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孩子放老家,一周回去看一次能行吗?

我试过一次,也是老人需要互相陪伴,觉得不能因为自己让父母分离。就让孩子回了老家跟着姥姥姥爷住了一周,小时候不懂事,孩子好放,但是凑上了小儿急疹,孩子发烧,老人害怕处理不好,又回到我们身边看了。那时候孩子一岁多,后来孩子大些了,一些关于她的决定需要跟她商量,如果不商量强制她回老家,孩子会有抵触和叛逆,也会在每周一次的见面中,增加分离焦虑。如果你产后焦虑,睡眠不好,可以尽量说服老人过来,让孩子跟老人睡觉,但起码孩子在身边。孩子有些症状你也照顾的上。




这个根据孩子年龄来看比较合适。

如果是幼儿园之前,建议一岁半之前自己带,小孩在这个时间段最需要父母陪伴和安抚情绪,此刻如果父母长期不在孩子便会缺少建立亲密关系的基础。孩子成年进入叛逆期以后,会比较难处理。作为最亲密的父母在最开始的基因深处没有留下良好的种子,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有事宁愿自己扛也不愿意与父母分享。

孩子的成长过程不可逆,错过了陪伴错过了分享他的喜怒哀乐,等到慢慢长大,孩子有了独立意识自然也就不需要父母了。尽可能还是多陪伴,如果实在因为特殊原因只能这样,也建议尽量减少这种时间。




感谢邀请:

个人意见:

宝宝0–1岁时孩子需要情感的抚养,这个时候的看起来什么都不懂但是是培养感情最关键的时候。

1-2岁是宝宝自信心建立的关键时期,不知你有没有遇到父母带的宝宝见人问好跟小朋友打招呼都不会胆怯,爷爷奶奶带的就会是另外一副模样。本质上因为孩子内心不够自信,不是爷爷奶奶不爱孩子,而是大多数爷爷奶奶都过于溺爱孩子,会给孩子的错找各种借口。

3-6岁是给孩子立规矩的黄金时期,这时候的孩子已经开始有自己的心思跟主见,随着长大第一个叛逆期也到来了4岁之后特别明显。这时候一定要带到自己身边,言传身教。




谢邀。

不知道你宝宝多大。

0-3岁是宝宝发育的重要时期,各方面能力开发的窗口期。而这段时间父母的陪伴是非常重要的。

不能说缺乏父母陪伴,宝宝就发育不好,但是有父母陪伴一定是加分的。

1.体格发育方面,宝宝即使是人工喂养,量和频次的控制也是比较精细的,并且随着宝宝月龄的增长,需要调整,包括随之而来的辅食添加等问题;另外,随着月龄增加,需要关注宝宝各类动作能力的发展,必要时需要及时干预;

2.情感方面,陪伴者就是宝宝的全世界,这个角色妈妈是最合适的,因为妈妈是带宝宝来这个世界的人,会全情投入地为这个小小新人做“导游”,让宝宝与这个世界接触。妈妈的陪伴,关系着宝宝以后的安全感和信赖感。

3.语言、大脑发育方面,大脑在7岁前发展的非常快,研究发现,70%的关键期都是在七岁之前,50%是在三岁之前。体格好不好可能仅仅关乎吃喝,大脑的发育则需要各种刺激和锻炼,妈妈在这过程中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陪宝宝说话、讲故事,看图片,做游戏等等都是在帮宝宝发展他的能力。

以上是从宝宝发育方面来看,那么从亲子关系方面来说,前期的陪伴也是非常重要的,3岁以后宝宝就需要正式进入学习阶段,如何让宝宝信赖父母,父母如何能与宝宝站在统一战线,共同面对以后越来越紧密的学习教育合作,前期的感情基础也非常重要。

当然,产后焦虑也是不容忽视的。这个问题是有原因可循的,产后情绪问题通常是因为孕期激素变化,产后技术水平突然回落导致的,一般会持续半年左右,这段时间妈妈要了解这个事实,家人给予理解、宽容和帮助,多多进行情感交流,相信这段时间会很快过去。如果情况难以缓解,也可以求助医生。

生宝宝之后,新爸爸新妈妈肯定会遇到很多前所未有的困难,需要勇气、努力。当然也要想办法寻求帮助,获取资源。到将来,你会为自己的努力而骄傲,为宝宝的成长不留遗憾而自豪。加油!




其实我和你的经历一样。我生完孩子和你一样,老人不想过来,在我软磨硬泡下来了半年,第二年开春,说家里有农活就带着孩子回到了老家。

我家和我工作的城市很近,高铁也就40分钟。我也是一周回去看孩子一次,坚持了3年。慢慢我发现,我在家和不在家孩子是两种不同状态。我在家的时候,孩子脸上始终挂着笑容。不在家的时候,家人说孩子似乎很内向,不爱说话。

孩子上了幼儿园后,一天晚上她问我:为什么别的小朋友都有爸爸妈妈在身边,我没有啊。

我说:你也有啊,只不过爸爸妈妈因为工作不能守着你。

女儿说:你还记得,我刚上幼儿园的时候,你送我上学吗?

她现在上大班,我送她上学还是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已经2年了,孩子还记得这么清楚。我知道陪伴是多么的重要,我已经错了2年,我不会再错下去了。

于是,今年7月份,辞掉了北京的工作,回到了孩子身边。

不说能不能行,我只说我自己得亲身经历,以供参考。




原始地址:/yanjie/69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