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有没有什么反例?

这问题是伪命题!原生家庭的影响可以向左或向右,看你怎么看待,包袱?反抗的原发力?


我就是反例啊。

因为我的父母也就是我的原生家庭其实是很糟的,父母每天都在吵架,有时候会打架摔东西甚至提出离婚。我没见过好的爱情是什么样子的所以我不敢去相信自己能拥有,所以我恐婚,有期待却依然恐婚。他们所带给我的是斤斤计较和贪小便宜,是不闻不问却追求结果,是不听解释直接打骂,是动不动你怎么那么贱,你xxx去死啊你,是以父母之名来伤害我,羞辱我,是让我对我们心生恐惧,在他们面前小心翼翼,是想老鼠躲着猫。

可是尽管如此,我还是长成了一个阳光开朗活泼乐观的人,我常常挂在嘴角的酒窝很可爱,面对陌生人面对服务员面对乞讨者我很有礼貌心里“充斥”着的是人人平等的观念,三观很正也充满正义感责任感,待人处世温柔大方。虽然,我并没有那些在温柔有文化有气质的家庭里长大的人那么平静,我会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会有暴躁的时候。

所以我想说啊,尽管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但是我们就可以像鲁迅先生说的,践行拿来主义,从他人(主要是父母)身上拿来好的习惯,有挑选的从他们身上摄取东西,而非被强加着不懂拒绝的在日常生活中被灌输了不好的习惯从而深刻的影响了你。


不能只怪家里,多少带有影响,以后的路可以自己选择,

这一理论可以追溯都最早的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学说,他认为成人的人格缺陷往往来自于童年不愉快的经历。

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成年后的人格缺陷,都来自于童年的创伤。

这种缺陷往往表现为一个人的不自信、没有安全感、讨好型人格、面对幸福胆怯恐惧。

《奇葩说》辩手姜思达曾在看完《狗十三》后发布一条视频。

视频中,他在回忆童年时显得弱小而无助,他说,如今的自己之所以如此敏感,正是因为父亲的行为无法预测,他不知道下一秒父亲会夸他还是打他。

就像《都挺好》中,已经功成名就的女主在事业中叱咤风云,可当她再次踏进原生家庭那道门槛时,过去的场景一幕幕闪回,仿佛就在昨天。

母亲用轻视的眼神看着她,即便她常常试图模糊这段记忆,最终发现一切都是徒劳。

儿时的痛苦记忆已经根植于她的内心,成为她人格的一部分,常常会想起,常常将她打回原形。


每隔一段时间,“原生家庭“这个词就被会翻出来,最近热播的电视剧《都挺好》更是将原生家庭这个词推向了高潮。不可否认,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所有的失败,都要归咎于原生家庭。

《衣橱里的女孩》是一部真实故事改编的小说,讲述了作者弗朗丝·盖兰的真实故事。女主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离婚,继母肆无忌惮地大骂她。他被继母强制要求在衣橱里睡觉,无边的黑暗以及狭小的空间让自己的身体和精神都备受煎熬。这也是本书名的来源。

在这个家庭里,女主感受不到一丝的温暖,父亲的冷漠、继续的恶毒以及祖父的侵害,一点点蚕食着这个弱小的女孩。可以说,生在这样的原生家庭是极其不幸的,好在,女孩还是坚强地活了下来。在继母的打骂、嘲讽、侮辱下,女主一天天地长大,她发誓不要成为和继母一样的人。在她被继母迫害时,她心里想得是:“等我长大后,我会有很多孩子,我不会像家人对我那样对待他们,我要给他们所有我不曾得到的善待。“

这个不同寻常的女孩最后超越了原生家庭带来的创伤,找到了自己的幸福之路,成了模范母亲,生了三个女儿,还是十几个孩子的“代理母亲”,并收养了两个有残疾的男孩。活出了自己的幸福人生。也感动了无数人。原生家庭带给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但是,我们可以超越原生家庭。就像作者最后所说:“我希望所有经历过家庭暴力的人都知道,他们是有选择的,选择爱,给予,也可能是宽容。“


原始地址:/zixun/11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