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是楚国贵族。是一个伟大的诗人,是有着美玉一样的性格的人。唯一的是,当时屈原的君王,是一个昏庸自私,嫉妒心强,不懂政治的一个君王。屈原比较爱国,有才只为国亡。当时的社会现象,不是没有能人,而是被他的君王这样把江山给玩没了。他是丧志了啊。就死了。
端午来源于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楚国有名的辞赋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响。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独创的新时代,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楚辞》中最著名的篇章是《离骚》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为“风骚” ,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楚辞》中最著名的篇章是《离骚》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为“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屈原】:中国史书上最早的诗人,战过时期的楚人,寿终62岁,距今2294年
一生创作众多,后人知晓的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
东汉合编成一部为『楚辞』
屈原的仕途比较失败,但文学对后人的影响比较深远,可能也是他的贡献比较大,后人用划龙舟,吃粽子来缅怀他。
屈原的作品,也是社会基层的现实写照,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为以后的文学奠定基础!
屈原也是史书记载,极少数主张变法之人
白起攻破楚国后,焚烧楚先王陵墓,有辱国之礼节,而己无力挽救楚国危亡,极端悲怒绝望,自沉汩罗江
屈原是离骚的作者,屈原是一位爱国人士的典范,吃粽子和划龙舟比赛也是为了纪念屈原的,屈原也是一位诗人.屈原在东方世界地位举足轻重.个人感觉关于屈原的传统文化和精神,以及相关民俗风情文化应该发扬光大,同时让后人更加知道他们的故事,增加现代人的爱国热情.
战国时期,楚国人,著名爱国诗人,政治家,作品有《离骚》等流传于后世,他被流放时,听闻秦军攻破楚国都城,自沉于罗泊江,以身殉国,端午节就是纪念他,而形成的。
周显王四十八年(公元前321年),秦军犯境,屈原组织乐平里的青年奋力抗击,他一方面对青年们进行思想教育,一方面巧用各种战术,机智果敢地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一展其非凡才华。
周慎靓王元年(公元前320年),仲春三月,屈原应怀王之召出山进京。这一年他在鄂渚为县丞。
周慎靓王二年(公元前319年),升任楚怀王左徒。这一年的深秋,屈原首次使齐。
周慎靓王三年(公元前318年),忙于楚之内政外交工作。五国联兵攻秦,屈原随军而前。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1]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楚国有名的辞赋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响。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独创的新时代[3],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楚辞》中最著名的篇章是《离骚》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为“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1953年,在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本名
屈原
别称
屈平,屈子,屈正则
字号
字原,一字灵均
所处时代
战国末期
民族族群
华夏族
出生地
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
出生时间
约公元前340年
去世时间
公元前278年
主要作品
《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主要成就
内政上主张举贤修法,外交上力主联齐抗秦,文学上创作骚体新诗
好好吃你的粽子,别问那么多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各种传说。
当然,最主流的说法是为了纪念屈原投江。
故事的发生大概是这样的:
屈原,芈姓,屈氏,名平,字原,贵族出身,时任楚国三闾大夫。可不是看病的大夫啊,人家三闾大夫是官名,分管科教文卫,正经属于班子成员。
同时,屈原还是文艺界公认的浪漫主义诗人,辞赋泰斗,工作之余办班带了不少学生,可谓桃李满天下。
《芈月传》里芈月的一号备胎,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还有“貌若潘安,美如宋玉”的那个著名美男子宋玉,都是屈老师辞赋培训班的优秀学员。
学生这么出名,老师当然更加牛逼。屈原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胸藏锦绣,腹有良谋,在任期间,曾数次献治国方略于楚王,可惜楚王不以为然。
屈原是个倔脾气,你不听是吧,我就不断进言,没完没了。最后把楚王给逼急了,将屈原贬出了京城。
屈原报国无门,自尊心受到极大打击,从此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郁郁寡欢,终日靠饮酒排忧。
一日在汨罗江畔被渔夫看到,见屈原颜色憔悴,形容枯槁,醉眼朦胧。惊问:“大夫何以沦落至此?”
屈原长叹一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世人皆醉而我独醒,所以不开心啊。”
渔夫说:“既如此,何不随波逐流?”
屈原脖子一梗,以45度角仰望天空:“切!那岂是我辈所为!楚王傻逼不听我的话,早晚必死于秦王之手,老子不跟他玩了,先走一步”。
言罢纵身一跃,在空中划出一条完美的曲线,愤然投江。
那一天,正是农历五月初五。
渔夫赶紧喊来百姓,划船打捞屈原,连续几天,一无所获。
渔夫说会不会被食人鱼给吃了呀?为了保护屈原的遗体,大家用粽叶包上糯米投入江中喂鱼。
据说,这就是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来历。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从屈原投江这件事上我们可以看到楚国人性格之刚烈,之固执,之倔强,之想不开。
当然,屈原那天酒喝的有点多,投江也许是一时冲动,也许是酒后失足。但当楚人山河不在,国破家亡之时,却给世人留下了一句掷地有声的狠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数年后,一语成谶。
前有陈胜振臂一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大泽乡揭竿而起,后有项羽西楚称霸挥师伐秦,最终刘邦入咸阳,开创400年大汉基业。这三位无一例外都是楚国人,楚人的非同凡响由此可见一斑。
所以,《左传》中说:“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除此之外,屈原对人类的伟大贡献还体现在他的文学造诣上。
尽管《离骚》通篇兮来兮去晦涩难懂,除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之外,我赌5毛钱的,很少有人还能背出他的第二句诗,但这并不影响屈老师以楚辞鼻祖的身份享誉诗坛。
在屈原之前,所有的文人只叫做文人,屈原的《离骚》问世之后,文人们从此有了一个更文艺更贴切更响亮的名字:骚客。
有什么问题吗?没毛病啊,关于端午节的来历,老师就是这么教我们的。
其实,端午节除了最主流的为了纪念屈原投江之外,还有很多种说法。
有说是为了纪念伍子胥的;有说时为了纪念孝女曹娥的;有说是纪念介子推的;还有说是纪念越王勾践的。
对于各种历史人物纪念说,现在,学术界普遍认为是后世牵强附会之辞。
尤其是屈原。把屈原和端午节捆绑在一起,是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中才出现的,而端午节在这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闻一多认为,端午节与任何名人无关,它源于古越人对龙图腾的崇拜,是祭龙祖的日子。
还有人认为端午来源于夏至节气,或者来源于恶日避邪。
因为年代过于久远,端午节的真正起源已难以考证,不管哪种说法,只要你能引经据典,再拉上几个名人站台,听起来似乎都有些道理,把我们后人都给整蒙了,总觉得这几年粽子吃得不明不白。
其实,端午节究竟起源于什么并不重要,反正记住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就对了。
然而,就在2005年,一件让国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我们的友好邻邦,韩国思密达居然将“端午祭”作为韩国传统文化申报了世界文化遗产,而且,居然就通过了。
对,人家也是过端午节的。
这下中国人不干了:没搞错吧?全世界都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怎么就成了韩国的文化遗产?你们收了韩国多少钱啊?腐败问题难道已经蔓延到联合国了吗?强烈抗议。
教科文组织说别瞎抗议啊,这种事你们得自己申报懂不懂,你们自己不申报被别人抢走了怪谁?
赶紧吧,再不申报,搞不好过两年连麻将都是韩国的。
2009年,中国启动端午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程序,遗产名称为“中国端午节”,由屈原故里端午习俗、西塞神舟会、汨罗江畔端午习俗、苏州端午习俗四部分内容组成,三省联合,打包申报。
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世界就是这样,你了解的越多,困惑和烦恼就越多。
韩国抢注“端午祭”非遗项目还不算什么,真正让人瞠目结舌的,是民国学者廖平和胡适的观点,他们一直怀疑历史上是否真的有屈原这么一个人。
战国时楚国人。
故事发生在东周(战国)的后期
这个时候的国际形势是这样
总的来说
战国期间中原共有七大强国
秦、齐、燕、楚、韩、赵、魏
他们就是战国七雄
其中秦国已经变成了头等强国
正在着手建立天下一统
他派出张仪——史上最能说的男人
凭借着“连横”策略和高超的外交手段
逐个分化六国朋友圈
屈原
楚国人
某一任楚王的后代
也算是个皇亲国戚贝勒爷
跟“中山靖王之后”的刘备哥哥类似
不过前半辈子比刘皇叔幸运些
不用摆地摊卖鞋
当了个大官叫“左徒”
小贴士
“左徒”是个楚国特有的官名,谁也搞不清楚到底啥官,但常常可以跟楚王开会议事,可以肯定绝对是个大官!
楚国国君
楚怀王
当时各国君主都被
张仪耍的团团转
而这个楚怀王
是其中被玩得
最惨不忍睹、体无完肤的那一个
然后楚怀王兴奋地跑去问张仪要地
结果张仪装生病不见
楚王竟以为是自己的表现还不够有诚意
又跑去骂齐王
能混成这样的一国之君
脑子里进普通的水是不够的
必须是开水
那是谁经常往楚怀王脑子里灌的开水呢?
怀王下面有个大臣叫靳尚
以及楚王宫里的几个小老婆、小弟
早就被张仪买通了
这个朋友圈常常灌输楚怀王
要抱秦国大腿这个中心思想
而他们,就是屈原的政敌!
在奸臣的怂恿下
怀王对屈原的“坚决抗秦”很不感兴趣
加上屈大夫直肠子不会做人
靳尚又是专业抹黑屈原
自古义士多磨难~~~
于是屈原先是被贬官
然后终于有一天被赶出了都城
流放到了汉北(现在湖北某地)那一片
注意哦~~
这只是屈大夫
第一次被流放
小贴士
屈原曾经力劝楚怀王杀掉张仪,我们知道,秦国之所以能如此顺利地把六国各个击破,张仪的“连横”策略很关键。可惜楚王没听...试想如果当时楚王听了屈原一言,那屈大夫便不只是个诗人这么简单了,可能要改变历史了!
随后过了好些年
屈原回到都城
可是一回来
又碰到秦国故技重施……
这次是楚怀王不争气的小儿子子兰
一心怂恿老爹前去赴约
怀王还真就去了
结果一到秦国就被关了起来
仅仅两年
楚怀王堂堂一国之主
就病死在了别人的牢里
新的楚王(楚襄王)即位后
子兰当上了宰相
因为害得楚怀王被囚
被屈原见一次骂一次
骂得狗血淋头
结果子兰暗中谣言中伤
屈原又被逐出都城了
流放到了现在湖南、湖北一带去了...
从此以后
屈原的远大志向
得以阻拦
唯有赋词唱歌
排忧解愁
在不得志与欲报国的郁闷之中
他写下了《离骚》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
离骚
之后二十年的流放时光里
他时刻关注着国都的一举一动
他写下的词并不只是消愁解闷
其实是对国家兴衰的记录
终于,公元前278年
秦国名将白起带兵攻陷了楚国国都郢都
白发苍苍的屈大夫
悲愤不已
国家从此不再
理想也不复存在
于是郁郁寡欢的他
拖着沉重的身子
来到汨罗江边
这不是三闾大夫吗?
怎么会弄到这个地步呢?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许多人都是肮脏的,只有我是个干净人;许多人都喝醉了,只有我还醒着。所以我被赶到这儿了。
何不随波逐流?
我不愿随波逐流!
于是,屈大夫纵身一跃
跳进了汨罗江
这一天是五月初五
古代人们称“初始”为端
所以这天也叫端五
屈原死后
一些风俗保留了下来
赛龙舟意为拼命划船去打捞屈原
包粽子意为怕江水中的鱼儿
啃噬屈原的遗体
但历史学家表示
是屈大夫选择了端午投江
不是因为屈大夫投江才有了端午
但是无论端午节的起源是什么
现在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端午节
一定是为了纪念屈原
对于屈原而言
楚国是他生命里最最重要的两个字
三闾大夫屈原
用了六十二年的时光
完美地诠释了爱国二字
湖北人。诗人,政治家。政治上受迫害投江而死。他的作品《离骚》反映当前的现实和心境。代表的诗句有“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咱们中国人的思想里,一个人的名字是由姓氏+名组成,因此自然而然的,屈原,就该姓屈,实际上,屈原的姓氏根本不是“屈”。司马迁曾在《屈原列传》写道:“屈原,名平,楚之同姓者也。”而楚国的国姓为“芈”,真相只有一个,屈原父母给取的名字应该是——芈平!
在我们后人的眼里,屈原仍旧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我们对自己国家的热爱,应该一代又一代的延续下去。
屈平(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但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他的作品共有25篇,篇目为:九歌、招魂、天问、离骚、九章、卜居、渔父。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跳江,为了纪念吃粽子,
才疏学浅,简单了解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是个诗人,从他开始,中华才有了以文学著名于世的作家。
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被誉为“衣被词人,非一代也”。
屈原作品和神话有密切关系,许多虚幻的内容就是承袭神话发展而来的。屈原又是关注现实的诗人,作品里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种种矛盾,尤以揭露楚国的黑暗政治最为深刻。
屈原为实现振兴楚国的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的局面。
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楚国有名的辞赋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响。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独创的新时代,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楚辞》中最著名的篇章是《离骚》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为“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1953年,在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据司马迁《屈原列传》记载。屈原名平,与楚国的王族同姓。他曾担任楚怀王的左徒。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熟悉外交应对辞令。对内与怀王谋划商议国事,发号施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诸侯。怀王很信任他。
上官大夫和他同在朝列,想争得怀王的宠幸,心里嫉妒屈原的才能。怀王让屈原制订法令,屈原起草尚未定稿,上官大夫见了就想强行更改它(想邀功),屈原不赞同,他就在怀王面前谗毁屈原说:“大王叫屈原制订法令,大家没有不知道的,每一项法令发出,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做的。”怀王很生气,就疏远了屈原。
屈原痛心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小人混淆黑白,使怀王看不明白,邪恶的小人妨碍国家,端方正直的君子则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忧愁苦闷,写下了《离骚》。“离骚”,就是遭到忧愁的意思。天是人类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于困境就会追念本源,所以到了极其劳苦疲倦的时候,没有不叫天的;遇到病痛或忧伤的时候,没有不叫父母的。屈原行为正直,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辅助君主,谗邪的小人来离间他,可以说到了困境了。诚信却被怀疑,忠实却被诽谤,能够没有怨恨吗?屈原之所以写《离骚》,其原因大概是从怨愤引起的。《国风》虽然多写男女爱情,但不过分而失当。《小雅》虽然多讥讽指责,但并不宣扬作乱。像《离骚》,可以说是兼有二者的特点了。它对远古上溯到帝喾,近世称述齐桓公,中古称述商汤和周武王,用来讽刺当时的政事。阐明道德的广阔崇高,国家治乱兴亡的道理,无不完全表现出来。他的文笔简约,词意精微,他的志趣高洁,行为廉正。就其文字描写来看,不过寻常事物,但它的旨趣是极大的(因为关系到国家的治乱),举的是近事,而表达的意思却十分深远。由于志趣高洁,所以文章中称述的事物也是透散着芬芳的,由于行为廉正,所以到死也不为奸邪势力所容。他独自远离污泥浊水之中,像蝉脱壳一样摆脱浊秽,浮游在尘世之外,不受浊世的玷辱,保持皎洁的品质,出污泥而不染。可以推断,屈原的志向,即使和日月争辉,也是可以的。
屈原已被罢免。后来秦国准备攻打齐国,齐国和楚国结成合纵联盟互相亲善。秦惠王对此担忧。就派张仪假装脱离秦国,用厚礼和信物呈献给楚王,对怀王说:“秦国非常憎恨齐国,齐国与楚国却合纵相亲,如果楚国确实能和齐国绝交,秦国愿意献上商、於之间的六百里土地。”楚怀王起了贪心,信任了张仪,就和齐国绝交,然后派使者到秦国接受土地。张仪抵赖说:“我和楚王约定的只是六里,没有听说过六百里。”楚国使者愤怒地离开秦国,回去报告怀王。怀王发怒,大规模出动军队去讨伐秦国。秦国发兵反击,在丹水和淅水一带大破楚军,杀了八万人,俘虏了楚国的大将屈匄,于是夺取了楚国的汉中一带。怀王又发动全国的兵力,深入秦地攻打秦国,交战于蓝田。魏国听到这一情况,袭击楚国一直打到邓地。楚军恐惧,从秦国撤退。齐国终于因为怀恨楚国,不来援救,楚国处境极端困窘。第二年,秦国割汉中之地与楚国讲和。楚王说:“我不愿得到土地,只希望得到张仪就甘心了。”张仪听说后,就说:“用一个张仪来抵当汉中地方,我请求到楚国去。”到了楚国,他又用丰厚的礼品贿赂当权的大臣靳尚,通过他在怀王宠姬郑袖面前编造了一套谎话。怀王竟然听信郑袖,又放走了张仪。这时屈原已被疏远,不在朝中任职,出使在齐国,回来后,劝谏怀王说:“为什么不杀张仪?”怀王很后悔,派人追张仪,已经来不及了。
后来,各国诸侯联合攻打楚国,大败楚军,杀了楚国将领唐昧。这时秦昭王与楚国通婚,要求和怀王会面。怀王想去,屈原说:“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不可信任,不如不去。”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怀王去,说:“怎么可以断绝和秦国的友好关系!”怀王终于前往。一进入武关,秦国的伏兵就截断了他的后路,于是扣留怀王,强求割让土地。怀王很愤怒,不听秦国的要挟。他逃往赵国,赵国不肯接纳。只好又到秦国,最后死在秦国,尸体运回楚国安葬。
怀王的长子顷襄王即位,任用他的弟弟子兰为令尹。楚国人都抱怨子兰,因为他劝怀王入秦而最终未能回来。屈原也为此怨恨子兰,虽然流放在外,仍然眷恋着楚国,心里挂念着怀王,念念不忘返回朝廷。他希望国君总有一天醒悟,世俗总有一天改变。屈原关怀君王,想振兴国家改变楚国的形势,一篇作品中,都再三表现出来这种想法。然而终于无可奈何,所以不能够返回朝廷。由此可以看出怀王始终没有觉悟啊。
国君无论愚笨或明智、贤明或昏庸,没有不想求得忠臣来为自己服务,选拔贤才来辅助自己的。然而国破家亡的事接连发生,而圣明君主治理好国家的多少世代也没有出现,这是因为所谓忠臣并不忠,所谓贤臣并不贤。怀王因为不明白忠臣的职分,所以在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疏远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军队被挫败,土地被削减,失去了六个郡,自己也被扣留死在秦国,为天下人所耻笑。这是不了解人的祸害。《易经》说:“井淘干净了,还没有人喝井里的水,使我心里难过,因为井水是供人汲取饮用的。君王贤明,天下人都能得福。”君王不贤明,难道还谈得上福吗!令尹子兰得知屈原怨恨他,非常愤怒,终于让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顷襄王发怒,就放逐了屈原。
屈原到了江滨,披散头发,在水泽边一面走,一面吟咏着。脸色憔悴,形体面貌像枯死的树木一样毫无生气。渔父看见他,便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儿?”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渔父说:“聪明贤哲的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而能够随着世俗变化。整个世界都混浊,为什么不随大流而且推波助澜呢?众人都沉醉,为什么不吃点酒糟,喝点薄酒?为什么要怀抱美玉一般的品质,却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一定要弹去帽上的灰沙,刚洗过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尘土。谁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宁可投入长流的大江而葬身于江鱼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洁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呢?”于是他写了《怀沙》赋。因此抱着石头,就自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死了以后,楚国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都爱好文学,而以善作赋被人称赞。但他们都效法屈原辞令委婉含蓄的一面,始终不敢直言进谏。在这以后,楚国一天天削弱,几十年后,终于被秦国灭掉。自从屈原自沉汨罗江后一百多年,汉代有个贾谊,担任长沙王的太傅。路过湘水时,写了文章来凭吊屈原。
太史公说:我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为他的志向不能实现而悲伤。到长沙,经过屈原自沉的地方,未尝不流下眼泪,追怀他的为人。看到贾谊凭吊他的文章,文中又责怪屈原如果凭他的才能去游说诸侯,哪个国家不会容纳,却自己选择了这样的道路!读了《服鸟赋》,把生和死等同看待,认为被贬和任用是不重要的,这又使我感到茫茫然失落什么了。
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