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校好还是老学校好?

新学校好还是老学校好,这是一个新陈代谢的问题。新学校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变成老学校;老学校必将会被新学校所替代。

说到新学校,那里有新的资源,比如说好的办学条件、硬件设施等,学生怎么用都结实,都不容易坏。新学校还有新气象,就犹如过年,人们穿上了新衣服,实际上年龄已经变大,但气象万千。新学校还有新起点,一套制度,一套目标、理想都必然是空前的。

反回来说老学校,老学校有老经验,还有老的套路,还有老的环境。这些经验套路和环境是无法再现的,已根深蒂固扎在那儿了,离开那个风水土壤,不能复活。

对于北大清华那些老校而言,看似破旧的百年教学楼,却出入者充满朝气活力的莘莘学子。而一些新学校,却因招不到好的生源而苦恼。

所以,山不再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有条件了,就可以办好新学校,没有条件就维持好老学校。


新学校环境好,但不熟悉,老学校环境熟悉,人也熟悉,但是缺乏激情,对学习进取心不强。


对于初中和高中,新老学校的师资流动是很频繁的,所以各个学校中会分重点班和普通班,所谓名师,往往就集中在重点班了,这就不是看学校,而是看学生是否能考入重点班了。

对于大学,老学校往往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例如河南大学,但我们都知道,他的总体排名比不过比他年轻的郑州大学,这是因为在1951年至1958年期间,全国大学进行了院系调整,一些老牌大学元气大伤。

例如我的学校,云南大学,1923年成立,曾被列入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国最具影响里的15所大学”之一,而如今的排名比15要远的多,就是因为那8年的教育改革。

中国航空航天大学,一所年轻的学校,排名却很考前,他是有多所大学的航空系合并而成的。

以上只是说,学校的新老并不能决定他的好坏,平常的成绩才是评判他的标准。当然老的学校总是有着更好的文化底蕴。


新学校和老学校没有清楚的界限,常说的老学校应该是指那些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学校吧。

所说的校园文化是知识分子奋斗过来的结果,可我们熟知的知识分子进行“知识革命”往往是在民国的时候,建国后这些事件便少多了。就以此当做新老学校的界限吧。

对于中学,老师常会和我们说:“那些在其它学校能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放在任何一所学校都能考上。”虽说太过绝对,但不难看出,学校的新老在中学没多大影响。因为现在任何一所高中都成为了高考的机器。

但大学不一样,大学有一个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精神,老学校的科研成果(或学校排名)虽然可能比不过新学校,但他的精神层面是新学校不能比的。

当然,不能以学校的新老直接评判学校的好坏,实时的教学成果才是硬道理。


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有些人的接受能力比较好,当然对于他(她)来说新学校比较好,因为新的学校,可能就表示又是一个新的自我的开始,旧学校能回忆起来的东西太多太多,有时候不能够轻易抛开。

对于那些适应新环境能力较弱的人,可能就是个坏事了,觉得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觉得不习惯,可能慢慢的就变得有些孤独,不能更好的释放自己,因为周围太陌生了。


各有各的好和坏,不能绝对化。

一般来说新学校设备新,布局科学,环境好,这是一般的,相对的。

而老学校历过多届学生的学习生活,不断完善优化。教学和服务得到提升。

所以不能单靠新旧来论好坏。

看个人看法吧。


原始地址:/yule/12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