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东坡趣事
苏东坡是北宋时候的著名文学家,他和当时的白云寺怀仁和尚交情颇厚,彼此都很欣赏对方。但是两人在一起的时候,时常斗嘴,流传下不少幽默风趣的故事。
一天苏东坡又去找怀仁和尚玩,一进庙门便大声喊:“秃驴何在?”
怀仁和尚一看是苏东坡,便微笑着说:“东坡吃草。”
2.纪晓岚趣事
纪晓岚,乾隆时的大学士,总篡《四库全书》。他精力过人,日夜能做文章数十篇。他烟瘾极大,普通的烟斗不能满足他的烟瘾,便特地请工匠制了一人比普通的烟斗大四五倍的烟斗,斗内可以装不少的烟。
每日上朝的时候,他烟斗里装的烟,在轿子里可以从家里吸到午门。
有一次,他的烟斗被小偷窃走,家丁惊恐,怕主人怪罪下来担当不起,把这件事报告他以后,他却笑了笑说:“我的烟斗特别大,决没有人要用。你们拿两吊钱到琉璃厂旧货肆,保你能找来。”果然不出所料,家丁去琉璃厂找到了这只烟斗。
你好!读有趣的故事,能给人带来乐趣,同时还会给人启发。
我很乐意在这里把我觉得有趣的古代的小故事与你分享,希望你会喜欢。
1.乞丐≠状元?
传说在明代的时候,有个穷书生一心想考状元,有时候在梦里都在参加考状元。但自己为了考试,家里的东西都卖完了,就只有老婆孩子了,这可怎么办呀?日子一天天过去,这位穷书生也沦为乞丐,哎!好可怜!
眼看又要举行考举了,迫不得已,穷书生厚着脸皮去向岳父借钱,没想岳父嫌弃他丢面子,把他拒之门外,好心的仆人偷偷地给了他一点钱,结果他竟然考中了!
后来,岳父为了给自己脸上争光,急欲让所有人都知道自己是这位状元的岳父,拿着厚礼,带着仆人去拜见状元女婿,只见女婿兴高采烈地迎上来,岳父赶紧鞠躬献礼,出乎意料的是女婿只请了仆人进门,把他这个岳父拒之门外。
2毛驴该怎么骑?
从前,有母子俩牵着一头小毛炉,准备到集市上卖掉小毛炉补贴家用。半路上有人笑话说:“真没见过这么笨的,有驴不骑。”
母亲听了觉得有道理,便让儿子骑在驴背上,继续赶路。
一会儿,又听见过路的人笑话道:“真是的,怎么会有如此不懂孝道的孩子?自己怕累大人就不怕累?”
骑在驴背上的儿子听了觉得也是,连忙从驴背上跳下来,让母亲骑上。
又过了一会儿,又听路人议论:“哎,后娘养的孩子好可怜!有驴却轮不上孩子骑……”
于是,这次干脆母子俩都骑在驴背上。
走着走着,没想到又有人惊讶道:“天下竟有这等蠢货!俩人一起骑驴,这不是要小毛驴的命吗?”
……
母子俩赶紧下来,用绳子绑紧驴蹄子,俩人用棍子抬着艰难地走着,没想到,在过一个窄桥的时候,因驴不停地挣扎,俩人实在抗不住了,驴掉到桥下的河里,眼睁睁地看着被河水冲走了。
怎么样?看了我分享的小故事是不是能换来你的开怀大笑呀?
希望你喜欢我的分享!祝你笑口常开!
黄瓜的由来和很多蔬菜水果一样,是汉代的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带回来的
但是在那会儿黄瓜并不叫黄瓜,而是叫胡瓜
因为黄瓜的原产地是塞外胡人的领地(发源于印度地区),所以因此得名。
汉人习惯将同时期其他的民族称为胡人,直到五胡十六国时期
由于后赵皇帝石勒是羯族人,早年还沦落为奴隶,特别憎恨其他人称他为胡人。于是下令无论是说话还是写字,都禁止出现“胡”这个字,违者格杀勿论
后来有一年,石勒宴请群臣,其他群臣都是盛装出席,只有汉族大臣襄国郡守樊坦是衣衫褴褛地赴宴。石勒看到以后很生气,便问他为什么穿成这样就来见他
樊坦气愤又委屈的表示:臣也不想穿的破破烂烂的来见陛下,但是胡人没有道义,把我们的衣服都抢走了,我没有好衣服可以穿了啊!
樊坦光说完就意识到了自己犯了大忌,当着皇帝的面说了避讳的字,石勒也很生气,但是考虑到宴会正在进行当下不好发怒,于是就先决定先用膳。
在用膳的过程中,石勒用筷子指着一盘胡瓜,问樊坦说:这是什么东西?
樊坦也开始胆小慎危,因为他知道如果直接说“胡瓜”的话那脑袋肯定不保了,思考再三后作出了这么一首诗:
“紫案佳肴,银杯绿茶,金樽甘露,玉盘黄瓜。”
这首诗不仅对仗工整,而且还巧妙地用黄瓜代替胡瓜,也避免了皇帝听到避讳的“胡”字
石勒听后十分满意,便不再跟他计较刚才犯忌讳的事情,樊坦最终通过一盘黄瓜保住一命。从此以后,胡瓜的名字也慢慢由黄瓜代替了。
苏轼在京城会考时候,主审官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学家欧阳修。他在审批卷子时被苏轼的华丽文风说倾倒。为防徇私,那时考卷均无记名。所以欧阳修虽然很想选这篇文章为第一,但他觉得此文很像门生曾巩所写,怕落人口实,所以最后评为第二。一直到打榜时候,欧阳修才知道此文作者是苏轼在知道真实情况下欧阳修后悔不已,但苏轼缺一点计较的意思也没有,苏轼的大方气度和出众的才华叫欧阳修赞叹不已:这样的青年才俊,真是该让他出榜于人头地啊
竹林七贤:“露体狂”与“吝啬鬼”
在中国哲学的分支中,有一门学问叫做“魏晋玄学”。
搞魏晋玄学的都是一帮什么人呢?用八个字来形容就是:“自然本真,放浪形骸”,用beyond的歌唱出来就是: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关爱纸条君年龄,请你们一定要说听过)
“放浪形骸”的典型代表就是竹林七贤,比方说,竹林七贤中的刘伶。
《世说新语》就对他有这样的一段记载:
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
——《世说新语·任诞第二十三》这句话意思是说:刘伶经常不加节制地喝酒,任性放纵,有时在家里赤身裸体。有人看见了就责备他。刘伶说:“我把天地当作我的房子,把屋子当作我的衣裤,你们干嘛跑进我裤子里来!”
浑身上下不穿衣服走来走去,确实有点辣眼睛。不过,这倒也是“露体狂”刘伶率性本真的一面。
记得有位西方哲学家曾经说过:“衣服就跟政府一样,是人类纯真的天性被破坏后的产物。”刘伶可能是因为率真的天性未遭破坏,所以能不受衣服的约束吧。
赛孟尝报恩的故事
顺治元年,山东青州有一名仕唤作齐佰溪,祖上世代经商,家境殷实,佰溪本人喜交天下好友,仗义疏财,有求必应,江湖中人称其“赛孟尝”,在当地颇有名气。
不料想一日门下武士因抱打不平惹上人命官司,齐佰溪助其逃亡而惹祸上身,受到官府通缉,情急之下也逃出青州,一晃数月有余。
这一天齐佰溪逃至安丘县,偏逢天降暴雨无法继续赶路,便在一户人家的屋檐下避雨,并不敢敲门叨扰。这时门内走出一面相粗犷的农夫,见了齐佰溪非但不惊不恐,反而礼貌有加,看暮色将近便留他过夜。
齐佰溪甚是感激,问其姓名,农夫道:“在下姓李名桥,祖上本是前朝重臣,后家道中落,流落至此。”佰溪惊,又问农夫现以何为生,农夫答:“前些年本还有些家业,只怪我嗜赌如命,将祖上房屋田产输了干净,现守几分薄田度日”。齐佰溪听闻本想劝慰几句,但话未出口又咽了回去。
后从交谈中,李桥得知此人正是远近闻名的齐佰溪,大喜过望,吩咐妻子杀掉家中唯一的下蛋母鸡,从邻家借来烧酒一壶,尽力款待,无不周到。
次日雨停,佰溪告辞,发现马吃剩下的茅草饲料竟十分潮湿,而且长短不齐,便问李桥何故,李桥说道:“实不相瞒,家里没有饲料,昨夜妻子将屋上的茅草取下来将马喂了。”
佰溪大为感动,当即拿出身上所有钱物以示感谢,李桥连连推辞:“你我虽萍水相逢,却是君子之交,使钱何故?”佰溪拗不过,留下贴身玉佩一枚,叫李桥日后有事务必前往青州求助,以此物为信。
后齐佰溪门下武士得知主人受到牵连,便自己投案,佰溪家人使些银两买通官府,赦免佰溪无罪,佰溪回到青州重新过起锦食无忧的生活。一晃已过多年,李桥之事抛诸脑后。
这一年,天下大旱,正值饥荒,李桥夫妇生活更加困苦,不知如何熬过这艰难日子,夫妻二人一筹莫展之时,忽然看到了当年佰溪留下的玉佩,李桥决心前往青州碰一碰运气。
到了青州找到齐府,家丁见李桥蓬头垢面,衣不蔽体,一把将其拦下,不由分说向外驱赶,李桥不与家丁纠缠,说道:“和你家姥爷说安丘李桥求见,”
家丁一怔,平日里虽只是为齐府看家护院,但有头有脸的人物也不少见,看这李桥似有来路,不敢怠慢,急忙禀报。
俗话说贵人多忘事,佰溪乍一听姓名,并未想起是谁,且平日里来投靠的人数不胜数,早已疲于应付,摆摆手示意家丁将此人撵走,家丁不快,出门推了一把李桥,啐道:“哪来的泼皮无赖,老爷不认得你,滚滚滚!”
李桥先是一惊,气了个够呛,愤愤然的想走,忽然想到那枚玉佩,立即交于家丁,家丁识得此物,懊悔骂错了人,连连作揖,急忙忙将此物呈给齐佰溪。
佰溪见了此物方才想起当年之事,赶紧从床上爬起来,来不及穿戴整齐,趿拉着一只鞋跑去相见,见到李桥分外亲热,速速迎进屋来,锦衣玉食,好生款待。
这样的神仙日子也就过了两三天,李桥便坐不住了,自己是有吃有喝,潇洒快活了,家中的妻子饥寒交迫,怎叫人放心的下。
李桥本想讨些钱财自回家去,但不知为何,每每话到嘴边如鲠在喉,无论如何也是说不出口。
又住了几日,李桥为家中妻子性命担忧,把心一横,找到佰溪说道:“多谢齐兄几日款待,此中恩德李某莫不敢忘,只是家中尚有妻子受冻挨饿,实在放心不下,李某这就告辞回乡了。”
齐佰溪听闻,不做过多挽留说道:“李兄放心,此事我心中有数,早已为你安排妥当。”说罢命人呈上些许银两钱粮,以做盘缠之用。
李桥万分感激,行大礼谢之,齐佰溪说道:“不敢当不敢当,莫逆之交是你我缘分,只是今日天色已晚,何不明日一早再行启程?”李桥并不推辞。
当晚,齐佰溪忽然兴致大起,派人邀来一众赌徒,在家里开了临时赌档,嘈嘈杂杂,好不热闹。
李桥闻声而至,一见桌上牌九骰盅,不免手痒,但拿着佰溪赠送的盘缠上赌桌,岂不寒了佰溪的心?
犹豫不决之时,竟糊里糊涂地被众人哄推至桌前,齐佰溪并不表态,自顾地玩着手里的骰盅,李桥见状,放开手脚和众人耍了起来。
结果可想而知,不到天明,李桥的盘缠竟输得一干二净,佰溪默不作声,拂袖离去。李桥羞愧难当,心中不免怨恨起来:什么赛孟尝,若是不想救济何不直说,假仁假义散些银两,又以这种方式寻回去,真是卑鄙至极!我李桥果真是瞎了眼!
想到这里,不等天明,李桥孑然一身不辞而别,发誓此生再不登此门。
李桥一路乞讨回到安丘,担心妻子耐不住苦寒早已亡故,又想到在齐府受的屈辱,家门未至已是泪眼婆娑。但回家中不免吃了一惊,妻子在家穿戴整齐,衣食无忧,银两钱粮堆满草屋,李桥使劲掐了掐自己,感到疼痛方知不是做梦。
询问妻子后才得知,就在他到齐府的第二天,齐佰溪便命人将钱粮财物一并送至安丘家中,并附有锦囊一个。
李桥拆开锦囊,见内有字条一张,如是说:“李兄休怪,盼兄戒赌,出此下策,所赠钱粮财物兄务必尽数收下,以报当年收留之恩,若日后兄誓不再赌,此钱粮财务足够兄日后生活之用。”
李桥看后,泪流满面,自此再没上过赌桌,日子过得有声有色,后来人至中年,竟慢慢发迹,富甲一方,但齐家恩情莫不敢忘,多年来亲如手足,互敬互助,被后世传为佳话。
“天衣无缝”顾名思义指天上神仙穿的衣服没有缝隙,后比喻事情周密完善,找不出任何破绽。也形容文采极好,浑然天成。这个成语说的是一个“不解风情”的小故事。
这个成语记载于前蜀人牛峤的《灵怪录.郭翰》,其中有:“徐视其衣并无缝,翰问之,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
南北朝时期,有个叫郭翰的英俊小生,能书善画。盛夏的一个夜晚,他在树下乘凉,但见碧空如洗,明月斜挂,满院都是桂花的香味。突然,回头一看,一位明艳动人的仙女含笑站在他的面前。
郭翰先是一愣,然后施礼作揖,很有礼貌地问:“小姐,您是从哪里来啊?”仙女说:“我是织女,从天上来。”于是郭翰噼里啪啦,连珠炮似地问了好几个有关天上的问题,最后说道:“你口口声声说你来自天上,用什么证明你没有骗人呢?”仙女就让郭翰过去看她的衣服,果然,一点缝隙都没有。仙女说:“天衣无缝,你连这个都不懂,还称什么才子,我看你就是个傻瓜。”郭翰只是傻笑,再一瞧,仙女已经消失了。
仙女说得没错,郭翰确实是“傻”。傻就傻在,女神有意制造机会让郭翰搭讪,但郭翰不解风情,不懂浪漫,尽问些“查户口”的问题,女神刚开始也许有点耐心,一看这家伙没完没了,情商不在线,懒得在你身上浪费时间,故而拂袖而去。
也许仙女走的时候,嘴里还嘟囔:“哎,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啊!”
姜子牙还未出名时,曾经是一名在朝哥菜市场买猪肉的屠夫。迫于生计爱耍些动作来吸引人来购买猪肉。但又不像一辈子只做一名屠夫。于是在周文王走访集市时。故意把玩刀子,将刀子弄得哗哗响,并挥动屠刀以展示自己的高超技艺,凭此来吸引周文王的关注发现自己的与众不同。
小时候
朱元璋:“长大了我当了皇帝每人赏一个大饼”
小伙伴:“叩拜皇帝大哥”
当皇帝后
小伙伴:“陛下,臣只想吃大饼”
朱元璋:“不行,这样会让人觉得俺对不起兄弟”
朱元璋:“来人,上铡刀”
小伙伴…………!
苏轼在京城会考时,主审官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学名家欧阳修。他在审批卷子的时候被苏轼华丽绝赞的文风所倾倒。为防徇私,那时的考卷均为无记名式。所以欧阳修虽然很想点选这篇文章为第一,但他觉得此文很像门生曾巩所写,怕落人口实,所以最后评了第二。一直到发榜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文章作者是苏轼。在知道真实情况后欧阳修后悔不已,但是苏轼却一点计较的意思都没有,苏轼的大方气度和出众才华让欧阳修赞叹不已:“这样的青年才俊,真是该让他出榜于人头地啊(成语出人头地就是从这儿来的)!”并正式收苏轼为弟子。
失传的贼药
明嘉靖年间,金州城里有个叫王大年的小偷,由于入行不久,技艺不娴熟,又兼独自作案,缺少照应,因此,十次作案有九次被抓,每次被抓,都是先被主家暴打一顿,再送到官府。这天,他偷窃时再度失利,半年之后,他被放了出来,出了监狱的大门,在一个偏僻的山坳前,张大年看到了让他目瞪口呆的一幕!
不远处,一位银发老者手拿一根粗大的木棍,正在暴打跪在地上的两个光着膀子的年轻人。老者手里的木棍“噼里啪啦”雨点般地落在两个人的身上。可奇怪的是两个年轻人虽然嘴里大呼小叫,但身上并无明显的伤痕。大约打了有半个时辰,老者打累了,这才随手丢掉木棍,挥手叫起地上的两个年轻人,扬长而去。
王大年大感诧异,刚才那顿暴打要是换了自己,就是不被打残废了也得脱层皮,可那两个年轻人挨完打,竟然像没事人一样,这里面难道有什么蹊跷?他不由自主地想,要是自己弄清楚并掌握了其中的秘密,以后再行窃时,不就不怕打了吗?想到这里,他没有犹豫,立即悄悄跟了上去。
他不远不近地跟着那3个人,直到他们走进一所宅院。知道他们住在哪里之后,只要有时间,他就在那所宅院附近转悠。这天,他看到两个年轻人中的一个独自走了出来,工夫不大,那个年轻人提着酒肉从原路回来了。这时,一个黑脸大汉突然夺了年轻人左手中的肉,扭头就跑。年轻人一愣,脱口而出:“抓住他!”见黑大汉跑到王大年身边,王大年伸出一条腿,将黑大汉绊了个狗啃屎,然后拾起地上的肉。此时年轻人也赶到了,王大年将肉交到年轻人手中,年轻人十分感谢。趁他们说话之机,黑大汉爬起来跑远了。见状,王大年心中暗笑,他让堂哥配合演了这出双簧,接近了那个年轻人,就这样,他顺利地知道了年轻人的名字叫张诚。
这天,王大年观察到那个银发老者和另一个年轻人骑着毛驴外出了,等两人走后,王大年迅速进了那所宅院。张诚见到他,不禁一愣,王大年赶紧解释说,认识这么久了,一直想和他喝点酒好好聊聊,今天恰好有空。听王大年这么说,张诚满面堆笑地说:“要请也该我请你啊。你帮过我的忙,还没谢你呢!”张诚锁好门,和王大年来到附近一家小酒馆,找了个僻静的座位,点了酒菜,就开怀畅饮起来。王大年因为心中有鬼,所以一个劲地向张诚劝酒,工夫不大,张诚就醉了。
见时机到了,王大年说出了埋藏在心中许久的困惑,问张诚:“你们为什么那么抗打呢?”酒后吐真言,张诚得意地告诉王大年说:“大哥你说这事呀,不瞒你说,这多亏我师傅的灵丹妙药!”张诚告诉他,师傅叫刘春元,那个年轻人是师傅的儿子,叫刘永涛,今天他们父子俩到乡下扫墓去了。这种药是师傅从附近的山上发现的,师傅给它起了个名字叫“贼药”,这种药材捣碎后用酒内服,有抗打的奇效,可以挨得各种毒打,最多伤到皮肉,不会伤及内脏及筋骨。
世上居然有这种药!事已至此,王大年也就不隐瞒了,他说自己是个小偷,屡屡被抓挨打,想让张诚给他偷出一些“贼药”来。听王大年这么说,张诚“噗嗤”一声笑了,“这么说来,我们是同行了!你费那个劲干什么,干脆你加入我们算了,这样也好有个照应!”
听说张诚他们一伙也是贼,王大年不禁也乐了。
刚开始,刘春元并不收王大年这个徒弟,还迁怒于张诚泄露了秘密。王大年见刘春元拒绝了自己,并未泄气,在院中跪了三天三夜。最后一夜下起了瓢泼大雨,王大年被淋成了落汤鸡,又累又饿又冷,一头栽倒在地。等他醒过来,发现自己已经在温暖的房间里,刘春元师徒三人正对着他笑。王大年明白,这是刘春元收下自己了,看来自己的苦肉计成功了。
还别说,以后再行窃,刘春元负责望风,他们师兄弟三人吃过“贼药”,轮流进入目的地行窃,“战果”颇丰。王大年算是开了眼界,他这才明白,偷窃也需要技巧,而刘春元经过多年的“实战”,总结出一套十分有效的经验,既有“实战经验”,又有“贼药”保驾护航,他们次次都没走过空,日子越过越滋润。
王大年感到不解的是,每次顺利偷窃之后,刘春元把赃物放置妥当之后,就带着他们找个僻静的地方,让他们光着膀子跪倒在地,然后用木棍将他们好一顿暴打。他为此偷偷问过张诚,张诚压低了声音含笑告诉他:“这是师傅的独特嗜好,他早年曾是位教书先生,有这种瘾,哈哈……”听张诚这么说,王大年心说,没想到师傅还有这种古怪的嗜好呢!
虽然王大年的日子越过越滋润,可他还是不满足,因为入伙晚,每次他都分得小头。他心中有个迫切的愿望,那就是尽快搞清楚“贼药”到底是什么,然后自己拉起人马干!他发现师傅常常独自上山,每次出去,都采回来一口袋药材,这种药材到底是什么?附近的山上植物太多,不下数百种,要是一一实验,并不现实,于是他决定跟踪刘春元,搞清楚师傅采的到底是什么。
这天,他看到刘春元又上山采药了,就偷偷跟在后面。半天之后,见师傅爬上了二龙山的悬崖峭壁,他悄悄地戴好面具,在一块岩石后埋伏起来,等刘春元沿着原路返回时,王大年猛地站了起来,大喝一声。受此惊吓,刘春元站立不稳,一脚蹬空,摔了下去……
见刘春元摔了下去。王大年迅速爬下山来,打开师傅的口袋,终于看清楚了师傅采的药材。这是一种藤状植物,开着白色的小花,还散发着一种淡淡的香味。这种植物平时极难发现,因为它生长在悬崖边的岩石缝里。看清楚之后,王大年将口袋丢进了山下的大河里,然后偷偷潜回住处。
傍晚时分,见刘春元还没回来,刘永涛和张诚着急起来,王大年假装和他们一起寻找,最终在二龙山的山下找到了刘春元的尸体。师傅一死,没了主心骨,再加上“贼药”并没有传下来,树倒猢狲散,三人散了伙,各奔东西。
回到家中,王大年决定联合儿子和几个侄子一起发财。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王大年长出了一口气,先将刘春元传授给他的“技巧”传授给子侄们,让他们把各种偷窃技法训练娴熟。
这天,他觉得时机已然成熟了,就打算去偷窃几天前看中的一大户人家。晚上行动前,他将偷偷研制的“贼药”让几个子侄用酒送服。还别说,头一次行动就顺风顺水,这一晚,他们收获极大。看着摆在面前的金银珠宝,王大年不禁得意地笑了。
几天之后的一个晚上,王大年决定再次出击,没想到还没行动,他的一个子侄竟然口吐白沫,冷汗直冒,浑身无力,一头栽倒在地。接下来他儿子和另外几个侄子也出现了同样的症状。这下子王大年慌了手脚,心说这是怎么了,难道是中了什么邪?要么就是子侄们初入此行,受了惊吓?
谁知请了好多大夫,治疗了两个月,子侄们症状不但不见轻,还有越来越重之势。这下子王大年是真害怕了,他特地花大钱请来了金州的名医王满银大夫。王大夫看罢,摇了摇头,问王大年这几个人此前服过什么药。犹豫再三,王大年拿出一棵藤状植物说:“实不相瞒,他们此前都服用过这种药物。”王大夫一见。当即大惊失色,说这种藤状植物学名叫暴打草,人服用之后能抗毒打不假,可这药材有一个厉害之处,那就是人吃了,一个时辰之后,必须得暴打他一顿,不然的话,药性在体内发作,让人血脉贲张,体热如火,周身发抖,冷汗直冒。到后来,患者会极度痛苦,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人就算废了,病到这分上,就是神仙也难治了!
听王大夫这么说,王大年悔恨交加,他没想到由于自己的贪婪和一念之差,竟然害了儿子和几个侄子。在一片抱怨声中,王大年忧郁成疾,不久之后就郁闷而死。王大年死后,“贼药”也就彻底失传,成为金州百姓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笑谈
历史上有趣而又让人回味的小故事多得就像天上的星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推荐两本书给你,希望能帮上忙。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临川王刘义庆广招天下文人雅士,搜集名士逸闻趣事,经过润色整饰,编撰成书。分为三十六类,每类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可谓是自汉末至东晋数百年的段子精华。随便举两个故事:卫玠从豫章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玠先有羸疾,体不堪劳,遂成病而死。时人谓“看杀卫玠”。
荀巨伯远道去探望生病的友人,却遇上胡人攻打这里.朋友对荀巨伯说:“我今天可能没救了,你快点离开吧!”荀巨伯说:“我远道来看望你,你却让我离开,这种弃义求生的事,哪里是我荀巨伯做的出的!”胡人攻进城内,对荀巨伯说:“大军来到,全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人?”荀巨伯答道:“我朋友有病,我不忍丢下他一个人.我愿用我的生命换取他的生命.”胡人听罢互相说道:“我们这些无义之人,攻进的是有道之国啊.”于是就撤兵离去了.这座城池得以保全.
《搜神记》
《搜神记》是一部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故事的小说集,作者是东晋的史学家干宝。原本《搜神记》已散,今本系后人缀辑增益而成,20卷,共有大小故事454个。主角有鬼,也有妖怪和神仙,杂糅佛道,所记多为神灵怪异之事,也有一部分属于民间传说。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是从一个乞丐通过自身的努力,最终当上了君王。据说他当上皇帝后啊,他家乡的那些亲戚和小时候的伙伴们,都想从他身上沾点儿光,想着某个一官半职。其中有两个原来最要好的小伙伴从家乡来到京城找他,求他给个官做做。
第一个人说:“皇帝呀,虽然你现在做了皇帝,你还记得小的时候我们在一起玩的故事吗,我记得于一次我们去放牛,在山上肚子饿了,于是我和你穿过芦苇丛去偷人家的蚕豆来煮着吃,蚕豆用瓦罐装着,蚕豆还没煮熟,你就偷吃了,结果被我发现。两个人发生了争执,你把瓦罐打坏了,蚕豆撒了一地,你抓起来就往嘴里塞,没想到塞了一块瓦罐的碎片到嘴里,卡住了喉咙,卡的两眼冒金花,后来是他帮助朱元璋怎么取出来的。”朱元璋听的不耐烦了,他还在喋喋不休,述说着朱元璋当年如何如何惨,他是如何帮助朱元璋的。说完被朱元璋叫人拖下去杀了。
朱元璋又问第二个人:“你有什么想要说的吗?”那个人连忙答道:“陛下,想当年我跟随您东征西战,我只有一把破刀却斩下了多少草头王的头颅,有您的英明领导,讲师们个个虎虎生威”。每次大战陛下都是亲自冲锋陷阵,将士们跟随你一鼓作气打破了罐州城,虽然汤元帅,但却逮住了“豆将军”。后来遇到了草霸王挡住了咽喉要道,后来您带领大家以智取胜,大破草头王。从此势如破竹直抵京都。有您的领导,我们的国家一定会繁荣富强、国泰民安。
结果朱元璋给这个人封了个将军,跟着“鸡犬升天”。同样的一件事,一个用了闲言碎语。揭露朱元璋的短,让朱元璋感到羞愧和不耻,结果恼羞成怒。而另一个人用了另一种方式,诠释了朱元璋当年金戈铁马,驰骋沙场的英勇无畏,雄才大略。结果获得了截然不同的后果。
【姜子牙的自荐】姜子牙还未出名时,曾经是一名在朝哥菜市场买猪肉的屠夫。迫于生计爱耍些动作来吸引人来购买猪肉。但又不像一辈子只做一名屠夫。于是在周文王走访集市时。故意把玩刀子,将刀子弄得哗哗响,并挥动屠刀以展示自己的高超技艺,凭此来吸引周文王的关注发现自己的与众不同。
【张良之计】相传在项羽在战败后,因为无路可逃最后来到乌江畔准备逃过追捕,不料发现有大量的蚂蚁聚集在湖边,项羽感到好奇便驻留观之,未料蚂蚁聚集后形成了“项羽自刎乌江”六个大字,项羽便认为是天要亡他,后自刎乌江。然而这只是张良的诡计,早前派人用蜂蜜写上这六个大字吸引蚂蚁过来的办法罢了。可怜的项羽在又气又急之下未能看出他的阴谋。最后投河自尽了。
【汉恒帝的博物馆】汉恒帝按理说是天子,要什么有什么。可他有个怪癖,喜欢去偷大臣家的东西。本来说一声的事情,可是汉恒帝偏偏喜欢做“梁上君子”去拿。后面慢慢的积累下来,不出几年便将文武百官都拿了个便。这还不算完的呢。汉桓帝还做黑账,专门将户名与所偷的物品都记录在案。哪家是哪家的都写的清清楚楚。并将这些偷来的东西都放在一个保管良好的密室里。不知情的人还以为这是汉桓帝精心打造的博物馆呢。
【关羽宁死不屈】关羽出了名的忠诚。但这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他的成功来源于他对刘备的忠心耿耿。未曾想到也是因为他的忠诚害他丢失了性命。因为不耻老将马忠,对他十分地不客气。却在关羽败走麦城后,在东吴被小将马忠生擒。老帐旧账一起算,这可使关羽没了逃跑的机会。称为俘虏后,关羽誓死不从,后被孙权砍下头颅移交给了曹操。
【厕所将军:黄盖】
在赤壁之战这场大战中,黄盖假意投降,后趁机放火打算逃跑,却不幸被张辽射中,又被吴军打捞上岸,狼狈的他被当做俘虏,关进了厕所当厕所俘虏。碰巧那时韩当路过厕所,黄盖听到使韩当,感觉到了逃生的机会,于是拼尽全力地喊道:“韩当!救我”韩当先一愣然后感到不可思议,惊讶地问道:“厕所里是黄盖将军吗?”黄盖又喜又恼小声地承认道,好不容易才从厕所里被救了出来。
【机智的祖逖】西晋灭亡后,祖逖想要北伐,恢复祖国曾经的辉煌。可是本国皇帝却无心北伐,而且还只肯扭扭捏捏给祖狄少许粮食和布匹。这可远不够出征北伐所需要的物品啊。这下祖逖想到了一个狡猾的主意,通过抢劫富人凑够出征北伐所需的费用。旧友王导,发现他那里有很多奇珍异宝,感到十分的惊讶与好奇,便问道这些个宝贝都是在哪里集回来的。祖逖得意地说:“这个啊!是我们去了南塘那里集的。那里的富人可是富得流油呢!”
【发奋的柳公权】柳公权小时候写字不但看不出什么天赋,还因为写字过于难看,跟狗爬的差不多,而经常遭到先生和父亲的训斥。自尊心极强的他,每天开始勤奋的练字,玩伴在一旁玩耍他也做到专心的练字。没过多久,他的字开始大有进步。后面还成为了全村写字最好的小孩子。
【象棋迷文天祥】对于文天祥这个人物,很多人只知道他是个令人钦佩的民族英雄,但其实他还有个十分好玩的爱好叫:棋痴。他的叔叔是一名象棋高手,在叔叔的熏陶下。他不仅热爱象棋而且棋艺还十分的不错。可以说是棋艺高超。曾经写过一本棋谱,还留有流传百世的著名残局《文丞相玉帛金鼎图》。而他本人也曾在《吟啸集·世事》中自称“(象)棋淫”。
【因为相似而闹出来的战争】完颜阿骨打由一个弟弟叫完颜晟,长相酷似宋太祖赵匡胤。阿骨打曾派这个金国版的“赵匡胤”完颜晟出使宋朝。企图蒙混过关,而许多宋人都误认为他就是是宋太祖赵匡胤,认为时宋太宗转世的结果。完颜晟于1123年,任金太宗。而他在位期间,不仅将东京汴梁攻陷,还俘虏了徽、钦二帝,除了赵构外,把赵氏子孙几乎诛杀殆尽。因为相似,却因为站在了不同的立场,引发了一场又一场的战争。
【粗口皇帝】
刘进忠想拔掉清军占领的汉中,可皇帝张献忠认为此事不妥。可刘不顾出兵后打败。这使得张献忠发了大火,发了一道低俗圣旨,上面写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咱老子叫你不要往汉中去,你强要往汉中去,如今果然折了许多兵马。驴球子,入你妈妈的毛!’钦哉。”这是原话,可见他的性格直爽暴躁。句句脏话却十分有理,真不愧是粗口皇帝。
【事物控名人】
古代的历史名人,多多少少都有自己特别热衷的事物。可以说是有事物控。如三国曹孟德是个“美女控”,魏征是个“芹菜控”,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是个“猪肉控”,咸丰皇帝是个“凉粉控”,慈禧太后是个“喝茶控”,李鸿章是个“咸菜控”,郑板桥是个“狗肉控”等等。由此看来,或许我们与名人之间的差距就是差了个怪癖了。
古人有趣的故事,张之洞晚清四大名臣,为中国人民留下许多珍贵的遗产,如打败法国侵略者,取得镇南关大捷。如留下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等等。造成汉阳造支持了抗日战争,修建京汉铁路等等。张之洞也留下许多有趣的传说。
一:张之洞害怕进山洞
据说张之洞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正在读书。听说儿子出生,他赶紧去看,等待回来的时候发现书再也找不到了,他就下决心去找这本书。
为什么一定要找呢。原来这个他父亲读书的时候,经常是看书累了趴在书上睡着了,书经常莫名其妙地找不到了。
所以这次他一定要弄清是为什么。
他努力去找,终于在一个山洞里发现了这些年丢失的所有的书。还发现了一只死去的猴子。于是这几年的怪事他也就弄明白了。儿子正好出生,看到了这一幕,他就给自己的儿子取名为之洞。
张之洞长大之后当了大官,他对这个洞是讳莫如深。认为〈之,就是到的意思〉到洞里是一件非常不吉利的事。
电视连续剧总督张之洞中就有一个故事。有一个山洞,他宁可绕很远的道,也不钻进去。宁可走20多里路,而且是山路崎岖。他也不钻山洞。手底下的人只好爬着崎岖的山路。
张之洞坐火车更不敢钻山洞。张之洞立主修建的卢汉铁路〈卢沟桥到汉口的铁路〉,当他的火车到达武胜关南口时,他就停车。改做轿。一直翻过武胜关的高山,到达武胜关北口。火车开过山洞,恭候他去乘车去北京。
二:张之洞的夜衙门
张之洞做总督的时候,一天当做两天用。中午呢,是个分界线。下午未时就吃饭,阴气开始转强的时候他就开始睡觉,到黄昏的时候他就起床了。起床之后呢,就开始处理政务,接待客人一直忙到午夜12点,开始吃饭。
吃饱饭之后再是接着睡觉,到凌晨五六点的时候起床。照样子办公见客人。到了中午的时候再接着吃饭啊,饭后呢就接着睡。
他这样紊乱的生活中,有时候把他的客人闹得很尴尬。有一次袁世凯见张之洞的时候,他就昏昏的睡着了,气得袁世凯揍了他一本,说他年老昏聩。
三:张之洞喜欢猫。
〈总督张之洞〉中有一个情节,张之洞爱猫。大概有好几十只猫在他的书房里跳来跳去,很热闹。据说,他亲自饲养猫,猫有时就拉屎,拉在他的书上,他就用手帕擦干净。总督不认为这是肮脏的,向别人说猫是无知的,不可怪,人若如此不可饶恕。大概他喜欢猫那种像老虎的样子,却没有老虎的凶恶吧。
江西抚州的王安石少有大志,负籍远游,曾挑着书箱行李,从家乡临川,来到宜黄鹿岗芗林书院求学。在名师杜子野先生指导下,他勤奋苦读,每至深夜。
一日,王安石翻阅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得知李白梦见自己所用的笔头上长了一朵美丽的花,因此,才思横溢,后来名闻天下。于是他拿着书问杜子野先生:“先生,人世间难道真会有生花笔吗?”
杜子野正色道:“当然有啊!事实上有的笔头会长花,有的笔头不会长,只是我们的肉眼难以分辨罢了。”
王安石见杜子野先生如此认真,便道:“那么先生能给我一支生花笔吗?”
于是,杜子野拿来一大捆毛笔,对王安石说:“这里九百九十九枝毛笔,其中有一枝是生花笔,究竟是哪一枝,连我也辨不清楚,还是你自己找吧。”
王安石躬身俯首道:“学生眼浅,请先生指教。”
杜子野摸着胡须,沉思片刻,严肃地说道:“你只有用每枝笔去写文章,写秃一支再换一支,如此一直写下去,定能从中寻得生花笔。除此,没有别的办法了。”
从此,王安石按照杜子野先生的教导,每日苦读诗书,勤练文章,足足写秃了五百枝毛笔。可是这些笔写出来的文章仍然一般,也就是说还没有从中找到“生花笔”。他有些泄气,于是又去问杜子野先生:“先生,我怎么还没有找到那枝生花笔呢?”
杜子野没有说什么,饱蘸墨汁,挥笔写了“锲而不舍”四个大字送给他。
又过了好久,王安石把先生送给他的九百九十八枝毛笔都写秃了,仅剩一枝。一天深夜,他提起第九百九十九枝毛笔写了一篇《策论》,突然,他觉得文思潮涌,行笔如云,一篇颇有见地的《策论》一挥而就。他高兴得直跳了起来,大声喊:“我找到生花笔了!”
从此,王安石用这枝“生花笔”学习写字,接着乡试、会试连连及第。以后又用这枝笔写了许多改革时弊、安邦治国的好文章,被后人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乘兴而来王徽之
王徽之是东晋时的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三儿子,生性高傲,不愿受人约束,行为豪放不拘。虽说在朝做官,却常常到处闲逛,不处理官衙内的日常事务。
后来,他干脆辞去官职,隐居在山阴(今绍兴),天天游山玩水,饮酒吟诗,倒也落得个自由自在。
有一年冬天,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地接连下了几天,到了一天夜晚,雪停了。天空中出现了一轮明月,皎洁的月光照在白雪上,好像到处盛开着晶莹耀眼的花朵,洁白可爱。王徽之推开窗户,见到四周白雪皑皑,真是美极了,顿时兴致勃勃地叫家人搬出桌椅,取来酒菜,独自一人坐在庭院里慢斟细酌起来。他喝喝酒,观观景,吟吟诗,高兴得手舞足蹈。
忽然,他觉得此景此情,如能再伴有悠悠的琴声,那就更动人了。由此,他想起了那个会弹琴作画的朋友戴逵。“嘿,我何不马上去见他呢?”于是,王徽之马上叫仆人备船挥桨,连夜前往。也不考虑自己在山阴而戴逵在剡溪,两地有相当的距离。
月光照泻在河面上,水波粼粼。船儿轻快地向前行,沿途的景色都披上了银装。王徽之观赏着如此秀丽的夜色,如同进入了仙境一般。“快!快!把船儿再撑得快点!”王徽之催促着仆人,恨不能早点见到戴逵,共赏美景。船儿整整行驶了一夜,拂晓时,终于到了剡溪。
可王徽之却突然要仆人撑船回去。仆人莫名其妙,诧异地问他为什么不上岸去见戴逵。他淡淡地一笑,说:“我本来是一时兴起才来的。如今兴致没有了,当然应该回去,何必一定要见着戴逵呢?”(仆人心想:我TM心态崩了呀!)
“折屐齿”的故事
晋军收复寿阳,谢石和谢玄派飞马往建康报捷。当时谢安正跟客人在家下棋。他看完了谢石送来的捷报,不露声色,随手把捷报放在旁边,照样下棋。
客人知道是前方送来的战报,忍不住问谢安:“战况怎样?”谢安慢吞吞地说:“孩子们到底把秦人打败了。”客人听了,高兴告别走了。谢安送走客人,回到内宅去,他的兴奋心情再也按捺不住,跨过门槛的时候,踉踉跄跄的,把脚上的木屐的齿也碰断了。这是著名的典故“折屐齿”的来历。
“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名柯。战国时期鲁国人(现在的山东省境内)。三岁时父亲去世,由母亲一手抚养长大。
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
孟母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
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
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孔融随父拜访李膺
孔融十岁那年随父亲到达京城洛阳。当时,著名的士大夫李膺也在京城,如果不是名士或他的亲戚,守门的人一般是不通报的。孔融只有十岁,想看看李膺是个什么样的人,就登门拜访。
后来中大夫陈韪来到李膺府第,宾客把这件事情告诉他,他却不以为然地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小时候聪明长大后就不一定聪明了)孔融立即反驳道:“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那么您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无话可说。李膺大笑,说:“高明必为伟器。”(你这么聪明将来肯定能成大器)
孟母织布教育孟子
对于孟子的教育,孟母更是重视。除了送他上学外,还督促他学习。
有一天,孟子从老师子思那里逃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看见孟子逃学,非常生气,拿起一把剪刀,就把织布机上的布匹割断了。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请问原因。
孟母责备他说:“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成一寸,再连成一尺,再连成一丈、一匹,织完后才是有用的东西。学问也必须靠日积月累,不分昼夜勤求而来的。你如果偷懒,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就像这段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变成了没有用的东西。”
我是@秦牧哥哥你们的关注是我最大的动力!
清朝康熙五年腊月二十七,天寒地冻北风呼啸,李有旺又一天无功而返,摸着口袋里仅有的两个铜板,心想如果明天还这样,看来这个年也不好过了。
李有旺的父亲是街头艺人,在大街上拉二胡、琵笆靠此养家糊口,有旺从小和父亲一起闯荡江湖,在父亲的教习下,他十几岁便学会了结构繁复、技法多变的音乐,吹、拉、弹、打、唱、念样样精通,后来父亲去世他继承父亲的衣钵,再后来母亲去世,只剩下他一个人孤苦伶仃,家中只有草房三间,三十多岁未曾娶妻,生活十分贫困。
临近过年天气又冷,街上没有多少人,出来的都是置办年货的,谁还有心思听曲。
有旺进得门来,把炉子的火生上,又拿出二胡坐在炕沿上,拉一曲表达心中的郁闷,曲子婉转悲凉,突然他发现炕上一个黑乎乎的东西,他吓一激灵,仔细一看是只大老鼠,得有将近一尺长,全身黑黑的,但是胡子已经白了,我的妈呀,这不是老鼠精吗?再看老鼠好像没有恶意,正在炕上抬着头像是听曲的样子,有旺再拉另一只曲子,老鼠抬头聆听,不拉了老鼠低头,他故意拉错一个音符,老鼠“吱吱”叫唤,好像说“错了、错了”有旺感慨,好像终于找到知音,嘴中念叨“老鼠、老鼠,谢谢你听我弹曲,你是我今天唯一听众,我尊称你一声鼠兄,来我请你吃饭”,有旺拿出花生米和小酒壶,给老鼠夹了几粒花生米,自斟自饮,心中想着,这要是老鼠跟着我一起去大街上弹曲,听的人肯定多,这样想着嘴中念叨出来了,老鼠好像听懂了他的话点头。
有旺给老鼠做了小衣服,又做了小官帽,在炕上给它搭了窝,第二天来到城隍庙前,支下场子一会儿二胡,一会琵笆吹拉弹唱,老鼠带着官帽摇头晃脑,引来观者人山人海,铜钱像雪花一样扔入盆中,一天收获满满,一时间街头巷尾议论纷纷,啧啧称奇。
后来听说有旺生活逐渐好转,娶妻生子。
你好,很高兴回答提出的问题:
明代政治家、诗人于谦有一首诗专写读书的妙处: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确实,书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中国是个文明古国和文化大国,书则是文明与文化最重要的载体。而古人读书的有趣故事也层出不穷。
“坐拥书城”恐怕是读书人最喜欢“代入”的一个典故。《魏书·李谧传》记载了李谧的一句名言:“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李谧放弃了产业,闭门谢客,一心一意校勘古书,终成一代著名学者。
唐代著名政治家李泌,因军功被封为邺侯。李泌也因家藏图书三万轴,而被世人传为美谈。唐代大文豪韩愈有诗句高度赞美了李泌的诗礼传家:“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一一悬牙签,新若手未触。为人强记览,过眼不再读。伟哉群圣文,磊落载其腹。”
诗中描述李泌的书汗牛充栋,但都光洁如新。这并不是因为李泌拿书本装点门面,相反,这些书都插满了书签,说明都是读过,只不过李泌博闻强记,过目不忘,所以书保存得“新若手未触”。李泌的书签也有讲究,经用红牙签,史用绿牙签,子用青牙签,集用白牙签,和官府藏书的分类法基本一致。这说明四部分类法在唐代已经得到普遍认可。
古人读书,可谓“君子无所不用其极”。汉代孙敬因为家贫买不起竹简,便拿杨柳叶当做竹简,在上面抄字,以资学习。
类似的故事还有汉代的路温舒。路温舒小时候替父亲放羊,放羊间隙,路温舒采集水中的蒲草,在上面抄字以为书。路温舒后来学有所成,官至太守。
宋代晏殊从来不敢浪费纸张,叶梦得《避暑录话》记录,凡是公文废弃的纸张或者封皮,晏殊总是将其废物利用,以香匙涂香屑于其上,将旧字覆盖掉,并用熨斗将其熨平,再用铁镇纸压平,变成新纸后便用于抄书。
古人不仅读书,而且惜书。《梁溪漫志》记录,司马光所读之书,即使十余年也是光洁如新,因为他善于保养书籍。司马光常常在晴日将书摆在几案。如果是行走读书,也要避免手指与书大面积接触,以免汗渍污损书籍。司马光不仅自己如此,还要求孩子如此。
唐朝人杜暹,在留给孩子的每本书上写着“清俸买来手自校,汝曹读之知圣道,鬻及借人为不孝。”这些书都是自己的血汗钱买来并亲手点校的,你们读后应明晓圣人的教诲,如果卖了或者借人了,这是大大的不孝。
南北朝有一个叫刘侨的人,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他的儿子将《汉书》拿去卖钱。刘侨说:“宁可饿死,怎么能拿书本去换钱呢?”
不少读书人也因读书而获得雅号。汉代大儒何休,因为学问渊博,而被称为“学海”;晋代军事家、学者杜预,就因精通《左传》,而被称为“武库”;五代朱遵,因为无所不知,而被称为“书橱”。
当然,读书人拥有的也不只有雅号。晋朝傅迪无书不读,而刘柳只读《老子》,傅迪于是看不起刘柳,但刘柳却对傅迪说:“您读书虽多却不求甚解,只是一个‘书簏’而已。”书簏就是书筐子。这也警醒我们读书要读精、读透,不要做书筐子。
阿根廷小说家博尔赫斯说:“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确实,有什么比在书中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更惬意的呢?而今流行一句话:“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的确,书为我们提供了好的楷模和路标。这需要我们去阅读,去发现,去学习。让我们一起多读书,读好书,为成为更好的自己而努力。
望采纳
我是地缘观天下,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古人有很多有趣的小故事,像“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火烧赤壁”等大家都耳熟能详就不说了,说三个冷门的,但非常有意思的故事吧:
古代到了法定年龄不结婚是要罚款的!
咋一看标题,大家肯定懵逼了。当今社会,讲究婚姻自由,大龄单身青年、未婚先孕的大有人在。可是在古代是不行的!宋仁宗时期,规定男子15必娶,女子13必嫁!明太祖朱元璋规定男子16而娶,女子14必嫁!汉朝时期,女子15到30岁之间必须嫁人。以上过了法定结婚年龄不结婚,统统要罚款!
蒙古帝国当年创造了一项世界吉尼斯世界纪录
据历史书记载,蒙古帝国在当年鼎盛时期,横扫亚洲、西征欧洲,到处杀戮,华夏中原地区保守估计6千万军民惨造荼毒!再加上西进和北上,一共屠杀了上亿人,这在人类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绝对是世界吉尼斯纪录!这也是今天元朝不愿被提起、不被承认的重要原因!
所谓的“汗马之劳”来源于哪里?
“汗马之劳”来源于汉朝。汉高祖刘邦起兵反秦,萧何居功至伟。刘邦封帝后,萧何任相国。一些武将便不服气:“我们征战沙场,拼死拼活的,而萧何连战场没有上过,未有汗马之劳,只会耍笔杆子,怎么封赏却在我们之上!”
刘邦反驳道:“打猎的时候,追杀野兽的是狗,指挥狗去追求的是人,你们只会追杀,只能算“功狗”(这话有点伤人哈)。而萧何指挥“冲杀”是“功人”。况且,你们多数是单身追随我,而萧何却一家几十口人都参军作战,你们怎么比?”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对萧何封相的事发牢骚了,汗马之劳这个成语也由此而来!
我的故事讲完了,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