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二:家庭教育是教育孩子的起点和基点;
三: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造就孩子成才的必要条件;
四: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
五:家庭教育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
1,孩子是要关爱,那不能腻爱,有的时候只有让孩子受点苦有些方面应该根据孩子的喜爱去发展他不要限制孩子、注重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教育子女的责任,要由父母共同承担,哪一位都不能放弃自己的责任;同时,父亲和母亲要为对方承担教育责任创造条件,在教育孩子上有分工有合作,不应单方独揽“大权”;只有在父母共同承担教育责任、对子女的教育影响力和谐互补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全方位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
2,多给孩子一些表扬和鼓励。多给孩子欣赏的目光,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品质,有利于增强父母对孩子的信任。多给孩子以欣赏的目光,就会看到孩子与众不同的长处和优点,看到她的一点点进步,肯定她,坚持鼓励她,耐心引导她,平和看待她,并以实际行动支持她,孩子就会把自己的优点发扬光大,这一点是很必要的。
3、加强与班主任及老师的沟通和联系。主动向班主任介绍孩子的情况。比如我们在刚开学时就向班主任重点表明:孩子胆小、老实,请老师给予关照。之后,经常向班主任及老师了解情况,坚持每天看一看联系本、并签字,将孩子的点点进步向班主任及老师汇报,这样便于和班主任及时沟通。衡量一个老师的能力不单单是她的教学质量,更应该看她是如何教育孩子做人及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方式。孩子是否能顺利成长,家长很重要,老师是关键。这一学期来,孩子进步很大,已经能自觉地积极主动举手发言,发言的声音也变得响亮了。孩子通过班主任及老师的培养,变得自信、开朗了,也在学校交了几个朋友。在这方面,作为家长感到十分欣慰。
4、注重与孩子日常交流,帮助孩子克服缺点。我们非常注重与孩子的交流,让她说同学的优缺点,自己有哪些不足的地方需要改进。针对她吃饭慢的不良习惯,我们就想办法培养她做事快的习惯,给她讲明道理:只有把自己的事尽快做好了,才有时间玩或学别的东西。
5、不要轻易对孩子发火。我们觉得,经常对孩子发火。会出现两种结果。一是她已经习以为常了,觉得你发火没什么大不了的事,二是会因为她胆小而惧怕你,使她对你望而却步。如果经常发火,她就会报喜不报忧,家长就了解不到孩子的真实情况,这样教育起来就会被动。教育孩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能慢慢来。
6、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并培养她学会休息和调整。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和争强好胜是孩子成长的三大要素。因为一年级的孩子都比较小,天性好玩,在这方面就要保证孩子有充裕的机动时间去玩和放松,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同时,孩子每天要上六节课,非常辛苦,每天回家都很累。在这方面,作为家长,一是为她做好各种后勤服务工作,加强补充营养,帮她解乏;二是教她自己学会休息和调整。比如听听音乐,闭目养养神、轻松活动一会儿等等
初中前培养自学能力,高中后培养思维能力,大学时培养创造能力,毕业后培养实践能力。
虽然孩子都接受教育,但家长们在好的教育这个问题上会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观点。聊聊我个人认为好的教育:
首先,养育者对孩子的影响或者期望都是积极的,正面的。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有自信,勇于尝试不怕失败。另外,孩子收到积极的影响,他也会将这样影响传递给周边人。正所谓得到信任,传递信任;得到幸福,传递幸福。孩子得到什么感受,便是什么感受的代言人。
其次,对于父母最好的教育是引导孩子成为他自己。最好的方法,是支持孩子走他自己的路,而不是希望孩子成为父母自己想要的孩子。
第三,培养会当群众的孩子。我们现在崇尚成功教育,孩子在班上是班干部或是大队委,家长会很傲骄。但现实社会、进入职场之后,没有人一直都是领导,很多时候,你就是团队的一员。如果没有当群众的心态,你怎么同别人合作?怎么为团队作贡献?都会成为问题。
第四,培养孩子独立能力。拒绝做保姆式的家长,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不做巨婴。另外,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拥有自己的想法,不要人云亦云。
第五,家长做好老师和学生间桥梁,让每位老师都成为孩子的“积极影响”,同时让孩子喜欢每一位老师。
最后,大学教育改革。从专业导向转向能力为本,说简单点就是提高现实社会中解决问题能力。
站在孩子的角度上为他着想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说什么叫“好”
一个人在世上生存,他总会面临三个问题:
一:选择一个什么职业维持自己的生存。
二:人生活在群体中,那么如何定位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与他人合作并在合作中受益。
三:人类由两性组成,该如何看待两性关系,并为以此基础上的人类繁衍做出贡献。
说白了人活着都会面临的问题就是,工作、社会、两性。生活中几乎所有的苦恼都来源于这三方面。
一个人,如果有份工作,收入还不错,人际关系很好,家庭幸福,在一般的价值里,我们就会认为这人活的算比较成功了。
如果一个人三天两头换工作,总也没有稳定的收入,人际关系很差,家庭不和谐,那这个人就比较“失败”。
那我们培养孩子,就是要通过教育,培养出他认识和解决上述三方面问题的能力,能够过上幸福的人生。能够对社会和他人有所贡献。能够达成这种目标的教育就是我认为好的教育。
这方面的教育方法很多。也很系统。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
感谢邀请:
有爱、有“脾气”才是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爱对于教育的重要性自不必多说,在此我们重点探讨“脾气”对于孩子学习成长的积极促进作用。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在世界上众多生命体中最基础的分属就是动物和植物。动物顾名思义就是能够按照自主意志完成运动的生命体,动物有血有肉、有情感,能够根据环境与自身状态表现出不同的行为习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脾气”。人是世界上具有文明历史的、具有丰富思维活动最高等级的动物群体,人类自然拥有动物界最丰富的情感生活,拥有最多元化的“脾气”。
家庭和睦而喜悦
什么是人类脾气
脾气,原指人体器官脾的功能及其产生的精微物质或动力。中医认为人体之有五脏犹如自然界之有五行,如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主水。木性条达曲直,有生发之特点,而肝性柔和舒畅且主疏泄,又主升发之气,故肝属木;火为阳热之象,有上炎之性,而心为阳脏主动,心阳有温煦作用,故心属火;土为万物之母,有生化、长养万物之特性,而脾能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故脾属土;金有清肃,收敛特性,而肺主呼吸,主肃降,故肺属金;水有湿润下行之特性,而肾能藏精,主人体水液代谢之调节并能使废水下行排出体外,故肾主水。
脾气,之于人生性格就是个人面对外界事物时,根据自身成长需求、兴趣喜好等作出的喜爱、厌恶等综合情感体验。脾气最基本的功效就是展示人类对待自然生活环境所表现出的喜、怒、哀、乐等“七情六欲”,也就是展示自身对待生活态度的基本情感展现。人类之所以成为动物界中最高等级的生命体,因为:①人类思维敏捷发明创造出了记录社会生活的语言文字,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历史;②人类拥有丰富的情感生活,对自然拥有丰富的情感认知,也就是拥有丰富多元的“脾气”。
人类生活的脾气,主要功用在于其能够充分的展示个体对自然的喜好或者憎恶、对待同伴友善或者敌视,从而产生了人类对自然生活真、善、美、丑的判定标准。并以此集合成为了面向人类大众的道德与律法,道德与律法规范是人类社会生活对“脾气”的最佳约束形式,是人类在可控范围内展示“脾气”的规矩。
为孩子的成长进步而开怀
“脾气”对教导孩子学习成长的重要性
孩子是天生的学习“专家”,他们自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自带学习能力,能够根据自身喜好选择模仿学习的内容。但是,孩子最大的确定就是没有生活经验、缺乏对生活中所有事物真、善、美、丑的判定能力,他们对事物的认知是短视的,也就是当前能够满足自己的口欲或者能力给自己带来快乐,至于其他事情一概不加区分,当然他们也没有区分的内在能力。因此,孩子在其生命学习成长的初期,他们并不理解善恶、美丑、对错、危险或是安全。
老师【包括但不仅限于家长、学校老师和兄长】对孩子进行成长教导最本质的目的就是引导孩子认知世界,掌握判定自然世界真、善、美、丑的能力。让孩子能够独立自主的融入到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大家庭之中,具备根据自身与道德、律法标准认知世界并规范自身言行的能力,简单的说就是引导孩子养成控制自我“脾气”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脾气”能够引导、告诫孩子什么样的事情是被鼓励的、哪些行为是被明令禁止的,“脾气”在对孩子的成长教导过程中发挥着无形规矩和“戒尺”的作用。老师的“脾气”告诉孩子什么样的言行被鼓励、什么样的言行被容许、什么样的言行被禁止,老师的“脾气”是指引孩子学习成长真正的言行准绳。
积极面对成长
怎么样借助“脾气”对孩子进行积极的成长引导
教育是人【老师】点亮人【孩子】成长、为孩子学习成长指引方向的活动,是以自身的言行示范为孩子的学习成长做榜样,期待孩子按此样式“依葫芦画瓢”的养成完全属于自我的行为习惯。因此,老师在教导孩子学习成长的过程中就不能对自然表现的“静如止水”“与世无争”般的平静。相反,老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脾气”,告诫孩子老师倡导什么、容许什么、禁止什么,以“脾气”作为引导孩子学习成长的基础教具。那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该如何使用“脾气”这个教学工具呢?
1、“脾气”对事不对人
人是情感、关心型动物,生活中我们时常“触景生情”,见到某物就想起了某人、某事。但是,作为教导孩子学习成长的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就应当摒弃由物及人的联想活动,将自己以物待人的“脾气”强加给孩子。正确的做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具体的事物产生“脾气”,比如欣赏美景时就表现出愉悦、喜爱之情;看见因缺水而干枯的植物心生怜悯之情;路遇需要帮助的人视自己的能力施以援手.....老师在教学活动中“脾气”对事不对人,就是老师对所见、所闻之事停留在表达即刻情感体验而不将自我联想、引申强加给孩子,对孩子联想、引申做牵引性引导或者将联想、引申工作完全交给孩子。
2、做个爱憎分明的老师
生活就会与自然产生联系、就会与同伴产生链接,虽说人类分工协作的基础是互利共赢。但是,同一项事物对不同的人产生的影响却是不一样的,不一样的影响就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进而触发不同的“脾气”。比如饥饿的人见到食物就会“欣喜若狂”,而食物对于米粮充沛的人就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困顿的人如果能够得到休息时间就是最欣慰的事情,而对于一个刚刚醒来、精力充沛的孩子来说,让他去睡觉那就是对他最大的“折磨”......简单的说“爱憎分明”就是“以物喜”。
3、赏罚分明
人类社会之所以秩序严明,其根本就在于社会会对积极有益的行为作出奖赏、对于违背社会道德与律法的行为进行惩罚,借助的就是人性“趋利避害”的成长特质。老师在对孩子的成长教导过程中,同样能够借助夸大的“脾气”做到对孩子言行的赏罚分明,对那些表现积极的孩子给予及时的赞扬和鼓励,“脾气”就是对成长行为最好的口头“嘉奖”。
鼓励孩子的成长进步
俗话说:“人吃五谷杂粮,那能没有脾气。”“脾气”是个人表达自我与环境关系最好的方式,每个人的“脾气”都能够对他人的行为起到警示或促进作用。老师进行教学活动除了教具,能够调动孩子学习积极性最有效的工具就是“脾气”,“脾气”大、“脾气”正能量的老师才能以自身言行示范教育引导好孩子的学习成长。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对于父母来说,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护。在很多人为陪伴孩子而选择回家时,我选择来北京做一项陪伴更多孩子的事业——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一套以邻里互助方式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
孩子成长教育的问题本身就是百家争鸣,没有什么教育是最好的,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就像所有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没有人能给父母一个完美的答案。
无论是育儿书籍还是专家,他们的作用都只是帮助我们思考,而不是给我们解决问题,专家也只是比我们懂更多的医学知识和教育学知识而已。
为人父母的你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因为只有你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你看得越多,思考得多,就越能形成自己的育儿观,才能真正在孩子出现问题时找到最有用的解决方法。
孩子的教育不仅是教育孩子,更是父母的自我教育。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和孩子一起成长进步。
第一:照顾好他的身体。让他也学会照顾自己的身体,健康到成年。
第二:不要限制他的兴趣,不要打压他的思想,他不懂,你也不懂的,可以教他自学,查询资料等。
第三:尽你所能,教他了解这个世界和这个世界上的人,以免在学习和就业的黄金期还犯中二病,任性。
第四:平等相处,如果不是特别严重的事情,或者触及做人底线的事情,你不要动用家长的权威去攻击打压他。要做到有理有据。不然等个十几二十年,他会瞧不起你的。
第五:早早的让孩子知道为什么学习,学习有什么用。还有尽可能的让他多一些他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最好能慢慢的做到比较专业。要让他尽早知道他的人生主体就是学习和工作,有了这些他才能有其他美好的收获。
时间告诉我,少年时的些许兴趣而得到的技能太重要了。
会写毛笔字,成了大学团支部干部。会一点点的电脑技术,帮很多朋友安装系统,抢救文件。厨艺还行,最困难的时候,跑去餐厅上班,直接包吃住,当厨子,而不是当打杂的。上学学的是知识,直接能用的叫技能。在人的社会,任何一项技能都是有用的。
第六:一定要交会他怎么与人相处,怎么应付他人。而不是讨好的被他人弄的团团转,始终要先达成自己的目的才是对的。不要被别人牵着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防人之心要有,害人之心不能有。
有正确的三观,尊重孩子,遵从孩子的意愿
正确教育孩子的重点有:身体、性格、智力。具体是
1、身体
当前许多父母很早就开始了对孩子智力开发,识字阅读等.然而大多数父母忽略了重要的一点,即身体健康。假设你的孩子确实是一名“神童”,智力超常,却体弱多病。试问神童可以维持多久?若要身体好,基础要打牢。
儿童时期正是造就良好体能的关键时期,从儿童生长发育和人才成长的规律来看,儿童的早期教育把体育放在首位是比较科学和恰当的。
2、性格
家长应重视孩子优秀的非智力素质的培养,做到在家庭生活的琐事中,在点滴的小事上,充分利用各种机会进行教育。比如若孩子跌倒了,要让他自己坚强地爬起来,教育孩子不要怕打针之痛等。
不要小看这些平凡的随机教育,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之下,会铸就勇敢坚强、不怕困难的性格以及较强的独立活动能力,使孩子的人生绽开分外绚丽的花。
3、智力
当前许多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时走进了一个误区,即认为教会孩子掌握一种乐器、学会一种技能就是智力开发,实际上真正的智力开发应让孩子开阔视野,多接触自然,多思考和探索,在这一过程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
儿童教育是指对儿童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它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环节。青春期到来以前的未成年人被称为儿童或少年,他们在思想、性格、智力、体魄等方面的可塑儿童教育性很强。儿童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基础。
在古代社会中,教育儿童的职能主要是由家庭承担的。近代的儿童教育有逐渐社会化的趋势,许多国家对学龄儿童都实行了义务教育的制度。但是,家庭教育仍然十分重要。
陪伴孩子,同步成长的育化,教化,以身作则,潜移默化!要孩子做到的,自己做到才是教育。育儿先育己,育己先育心!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再也没有什么比习惯养成更重要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无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来。
一切从习惯培养开始
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大量的事实证明,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从习惯培养开始。
习惯养成绝非一日之功
习惯是个大问题,是大智慧。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则是: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
习惯养成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
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让孩子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作用。
通过习惯培养铸造品格
教育犹如海上行船,必须按正确的航线行驶,否则,船越大越有触礁沉默的危险。
人的品格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
小编认为,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一定要趁早。以身作则给孩子立一个好的榜样。你是不是有不同的建议或更独到的话想要说,欢迎评论区留言。#父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