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家carol三岁半以前,一直不喜欢和别的小朋友玩耍,仿佛一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喜欢说话,别的小朋友玩,她在旁边只是看着。不参与。
一度让我和孩子爸爸非常担心。
之后上了幼儿园,报了兴趣班。孩子逐渐变得外向。喜欢交流,主动去和别的孩子一起玩耍。
所以我建议家长们不必担心。
孩子的成长有自身的规律。急不得。
顺其自然更利于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千万不要太过担心,或者过度干预。
建议家长多鼓励孩子独自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和carol爸爸,经常会让孩子去买单,去换停车券,去超市结账。多加锻炼,会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在幼儿园中孩子会把老师交代的事情做好,产生自信他就愿意去帮助其他小朋友完成老师交代的人。时间久了孩子就愿意与别人交流,与别人一起玩。
自信是孩子成长必不可少的品质,建议家长有意培养。
现在的carol和三岁半之前大不相同。还主持了幼儿园的升旗仪式,参加英语班的英语口语比赛并进入决赛。去淘气堡玩,十分钟她身后就会跟着一群刚认识的小朋友一起玩。
所以我给各位有类似困扰的家长的建议就是,不要太过担心,找机会有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多鼓励孩子。孩子找到自信,一定会成为社交红人的。加油。最后附上carol照片一张
PS头型香不香葫芦娃里的蛇精,哈哈
从敏感期的角度讲,孩子的社交敏感期处于3岁左右。以下我来阐述这个观点:
社交行为敏感期的孩子对社交产生极大的兴趣,他们喜欢结交朋友、参与群体活动。
社交关系其实开始于出生时和父母建立的亲密关系,这是一切“关系”的基础,等到孩子3岁左右,他会逐渐开始对同伴感兴趣,希望参与团体活动,学习团体规则,开始学会分享。我们常常担心孩子不愿意分享、没有朋友,常常督促孩子“大方点”、“分享快乐”,但回过头来看,对1岁、2岁的孩子提如此的要求,本身就是有些“过分了”,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好进入“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所有东西都是他自己的,连整个世界都是,你让他学会“分享”是不是有些勉为其难了。
社交能力的发展除了环境之外,也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原来国家提倡的是独生子女政策,一家只有一个孩子,接触小朋友少,也导致了社交能力的落后,社交行为敏感期能够帮助孩子学习群体规则、日常礼仪、生活规范,为后续融入社会、遵守社会规范、建立社交关系奠定基础。
如果家中只有一个小孩子的如何改善这个问题呢?
可以带孩子多参加一些社团活动,比如绘本分享书会或者运动类的团体活动。或者给他找几个固定的玩伴,经常一起玩。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而然的就会想和小朋友玩了。还可以阅读一些相关绘本,如上图所示《大家一起玩更好玩》引导孩子想加入集体,想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家有男宝。在上小班。不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至今没有一个特别深爱的朋友。
为什么不喜欢和其他小朋友玩?我只能说说我家的情况。
1玩不到一起。我家宝宝典型理科男。平时爱做数学题,爱研究电梯,爱研究线路,爱坐地铁,爱挑战……和大部分孩子爱好不同。
我有时候会邀请他同学来家里玩。他同学爱玩滑滑梯,他不爱玩。他教同学下棋,没下完,同学就跑了。他喊同学画画,同学画几笔,又去玩其他了。剩我家宝宝一脸懵逼。
有一次,和一年级的大哥哥,玩到一起去了。两人都爱数学。玩了一下午,做我一下午数学题,很和谐。
2性格使然。我家宝宝天生文静。不爱凑热闹。看到闹哄哄的人群,会嫌吵。也不爱搭理陌生人。也从不主动找同学玩。天生喜欢自己研究东西。
3害怕。小的时候,宝宝被小朋友欺负过。有一次还被别人从身上踩过,从此有了心里阴影。有时候会碰到莫名其妙抢他玩具的小朋友,加上我家宝宝内向,每次东西都被别人抢走,导致他,本能得产生排斥。虽然后面有引导,在慢慢克服障碍,但还是看到小朋友就会紧张。
正常来说,小孩子都是喜欢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如果孩子有以下表现,父母就应该意识到: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出现了某些问题。
孩子不敢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有这种表现的孩子,平时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一般都会这样教育孩子:不要跟其他小朋友玩,小心受伤;不要爬,不要碰......等等,久而久之,孩子从父母那里接受到的信息就是:外界的任何事、任何人,都是不安全的,于是,孩子就不敢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了。
孩子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带有攻击性。这类小孩,父母没有教给孩子一些基本的与人相处的道理,当孩子打人的时候,也没有询问原因或者加以阻止,这样就给孩子一种错觉:我打人是对的。
孩子想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却将眼睛望向父母。有这种表现的孩子,其父母都非常强势,控制欲比较强,父母希望孩子的一言一行都受我们的安排,父母说往西,孩子不能往东,于是,有这种父母的孩子,凡事都会看父母的脸色行事。
作为俩孩子的妈妈,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认识更多的小朋友,这样不但有助于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也有助于孩子语言的发展,要知道,人都是群居动物,只有人在一起的时候,才会促进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既然我们意识到以上问题的存在,我们又有意愿让孩子接触更多的人,那么,作为父母的我们,就应该有意识的在日常生活中去影响孩子,去教育孩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鼓励孩子多与小朋友玩耍。不管是行动上,还是语言上,多鼓励孩子,与人交往并不可怕,不要用强势的语言去打压孩子与人玩耍的积极性,不要过度保护孩子,让孩子有与人玩耍的勇气。
带着孩子多走动。孩子都是模仿的高手,要想孩子与人玩耍,大人就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好榜样,带着孩子一起去串门,一起去找其他人玩,让孩子消除心中的戒心。
告诉和教会孩子自我保护。孩子之间玩耍免不了磕磕碰碰,孩子受点小伤也无伤大雅,但是,我们也要告诉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注意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当然,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是活波开朗的,有的孩子就喜欢独处,那就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性格,塑造孩子的性格,不强迫孩子,让孩子的童年不缺少朋友,也有自己独立的空间。
我是成长为自己,育儿专栏作者,希望通过身边的故事影响你我他,让我们在养育孩子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弯路,欢迎大家关注、点赞、转发及评论】
现在社会的发展,孩子不合群这个现象也在直线攀升,她们没有自己的社交圈,这样其实很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和成长,如果形成严重的社交障碍,家长又该怎么办呢。现在家长过分保护孩子,其实已经从根本上限制了孩子的社交范围,家庭不和谐的孩子也比较容易自我封闭、敏感,、不善表达,自我约束久了自然她也失去了合群的欲望,所以从孩子懂事开始,家长朋友们就该引起重视,从自身影响孩子!
1.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
2.带孩子有进大自然
3.多交流多鼓励
4.多与小朋友一起分享
5.适当放手
孩子成长期是性格塑造的关键时刻,家长朋友们要做好表率哦(´-ω-`)
感谢邀请!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看到刚入幼儿园的孩子,情绪低落,拒绝老师抱他,拒绝小朋友拉他的手,排斥和别人交往,其实儿童的人际交往,也是有敏感期的,这个敏感期也是儿童成长发展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需求,和谐的人际关系不是在军队式的集体中建立的,而是通过自由选择伙伴、长期自由交往、对话,活动的过程中建立的,所以儿童一定生活在一个适应的环境中,这个环境应该是和谐友善的,互相尊重、平等的,这样才是爱和自由的成长环境,要让儿童把人际关系的敏感期发展好,我们首先要给孩子一个群体的成长环境,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在群体中,让孩子自己处理问题,如果需要大人的介入,我们只需倾听孩子,让孩子说出他们的纠纷,让他们自己找出关系中的问题,解决问题,这样能够顺利的度过人际交往的敏感期。想了解更多育儿知识,亲子关系,欢迎关注我
孩子为什么不喜欢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我自己也是一名宝妈,跟大家分家分享一下我的见解:
第一孩子在小的时候,比较认生,安全感不足时,不敢跟不熟悉的人接触,养育他的人,一直没正确去地去引导他,即使他内心很想去跟别的小朋友玩,都不敢迈出,保持一定的跟离。
第二小孩跟别的小孩一起玩时,这个过程中,出现抢东西,打架时,小孩会产生不好的情绪,感到不快乐,甚至伤心,觉得自己被欺负,就不喜欢跟别的小朋友玩。
第三现代人的生活要求不断在提高,生活压力也不断增加,有很多小孩都是要爷奶奶带,外公外婆带,夫妻双方都上班,有些老人又不喜欢外出,小孩很难接触到别的小朋友,都是自己跟家里人玩的多,自然就不喜欢跟别的小孩玩。
第四父母担心孩子的人身安全,现在养育一个小孩非常不容易,费用很高,要求也高,一般家庭都是一两个小孩居多,更是心头上的宝,处处都显得小心翼翼,不敢让孩子离开自己视线一步,孩子是约束的比较被动,而且身边附近小朋友也少,感觉不到跟别人的小孩玩的乐趣,自然就不喜欢跟别的小朋友玩。
谢邀,闲话不说多。
孩子的成长对父母来说,是操心的事情。其中之一就是自己的孩子不喜欢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总是独自一人沉入自我世界,总是一个人,会不会变独行侠?
出去玩的时候,看见其他的小朋友,对小朋友不打招呼也不微笑,可以说是无反应。家长觉得孩子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啊,应该怎么做让孩子进入小朋友们的圈子里去玩。
家长一定要了解这个阶段的孩子成长规律,独自一人到其他小朋友们一起玩,这是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
如果孩子不跟小朋友们玩,可以让孩子从远处观看其他小朋友的行动,鼓励孩子去跟小朋友们玩,总会一点点的进步。
对孩子要鼓励,不要训斥。
不要逼迫孩子一定要跟小朋友们玩。只是要多带孩子去一些小朋友比较多的地方,并鼓励孩子加入小朋友们玩耍。比如说公园啊或者小区的场所的在玩耍的小朋友们一起。比如健身器材广场,滑滑梯,亭子,小区河边或者小湖水的其它公共设施场所,小孩聚集比较多的地方,引导孩子观察并慢慢的加入。
看的多了就会想加入小朋友们玩耍,教他怎么跟小朋友一起玩。创造机会和小朋友们互动。要一点点的来,急也急不来。只是需要时间和耐心。
总结:
1、先让孩子在旁边挂差,慢慢的鼓励孩子去加入小朋友圈子。
2、多带孩子接触其他小朋友
多带孩子出门玩,多接触其他的小朋友,多看看,孩子好奇心是非常高的,好奇心会让孩子不自觉的去接近其他小朋友们一起玩。
3、多带几个玩具出门
孩子出门玩的时候,多带几个玩具,鼓励孩子把玩具给其他小朋友玩。
4、孩子欺负别的小朋友
有得孩子和别的小朋友在一起,总是欺负别人,家长不要太过严厉,惩罚打宝宝,可以用眼神制止,如果不管用,可以带孩子离开,给孩子讲道理。
因为内向!
内向气质和外向气质,是为数不多的、人类天生的几种气质之一。
内向气质:不喜欢与人交流,喜欢独立思考,喜欢自己去探索事物,和别人一起玩耍,会影响他的思考,所以内向性格的小朋友,不喜欢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内向性格的人还有一个最典型的特质:恢复能量、释放压力的方式是独处。看看你周围的人,是不是也有这种:学习工作累了,压力大,越需要一个人独处一段时间,才能重新焕发精神。
外向气质:就喜欢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在他的脑回路里,只有在人群中,才觉得有意思,哪里人多就往哪里装,能很快融入集体,和其他小朋友打成一片。外向气质的人最典型的特质是:恢复能量、释放压力的方式是聚会狂欢。看看你周围的人,是不是也有这种:学习工作累了,压力大,越需要找一群人聚在一起,喝酒K歌运动狂欢,才能重新焕发精神。
内向性格不好吗?
很多家长,听到孩子是内向性格,心里就咯噔一下,似乎孩子有什么先天性缺陷一样······题主是否也是如此?
而事实上,我要恭喜你!现在的科学研究和统计学表明,内向性格的人,有很多的潜在优势!
1.内向性格的人拥有丰富的内心生活2.内向性格的人懂得停下来品味生活3.内向性格的人热爱学习4.内向性格的人擅长创造性新思维5.内向性格的人擅长艺术创作6.内向性格的人情商高7.内向性格的人精通谈话的艺术8.内向性格的人乐于自处9.内向性格的人拥有可喜的谦虚态度10.内向性格的人容易养成健康的习惯11.内向性格的人是好公民12.内向性格的人是良友竟然内向性格有这么多的潜在优势,为什么社会主流都觉得内向的人不好?
一是因为现在是经济社会,更看重人际关系的纽带,而外向的人常被挂上“爱社交、人缘好”的标签,而内向的人,却被挂上“孤僻、人缘差”的标签。
其实不然,外向的人看似有很多朋友,其实真心朋友可能没有一个!而外向的人,看似朋友很少,但能跟他成为朋友的,几乎都是老铁老铁的真心朋友,真心闺蜜。
二是因为内向的孩子,总被父母逼着要外向一点,“你看XXX那么外向,你咋就不能外向点呢?”这是常说的话,这样容易导致孩子没有自信。因为内向性格和外向性格的人,大脑构造是不一样的,能量回复方式是不一样的,外向性格的很多习惯,他是学不来的。如此这般,就会导致内向性格的人会很自卑。而一旦自卑,就会影响一个人的自信心,就会影响学业和工作,这样父母就会越着急,越着急就越去否定孩子,如此,才是毁了一个孩子的真正原因,而很多人却把它归咎于“内向性格”!
所以,孩子不喜欢和小朋友玩耍,并不是一件绝对的坏事,而只是性格使然。作为父母,我们要关心的是,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帮助内向的孩子更好的成长!
1、从内心里,认可“内向性格”这个天生的气质。
这点很重要。因为只有你真正认可了,才能在日常的言行和举止中,真正接受和认可你的孩子,孩子才能有安全感和自信,去正常面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关于外向性格和和内向性格,上面已经分析得很清楚了。如果你还是不能从内心里认可,可以看看这本书《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相信能改变你对内向的偏见。
2、肯定孩子,努力去了解内向孩子,跟这个世界打交道的方式。
如果父母自己也是内向的,那最好,相信你们和这个世界打交道的方式都是一样的,要做的就是肯定自己,相信自己。
如果父母自己是外向的,那就要多花点功夫和时间,去观察、沟通和了解孩子不一样的看世界方式。出现矛盾和问题时,多尝试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去想、去解决,不要否定孩子,多给孩子自信心。
3、当别人否定孩子的“内向”时,要及时沟通引导
因为社会对“内向”的偏见,所以内向孩子被亲戚朋友、邻里邻居否定,是避免不了的事。比较亲近的关系,私下尽量跟他们灌输内向的好处,说不通的,当孩子被否定时,一定要及时沟通引导,告诉孩子,他是独一无二的,并且日常也要跟孩子沟通“内向”和“外向”的区别,让孩子有自己的判断。
拉开孩子之间距离的,不是内向性格和外向性格的区别,而是父母的教育方式。
望周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