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里、市里、县里的处级干部有什么不同?

级别不一样,职位要求越高管的越多。


直截了当说两句,在常规体制下,就权重权轻、责任大小而言,明显是县处级干部&;市处级干部&;省处级干部。因为在县一级层面上,县处级干部就是最高领导,是全县人民衣食住行的父母官,县委书记和县长的领导能力、工作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等等,直接影响着全县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要不然中央党校特别设立了县委书记研究班,就说明了这一点。在市一级层面上,处级是中层领导干部,在省级,处级干部属基层干部。

就工资福利待遇方面而言,则正好相反,明显是国家机关处级干部&;省处级干部&;市县处级干部。虽然国家进行了多次干部职级调整政策,要求向基层倾斜,照顾基层利益,充分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但在实际操作执行过程中,总也脱离不了等级差别的条条框框限制。以正处级干部为例,工资实际执行有九个档次,国家机关处级执行一二三档,省处级执行四五六档,市县处级执行七八九档,一个正副处级就有十八个小级差,就说明了省、市、县处级干部的不同实际问题。


省里的处级干部是各厅,局,办的中层干部,市里的处级干部就是一方大员了,而县里的处级干部那绝对是顶层领导了


县长和地级市的一般委办局的局长,都是正处级领导干部,应该说从级别上来说都是一样的,谁更厉害?实际上这就是大有学问,我认为主要看三大方面的因素。

第1方面因素:看县和委办局具体情况。虽然都是县,但是不同的县它的职权含金量是不一样的,相对应的县长的发展的趋势上来说也是大相径庭的,一般来说经济发展程度比较好、亮点特色比较突出县的县长,要比一般的落后县或者是发展没有特色县的县长,在发展的上升渠道上要更广、要更快。同样对于委办局来说,也是分三六九等,在委办局中,政府办、发改委、财政局、商务局、住建委、教育局、卫健委都是权力比较大的局,这些委办局人员众多、各项审批权也非常多,在这样的委办局当一把手,应该说发展的潜力是非常大的。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县属于块,委办局属于条,一县之长掌管着全县几十万人口、几万公职人员的生存发展大计,职权量是非常高的,特别是对于一些经济发展比较好、人口众多的县来讲更是如此;而一般的委办局管理的人只不过是几十人、几百人,最多的也就是几千人,管理的人员和事项要比县少得多。所以如果不比较县长和局长发展前途,就单纯从县和委办局的职能重要性来比较,我认为是这样一个排序:重要的县&;重要的委办局&;一般的县&;一般的委办局。

第2方面因素:看干部自身具体情况。实际上这里边又包含了6个方面的小因素:

1.干部自身的能力水平高低。这个应该是硬杠杠,甚至说很大一方面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如果自身能力不强,不能驾驭复杂的局面,遇到急难险重的问题不能妥善处理,再好的县也很难有发展;如果能力强,面对领导交办的一些急难险重的任务,能够积极稳妥的处理,让领导放心、开心,让领导印象深刻,再差的委办局也有可能脱颖而出,实现逆袭。以我所在的地方为例,我们这儿有一个老干部局局长,按理说老干部局是一个养老部门,但是没想到这个老干部局长在服务老干部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得到了广大老干部的充分认可,特别是在处理一些老干部遗留问题上,几十年没解决的问题都被她运用各种方式方法妥善解决,得到了老干部和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认可,所以在换届时候被提拔重用。

2.干部的年龄。应该说干部年龄在干部成长进步的过程中作用是非常明显的,特别是现在对干部年龄结构都有明确的要求,所以这个硬杠杠也会卡住很多人,有的干部非常年轻,虽然在很一般的县当县长,但是发展前途是无量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好的;而有的干部虽然在最重要的委办局当局长,但面临退休或者是没几年就要退休,那么他的发展前途也不会被看好。

3.干部的学历。现在的领导干部对学历还是非常看重的,虽然不唯学历,但是学历是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也是进步的一个敲门砖,很多地方对干部的第一学历有明确要求,特别是要想提拔为副厅级干部,一般应当是全日制本科学历,如果没有这个学历,在和其他干部竞争的过程中,组织部拿动议意见就会有所倾向。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北大清华学历的领导干部,很多都是直接任命为副处级,任命为副处级之后两年,很多提拔为正处级,正处级之后三四年,很多就提拔为副厅级,进步可谓平步青云。所以那些学历高、年龄又年轻的干部,虽然也许是在一般的委办局,但是后续发展的后劲潜力还是非常大的,相反,一些学历低的干部虽然是在重要的县,但是发展的可能性也未必就大。

4.干部的经历。现在对干部的要求是多岗位锻炼,一个干部要想有长远发展,必须经过艰苦岗位的磨练、锻炼,才能成长、成熟,从而担任更加重要的领导岗位。所以不管是县长,还是委办局局长,如果经历了多岗位锻炼,这说明是组织有明显的培养栽培意图,其发展前景也自然会更好。反过来,如果一个干部在一个岗位工作很多都没动过,或者是经历的岗位都是一些轻松的岗位,没有经受过磨练的岗位,那么这样的干部,组织可能就是认为他很难担当重任,这样的干部的发展前景自然也就不被看好。

5.干部的背景。人都是社会化的产物,任何一个县长、委办局局长都不可能在真空中存在,他的成长成熟的过程,实际是在与人打交道的过程,所以说每个人都会有背景、有关系,这都会成为一个自己成长的资源。就跟卡耐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有85%要取决于他的人际关系,而专业的能力只占到了15%。不管我们怎样去否认或者回避这种认识和倾向,它都是客观存在的。对于县长和委办局局长来说,谁拥有的背景关系、人脉资源更广、更强、更可靠,能在关键的时刻有关键的人说上关键的话,对于很多同等条件下,比如说年龄、学历、能力、经历都差不多的话,在这种情况下,可能背景关系就能是很微妙的决定性因素。这实际上就是还是那句话,自己是推动力,别人是润滑剂,但有时候这个润滑剂还是决定性的。

6.干部的作风。这实际上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特别是十八大以后,干部的作风、廉政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很多干部年龄、学历、能力、经历、背景都没有问题,但是在提拔过程中就是因为作风问题或者是廉政问题被信访举报了,最后如果查实了,就不仅没被提拔,还可能锒铛入狱、身陷囹圄,所以说这个作风问题,也是木桶最短的那块木板。自身如果不正、不净的话,很可能在提拔过程中就被竞争对手抓住了把柄,一个信访举报信被查证查实了,就可能满盘皆输。所以无论是县长还是委办本局局长,必须要作风真过得硬,有充分的群众基础,即使有竞争对手诬告信,也是身正不怕影子斜。

第3方面因素:看机遇。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干部在成长进步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是尽如人意,有很多事情并不是自己能左右的。很多时候自己无论是年龄、学历、能力、经历、背景、作风都没有问题,但有时候组织在选拔干部的时候,在某个时间段可能处于整个领导班子的统筹考虑,或者某种优化结构的特殊需要,最终选拔的人可能会出乎大家的预料。很多被看好的干部也许并不一定是组织上需要的干部,很多认为是没有希望的干部,可能正是组织需要的干部。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踌躇满志的干部就会铩羽而归,而有的心静如水的干部却会脱颖而出。以我所在的地方为例,我们原来有一个女常委,因为违纪被查处,整个常委班子就缺少一名女性,后来组织部门在选拔常委的时候就要求必须是一名女性,这样的话只能从女干部中选拔,而我们这个地方女的正处级干部中优秀的实际并不多,最后也只能是矬子里拔将军,最终选拔了一名女同志进入了常委,而很多认为很优秀的男的正处级干部就没有机会,这个只能说就是一个机遇了,这个也是谁都不能改变的,这是结构的要求,只能是看长远、算大账,以后还有机会,决不能因为这一件事就垂头丧气、怨天尤人、埋怨组织、消极怠工。

总之,县长和普通的委办局长,谁更有发展前途这个问题,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伪命题。但总体上来讲,国家对县的重视程度是越来越高,县长的发展前景要高于一般的委办局,特别是年轻的县长、有学历的县长、有背景的县长,他们后续的当了县委书记之后,更进一步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当然,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其发展的前途是大相径庭的,这真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逻辑问题,或者是一个推理问题,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绝不是线性思维所能够理解的,需要系统思维去认识和把握。


省里的处级干部,加一个职级—二巡是比较容易的,县里的处级干部就不行,改任职级并行干部就是二调,退休前组织上照顾可以升为一调,然后马上退休。


简单一点说,省里的处级基本就是一般干部,市里的处级基本是中层干部,县里的处级基本都是领导!


省里处级就是一个中层干部,干活的,但是关键岗位权力很大;市里的处级干部就是领导层了,权利很大;县里处级干部也就二十来个人,绝对的权力中心!


这个差别可以说非常大!

县里的处级干部是一方诸侯,正儿八经的领导干部,全县的所有工作都是这帮处级干部来制定执行,权力很大责任也很大,在职的处级干部在县里来说很稀有,拢共就那么几个,个个都是实权派。

市里的处级干部依然是领导,不过数量就多的多了,权利也是不一,主要领导有权力,副职大多只有话语权,权力还不如县里的正科级领导。

省里的处级干部就一般般了,最多算个中层干部。不过一些要害部门的处级干部那也是真权力,尤其平台还高,掌握着一些命脉资源,市里的市长来了都不一定怂,当然这是少数,大多数省里的处级还是说比较稀松平常了。

虽然平台不一手中的权力不同,但待遇是一样的,能够成为一名处级干部,不得不说在任何地方都是响当当的政府官员了。

欢迎讨论!


1、县里处级干部是实权实职的干部,他们95%以上都是从基层干起来的,在乡镇及县科局级单位摸爬滚打多年,干到处级干部的位置,99%的人公务员生涯已到顶,只有极少数人在退休前能调到地级市升副厅级干部。但亦有极少数经济较强的县,县委书记可享受副厅级待遇。

2、地级市的处级干部相对于县里就比较多。一般地级市里的处级干部数以百计,如果有机会,地级市里的处级干部大都想调到县里当实职的一把手,毕竟在一个县里管全面的实职处级干部,需属七品芝麻官,但在当地却是位高权重。

3、省里的处级干部属于一般的中层干部,数量众多,但在省机关里非常普通,有相当一部分只是享受处级干部的待遇,并没有实职及实权。因为省城的房价越来越高,有一些处级干部甚至收入还买不起房。但他们如果出差到县里,当地的官员及老百姓却视他们为高官。

由于现在生意难做,双一流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时第一选择就是考机关公务员,211的就考省公务员,985的就考市及县公务员,因为在省机关里一个普通的公务员晋升到处级干部并不太难,但到地级市就非常困难,而到县里,一个普通公务员想干到处级1%的机会都没有。所以有大才的天之娇子,如果人生的目标是吃公务员这碗饭,那最佳的人生选择就是考入省机关当公务员,晋升到副处级干部后再下调到地级市或县里,他们丰富的公务员工作经验有助脱颖而出,有望成为厅级干部的后备。


县里处级干部是实职实权干部,是一县之长,全国一共有1301个县,也就是说全国的公务员里面只有1301个人能到这个位置。

市里的处级干部也就是副市长、局长。局长管理一方局,副市长分管业务,实权没有县委书记大。

省里的处级干部一抓一大把,因为级别高,大都不是实职,只是享受处级待遇。


省直、市直、县里的这三个机关的处级干部,在县里可能是一方诸侯,在市里可能是部门一把手,在省厅只能是单位中层,他们有很大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从政治待遇来看,县级机关的处级干部最高

①省直机关处级干部。在省直机关,处级职务一般是处长、副处长等,属于单位中层干部,享有的政治待遇极为有限,无外乎就是偶尔列席参加省直机关党组扩大会议(比如:机关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专题民主生活会、专题党员领导干部会议),偶尔可以参阅一定密级的文件,偶尔可以参与省直机关的人事任用推荐和投票,仅此而已。

②市直机关处级干部。在市直机关,处级职务一般是局长、副局长等,属于部门领导,局长是市直单位一把手,享有较高的政治待遇,在本单位本系统内的一亩三分地之内,拥有重大事项的决策权和拍板权,可以决定单位的正科级以下职务任免,可以推荐和影响单位副职领导的任用,可以参加市里一些处级干部以上的政治生活。

③县级机关处级干部。一个县才40来个处级干部,一般是书记、县长、政协主席、县委常委、副县长、人大副主任、政协副主席等,属于县领导干部。在县里,能够提拔到处级职务,说明仕途已经达到巅峰,已经站在了95%的人的肩膀上。县里的重大政治活动,处级干部几乎可以参与;如果是县委常委,还拥有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大额资金使用等“三重一大”的决策权、参与权、知晓权和建议权;如果是书记、县长,则是党的建设、经济发展、民生发展、平安稳定的重要政治掌舵人,拥有极为重要的政治影响力,可以推进和停滞当地各项事业发展。

二、从工作待遇来看,县级机关的处级干部最高

①省直机关处级干部。省直机关的处级干部属于单位中层,享有的工作待遇不是很高,没有固定的公务用车,不能代表单位开会,负责工作业务只有建议权和谋划权,没有最终的决定权、签字权,在财务、人事、审批等方面的权利几乎没有,处长拥有独立办公室(副处长只能与其他同志共用),拥有处里的工作安排权和任务部署权。

②市直机关处级干部。市直机关的处级干部属于单位领导,享有的工作待遇较高,无论是局长还是副局长,都可以代表单位开会,都拥有相对固定的公务用车,都拥有独立的办公室,对管辖业务工作拥有规划权、建议权和拍板权,在财务、人事、审批等方面的权利也较大,局长还隐秘拥有1位固定的随行秘书。

③县级机关处级干部。县级机关的处级干部属于县领导,享有的工作待遇非常高,都可以代表县里到市里、省里开会,都拥有固定的公务用车,都拥有独立的办公室,对分管工作拥有建议权、决定权或拍板权,还可以拥有一名固定的工作秘书(或与其他人共有)。

三、从社会地位来看,省市县三级各有千秋

①省直机关处级干部。省级机关处级干部虽然属于中层,但是可以借助调研考察、工作考核、资源分配等工作关系,在省市县都建立各种关系来往,积累人脉资源。特别是在省城,与其他部门的处长们也有各种来往,甚至互通有无,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看病就医、小孩上学等个人私事,相互帮个忙也不是什么难事。省直机关处长到市县检查调研,市直局长、县委书记、县长、副县长都想必都要亲自陪同。

②市直机关处级干部。市直机关的处级干部,对上与省厅机关有来往,对下可以指导县级机关,横向可以联系市直其他部门,自己也握有相当的系统行业资源。在市县两级,市直处级干部还是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③县级机关处级干部。在县里,处级干部孰人不知、孰人不晓,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大事小事都可以做到,俨然就是个山寨主。但这些关系资源,仅限于在本县,出了本县域,社会地位将大打折扣。当然,如果是县委书记、县长,对上、对下、横向都联系比较多,人脉资源相对更为丰富,社会地位比县里其他处级干部高很多。

四、从发展前景来看,处长、县委书记、县长等正处级较好

①省直机关处级干部。在省厅机关,处级干部想要提拔为副厅级,是一道很难跨越的坎。年龄大一点的处级干部,极有可能在处级岗位上终此一生。但是年纪小的,有外力支持的,可能年纪轻轻就能交流到地级市当副市长,从此步入仕途快车道。职级并行后,省直机关处长退休前都可以晋升到二级巡视员。

②市直机关处级干部。市直机关局长想要提拔副厅级,难度比省直机关还大。副局长想要晋升局长,难度也不小,必须与县区副县长、市两办的其他副处级干部竞争。通常来说,市直机关90%的局长晋升不了副厅级,70%的副局长晋升不了正处级。

③县级机关处级干部。县里能够提拔处级干部也是比较少,具备提拔拔副厅级资格的,只有书记和县长;具备提拔正处级资格的,只有县委副书记和常务副县长。其他副处级干部,90%的人都是原地踏步、副处级终此一生。通常来说,县委书记提拔副厅级的概率相对较高,大概40%;县长提拔为副厅级原则上必须经过书记;其他副处级提拔正处级的概率不到30%。


处级干部是各级干部中承上启下的一个层级,在部委、省里、市里、县里都广泛存在。但是,所在的层级不同,处级干部的职权、工作复杂程度完全不在一个层级。

首先,介绍一下省里的处级干部。

在省一级,处级干部一般是指省直机关的中层干部,例如省厅的处长、副处长等等。

虽然也担任处级实职,但是不属于领导班子的一员,更类似于一个高级办事员。

以处长为例:

第一,处长的日常工作以业务为主,负责系统内某条线上的工作,不会考虑太多业务外的事情,工作复杂程度并不算高。

第二,处长虽然手下管着十几个干部,但对于这些干部的命运只有建议权、没有决定权,影响力比较有限。

第三,在省厅的处级干部的待遇是最差的,办公室面积小、没有工作用车,各类工作待遇、生活待遇都与市、县两级的处级干部无法媲美。

第四,在省厅干到处长一般都到头了,能够提拔副厅长的少之又少,想要晋升二级巡视员也要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

当然,在省会城市的好处就是教育、医疗等资源比下面的市、县两级要好很多。

其次,介绍一下市里的处级干部。

在市一级,处级干部主要是指市直机关的正、副职,例如市局的局长、副局长。

毫无疑问,作为一个单位的领导班子成员,市里的处级干部优势比较明显。

以局长为例:

第一,管理全局机关、下属事业单位百余名干部,在人事权上拥有最大的话语权,在单位内部一言九鼎,决定着整个单位的发展。

第二,局长有机会竞争副市长等副厅级实职,再不济也能解决二级巡视员职级,享受副厅级的生活待遇,职业发展前景好于省厅的处长。

第三,局长的办公用房、公车、文件阅读权限等工作待遇明显好于省厅的处长,也不会为工资待遇等生活发忧。

第四,省厅的处长是干活的人,而市里的局长是指挥别人干活,日常考虑的是单位的发展,如何统筹做好全市的一个系统的工作。

最后,介绍一下县里的处级干部。

在县一级,处级干部是指四套班子的正、副职以及法检两长。

毫无疑问,作为县领导,县里的处级干部优势更加明显。

以县委书记为例:

第一,县委书记是省管干部,在全省统筹实用,只要不违纪违法,提拔副厅级实职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还有很大的希望再进一步。

第二,县委书记作为全县的一把手,要对县里几十万老百姓负责,要统筹兼顾全县的经济发展、环境发展、社会治安等方方面面,还要处理各类突发事情,任职难度完全不在一个层次。

第三,县委书记掌握全县所有科级领导职务的任免大权,日常接触的各类人群远不是其他处级干部可以比拟的。

第四,县委书记由县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日常生活保障,各项工作待遇、生活待遇也是远远好于省厅处长、市直局长。

总之,在所有正处级岗位中,县委书记毫无疑问都是最顶尖的那一类。

欢迎点赞、关注@瑛杰小猪,一起聊聊体制内的小知识。


原始地址:/zixun/45538.html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