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气(shēngqì),一是指活力,生命力,生机;二是指发怒,因不合心意而不愉快。风水学中将生气简称为气,亦名内气、五气、阴阳之气。
(1)活力;生命力;生机
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清·龚自珍《病梅馆记》
(2)非常接近于发怒一种状态;因不合心意而不愉快,非常生气。生气: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
1.使万物生长发育之气
《礼记·月令》:“﹝季春之月﹞是月也,生气方盛,阳气发泄,句者毕出,萌者尽达,不可以内。”
《韩诗外传》卷一:“故不肖者精化始具,而生气感动,触情纵欲,反施乱化,是以年寿亟夭而性不长也。”
《新唐书·王綝传》:“方春木王,而举金以害盛德,逆生气。”明谢肇淛《五杂俎·人部二》:“葬地大约以生气为主,故谓之龙经。”
2.活力;生命力
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精神》:“生气远出,不著死灰。”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二五:“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yīn)究可哀。”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由于我们没有努力学习语言,古人语言中的许多还有生气的东西我们就没有充分地合理地利用。”
3.气概昂扬
《国语·晋语四》:“未报楚惠而抗宋,我曲楚直,其众莫不生气,不可谓老。”清刘道开《岳庙》诗:“才过张韩天若忌,心同龙比主难孚。金戈铁马公生气,绿水青山宋旧都。”
4.活人的气息、精气
《后汉书·陈龟传》:“孤儿寡妇,号哭空城,野无青草,室如悬磬,虽含生气,实同枯朽。”
唐曹邺《过白起墓》诗:“夷陵火焰灭,长平生气低。”
《七国春秋平话》卷下:“傲等正拜告间,蓦闻哮吼一声,向傍洞里,两只白头大虫,闻有生气,大虫出。”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四》:“男鬼不能摄人精,则杀人而吸其生气,均犹狐之采补耳。”
5.用以指生灵
《陈书·世祖纪》:“梁室多故,祸乱相寻,兵甲纷纭,十年不解,不逞之徒虐流生气,无赖之属暴及徂魂。”
6.犹元气
《难经·八难》:“寸口脉平而死者,生气独绝於内也。”
郭沫若《一只手》二:“只因为受伤过重而且出血过多,他的生气一时还不能够恢复转来。”
7.空气
郑观应《盛世危言·开矿》:“开矿机器亦以比国所造为良。大要有三:一为注生气之器,一为戽水之器,一为拉重举重之器。”
8.因不合心意而不愉快
宋范仲淹《与中舍书》:“缘三哥此病,因被二壻烦恼,遂成咽塞……今既病深,又忧家及顾儿女,转更生气,何由得安。”
清沈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如携妇别居,勿使我见,免我生气足矣。”
巴金《利娜·第九封信》:“说起来也叫人生气,他一眼也不看我,他甚至把我推开一点。”
9.指储藏量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银》:“凡银中国所出,浙江、福建旧有坑塲……皆称美矿。其他难以枚举。然生气有限,每逢开采,数不足,则括派以赔偿。”
生气的实质意义是“用别人的过错惩罚自己”,是人类最愚笨的一种行为。
经常生气是百病之源。从中医角度来看,生气至少有以下10大害处:
伤脑:气愤之极,可使大脑思维突破常规活动,往往做出鲁莽或过激举动,反常行为又形成对大脑中枢的恶劣刺激,气血上冲,还会导致脑溢血。
伤神:生气时由于心情不能平静,难以入睡,致使神志恍惚,无精打采。
伤肤:经常生闷气会让你颜面憔悴、双眼浮肿、皱纹多生。
伤内分泌:生闷气可致甲状腺功能亢进。
伤心:气愤时心跳加快,出现心慌、胸闷的异常表现,甚至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
伤肺:生气时的人呼吸急促,可致气逆、肺胀、气喘咳嗽,危害肺的健康。
伤肝:人处于气愤愁闷状态时,可致肝气不畅、肝胆不和、肝部疼痛。
伤肾:经常生气的人,可使肾气不畅,易致闭尿或尿失禁。
伤胃:气懑之时,不思饮食,久之必致胃肠消化功能紊乱。
伤乳房:也称之为乳癖,中医认为多因情志内伤,肝郁痰凝,痰瘀互结乳房所致,也因冲任失调,气滞痰凝所致。
生气是人类情绪的一种反应,是人七情中的一种。
每个人对此的反应各不相同,所以对每个人身体的影响也不相同。
所谓生气就是指一念憎恨,憎恨心有报应的。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修行时,曾因生气踢过自己的母亲一脚,生过憎恨心。即使佛悟道成圆满之佛,也要受三个月的马麦之苦,也会被恶人砸破脚趾头出佛身血,也会经常腰背疼痛,承受种种苦报。
每个人都会生气,不管是生闷气还是发泄出来,出来的气是二氧化碳,留在身体里的就是毒气了,它会伤五脏六腑,特别是肝脏,因为是毒气,他会在身体里待好长一段时间,身体内部器官会很辛苦的一点一点的把毒气逼出体外,所以各位凡事还要看开点,少生气,如果是真避免不了了,最好是转移一下换个环境,有条件的出去玩两天,没条件的就去自己最喜欢的场所嗨一顿,总归一句话,还是少生气为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