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能力的图书编辑对于一本书的诞生是非常重要的存在。
基本要求
首先,图书编辑有很多种类,比如教辅编辑、畅销书编辑和文史哲编辑等。因此,从事图书编辑需要一些基本要求:
1、文字功底好,有图书编辑组稿经验,中文专业为好。
2、有创意思维,能够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对待事物接受能力强,诚实肯干。
3、教辅编辑和专业书籍编辑要求有一定的专业知识。
4、有一定的电脑操作水平,能够使用一些作图(PS)、文字编辑工具(word文档),熟悉网络。
5、图书编辑主要包括排版、制作、分类等内容,需要具备一定的资料整理能力以及软件运用。
6、具备一定的绘图设计能力,书的封面设计好与坏体现一本书的外貌魅力程度。
与外国作家打交道的那些事沟通能力
除此之外,图书编辑者需要有一定的沟通能力,不仅是在工作上与同事协商工作调整,而且在与作者打交道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根据选题确定作者以后,与作者协商过程中要懂得如何委婉提出对作者的写作要求,有技巧地征得作者的同意,这都与个人的交流沟通能力有关。
语言能力与组织能力
当然,如果作者是一些外国作家,那还需要克服语言障碍,习得多门语言,既方便自己与作者协商,也有利于日后编辑工作中语言的翻译。在翻译工作上图书编辑要懂得挑选合适的译者,懂得从多方面渠道招揽专业的译者,这与图书编辑的策划和组织能力息息相关。
领导分配工作能力
最后,图书编辑要有一定的领导能力,一本书的诞生离不开繁琐的步骤和程序,更离不开工作单位每一块工作的坚持和努力。因此,图书编辑要有一定的领导能力,将工作合理分配到负责这一块的其他工作者,引导所有人投入一本书的制作中,迎接一本书的诞生。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你,谢谢
首先就是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这里的专业不是指编辑方面的知识,而是指学科专业),如果没有一定的专业背景做编辑跟作者沟通就会比较辛苦;其次,要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当然,这个能力在工作的过程中也是可以慢慢积累的);再次,也是很关键的一点,编辑要思想敏锐、善于学习,编辑可能会与不同行业的作者打交道,如果没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就容易越做越窄;最后,编辑是一个“为他人做嫁衣”的工作,所以需要耐得住寂寞和清贫。编辑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工作,一个好的编辑是需要通过大量的经验积累才能锻炼出来的。希望这点想法能对你有帮助。
1.策划能力,就是能够敏锐地发现图书市场的契机,乔布斯说过的,消费者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直到我们拿出自己的产品,他们就发现,这就是我要的东西。
2.审稿能力,与平时看书不同,编辑在审稿是要能准确的找出就改正稿件中的错误。这就要求编辑要具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和专业知识。
3.计算能力,计算书的成本了,计算书出的页数等等
4.统筹与执行能力,出版一本书就是一个项目,而编辑就相当于一个项目经理,需要从一开始就制定一个计划,那一个环节给多少时间,整体完成需要多少时间,多少资金,效果是怎样的。
一、政治认知能力
出版以传播知识信息为己任,出版领域属于意识形态领域,充满各式各样复杂的情况。作为图书编辑,必须要从思想、政治、事实等多角度对这些知识信息做出准确的评估,从中筛选出具有价值的稿件,进而汇集成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精神食粮。因此,编辑必须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必须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的基本观点和深刻内涵,必须熟悉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有关出版的法律法规。在出版工作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武装自己,始终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抵御各种糖衣炮弹的攻击,把好政治关和思想关。
二、策划能力
策划就是筹划、谋划。编辑的选题策划能力体现在搜集、研究图书信息,准确进行市场定位,挖掘潜在市场,实现策划创新等方面。
在内容过剩和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面对扑面而来的海量的各种碎片化的信息,编辑需要从中发现和过滤高质量的内容,从而打造出能够吸引读者的图书,建立自己的品牌特色,实现出版业自身的价值。因此,编辑要深入了解图书出版业的发展态势和出版格局,在策划选题时,要深刻了解自己策划的选题在市场中所占的分量,明白市场的需求和读者的心理现状,不能盲目跟风;要善于发现,要有行家的眼光,不断地从海量素材中进行选择和过滤,这是编辑必备的能力,也是策划能力的体现。
三、沟通能力
编辑必须有甘于寂寞、埋首案头的工作精神,同时又必须与社会建立广泛的联系,有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进行社会调查的热情和能力。[1]人际沟通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在图书的出版过程中,约稿、组稿乃至合同的签订、书稿的处理等,都需要编辑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与作者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作者保持良好的沟通不仅能确保图书编辑的各项工作顺利完成,而且能使作者更深入地贯彻编辑的策划意图,这是图书出版成功的关键。通过沟通交流,编辑也能和作者建立起深厚的友谊,优秀的作者还能帮助图书做推广和宣传工作,同时也能为选题的储备和开发积累资源。
与美编保持良好的沟通。图书装帧设计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图书的销售,赏心悦目的设计和方便阅读的设计,都会增加读者的兴趣。据研究统计,很多读者决定是否翻阅一本图书仅需3~5秒,所以一本书能否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吸引读者的眼球,往往取决于图书的整体设计,尤其是封面设计。这时就需要编辑和美编多做沟通,把编辑对图书的了解,深入地传递给美编。[2]
四、创新能力
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每一个领域都强调创新,每一个领域都需要创新,出版领域也毫不例外地需要创新。独特的创新能够吸引读者的目光,带动销售。
图书的创新是多方面的,可以是作者写作视角、编辑体例等的创新,也可以是图书出版形式、装帧设计等的创新。无论是内容上的创新,还是形式上的创新;无论是立足于本领域的创新,抑或是所谓“跨界”的创新,归根结底都是传播知识信息,传承文化。因此,编辑在实现创新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多关注内容的原创性和学术贡献,还要对选题内容进行周密计划和组织,使理念创新、文化创新、科技创新融入图书产品中。[3]
五、学习能力
随着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在人才培养方面更加侧重于培养专业性人才。而出版领域却刚好相反,现代出版社已由过去的专业性出版社逐渐向综合性出版社演进,在编辑出版专业性图书的同时,也编辑出版相当数量的综合性图书,这就要求图书编辑在具备某一学科的专业知识背景下,同时对其他学科有所涉猎,能够了解其他学科的发展动态和最新科研成果,并具备和该领域内的专家学者进行对话的能力。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比起以前明显加快。因此,编辑必须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能够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夯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使自己成为真正的多面手。
在互联网时代下,对编辑的能力要求是多方面的,而编辑的能力,是在实践中不断积累与提高的。为了适应这个时代的要求,图书编辑只有加强各方面的素质修养,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身能力,才能在未来竞争更加激烈的浪潮中更好地策划出符合市场需求、满足读者要求的高品质的图书。
摘自网上有关论文,侵权删
各公司出版社人员组织结构不一样,通常分几种编辑,看你想往什么方面发展。
1、版权编辑
好体力和外语能力,每年去三大书展买版,德国书展、美国书展、日本书展。
引进外版书,然后公司项目组会安排人员按流程签合同、找翻译、安排具体项目编辑、设计、排版、审稿、书号审批、印务、下蓝纸、审核印厂样书、入库、上架。
2、策划编辑
我现在就是策划编辑,就是在网上找作者,一般是私信发邮件,介绍一下自己,自己做过的畅销书。自己能给的稿费版税。
签合同,然后把项目给具体编辑跟进。我继续找下一个作者。等排版完成,开会说意见,修改。
3、执行编辑
就是具体负责跟进、找翻译、安排具体项目编辑、设计、排版、审稿、书号审批、印务、下蓝纸、审核印厂样书、入库、上架。
再介绍一下钱,万事怕琢磨,很多人说做出版不赚钱。但是一边有人说做书不赚钱,一边又有出版人在北京买车买房。
我从业以来,觉得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态度,有些编辑迂腐,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比如问答,我在编辑群里发了邀请开通答题收益的邀请。500人的群,3人参加,你没看错,3人。实际上做编辑最重要是好奇心,我加入问答以来发现了很多好作者,当然稿子肯定要再改,但是底子都很好。
但是很多编辑出于优越感,不愿意在网络平台找作者。
二是能力。比如沟通能力,跟作者沟通版税,说个“8%”结束了。我一般说“写一本书,起印1万,定价40元,版税5%,税前作者收入2万元。版税可以再提高。”
这样作者就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