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说话不算话,应该怎么教育?

很多父母有较高的道德要求,要求自己“言必信,行必果”,遵守对别人的承诺。这是一个可贵的美德,必须赞一个!我也力争做到守信,虽然较少满口答应别人什么,而且在没有把握的时候我会说:试试看吧。但是一旦答应了,就争取实现诺言。

     一般来说,父母对孩子也有这样的要求:说话要算数,讲信用;很多父母也常常为孩子说话不算数而苦恼:去小朋友家玩儿,说好了几点回来,到时间却没回来;说好了自己穿衣服,到时候耍赖撒娇,让妈妈穿;说好了几点完成作业,到时间却没完成;说好了只看一部动画片,看完了却还想看;说好了明天去学讨厌的钢琴,到时候孩子又不愿意了......

     父母会理智气壮地问:你为什么说话不算数、不讲信用?!

一、要分清是对别人,还是对自己的承诺

    其实这些承诺看起来是对父母的承诺——答应了父母的要求,实质却是孩子对自己的要求。所以,这与我们通常所说的“信守承诺”是有所不同的。如果女儿答应了小朋友的要求,我一般会督促她信守承诺,因为做不到,可能会让别人有损失,耽误事儿——小朋友之间要讲信誉啊。

     但是这一类“答应了父母的要求”的承诺就不同了。说句实话,父母要求孩子说话算数,大多数不是基于高尚的道德要求,而不过是管理孩子方便,让孩子按照父母要求去做的一种手段。做不到,一般说来对别人也没有损害,所以,性质是根本不同的。我今天主要谈谈这一类“说话不算数”。

二、有时说话不算数也是正常的

     其实我女儿有时说话也不算数。她很喜欢在家里捉迷藏,玩了几次,她还想再玩儿,她会说:最后玩儿一次;接着,最最后再玩儿一次......;然后,真的,最最最最最后一次。这是她的小伎俩,没办法,谁让她太想玩儿呢?谁让我开始不想花时间陪她玩儿个够呢?所以,好像也怪不得她。

    我们大人也会如此。看到好吃的牛肉,有点儿胖乎乎的我,会先告诉自己不要再吃了,之后又忍不住再吃几块;本来计划十点钟就睡,电影看得正高兴,就再看一会儿;计划第二天早上起来跑步,如果实在太瞌睡了,就改睡懒觉了......

有些情况下,“说话不算数”是人之常情,对别人信守诺言的大人自己也会这样,孩子有什么好责备的呢?

    所以,如果女儿去小朋友家到了约定时间还想继续玩,我理解,不会怪她;如果说好看一部动画片,她还很想看,我也理解;说好了自己吃饭了,偶尔撒娇让妈妈喂她,也不责备她;孩子作业说好要完成,但有时的确是疏忽遗漏了一些,也正常啊......

三、有时是情况变了

     情况变了,原来说好的事情有所变化,也是正常的。比如我原来计划今天写完博文,但由于有事没写完,就是很正常的事情。孩子其实也有这样的情况,所以,看到孩子说话没算数,先不要着急批评他,而是看看是不是情况变了。比如和女儿说好在学校完成作业,但是没完成,细问一下,原来有其他事情,也就不必追究了......

四、有时是城下之盟

   孔子在周游列国的时候,离开陈国准备前往卫国,途经蒲地,被蒲人将他们一行围困了起来,阻止他们去卫国,孔子只好口头上答应不去,蒲人不干,要求孔子签下盟约,于是孔子就和蒲人签下了盟约,蒲人就解除了包围圈,孔子打了个转,又接着前往卫国。他的学生子贡就奇怪地问到:“先生不是一直都在说人要讲信誉吗?刚刚才与他人签订了盟约,怎么一转身就违背了呢?”孔子回答到:“要盟也,神不听。”意思是说刚才那个盟约是不平等条约,是强迫的、暴力的行为,这事根本就做不得数,当然也就没有执行的必要。看来孔夫子面对城下之盟,绝不会傻到老老实实地去遵守。

    所以,要想一想,我们是否有时也是在强迫孩子答应我们的要求呢?因为我们会说:你必须要.....如果不答应,就.......所以,如果不是好好商量的,孩子是违心地答应了,那么学孔夫子也就可以理解了。

五、让孩子“轻诺”,是陷孩子于不义

   “君子不轻诺,既诺之,则不悔。”这说明遵守诺言还有一条原则:不轻诺。

但是我们父母呢?却经常让孩子轻易许下诺言。我们经常对孩子提这样、那样的要求,而不考虑孩子是否喜欢、是否能做到,就强迫孩子答应,不允许孩子说:我试试看吧。让孩子轻易许下可能做不到的诺言,那么父母不就是“陷孩子于不义”吗?

     比如父母要求孩子考试一定要前五名,孩子不得不答应了,结果没考好,那这算是孩子说话不算数吗?

    想想成人是怎么做的:朋友对我们有个请求,他会说:请您尽力帮忙,但是不行的话也不要勉强。我们也会说:我试试看,尽力去做,但是不敢保证把事情办成......所以,请不要在大人和孩子之间实行不同的标准。

   如果你真想让孩子遵守诺言,不要忘了告诉他:不要轻易答应我的要求啊

六、父母对孩子守信了吗?

   那次我差点儿失信。周日下午两点有声乐课,说好了午饭前女儿好好练练声乐,上课之前的时间就随便玩儿。结果没练完就吃午饭了,所以午饭后我就和女儿说:咱们再花点儿时间练完吧。女儿马上指出:爸爸说话不算数!我这才意识到......惭愧!是否练完其实没那么重要,不能失信于孩子啊。在这样矛盾的时候,我应该选择守信啊,所以,就让她痛快地玩去了。

     如果父母真想让孩子说话算数,遵守对我们的承诺,那么我们要先尊重孩子的想法,少提出那些他可能做不到、或者很不喜欢的要求;也别强迫他答应你的要求。这样,再去要求孩子守信,会容易得多......

   同时,别忘了有时没有完成约定是正常的,因为我们,也会这样!




,当孩子出现说话不算话时,作为父母的不能冲动的第一时间批

评孩子,而是换位思考下,为什么孩子会说话不算话




孩子虽然说话不数,但孩子不会说假话,公安办案要找小孩子问话,虽然不能承担法律责任,但话是真的。




其实你可以试着对孩子也食言一次,让他明白食言而肥对相信自己的人,对身边的人是一种怎样的伤害,可能让孩子亲身体会自己行为带来的伤害,比单纯的教育要好很多。




为什么说初中孩子说话不算数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人品问题呢?毕竟是小孩子嘛,他们说话不算数所涉及到的那些事,90%的绝大多数都无关乎道德和人品,只关乎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彼此承诺是否合乎情理,以及孩子对自我的要求是否足够严格——本期专题:上初中的孩子了,却经常说话不算话应如何教育?

亲爱的,大家好!这里是“平凉家长之家”频道,我是祁祁喵。今天是2018年9月7号,是我们的第197期。

本期主题:上初中的孩子了,却经常说话不算话应如何教育?

家长求助:我家孩子上初中了,也算是大人了,可是却经常说话不算数,出尔反尔的,特别让人恼火,应该如何教育呢?

首先,谢谢您的邀请和信任,很乐意为您答疑解惑。不同的思想,不同的碰撞,不同的收获,愿我们基于经验、专业与人性之善的答案,能够真正帮到您。

“上初中的孩子了,却经常说话不算话应如何教育?”从这个问题来看,您对孩子都已经是初中生了却还经常性说话不算数有些焦虑。在此奉劝您一句:放平心态,分开看,慢慢来。

1、放平心态:初中孩子说话不算数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人品问题

为什么说初中孩子说话不算数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人品问题呢?在大多数父母看来,孩子说话不算数就等于是不信守承诺,不信守承诺就等于背信弃义。而背信弃义,无论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立德”的角度看,还是从商业社会“信用无价”的角度看,确实都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

事实确然如此么?其实不尽然,得具体事件具体分析。

常规情况来说,小学和初中孩子的说话不算数,其实没有父母亲所认为的那样严重。

毕竟是小孩子嘛,他们说话不算数所涉及到的那些事,90%的绝大多数都无关乎道德和人品,只关乎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彼此承诺是否合乎情理,以及孩子对自我的要求是否足够严格。

而另外10%,关乎于父母家人之外的社会他人,比如同学、朋友、老师、亲朋等,便确实事关人品问题——尽管是小孩子,但“好男儿一口唾沫一颗钉”不是吗?人们的普遍认知上,还是倾向于给说话算数的孩子以更高的评价、更多的喜欢。

2、分开看:孩子说话不算数是否关乎人品道德,得看对谁

有个家长很不以为然反驳说:说话不算数就是人品问题,还得看对谁?说笑话呢吧?事实是,孩子说话不算数是不是关乎人品道德问题,确实得根据对象不同分开看。

第一个层面,孩子不信守对父母的承诺,实属正常

孩子不信守对父母的承诺,并不等于孩子是个说话不算数的人,更与人品道德问题没有关系。因为孩子不信守对父母的承诺,究其实质,得看父母的要求是不是合乎情理。

有这么一个案例:有个家长说自家孩子常常说话不算数。并举了个例子,孩子明明答应的好好的,晚上整九点上床睡觉。时间到了,孩子却只管津津有味看动画片。家长提醒了一下,孩子敷衍说再看5分钟。5分钟到了,家长就直接把电视关了,要求孩子立即洗漱上床。孩子闹情绪不高兴,家长就跟孩子讲了一大堆“人无信不立”的大道理,孩子听了,也跟家长承认了错误,说要做个说话算数的好孩子、不做说话不算数的坏孩子。认错归认错,可孩子上床之后依旧很不高兴。该家长问要怎么办?

教育专家尹建莉给这个家长的回答很精彩,她说:当你饥肠辘辘的时候,有人给你端来饭菜,你闻着饭菜的香气,一心要大快朵颐,却在刚吃半饱的时候听见有人说“吃一半就行了”,然后二话不说把饭菜端走了,请问你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类似这种情形下,孩子不信守对父母的承诺简直再正常不过了。换成饥肠辘辘时吃饭的例子,家长立马表示理解。可切换到孩子日常行为要求,家长的思维模式却又回去了、不理解了:长时间看电视有损健康啦、小孩子早睡早起身体好啦……哔哩哔哩,一堆很正确的道理。

对小孩子而言,道理正确有什么用?!

一方面的问题是,他心里不爽啊!他心里不爽比天大是不是?所以说,孩子对父母的承诺,大多数时候根本就不能叫做承诺,那只是特殊情形下孩子不得不顺应父母的、违反自己意愿的、被动应付地所谓缓兵之计而已。他答应的时候,根本就没想过能不能做到。

另一方面,父母为了强化对孩子的管理,在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对孩子提出了许许多多内容庞杂的、数量庞大的要求,并且软硬兼施立逼孩子答应做到这些要求。特殊时间、特殊场境、特殊心态下,孩子确实答应了。答应归答应,但“臣妾做不到啊!”

为什么做不到?因为太多的家长总是打着“都是为了你好”的旗号向孩子提出太多太多的要求,这些内容庞杂的、数量庞大的要求,将“规矩”变成了“统治”,将“建议”变成了“命令”,将“教育”变成了“刁难”。这样情景下的“说话不算数”,实在是理所当然,跟道德人品之类的,完全不搭界。

第二个层面,孩子不信守对他人的承诺,确实关乎人品道德

孩子不信守对他人的承诺,这里的“他人”是指除父母家人之外的其他社会人,比如说孩子的同学、朋友、老师等,这就关乎人品道德的问题了。

3、慢慢来:孩子说话不算数关乎人品道德,当如何教育?

芷荞上四年级时候,妈妈曾许诺说,如果她好好努力三年,六年级毕业考试能拿全班第一,就送她一个5000元左右的高品质手机,喜欢哪个牌子随便选。

小芷荞本就羡慕同桌有苹果手机用,而自己只能带电话手表。得了妈妈的承诺,简直兴奋到恨不得整夜整夜的学习,连睡觉都成了负担。

小芷荞确实争气。三年,三个365天,病了痛了不请假,冷了热了不懈怠,走路想着学习,吃饭想着学习,睡觉想着学习,卯足了劲儿往前赶,从人人皆知的差学生,一跃而成为年年的三好学生。六年级毕业考试,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功课三个全校第一。

小芷荞兴奋惨了,迫不及待地蹦回家,跟妈妈提出去买手机的事。妈妈说这个月家里开支大,挪出5000块有点压力。这个月先攒点,再等下个月工资发了,就能去买了。

小芷荞是个通情达理的孩子,尽管她特别特别想在第一时间拥有梦寐以求的手机,但妈妈说了家里暂时有困难要晚上一个月才去买。

晚一个月就晚一个月吧,小芷荞掐着指头算日子。这一个月像蜗牛爬似的,终于过去了。兴冲冲又去跟妈妈问买手机的事。妈妈神情有点尴尬,说是同事有急用,把钱借走了,得再等等。

于是,小芷荞又等了一个月,又去催问。妈妈很是不耐烦了,说是同事没还钱,拿啥买?

于是再等,再催。也不知过了多久,妈妈的神情和语气越来越差,到最后被小芷荞催烦了,直接怒火中烧训斥说,“有这时间不知道去看书做作业,整天手机手机手机,能当吃当喝当成绩?这死孩子,咋这么不懂事呢?去去去,赶紧做作业去!”

从那以后,小芷荞再也没催问过买手机的事了。当然,从那以后,小芷荞也再没考过第一了。

第一,孩子说话不算数、不信守承诺,原因不外乎三个。

一是家长给孩子挖坑,单方面签订不平等条约,典型的家长欺负孩子——如此情景下的承诺,无关乎孩子的人品道德问题,只关乎家长的教育方法和人品道德问题。

二是家长本人乃不信守承诺的反面典型。孩子长期耳濡目染,当然会全盘接收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说话算不算数、承诺当不当守,全看是否对自己有利,有利则承诺必守,无利则承诺必不守。

三是孩子本人对自我要求过于宽松,即所谓严以待人、宽以律已。典型的皇帝病、公主病患者,大都是这样的心理模式和行为方式——全世界都当围着自己转!别人答应自己的,必定要言出必诺;自己答应别人的:呀呀,人家随口就那么一说,你居然认真啦哎哟喂!

第二,以上三个原因的后两种情形,孩子说话不算数都关乎人品道德问题,当如何教育?

一是父母从自身做起率先垂范。争取在孩子在心目中树立一个言出必行、信守承诺的父母形象,并以此形象为戒律,绝不承诺自己做不到的事,一旦答应了孩子的事,纵然天上下刀子、头上掉脑袋也定然做到。

与此同时,也绝不要求孩子承诺那些再怎么拼命努力也做不到的事。应当根据情与理的实际情况,提一些孩子踮踮脚尖、稍微努力就能完成的事。

总之,家长不论是给孩子应下承诺,还是对孩子提出要求,都应当秉持“双方合作愉快”原则。

二是承诺之前停3秒。承诺之前大脑中喊停的这3秒,一是给自己时间以便大脑高速运转全面思考所要承诺事件的难度,以及承诺之后能否兑现的可能性。二是向对方展示自己对将要承诺事件的郑重和慎重态度。

三是承诺之时作分级。根据承诺那一刻的3秒思考,快速将所要承诺事件判定为三个级别。一级承诺100分,二级承诺80分,三级承诺60分。

100分的一级承诺,表示这事儿难度不高,在自己能力允可范围内,是绝对100%可以完成的。

80分的二级承诺,表示这事儿有难度,但尽全力去搏的话,有80%的可能性可以兑现。但是,20%无法兑现的可能性确实存在。这叫“有言在先”或“防患于未然”,万一因时、因事、因变而无法兑现承诺,退路好好儿地在这儿呢,只需跟对方及时交代清楚承诺终未能实现的原因即可。

60分的三级承诺,表示这事儿根本就无法完成,即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完成或完不成各占50分,偏向于完成的那10分,叫做人情分、态度分和尽力分,是清楚明确的向对方表示:我很在乎你这个人,所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我愿意为了你而努力。我努力了,但最终没有完成也是意料之中的。“明知不可为而为”的那些努力,是我给你这个人的情面和心意。

四是承诺之后要即时反馈。不论是100分的承诺、80分的承诺、60分的承诺,都要及时将承诺完成情况进度即时反馈给对方——请注意,即时反馈,这是一个非常不起眼的习惯,但却是决定一件事一时成败、决定一个人一生成败的重要法门。

花开,人们爱它;花落,人们等它再来。枯荣自在,是做花的福气!而能够与广大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是我的福气!这里是“平凉家长之家”在线课堂,欢迎互动留言,祁祁喵将用心为你答疑解惑。明天同一时间,我们不见不散!

祁云:擅散文,善评论。专注于家庭教育、写作辅导、华夏大语文教学研究。

原创版权: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plqiyun)




首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所以父母要做好榜样,要意识

到言传身教的重要性。

其次,当孩子出现说话不算话时,作为父母的不能冲动的第一时间批

评孩子,而是换位思考下,为什么孩子会说话不算话。譬如我有个朋

友带她两岁宝宝去逛街,逛完后跟宝宝打商量说,让宝宝自己走。宝

宝也很愉快答应了。但是还没走一半,宝宝就大闹不走非要抱。朋友

手上提了很多东西也很累,加上宝宝哭闹有点烦躁。正准备蹲下跟宝

宝讲道理时,突然发现宝宝的眼界里全是大人们的腿,其他啥也看不

见。就在那一瞬间,朋友说她突然明白宝宝为什么吵闹要抱了。所以

有时候我们要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下。

总之,从自身做起,从小教育,换位思考,多多理解。个人见解,多

多指教!




这个问题,每个孩子都有,甚至说某些大人也一样!这就要求家长在一段时间内先别急着改变孩子,而是要审视自己,改正自己这个毛病!等一段时间后,自己的类似问题改变了,再来教育孩子!方法很简单,严肃的认真的反复的在孩子说了某件事时告诉他,你记住了,当真了,并反复要求孩子不能反悔,知道孩子不耐烦的说出了不反悔的话!此时,再来一招,问孩子,如果你反悔了怎么办?这时,有些孩子往往自己说不出怎么办,而有些孩子就会说的不疼不痒的!当孩子自己说不出怎么办时,你就要引导他,或者告诉他惩罚措施,切记这个措施要严格严厉到他肯定害怕的地步,这样做是为以后又出现这个问题做铺垫的!如果孩子说的不疼不痒,你就要告诉他不行,重新再说,一遍一遍,直到你觉得他说的对他肯定有作用的时候!这一切做完后,你要对他说,你对他的要求就是:如果他说话不算数一次,你就说话不算数两次,这也是为之后做铺垫!这时孩子往往会有所顾忌,但时间长了就又忘了,依然会说话不算数!等到他再一次出现这个情况,你就要按照之前定好的方式来做了,否则你也会说话不算数两次了,可以挑着孩子喜欢的事告诉他不算数了!这时孩子如果说我错了,我以后算数,那你就告诉他我已经不信你了,除非你按照之前的惩罚措施来做,让我看看你的决心!这时,一定要紧盯孩子,让他把他制定的措施做完,不能有一点马虎,就算你再心疼他也不能停止!因为你一旦心疼的让他停止,就会功亏一篑了!等完成后,告诉他,你给他一次机会,事不过三,如果再有一次,你对他说话不算话的事就必须执行,而且惩罚措施比这次更重,而这次不是由他决定,而是由你决定!这时,主动权就到你手里了,孩子也不能说你强制逼迫他,因为第一次是他自己制定的规矩,而且你给过他机会了!!




感谢邀请。孩子说话不算数怎么办?说到做到、诚实守信是每个家长希望孩子具备的好品质,可是往往很多孩子说过的话总是做不到,气到家长们暴跳如雷,例如:孩子报舞蹈班后,说好每天回家练功,结果就练了三天,怎么都不愿意练了;孩子答应每天放学回家先写完作业再玩,结果总是玩到忘了写作业,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

为什么孩子总是说话不算数呢?其实,孩子们都是假应答,为了迎合父母。而只有真承诺才会自主,自愿。其实家长们对孩子提出的种种要求都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并非孩子真实的想法,只有孩子自主、自愿地想去做一件事时,说出的话才是承诺。那么,如何让孩子做得说话算数呢?

1,家长做好说话算数的榜样。

家长自捡是否对孩子说话算数,是否经常对孩子如此说:你乖乖听话,下次爸爸给你买个可以遥控的飞机;等爸爸忙完这段时间的工作,就带你去动物园玩;你乖乖听奶奶的话,妈妈去给你买糖糖……父母平时不要总给孩子开空头支票,不要轻易做出承诺,一旦答应的事情就应想办法做到。如因客观原因没做到的,也应向孩子说明并道歉。

2,积极回应,正面肯定,不要负面暗示。

孩子对画画特别有兴趣,还说长大了要当个画家。妈妈给报了兴趣班,还说要想当画家就得多画,你每天把看到的美好事物或发生的趣事都画出来吧。

孩子高兴地答应了,结果画了没一个星期,孩子就不想画了,妈妈说,像你这样才画几天就坚持不了啦怎么当画家呀。孩子听完表示愿意继续画,结果没画几天又不愿意画了,一直反复了好几次。后来孩子再说当画家的事,妈妈说:你看你没画几天又不能坚持了,就你这样还想当画家呀。结果是,孩子越来越不喜欢画画了。

当孩子有一次没有做到自己答应的事,再次提起该事时,家长不要翻旧账,不要打击孩子。正确的做法是给予积极回应,赞扬孩子的想法,鼓励孩子去做。

3,适当推动,增加内动力。

当孩子内心很想去做某件事而没做到时,不要觉得孩子是说话不算数,有时只是因为不成熟不懂如何去实现,依情况家长可以帮孩子推动一把。让孩子“做到”并尝到成功的喜悦,促进孩子心力的增长。

专注科学育儿,坚持爱与自由的教育理念。感谢您的阅读,欢迎关注交流。




如何应对孩子说话不算数——理解孩子

一、看电视、玩电脑游戏的问题

举个例子,说好了游戏玩多久,到了点儿却不肯停下来;说好电视看多长时间,结果到了时间却还想看......结果家长认为孩子言而无信,很气愤,强行关掉电视,或者把孩子从电脑旁拖走,孩子很不高兴或者大哭,家长认为孩子活该:谁让你说话不算数呢?!真是理直气壮啊!

家长这么做,“理”真的直吗?

否!孩子这样的表现是一个很正常的心理现象,我们成人也是如此,不涉及“言而有信”的品质。想想我们自己,玩一个游戏,如果没玩完,就被强行制止,会很情愿吗?电视剧《甄嬛传》一集正看得津津有味,就让你停下来不许看完,你的感觉如何?一部好看的电影还没结束就被领导叫走,心里可能在暗暗地埋怨吧。所以,如果正在进行的事情没有做完,就停下来,心里总是不大舒服的。这其实与心理张力原理有关。

你不妨试一下:一笔画个圆圈,在交接处有意留出一小段空白。回头再瞧一下这个圆吧,此刻你脑子里必定会闪现出要填补这段空白弧形的意念。因为你总有一种出于未完成感的心态,竭力寻求终结途径,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被誉为现代社会心理学之父的德国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人类有一种自然倾向去完成一个行为单位,如去解答一个谜语,学习一本书等,这就叫“心理张力”。

所以,如果孩子正在进行的事情没有做完,家长就以“到时间了,说话要算数”为名强行制止,孩子可能就不大情愿,甚至揭竿而起来反抗了。这是正常的心理规律,与讲信用的关系不大。

那么应该怎么办呢?看电视、玩游戏,如果不约束的话,可能会无休止地继续下去啊。

最好的办法就是:先和孩子商量好,约定好,到了时间如果孩子还想再看一会儿,可以妥协几分钟;如果还想看,就再妥协一两分钟。这样孩子往往觉得沾了便宜,而心满意足地停下来了。参考我的“规矩”制定和执行都有弹性。这个方法实践证明还是很有效的,而且孩子一般不会得寸进尺。

这个方法在解决看电视的问题上要细化,因为电视节目通常时间在二三十分钟以上,如果预计不好时间,孩子没有看完,想停下会有问题。而且电视节目经常会有些噱头煽动孩子继续看下去。我的建议是用网络上的动画片、节目的视频代替电视节目,这样便于控制时间。参考如何预防孩子的网瘾。

二、说好的事情为什么不做呢?

一位爸爸说:四年级的女儿对自己要求过高,对于没信心、没把握的事情不敢去尝试,一旦去干了,没干好就觉得不舒服。那天就像有次朋友请客吃饭,本来说好要好好表现的,可一到那儿,看到没她认识的,又没有玩伴,说难为情,不肯进去吃饭。那我们建议回家,她又不肯,他妈妈终于生气骂了她。我建议她平静下心后再决定,结果还是老样子,不肯回家也不肯吃饭,最后强硬着拖她回去,一到家躺床上再怎么都不理你。她怎么说话不算数啊!

其实这与“守信用”没关系。孩子的性格如此,希望表现得好,但是又没信心,又紧张,所以不想进去吃饭。这相当于一个小的心理障碍,我们成人也是如此,有的不敢当众发言,有的一发言就直冒汗、打哆嗦,有的恐高。没有障碍的人觉得很奇怪,他紧张什么,有什么好怕的,但对于当事人来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虽然当初说好了,但是临时又紧张起来,是难以克服的。接着理解一下孩子,她不肯回家,可能是因为她不想因为自己而破坏了父母的饭局(她还是一个想把事情做好的人),其实只要顺乎她,让她在外面等着就可以了。

这种事情其实很多,本来孩子对登台表演有些紧张,在家说好了,但是登台前又害怕了;说好了见面要问好,但是见了阿姨又不想问了......此时最忌讳的是强迫孩子,这会让孩子更紧张,以后遇到相似的情形下可能有更大的心理负担,最终可能真的成了心理障碍了,那就追悔莫及了。我咨询的一位妈妈就是这样非常

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理解孩子,懂得他的心理,知道哪些事情是正常的,不要空洞地用“说话算数”来约束、压制孩子。

三、先理解孩子,而不是用“说话算数”约束他

一位妈妈在我这里做长期咨询已经一个月了,她最近高兴地告诉了我一件事情:

最近每当我遇到问题时就用您博文中的那句话警醒自己:理解,理解,再理解,的确很有效果,它会让我在第一时间保持冷静,然后再寻求解决的办法。昨晚孩子的语文作业是背诵课文,开始说好了背诵课文是他自己的事情,他自己来完成。看他半天也不行动,我有点急了,眼看快九点了,孩子仍然呆在那里,我心里开始焦虑了,心想孩子怎么说话不算数呢?有些想发脾气的冲动,这时我对自己说,一定要理解孩子,不要简单地说“说话不算数”,他肯定也想早点完成作业。于是我过去看他要背的课文,原来课文较长,孩子无从下手,我告诉他可以先分段背,再整篇背,孩子采用这个办法后很快就把课文背下来了,期间我一直陪在他身边,每背完一段我就鼓掌或亲他一下以示鼓励,孩子很开心,在不知不觉中就把课文背完了。后来我不禁暗自庆幸没有责备孩子,同时也使我深深的感到理解孩子有多重要。

当我们看到孩子没有按照约定来做的时候,先不要着急给扣上一个不守信的帽子,试着先去理解他,也许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钥匙。




首先,我们要厘清一个概念,孩子“说话不算话”到底是怎样一种情况?所谓的“说话”,到底是孩子自愿地、主动地给你许下了诺言,还是你给孩子下达的命令?孩子是否是因为某些原因,“被迫”对你做了承诺?比如,如果他不答应你的要求,就可能一分钟的动画片也看不了了,所以作为“缓兵之计”,只好先先答应要求,至于完成度嘛,就顾不了那么多了。这样一来,所谓的“承诺”的执行力必然会大打折扣。家长因为孩子没有完成自己所“命令”的要求,而给孩子扣上了说话不算话,不守承诺的帽子,长此以往,孩子很容易在内心里就把自己归类为不守信用的人,甚至会破罐破摔,成为一个恶性循环。

所以,解决孩子说话不算话的问题,首先,就是不要强迫孩子“许诺”,适当地“放权”,给孩子自由安排的权利。比如说,孩子回家究竟是先看动画片还是先弹琴,都不必严格限定,只要最后能够完成练琴的目标,剩下的可以让孩子自己来安排。孩子得到了充分的自由和尊重,对诺言不会产生压力,反而会有一种比较轻松愉悦的心态,自觉地去完成学习目标。在一开始给孩子充分自由的初期,可能会有一段比较混乱的时期,但是这正是建立新的生活秩序的过渡期,要充分相信孩子,给他足够的信心,慢慢地,情况一定会有所改善。

但是同时家长也要告诉孩子,对于“诺言”,不能轻易许诺,一旦许诺,就要尽量去实现,要珍惜自己的信用值。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许诺,为了所谓的“面子”或者眼前的一点点利益,轻易许诺,最终实现不了的时候,只能是丢了西瓜拣芝麻。

当然,要培养孩子信守诺言的习惯,一定要从家长自身做起,答应孩子的事情,事无巨细,都要尽量地去实现,实在做不到的,要郑重地向孩子道歉,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了这样信守承诺、勇于担责的家长,才会有珍惜信用,言出必行的孩子。




原始地址:/yanjie/65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