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变得特别急躁该怎么办?

家乡不要怕和紧张!首先要查清孩子特别急躁的身体和心理原因!到专业的儿童医院去细查身体方面的原因,再去看儿童心理医生。最后医生指导意见去耐心的训练孩子,慢慢会好转的!!!




肯定是有事儿。这需要大人好好找问题所在了,是因为大人心情不好,脾气暴躁了,还是孩子遇到什么着急上火的事儿了,找到问题,赶紧化解,同时饮食上清淡去火的,蔬菜多吃




如果孩子原本的情绪是平和的,突然间变得特别急冒进,说明孩子可能受到了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内心世界的变化。

父母需要帮助孩子排除下内心世界的矛盾,帮他去除一下外部空间的“杂草”,进而摸索出导致孩子急躁的具体原因。如果遗传因素占据的成分大,就尽量平和地与孩子沟通,让他们心绪平静;如果后天因素成分大,就从当前手边的事情开始,慢慢地一点点改观,不要将自身的不良情绪传导给孩子。

另外,平时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事情,通过绘本和演示的方式,让孩子明白究竟什么是对的行为,什么是错误的言行。等到他们到了具备自主意识和能力的阶段,让他们自己来感知刚才的言行是否有问题,通过换位思考教会孩子更好地体验外部世界和感知自我情绪。

父母平时也可以教孩子一些疏解不良情绪的好方法,帮助他们做“控制情绪的主人”。




性格急躁与气质类型有关,有的孩子一出生都是胆汁质,有的是多血质,有的是粘液质,有的是抑郁质。不同的气质类型脾气也不相同。但一般说来,性格急躁是指某些方面、某些时候性格急躁,而不是指所有的时候都急躁。比如,这位妈妈就说:有的时候写作业很认真,不急,有的时候急躁。所以,需要一一分析这些急躁行为的原因,去理解孩子为什么此时着急,然后运用认知行为疗法采取相对的措施,形成新的习惯性思维及新的习惯就行了。而在很多个方面都养成了不急躁的习惯,这个人可能就不算是急躁的性格了——找到问题的原因、机制,再对症采取相应的方法,这是我解决心理问题的主要思路。

一、“外出吃饭着急”的问题

经过和妈妈的探讨,理解了孩子吃饭着急的原因:我们是一家三代生活在一起的,爷爷奶奶爸爸生活很单调,没有亲属,什么好吃都给他吃,所以孩子不知道要谦让。在没有上学前,我们一家去广东玩,吃饭的时候炒了一盘鸡蛋(他爱吃),姥姥夹了一筷子,结果他拿着手打了姥姥一下。

所以理解这个问题:他外出吃饭很有胃口,又没有要谦让的意识和习惯,这样看到爱吃的菜,不管不顾着急吃就很正常了。所以,妈妈简单地说孩子不要急就不管用了。

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说孩子自私,孩子的自私并不是那么根深蒂固的,其实大部分就是没有分享的意识和习惯,有了这个意识就好了。

所以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在平常,在合适的机会和他探讨(不是说教啊)这些事儿,八岁的孩子自己会逐渐明白这些分享谦让的道理(认知疗法)。然后,在遇到这样的场合的时候,预先答应他:如果不急,就给予奖励。(行为疗法,此时的强化是需要的,在形成新的行为习惯方面有促进作用),之后对他的表现讲评、探讨,逐渐地,分享的意识会成为他的习惯性思维,他也因自己的美德被赞赏而得到乐趣,会逐渐养成新的行为习惯。

二、写作业着急的问题

经过讨论,我们发现,孩子有时着急是因为他着急写完了去看书或者去玩儿。这就理解了孩子着急的原因,因为有吸引他的东西,自然可能会着急了。当然,我们不会禁止他看书或玩儿,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孩子对快些写作业的看法(认知)。如果孩子这么想:欲速则不达,如果匆忙写作业,在着急的情况下容易出错,还要回头改,可能要花更多的时间,还潦草。所以,不如从容一些写,反而可能更早地写完。而且,着急写,又能提前多长时间呢?好好写完,没有心思,就可以痛痛快快完了。我觉得八岁的孩子可以明白这些道理,另外家长可以先试着用类似的道理说服自己,如果自己能被真正说服,那孩子也可以(你的道理要真正能让人信服)。

妈妈有个疑问:我在他写作业的时候,也跟他说要慢慢写,但是效果不好。

其实,和孩子讲道理,要在平时,要在他情绪好的时候、交心的时候慢慢说,孩子写作业已经开始急躁了,再去劝他不急效果很差——急躁的情绪会自动持续,这是情绪的规律。(参考:轻松了解情绪的奥妙)。

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可以在孩子可能会开始着急的时候,告诉他:如果能做到不急,就给予奖励。逐渐地孩子就不急了,和他探讨的思维慢慢就成了习惯性思维,就把问题解决了。

三、我孩子的经验

我女儿三四岁的时候脾气有些着急,在家里有时急得又蹦又跳地哭。有时一个很小的玩具找不到了,她就很着急,急的要哭了。此时,我会和她说:东西又没有长腿,跑不出咱们家,所以不用急。等你不找的时候可能就找到了。这个新的认知不是马上见到效果,但是说得多了,平常也和她说,也通过几次慢慢找、或者不马上找,以后果然找到了东西的体验,在找不到东西的时候,她逐渐不着急了。

女儿以前是在多方面都着急的,比如东西忘记带了,东西弄坏了、拼图拼不好了、作业不会做了......所以,这有一些共性,就是孩子把这些事情看得太大了,不得了。以前,我说要读懂孩子,怎么读懂,其中之一就是想想自己是否也会这样,换做我,如果一个事情我觉得不得了,有可能发生损失的时候,我一定是着急的。所以,问题的关键就是让孩子逐渐体验到这些都没什么,即使这样又怎么了......——这是一个从核心思维改变孩子的方法,在孩子小的时候效果最明显。

所以我遇到她着急的情况,等她平静下来以后,经常和她说:这有什么啊?东西坏就坏了呗,再买就可以了;忘了就忘了,又怎么了?拼不好就拼不好,以后再拼,作业写错了就写错了,有什么啊?......同时,我的态度也是很放松的,让她逐渐体验到很多事情其实是没有那么重要,是没什么的。逐渐地,这些话也成了她的习惯性思维,遇到这些情形她会自己说:没什么,慢慢来。丢就丢了呗,又怎)。而核心思维的原因是我二十岁左右时给自己树立了很高的理想和目标,而且一定要达到,为了这个目标,所以我对自己的要求之一就是:要求自己培养节约时间、思维敏捷的习惯。

有这样的认知,着急思考的行为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认知直接影响行为)。所以,就会不顾时间、地点、条件都要求自己快速思考,(主观要求不符合客观条件,自然容易出问题哦),这也是导致我容易疲劳、头痛的原因之一。

找到了原因,就要说服自己改变这个不合理的认知。说实话,这真是花费了不少时间,因为以前的习惯性思维已经根深蒂固,不是简单一两句话能使自己信服的。其中的过程不细说了。最终,我深信,欲速则不达,只有不着急,从容地思考,不在不合适的环境下思考,从长远来看才是最有效率的。这样,我逐渐在实际思考的过程中说服自己要慢一些,逐渐新的思维成了习惯性思维,也养成了从容思考的习惯,今天,这个新的习惯性思维也根深蒂固了。所以,我从容的习惯也是很牢固的

改变认知,改变行为,形成习惯,就逐渐改变了性格。




很多成年人不乏性格脾气很急躁的人,办事容易急躁,这种脾气从主观上给自己增添了很多烦恼,其实这种人从小就是这样的脾气,这种脾气跟从小的教育环境和成长环境息息相关,所以改变孩子急躁的脾气从小抓起,当然如果孩子很早就进入早教中心,受正规早教机构的影响的话,出现这种问题的可能性会比较小一些,那么今天我们重点讲解下父母如何影响孩子避免养成急脾气的性格。

刻意让孩子等待

佳佳通常总是迫不及待地想得到东西,如看动画片、切开刚买回的西瓜或是再讲一个故事等等。佳佳妈妈都会告诉她,她可以得到,但需要等一会儿。给佳佳时间用来体会和比较,让她明白“等待”是一种什么感受,这段时间里可以为孩子唱个短小的歌曲或是从1数到10。这样孩子就能了解“等待”只是一小段时间。

提示:

也可以在孩子等待的时间里干点事,譬如妈妈接电话时,让孩子安静1分钟。如果孩子能安安静静地等待了这1分钟,妈妈应该这样表扬他:“你真有耐心,能在妈妈说话的时候自己玩。”如果孩子不能乖乖听话,那么接下来的1分钟可以不理会他,并且向他说明为什么。这样做,需要父母硬下心肠,不然训练将会前功尽弃。

暂时转移注意力

当父母正要和朋友交谈时,不妨给孩子一个他平时没有见过或者不怎么让他玩的小东西转移他的注意力。当孩子弄明白那是一件什么东西时,或是他能用那玩意儿做什么的时候,你已经结束谈话了。

提示:

如果父母给3~4岁的孩子一个玩具,意味着父母要替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训练孩子的耐心不利。不妨让孩子在等待的时间里画张图,或是自己看看书等,做一些孩子平时比较感兴趣的事情,让孩子学会自己选择如何打发时间。

默契沟通的技巧

如果父母在路上碰到熟人需要交谈几句,此时孩子想要得到关注,可以事先训练他与父母的默契。譬如让孩子把手放到父母的手上,父母握住他的手,以此告诉他:我知道你的要求,我会尽快满足你。这种方式可以在和孩子沟通的同时不必中断与人的谈话。

提示:

3-4岁的孩子是难以理解“从现在起10分钟”有多长时间,训练时应把孩子知道的一些事联系起来。譬如可以这样对孩子说:“用10分钟给你的芭比娃娃梳好小辫,穿好裙子,妈妈就给你讲故事。”这样孩子就会逐渐理解时间长短的概念。

培养孩子的耐心是一件非常有技巧的事情,特别还要就是对孩子的欲望满足,这中间的技巧真的是巨大的学问呀,这真的是直接跟情商有关系,父母的情商高,教育出来的孩子情商也高,否则也是一样的低呀。其实有些情况下,如果父母情商低的时候,不妨让孩子去早教中心,不一样性格的人,给孩子是完全不同的感受。

“宝宝逐步成长,坏脾气也在滋长,现在只要不达目的不满足于她,她是不会善罢干休的,甚至都不惜自虐。有一次找外婆拿个不能拿的东西,外婆没给,小家伙就抓狂的手指狠抓自己脖子抓得红红的,外婆吓得赶紧依了她;还有经常会走路摔倒,她就狠狠的拍地,责怪地面绊了她;还有玩不好什么东西了,她就手一挥,使劲叫,等等吧,我妈说这孩子大了难管教,她确实遗传了宝爸的急躁脾气,虽然才是1.5周的宝宝,可我真的很困惑,怎么才能引导和改善她的性格呢,真的很担心。”

宝宝的急躁多是家长养成的

在一些父母的意识里,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就是有求必应,而且越快越好。这无疑带给孩子一种错觉:我要干什么就得马上干什么。

对孩子欲望的满足分为延迟满足、适当不满足、超前满足、即时满足、超量满足五种。好的教育提倡“延迟满足”和“适当不满足”。

习惯于把自己的需要放在首位,是3岁以前宝宝的年龄心理特点,如果父母习惯于“即时满足”孩子,他就难以接受有限的等待和忍耐,“有耐性”的品格也就无法培养起来。因为,它并非与生俱来,需要宝贝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学习和自我克制才能获得。

宝宝脾气急,成长有隐患

脾气急的孩子耐性不足,情商和逆境商相对较低:他们比较散慢、自控力弱、做事有始无终;适应性差、喜欢依赖,不容易融入新环境;在挫折面前,往往表现出急躁、知难而退甚至暴力的苗头。另外,缺乏耐性的孩子很少有幸福的感觉,他们也不懂得什么叫“珍惜”。

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耐性




原始地址:/yule/64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