈急着去上班,他就是不让等。对待年龄比较小的小孩子,书上说的要讲道理这一套,肯定是行不通的。小孩子比较在乎自己的感受,如果态度强硬地逼他就范,也会搞得大人和小孩都非常生气。比较好的办法就是想办法转移他的注意力,既让他有新鲜的感觉,又不会违背父母的原则。

5、找个有威信的人来镇场

孩子平常最容易跟谁找茬?肯定是那个疼他最多的人。在小孩子的心里,像妈妈、奶奶这些经常照顾自己的人都是软柿子,就算发脾气也不会有什么严重后果,所以肆无忌惮。遇到这种情况,你就要求助于那些权威人物,比如爷爷、爸爸,常常一两句话一说,小孩子就乖乖听话了。

6、培养孩子做事的灵活性

当孩子玩玩具、吃饭或穿衣服时都不要只“固定”一种方式、方法和模样,要从小尽量使其“多样化”,任其有挑选的余地。特别是当一种东西、食品、玩具不存在了,就应及时引导孩子转移到别的东西、食品、玩具上去,这种调节能力越好,其灵活性也就越好。当孩子的兴趣增加了,对困难和问题的处理态度也灵活了,他发脾气的习惯也就会随之减轻。

7、同情并给与鼓励

小孩子的心理非常简单和单纯,但是也非常脆弱,经不起一点打击。比如,有些小孩子很用心地在拼拼图,但是拼了半天,都不成功;或者是很努力地搭积木房子,搭得很高的时候,突然塌了。此时,小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没有想象当中那么能干,就会情绪低落,甚至大哭大闹。此时,父母应该告诉他,其他小朋友也可能发生过类似的情况,也无法完成这个任务,让宝宝觉得“这件事情很多人都遇到过”。这样就能够缓解小孩子心理的压力和自责情绪。父母同情的表达可以拉近与小孩之间的距离,而拉近距离之后的劝慰效果会更佳。

8、提供选择的机会

如果孩子行为良好,提供选择的机会将会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例如,让他自己决定穿兰色还是黑色短裤,多给他机会让他尝试自己作出决定并被家长认可的快乐。尤其是当你在特定场合下需要孩子的配合的时候,这点最为重要。例如,当你吩咐孩子准备洗澡时,清楚告诉他:“你有5分钟的时候来看收拾玩具,然后过来洗澡。”

9、保持冷静地教导

小孩子在公众场所闹别扭是最令父母尴尬的情形,但是大人这时必须让自己先冷静下来,不要大声喝斥他。小孩子闹情绪、发脾气,有时是带点试探性质的,大人表现得愈在乎,他可能愈是过分。此时,父母应该先深呼吸,由一数到十,平静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再跟他说话,这也是给他一个调整情绪的时间。小孩子一般见到父母如此冷静,就可能觉得无趣而收敛了。如果他仍然无法冷静,就告诉他“我们现在要走”,然后抱走他,等到了无人的场所,就试试让他哭够了自己安静下来吧!

10、提高孩子的情商

孩子发脾气时,父母冷静地守在他的身边,轻轻抚慰,或者给他倒杯水,等着他慢慢平静下来,然后帮助孩子理顺自己的感受,“你觉得哪里难受?”“你希望妈妈做些什么?”引导孩子说出心里的感受,这也是帮助孩子学习如何用语言来调节情绪的方法。小孩都爱听故事,讲一个爱发脾气的小动物如何不受大家欢迎的故事吧,让孩子理解,原来乱发脾气还会给别人带来伤害。

此外,家长也需要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经常对别人乱发脾气。孩子的很多行为习惯,无论好坏,都可以在家长身上看到影子。一个乱发脾气的孩子,家中一般都能找到一个“榜样”。当然,孩子学习的“榜样”不一定是父母,也有可能是长期跟孩子生活的祖辈或者照顾孩子的保姆。




当我们拒绝孩子的要求,孩子开始哭闹了,我们要做到的是——

首先:拥抱孩子,爱抚他,告诉他“我爱你,但是我不能够满足你的这个要求。”并且简单的解释一下为什么。身体的接触对于2岁以下的孩子尤为重要,四岁以后的孩子也许会挣脱我们的怀抱,反感我们的爱抚,我们可以不采取行动,而是以关爱的态度和语言来表达我们对他无条件的接纳。

其次,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愤怒和不满。如果是在公众场合,不要难为情,保持一颗平常心,告诉自己“这是正常的,这决非意味着我是一个无能的、失败的家长,别人会理解我的,即使不理解也没关系,解决孩子的问题是首位的,面子是其次的。如果当时的公共场所要求安静,则平静的引走孩子,把他带到一个可以发脾气但不至于干扰别人的地方。

第三,在孩子发泄的过程中,给孩子共情——“我知道你想要。。。。。我理解你现在很不高兴。”同时引导孩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我不高兴、我很伤心、我难过”等等。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逐渐从愤怒过度到难过。今后在他的愿望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他不会仅仅体验幼稚的感情——气愤,而是能够体验到更加成熟的感情——难过,并且接受令他失望的现实。

第四:不要急于“哄”孩子,更不要以呵斥来压抑孩子的情绪、否定孩子的感受,“哭什么哭?这有什么大不了的?”等等,总之不要运用语言暴力更不要用身体暴力。

第五:有了一定的发泄之后,我们可以尝试积极的引导他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建议一个比较有趣的替补活动,尤其是帮助爸爸妈妈一类的事情。比如,在超市,可以请求孩子帮助我们把购物篮里的东西放在传送带上去。如果没有替补活动,则给孩子一个选择:要么停止哭泣,继续当时的活动,要么继续哭泣,但是爸爸妈妈可以选择不参与。尤其在家里,我们可以平静的告诉孩子,“如果你选择哭泣,就自己哭一会,我先去另外的屋子,等你决定不哭了。来找我,我跟你玩。”要明白,只要有观众,哭闹就会继续上演,失去了观众,小演员很快会觉得索然无味,去找更加有趣的事情做了。

另外还要特别注意几点:

1.不要威胁孩子——“再哭,我就不要你了!”“闹什么,待会回家收拾你!”等等。愿望得不到满足对于孩子仅仅是失望,受到家长威胁则会深深刺痛孩子幼小的心灵,孩子会变得胆小懦弱。

2.不要惩罚孩子——“你这么闹,不给你饭吃!”惩罚内容和哭闹的行为之间没有通顺的逻辑关系。惩罚只能渲染家长的权威,却会造成孩子将来必须在严格的管制下才能遵守规则,没有惩罚的威胁,孩子就不自觉了。

3.不要贿赂孩子——“别闹了,待会儿给你买冰激凌吃!”“乖乖的,回家多让你看会儿动画片。”这也是教导孩子,修正自己行为的动机是为了得到奖赏,而不是这种行为是不恰当的。




书上说孩子在3到6岁会进入孩子第一个叛逆期。有的孩子会特别脾气暴躁,不听话。我们家孩子现在正处于这个阶段,我们家孩子脾气特别急躁,爱生气。一生气的时候就不理别人,谁都不理。不说话,我也急脾气,她一不说话我就爱吵她,她爸爸特别有耐心,会哄她,转移她的注意力,或者带着她干别的转移注意力。她特别喜欢听爸爸的话,不听我的话。后来我发现,她著急生气的时候,我不理她,冷处理,不大会等她冷静下来就好了。等她冷静下来给她讲道理才会听。




有些孩子很容易哭,是因为她们天生的敏感,并且这是他们表达自己的一种方式。还有一些孩子哭是为了寻求关注,权利,报复,或者是表现自己的无能为力。有些孩子哭是因为当时感到失望,愤怒或沮丧。当然婴儿哭,是因为这是他们唯一的沟通手段。你需要足够的了解你的孩子,来判断你的孩子属于哪一种情形。

通过认可孩子的感受,让孩子们知道有任何感受都没有关系。比如说刚刚吃不饱,早餐,二十分钟之后,孩子说我饿了。作为家在哪里?千万不要说不,你不饿,你二十分钟前刚刚吃过饭。你可以试着这样和孩子说:妈妈知道你饿了。我刚刚把早餐收拾完,现在不愿意再做饭了。你要么坚持到午饭时间,要么吃一些家里现有的健康食品。当你这样说的时候,就同时尊重了你和孩子的感受以及需求。

除了认可孩子的感受,还可以教会孩子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我感到——因为——我希望——(我感到好难过,因为我想要弟弟的奥特曼他不给我,我希望明天妈妈给我买一个一模一样的。)教会孩子真实的表达感受,并不意味着别人会有相同的感受,或者一定满足孩子的愿望。




原始地址:/yanjie/64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