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孩子老打人怎么办?

宝贝“打人”的行为背后有着诸多的原因,比如不知如何表达愤怒的情绪,模仿其他宝贝的动作,期望引起对方关注,也可以理解成是宝贝向他周围的小社会群体所释放的一种社交信号。宝贝伸手去打路过的陌生人,更有可能是后面几种原因,然而,从某种积极意义上讲,无论是模仿还是社交信号,都代表宝贝的社交意识在进步,只是社交的技能需要一些引导和调整。

1.及时转化为正确的方式。当宝贝走到别人面前,伸手“打人”之前,拉过宝贝的手向对方挥一挥手,说声“嗨”。告诉宝贝,可以这样和别人打招呼。或者给宝贝做示范,用轻轻的触摸等方式来向对方表示友好。

2.用“应该怎样做”来代替“不可以怎样做”。避免冠以“打人不好”的说教、批评、责备等强化的方式,这个年龄段的宝贝需要的是善意的提醒。

3.及时鼓励宝贝的进步。当宝贝渐渐用其他的沟通方式来替代“打人”的方式时,及时地鼓励宝贝,宝贝就会继续乐于采取这样的方式。

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既保护了宝贝的社交意识,又帮助宝贝意识到除了“打”,还有很多种让彼此感到舒服的沟通方式。




谢谢邀请!

我是两个宝宝的妈妈,同时也是美国认证的正面管教家长讲师,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也谢谢你能这么详细地描述你的问题,接下来我会根据正面管教和我自己的育儿经验,分享这方面的事情。

首先,父母要明确一个观点,没有孩子是天生打人的,打人的行为一定是后天形成的,因此我们在碰到这样的案例咨询时,一般都是养育方法出了问题。

第一个方面,就是孩子的口手敏感期没有过渡好,孩子处于这个时期的时候,养育人过多地阻止了孩子去探索。孩子在4-12个月的时候,都处于口手敏感期,这个时候孩子拿到什么东西第一时间是用嘴巴去咬,因为这是他感知这个世界的唯一方式,用手拿,然后放进嘴巴里去感受。如果这个时候,养育人担心孩子,孩子拿什么都被阻止,等孩子大一些就会产生类似打人的问题。比如,很多老年人带孩子的时候,一看到孩子把手放到嘴巴里咬,就把孩子的手拿出来,不让他咬。其实这是完全违背孩子的生理发展的。举个我身边的例子,我一个亲戚的儿子,5岁的时候特别喜欢咬人,在小区里经常咬别的小朋友,父母没办法带他去看医生,医生也是说口腔敏感期的时候被阻止太多,导致这一敏感期,孩子的生理没被满足。这个孩子和别的孩子不同的是,他小时候从来不咬手指,小的时候大人觉得真好,不咬手指,爱干净,但是大了就出问题了。这样的事例,医生也没有办法,只能等孩子慢慢长大,就不会咬人了。

第二个方面,我注意到你问你的孩子为什么打人时,她的回答是:因为我不听话。这个话很重要,作为我们育儿咨询师的话,对孩子说的每一句话都很敏感,你是否往深处想,孩子为什么会说“因为我不听话”,是否是身边的人给她太多信息量,对她说太多如果你怎么样,就不听话。或者告诉她什么样的孩子是不听话的孩子,你不能这样。等等,以致孩子的潜意识里被灌输了,嗯,我是不听话的孩子。那我就要做一些不听话的孩子的行为。因为孩子讲出每句话都是有原因的,一定是受身边环境的影响。你说,孩子永远都是这句话,讲不出什么深的。是啊,孩子永远都是这句话,足够引起你的重视了,看看孩子为什么会讲出这句话,而且,这个年龄的孩子,表达能力还不是那么完善,你怎么能要求她给你讲出很深的东西呢?这个要求太高了。

综合以上,我建议妈妈首先要搞清楚,为什么孩子经常会回答你,因为我不听话。是什么样的环境促使孩子认为自己是不听话的孩子,只有搞清楚这个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打人的行为。这是一种心理作用,90%以上都是受身边人影响的。另外,孩子已经有了这样的认识,认为我就是不听话的孩子,所以我要打人,来印证自己不是听话的孩子。







红红红红你明明明明明明你你给民工明明







1.及时进行适当的批评或惩罚教育。




个人意见,还是以引导为主,还要注意家长的行为举止。

宝宝大人,一般有两种可能。

一种是模仿。两三岁的孩子模仿能力很强,但是又缺乏对好坏的认知能力,所以在家庭中要更注重个人行为对孩子影响。

另一种就是认可。可能孩子第一次动手打人的时候,家长没有及时的引导,或者制止,让孩子误以为家长认可这种行为,甚至以此为乐。

看了下面的详细描述,感觉家长在个人行为方面存在几个误区。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切忌一个人唱红脸,一个人唱白脸。

孩子犯了错误对其进行教育是属于正常的行为。但是,家长一个人唱红脸,一个人唱白脸,很容易让孩子产生错觉,自己并没有做错事,或者分不清事实的对与错。

孩子知道自己犯错的时候,可能会更依赖偏袒自己的人,妈妈每次都护着,肯定更喜欢妈妈,而不喜欢爸爸。这种容易影响亲子关系。最好的态度就是妈妈学会放手。

孩子有这种突然打人的行为,家长应该在短时间内,集中力量引导改正,而不是放任。

奶奶带孩子出去玩的时候,应该及时对孩子的行为进行预判,防止事情频道发生,频道发生,时间久了,容易造成孩子理所当然的态度。

奶奶强势的态度,可能会诱导孩子强势,突然袭击之类。家长在行为上好好好反省。

爸爸的教育方式,打屁股来纠正孩子打人的行为,有点以暴制暴。这是误导的行为。可以罚不许零食,面壁思过等。

不管怎样,首先得让孩子真正懂得打人是不好的习惯,爸爸对打孩子的行为是要道歉的,顺便让孩子学会做错事要道歉。妈妈一味的语言威胁诱导作用不大。孩子的教育,言传身教很重要,环境更重要。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舍不得孩子受一丁点委屈。

邻居家的大姐最近特别头疼,因为老师对她说孩子在学校经常打别的小朋友,大姐很困扰,不知该怎么说,孩子才能改掉打人的坏习惯。

当她这样说的时候,我想起了几年前发生的一件事。当时她家孩子只有两岁左右,有一次在大姐带着孩子来我家玩时,我妈妈看着孩子萌萌哒想要抱抱他,他不让,转身在他妈妈怀里嘤嘤地哭了,大姐看孩子哭了,心疼地说:“宝宝不哭,妈妈帮你打外婆,你看妈妈打了,宝贝不哭了哈。”说着顺手在我妈身上轻轻地拍着。小家伙看到这一幕总算觉得出气了,停止了哭泣。

大姐觉得这样做可以平复孩子的心情,殊不知她这样的行为渐渐的在孩子心里植入了一个想法,那就是:我永远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惹我不开心,就可以打。

尹建莉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说:这是一种不好的方法,是一种“复仇行为”。它教给孩子遇到不痛快就去责怪别人,教给他不宽容和报复,不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

也许父母觉得现在的社会孩子就得厉害点,这样可以不被欺负,这是每个父母都不愿意看到的,可是,难道我们愿意看到一个欺负别人的孩子吗?

法国思想家卢梭在谈到人的道德面貌形成时认为:人在开头的一刹那间,也就是尚处于天真纯洁时期所接受的感知,将对他的一生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希望我们的教育方式能让孩子善良、豁达,你说呢?




其实孩子这个时间段,对于自己做的很多事情,不能够完全理解,而且语言又无法表达,就会通过这种方式的,一定要通过和平交流的方式,尽量不要打骂孩子




首先感谢邀请回答问题

面对爱打人的宝宝,家长应该怎么办,刚才看了一下事情经过,家长虽然有劝导宝宝不要随便去打人,但却顾虑了惩戒,如果宝宝一再犯错,那家长应有奖罚分明的措施,而不能只有口头教育

宝宝具有模仿能力,比如奶奶很强势,那无疑在她心里也想做奶奶那样的人,所以通过打小伙伴,会有满足感。

孩子打人一般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发泄情绪,一种是自我保护,另一种为引起他人注意,那不管那种可能,打人的行为都需要家长及时制止。

与孩子交谈千万不要告诉孩子做个听话的孩子,因为孩子的世界里根本没有区分什么是听话什么是不听话,更多的是好奇,回想一下我们年幼的时候,有多少事是听家长的呢,仅仅让孩子听话解决不了问题。

再三告诉孩子,如果你打了别人有一天你被别人打怎么办?所以不要去打别人,这也是一种不礼貌行为。打人后应带孩子去被打孩子家里认错,承担责任,让她知道厉害关系。其次是家长对孩子打人后的惩罚,比如不能看她喜欢看的动画片,不能玩玩具等,相应的惩罚让孩子明白,所做的需要付出一定代价。

教育引导孩子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好的,孩子也不是木头人,不会按大人的想法去成长,所以这即是考验孩子又是考验家长,让我们也同孩子一起成长




前几天听同事和我讲她家的儿子3岁了,上幼儿园的小班,最近只要不高兴或者是要求没得到满足,就会动手打人。老师也跟她反映,孩子在幼儿园时,喜欢推搡另的小朋友,还经常和其它小朋友争抢玩具等。一旦挣抢不到还会伴随着一些攻击性的行为。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攻击性行为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十分常见的行为,这也是儿童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有些父母认为,小孩子打人是因为年纪小、不懂事,大了自然就会改。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幼儿期的打人行为一旦形成习惯,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对此,父母一定要引起重视才行。

对于孩子的这种行为,如果父母不进行正确引导,就会加剧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因此只有进行正确的引导才能将攻击性行为转化为忍耐、坚毅等优秀品质。以下给父母提供几种正确引导孩子的方法:

对孩子的行为说不

当孩子表现出攻击性行为的时候,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及时制止。父母可以说:不可以打人。用这种简单直接并且明确的方式表达出来,但是在说不的时候,也要注意态度。强调爱、平静、温和的教育,切不可采用以暴制暴,甚至体罚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2、净化孩子的成长环境

避免孩子在看电视时选择那些充斥着打斗的场面,因为孩子还小,有的时候看到打打杀杀的,他感觉很有趣,就会模仿起来。

2-7岁之间的孩子具有强烈的模仿欲望,有的时候除了模仿父母,还会模仿电视节目中的人物等。因此,父母除了以身作则外,还应该给孩子选择健康的动画片或者电视节目看。

3、教孩子用正确的方式吸引别人的注意

孩子处于这个年龄阶段表达能力有限,免不了有的时候想通过肢体动作来和别人打招呼,以引起别人的注意。

因此,父母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先不要武断的下结论,应该去了解下孩子为什么要打人。如果是这类引起别人注意的想法,那么父母就有必要告诉孩子如何用正确的方式和别人打招呼。

例如,可以这样告诉孩子:“如果你想和别人打招呼,可以叫小朋友的名字;或者是轻轻的拍拍他的肩膀,而不是用力的打人或者去推人。因为这样是不安全的。”

4、通过饲养小动物来培养孩子的爱心

喜欢攻击别人的孩子,有的时候是由于缺少必要的爱心,这种情况下,父母可以试着买一只小动物回来。教孩子养小动物的同时,让孩子感受爱护小生命,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善良品质。因为一个有爱心的孩子,往往会懂得爱护别人,而轻易攻击、伤害别人。

通过以上方法,父母正确的加以引导,就可能慢慢引导孩子减少攻击性行为的出现。




原始地址:/qinggan/60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