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杜绝十二三岁的孩子玩游戏?

完全杜绝孩子玩游戏这不现实,也不应该。玩游戏是一个孩子的天性,玩游戏也会让孩子的思维更加活跃,是有助于开发大脑的。只是不要沉迷游戏,一天到晚就想着玩游戏那就不对。

完成学习后可以适当玩一下,算放松心情,一直处于学习的枯燥中,也会让孩子厌烦,出现厌学的现象。

手机在家长手里,你不给他,不让他知道锁屏密码他也解不开呀!自然也就玩不了了。当然给玩之前要跟孩子说清楚啊!只让玩一会儿,多了可不行。让他答应,这是信用问题,你得教导孩子从小讲信用啊!

这样孩子心里就没那么难受了!




有个家长杜绝孩子玩游戏,用尽所能想到的办法,后来他儿子成了一个叛逆少年,抑郁狂躁啥都来了……

这类故事、实例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而伴随故事情节发展,每一个阶段都有墙头草。

这家长成功杜绝了孩子玩游戏的时候,一片声音表示羡慕,称其能耐;

这孩子叛逆的时候,众人一番指责吐槽,说游戏害人;

后来这孩子没了,众人把茅头对准家长,家长自己也在自责……

想让孩子不玩游戏,无非是希望孩子能认真读书,干点正事,这有错吗?

没错的呀!

那问题出在哪?

问题一:家长本是墙头草

他听到游戏害人,然后就坚定认为游戏摧残了孩子;

而当他听到某某孩子学某兴趣班后来有了大能耐,他又不假思索了。

他自欺欺人了,其实有没有游戏,他的孩子都不会干正事;

问题二:总认为是为孩子好

他出发点是为孩子好,也尽家长督促孩子的义务和责任,这些毋庸置疑。

而他的做法,本质是操控,即包括操控孩子的人生,也包括了操控孩子身边的一切。

底层模式就是:我认为对的,我的经验告诉我这是对的,那你就必须听从。

解决之道:

假如我们把孩子的时间比喻为一个必须被填满的袋子,游戏是填充物之一。

如果要把这个填充物拿出来,为了把袋子填满,就必须有替代品。

那么请问:

孩子自己可以有什么替代品可选呢?我们家长又可以给孩子什么替代品让他去选?

这里面就涉及可供选择的替代品的广度问题。

这个广度,就需要我们日常让孩子多长见识,多吸收知识。

过去12年里,你让孩子涨了多少见识呢?

弄明白这个问题,你就知道孩子为什么沉迷游戏、也就明白,该如何让孩子自愿放弃游戏。




杜绝是不可能的,可以循序渐进地引导。只要不上瘾,偶尔玩玩游戏放松一下也不见得就是一件坏事。可以给他控制时间,比如以前每天玩五个小时,今天你就给他规定每天玩4个小时,剩下的一个小时你带他做一些丰富的有益的活动,比如跑步(前提是他不反感的),让他体会到其他活动(游戏之外)的乐趣。接下来每周再减少一个小时,带他做更多有趣有益并且会带给他成就感的活动,给予适当的奖励,慢慢地就不会上瘾了。




要引导正确,不要小孩玩游戏有点难,只有不给他手机用就解决玩游戏的问题




孩子具有“游戏权”,不让孩子玩游戏是侵犯孩子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

希望中国的孩子们能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快快乐乐地成长。




十二三岁的孩子处于心理好奇期,对什么都感兴趣,如果适当玩点游戏,开发智力,活跃身心,也未尚不可,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让孩子沉迷于游戏,绝对是家长的失职,首先,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孩子的精力就那麽多,按时完成作业,每天的时间就耗个差不多了,自然也没时间玩游戏。二是必须让孩子有怕惧,最少父母之一的话的听进去,小孩子自制能力差,如果过分放纵,容易无法无天,父母之中必须有一个成为权威。三是给孩子做出榜样,大人少玩游戏,尽量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家庭气氛,鼓励孩子向附近或周边的好孩子学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好习惯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游戏的毒害太重,实际是很难杜绝的,这个问题要从小抓;实在不行,让其多吃苦(部队锻炼一下),自然就明白了。




只有把手打断才能完全杜绝。慢慢将孩子往其他方面引导,比如带孩子去打球,看剧,钓鱼,多做户外运动。




感谢邀请,首先遵循“防为上”的原则,预防永远是最有效,且代价最小的策略!

1、相互信任指的就是良好的亲子关系,如果父母跟孩子之间是坦诚布公、无话不谈、既是父母又是朋友的关系,那基本上不用担心,因为孩子对你会很坦诚,这是我们双方能达成共识的基础!

2、孩子第一次接触手机是以什么方式?比如是你在玩游戏的时候,孩子看到了觉得好玩?还是说我们主动给孩子讲解什么是手机,手机的用途等等!这个直接决定了孩子对于手机的正确态度,有些事情我们越是提前透明的讲解,孩子反而没有那么大的诱惑,否则你在用手机的时候,一直刻意躲着孩子,反而对孩子是一种诱惑!

3、对于孩子使用手机的态度是否有共识,父母与孩子是否有明确且统一的约定,是否做到了不禁止、不放纵的原则,孩子什么年龄段可以拿手机干什么,孩子是否明确,且是否做到了有效的监督?

4、孩子在使用手机方面出现失控行为,如何进行引导,比如超出了规定的时间,一直还在玩,父母是怎么做的,正确的做法就是第一时间就要停止孩子的行为,并且重新复述一遍双方的约定,然后要根据约定的法则,限制他的使用次数,这样的约束越早越好!

二、其次就是“救次之”,孩子使用手机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一定第一时间介入,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往往在反思孩子沉迷游戏等等一些不良行为的时候,很多家长的借口往往都是“都怨我,平时工作太忙了,对孩子疏于管理”,有时候我就很纳闷,到底你得有多忙,才能导致连教育孩子的时间都没有?我觉得这样的反思不但无益,而且不可原谅!

之所以不可原谅,就在于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错过不再重来,你的多少次悔恨也带不来孩子的根本改变!因此,当孩子在使用手机方面,第一次出现问题,我们就要介入,一定记住是第一次!当初我儿子是四年级的时候,因为那个时候有些作业需要通过APP平台来做,所以就给他买了个平板,结果有一次晚上都睡觉了,我隐隐约约听到他房间有声响,我悄悄的走过去发现他在玩平板上的游戏

第一时间,我就把灯打开,把他妈妈也喊醒,一家人坐在儿子床上,把当初制定的规则拿出来,让他自己念了一遍,我们当中有一条,如果违反了规则偷着玩,要罚一周不能碰(作业除外,我们是允许他每天做完作业的情况下玩20分钟左右)!所以那次一周没让他接触,效果确实挺好,毕竟他还小,没有太多的想法,相应的规则教育就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三、最后就是“戒为下”,也就是说,发现的时候孩子已经上瘾了,很难纠正了,这个时候只能下猛药,强行纠正!这种方式之所以称作是下下策,是因为存在风险,比如孩子已经进入了青春期,叛逆的性格会让我们的纠正变得异常的艰难,甚至执行不下去,网络上出现很多的孩子天天躲在家里玩手机,不出门,让家长异常的头疼!

这一步的执行我觉得一定要把握两个点:一个是下猛药,也就是不能顾虑,要本着彻底戒除的想法去做;另一个就是多方灵活配合,家庭成员之间、家庭与学校之间一定要做好强力配合,防止死灰复燃!这个阶段的一个特点就是见效慢,过程当中容易出现反复,需要家长静下心来,不断坚持,要记住这是你自己前期没有有效预防的恶果,必须得去应对,不管多难,挺过去了,孩子就能大变样,挺不过去,很可能孩子就会从此让人不再省心!

此外,除了硬性的剥夺他玩游戏的权利以外,一定要配合做好其他的措施,比如坚持每天喊他一起体育锻炼,带他多出去接触社会,接触其他人,定期给他看一些励志类的电影,不管有没有效,死马当活马医,各种方式一起都用上,说不定哪一个环节就能让他有所触动!除此以外,也要多发挥妈妈母性温柔的一面,多利用感化法来去影响他,比如给他写一封信,诉说自己的当年带他的不易,以及对他莫大的期望,让他看完后能有悔恨之意等等!

玩游戏一旦上瘾,可不是你我想象的那么简单,之前媒体上曾经报道过有的孩子竟然带着被子进网吧,一住就是几个月,吃住在网吧,想想都觉得可怕!所以各位亲爱的家长,一定记住,最好的解决方法一定是第一条“防为上”,一旦到了第三种方式“戒为下”,说实话就不是我们能很好的把控得了的了!切记切记




为啥要杜绝?你越杜绝孩子越想玩,你让孩子多做30%的习题就能玩游戏不就好了




这个只能强制。孩子自控力差,玉不琢不成器




大人换老年机




原始地址:/yule/58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