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不知感恩,该怎么办?

为什么要儿女感恩?




谢谢邀请!很难办!性格是天生的但是可以用后天的教育往好的方面发展。而不懂得感恩的孩子,一般都是溺爱和宠惯出来的,所以一旦长大性格定型,就没有办法去改变了。自求多福吧!




1.首先父母要以自身为榜样,感恩自身的父亲和母亲,让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感恩氛围的家庭之中;

2.绝不过分宠爱孩子,当孩子享受太多时,他就会将这一切看做理所当然,感恩之心也就无从说起;

3.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让孩子明白父母照顾孩子的不易,让孩子学会站在父母的立场,体会父母的难处。

4.父母要以身作则,平时生活中要注意感恩。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父母是一个感恩的人,孩子也查不到哪里去!




培养感恩之心:

1,从语言做起,将谢谢常挂嘴边。

2,用家长自己的感恩行为去影响孩子。

3,经常给孩子讲关于感恩的故事。

4,教孩子学唱关于感恩的歌曲并适当给他歌曲的来历。




对于孩子不知感恩的问题,总结如下

1.考虑孩子现在的年龄段,正常孩子7~9岁正是情感教育的最佳时段。

2.从普通的家务开始,让孩子生活自理,感受父母抚养生活的不易。

3.父母要学会放手,在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吃亏,这对成长过程中是最宝贵的,也是最难得。

4.面对成长中遇到的问题,让孩子学会如何自己做抉择以及独自面对选择的代价。

5.在孩子第二个逆反期开始,父母要懂得陪伴,用平等的身份陪伴,做孩子成长路途中坚强后盾。

6.家长要以身作则,不希望孩子做的事情,家长也要克制住自己。为孩子做榜样,身教永远胜于言传。

7.家长应该引导孩子,首先感恩自己的父母。在孝顺的前提下,增强生活的仪式感。为孩子学会感恩做出榜样。

6.最后一个最最最关键的一点。不要代替孩子做他能做的任何事情。多给孩子选择的权利,不要代替孩子做决定。




儿子不知道感恩这一事件,首先要分析不知感恩是何心理因素造成的,同时还要看儿子所处的年龄段,分析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校正,不同孩子还需采用不同的策略,不可一概而论。

举例说明:一例:如果孩子年龄比较小,作为家长包揽了所有事务,处处孩子为中心,造成孩子不知感恩。解决方案:放手让儿子做好自己的事,体验劳作的辛苦,让儿子自己计划好,并做好自己的事,强调需循序渐进,不可操过急。二例:如果儿子比较大已有独立经济能力。解决方案:家长管好自己的财物,以某种非常充分的理由较长段时间外出,保持距离增加亲和力,如果涉及法律问题请求法律援助。




孩子不知感恩,九成九是惯出来的,言传身教之下还要让孩子体会体会生活之艰难,这是长期潜移默化的工程。

即便孩子有了顿悟,那也是累积的效果,别妄想三言两语就能功成。

感恩是心境,是感悟,是珍惜,也是理解他人付出的感谢之情,人有感恩之心也是自我精神升华,即便是与他人交往,社会践行上,好处也良多。

口是心非的感恩,只是一层伪装,不能说没好处,但最终还是会误己伤人。

感恩不是空口白话,有了经历感知或者认知,才会有认同体会。

孩子自小啥也不缺,要啥有啥,有点过份要求,撒泼耍赖哭闹一番基本也就得逞,在他的心理状态,完全就是理所应当、心安理得。

即便大人叨叨絮絮这也不易那也艰难,孩子也不会上心,甚至嫌弃啰嗦,长期以往,孩子就会骄横自负,自我中心严重,有了错误和不如意,都会埋怨别人,而不会从自身找原因。

当然,任何情况都是可以挽救的,只是代价大小,方法如何,效果强弱的区别罢了。

首先,家长要自省反思,自己有没有感恩的心。

言传身教要确切言语行为有榜样作用,无形中就会影响孩子的身心言行。

日常生活中,家长待人接物时,言语礼貌吗?行为温良吗?有理解和感谢他人付出的言行吗?

家长有经常看望自家老人,照顾老人的言行吗?

家长对于伴侣或者孩子的家务劳动,哪怕是端个盘子倒个水有过感谢吗?

家长能够体谅家人的辛劳,而主动定期或者不定期承担一部分家务吗?

家长能够看到孩子的脆弱和无助,并耐心沟通给予孩子鼓励吗?

家长的任何言语行为,其实孩子都会看在眼里,而后不自觉的模仿,然后再无可约束的扩展“发扬光大”。

其次,有意识增加孩子的劳动体验和生活实践。让孩子体会到付出的艰难,生活的不易。

比如:

要能狠下心加快提高孩子自理能力,自行叠被、洗小件衣物,打扫卫生,做简单的饭菜等等。有些不用天天做,但要让孩子体会到劳动的艰辛。

可以让孩子走走夜路,体会一下恐惧的心理。

可以让孩子饿一顿,体会一下劳动的好处。

可以让孩子有机会跟着家长,体会一下工作的劳累。

等等。

再者,多与孩子聊天沟通讲现实中的各种事或者故事,鼓励孩子多看书。

孩子大点了可以带出去游历游历,体会各地民俗和人文风光,增加孩子的见闻和视野,心胸开阔了,孩子也就不会拘谨于眼前一亩三分地的得失。

感恩没有必要太过于形式化,开口必言谢,遇事就鞠躬,如此奴化的感恩表达太过虚假。

只要孩子心性良善、明理自信,不过于行事自私自利或遇事怨天尤人,长期以往,必然阳光健康。




对孩子的感恩教育,是解决问题的根源。如果感恩教育的成功,问题就解决了。怎么才能完成感恩教育呢。首先,感恩教育要从小开始,包括家长,也包括教师。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所以,家长的教育尤为重要,家长教育,包括言传和身教两个方面,所说的言传就是语音教育,说白了,就是告诉孩子怎么做,教育孩子怎么做才是对的,做对了要及时表扬,让孩子感觉到做对后很荣耀,这样,不断的教育,让孩子养成感恩习惯,孩子的感恩习惯很重要,感恩习惯的养成也不是容易的,不能急。当然,孩子的感恩教育还包括身教,所说的身教,就是家长的表率,家长做什么事,都是孩子的表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了教育好孩子,家长一定严格要求自己。感恩教育,对教师来说,应该不用多说,教育工作者都知道怎么教育,怎么教育让孩子养成感恩的习惯。孩子有了感恩习惯后,在以后的生活中自然就会感恩的。




孩子不感恩,咋办

这个问题想分两个问题来回答,首先看一下感恩的孩子到底是如何培养的,其次了解一下如果孩子不感恩,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让他纠正过来的。

第一个问题,感恩的孩子是如何培养的?

1.父慈子孝,把握“严“与“慈”的度,培养孝子孙。

父慈子孝是封建社会治家之良策,其实在慈的过程中,严也必不可少,培养孝子孙,就是严与慈的度的把握,严过头,变成了一潭死水,子孙孝而无用,慈过度,上升到宠高度,出不了真孝子。

严过头了,出不了真孝子,你看,小孩在成长过程中,在父亲严厉的管教下,打骂成为家常便饭,孩子毫无温情可言,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要么彻底逆反,你说东我偏去西,失去了大好的学习提升机会,日后变得一事无成;要么彻底臣服,对父亲说一不二尊崇有加,对父亲的条条框框不敢越雷池半步,连父亲不对的都不敢提出来,长大后怎想有建树,当父辈需要用钱的时候也只能像妇女一样,掩面哭泣,无建树没资本,何谈真孝?

不能严过头,更不能“慈“过度,慈过度就成了宠。俗语说“宠狗上灶,宠儿不孝”“严父出孝子,慈父多败儿”“治主无忠臣,慈父无孝子”,过度的慈爱,发展到宠的高度,孩子丧失独立能力,同时变得自私自利,这绝对培养不出会感恩的孩子。孩子自顾不暇,谈何感恩,谈何赡养,敬老,爱老。

我家小孩,自小在城里长大,不知吃苦为何物,所以在寒暑假,我总是带回老家,回到乡下田垄地间,然后跟随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去田地里干活,锻炼吃苦能力,但是回到家以后,长辈把他当宝贝,放在手心怕化了,还舍得他做跟屁虫吃苦?所以到现在还是这样,回乡下时,我帮老人辛辛苦苦干活,他则坐在那儿玩手机、看书,心安理得,毫无愧疚,这成了我的一块心病。你说不以身作则吗,不是,我比谁都累,不孝敬父母吗,不是,每年总是尽可能回家,干农活减轻父母压力。但失误就在于宠过头了,没有在他不愿意的时候跟他讲道理,然后跟着我们一起做,如果时间倒退15年,我一定会这样做的。

《商君书﹒画策第十八》说:“不作而食,不战而荣,无爵而尊,无禄而富,无官而长,此之谓奸民”。按照商鞅的观点,在对待小孩问题上,如果我们因为溺爱、因为宠爱,无时无刻不在给小孩提供“不作而食,不战而荣,无爵而尊,无禄而富,无官而长”的机会,这,不就是在培养奸民么,都奸了,还想让他感恩,痴心梦想!

2.以身作则,孝字当头以身教

不过度宠爱,不过度严厉,小孩身心健康,心无旁骛,就会很容易建立起正确的感恩观念,在父母亲的言传身教中固化成一种素养。

有感恩意识,有感恩观念是一回事,要想形成感恩的实际行动,将感恩转变为孝,这需要父母的言传身教。学本领,与时俱进,有能力挣钱尽孝,这是一个层次,在时间的长河里,如何了解父母所想,所需,尽自己最大能力在父母最需要的时候,或陪伴,或解忧等,这是第二层意思,心在,孝就在。

如果能将尽孝与家国情怀联系在一起,那么这父亲一定是一位伟大的父亲。

第二个问题,孩子不感恩,咋办

弄清楚了别人是怎么培养小孩感恩的,自己如何做就容易了。

1.了解情况,重点是小孩抗击打能力及感恩观念的拥有水平。看孩子大小,不同年龄阶段言传的内容不一样,身教的方式也不一样,看孩子抗击打能力,如果他性情开朗,不计小节,可以开诚布公,如果柔弱,性格内向,方法亦需调整,最后看他的感恩观念都低是什么水平。

2.严慈有度,绝不宠爱。

3.设置场景,逐个纠偏。

我就用这种方法纠正小孩不爱劳动这个坏习惯的。

4.换位思考,心存善念。

由于篇幅所限,不展开了,祝纠偏顺利!




每个人都大谈特谈是孩子享受太多才不知道感恩。其实不然。留守儿童,或者三岁以前隔代扶养都会造成不会感恩表像。其实不是不会感恩,而是亲情缺失,情感缺失造成的疏远。做父母的不把爱表达出来,孩子大了就会爱无能,不懂得表达爱。




孩子不知道感恩,大多情况下是父母家长造成的。

我们很多家长都天真的认为,只要对孩子足够的好,孩子将来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回报自己,或者说会有感恩自己的意识。殊不知,事实上,人的感恩意识主要来自于自己在面临困境或者需要的时候得到的帮助,就是说雪中送炭。然而现实情况下,我们很多家长对孩子的爱已经远远超过了孩子的需求,俗称溺爱,孩子在没有任何付出的情况下得到了足够的爱,通常是无效的爱,或者孩子根本没有把这种爱当作一回事情。举个例子,如果孩子每天都在洗碗,洗了整整三年,洗的烦死了。突然间,来了个奶奶,她把他洗碗的任务给接了过来,那个时候孩子就会觉得奶奶太好了,我以后一定会回报她。如果这个活原来就是奶奶干的,我想即使奶奶洗到死,孩子都没有任何感觉的。所以,要让孩子具备感恩的意识,首先要让他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在承担过程中,在孩子体会了承担家庭责任时所带来的困难时,才能真正体会长辈的不容易,才会理解长辈的付出,才会渐渐具备感恩的意识。




现在的孩子基本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是在二代人(有的甚至三代人)的关爱下成长,凡事以自己为中心,对长辈的关爱觉得理所应当,从小就养成了习惯。

记得我在很小时,奶奶就得了中风(当时我不懂),半边身子不能动,卧床七年,全由我爸妈照顾,特别是我妈,帮奶奶洗澡的场景至今我都记得,平时有好吃的妈妈总是第一个想到奶奶,我和哥哥们总是争着送到奶奶床前,奶奶过世后,我们也都长大,凡事都想着爸妈也成了习惯,在妈妈生病的三年里,洗澡都是有我,因为我觉得妈妈能承担照顾奶奶的责任,而我照顾自己妈妈就更应该了,但妈妈还时常说连累我了,我说当初你不是也为奶奶洗澡吗?

其实,我爸妈也没有跟我们兄妹说过什么大道理,而我们能把孝敬爸妈作为一种自觉的行为,我想这就是身教吧。

所以,你儿子不懂得感恩跟你们的教育一定有很大关系,孩子身上一定有父母的影子,说得再多孩子未必能听进,但身教孩子一定会记住,有时甚至一辈子都忘不掉。




原始地址:/kepu/57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