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念五遍,亲生的,亲生的
人都会生气,这是很正常的。孩子惹自己生气的时候,怎样才能调整自己的情绪呢?最近刚看了一本书叫《正向管教》,里边介绍了面对愤怒时应该怎样调整。
分清楚生气的类型,是“不洁净生气”,还是“洁净生气”。
不洁净生气,就是因为其他的事情生气了,迁怒与孩子。洁净生气,则是因为孩子确实做错了事情让你生气。
应该避免不洁净生气,这属于乱发脾气,孩子就成了出气筒。想发脾气的时候暂停,先处理好情绪,再处理事情。
洁净生气,是可以有的。
接下来几点是让自己保持洁净生气,向孩子表达的几点建议:
1.关心自己的情绪状况
情绪不佳的时候,直截了当的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因为工作的时候有些烦恼,想休息一下,你自己玩一会儿。
2.悬搁先定立场
悬搁是现象学的一种方法,在沟通的过程中把先定立场放在一边,关注当下经历的事情和感受,避免做出仓促或不成熟的判断。
带着主观立场就容易引来更多的抵抗和对立。所以,悬搁先定立场,避免陷入对立情绪。
3.不将孩子的不良行为“道德化”
比如,孩子不想分享玩具,就说孩子自私自利,孩子不想走路,就说他好吃懒做。
不了解孩子行为的成因,简单粗暴的认为“不道德”,会引起孩子的负面情绪,对大人产生更多的抵触。
4.简洁明了的表达你心中“洁净的生气”
比如,我觉得生气,我觉得难过,我觉得害怕。
5.告诉孩子不能这么做的原因
这里要注意,原因,最好是以孩子为主的表达,行为带来的不良后果,而不是因为妈妈不喜欢,老师不喜欢,别人不喜欢等等。
比如,你得赶紧去写作业,不然爸爸该生气了。——这是不好的示范。
可以改成,你得赶紧去写作业,因为及时巩固会让你把知识记得更牢固。
6.恰当表达自己的愤怒
多关心孩子的需求。比如,作弊的学生背后的需求可能是被人肯定,不爱说话的孩子可能需要陪伴。孩子有不当言行的时候,养成习惯问问自己,孩子需要什么?我们可能就不会愤怒了。
表达愤怒,有三个层次:
比如,孩子考砸了,家长怎么说?
你考成这样,对得起谁啊?——把结果归咎到孩子身上,攻击孩子。
我太生气了,我看重努力。——关注自己的需求,传达情绪,保护亲子关系。
你这次考得不理想,遇到什么困难了吗?——传达情绪,保护亲子关系,目标指向解决问题。
生气也是有门道的,但生气并不是只能通过打骂来表达。恰当的表达愤怒,能够更好的维护亲子关系,也更好的让孩子接受,改正错误,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揍,揍完了就不生气了[泪奔]
亲生的,随自己,莫生气。
小孩惹你生气,有几种情况。
第一种:平时妈妈对孩子关注太少,小孩希望得到你的关注。所以故意惹你生气。
解决方案:平时多关注孩子,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和爱。一定要和善,不能对孩子大声吼叫。
当你对孩子大声吼叫,他不听话,或者用威胁的方式对待他们。他们会感觉到特别害怕,和无助。对你非常陌生。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影响亲子之间的关系。
在父母平时工作忙对孩子关注的少,或者性情比较暴躁,缺乏耐心等等。在对待孩子要学会心平气和交流,不能用侮辱性的需要对待孩子,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在家长生气的时候,一定要让自己先冷静下来。反思自己,孩子为什么会惹自己生气。
是小孩子故意的,还是无意而为之。如果是故意的,可能是他们想让你关注她们,所以故意搞破坏,故意让你生气。你更多不是指责生气。而且关心他们,花多些时间陪伴他们。让她们感受到你是爱她们的,只是因为工作的原因,或者其他事情,让你没有足够的精力去陪伴他们,和孩子和解达成共识。互相用爱的改变。
如果孩子是无意识犯错,惹到你生气。比如在玩耍时不小心打碎了你心爱的杯子。这个时候你需要控制自己。毕竟小孩子这个时候很害怕,怕你生气,怕你你打他。你要跟孩子说:“孩子我知道你打碎了杯子很难过,我也知道你不是故意的。妈妈有个建议,下次我们玩的时候找一个宽敞的,没有容易碎的东西,不容易打到东西的地方玩。可以减少这些发生。告诉她们学会吃一堑,长一智。学会总结和反思。在孩子犯错的时候用同理心的的方式,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同时让孩子在容易接受的情况下,告诉孩子现在的心情。我们应该怎么做怎么做,避免下次犯错。而不是去指责或者打骂孩子。因为用这种方式去处理。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让孩子产生心理阴影,影响心智发育。容易变得不爱交流。不敢跟你说实话。在你面前很害怕。容易养成说谎话的孩子。
最后也祝所有的家长,对待孩子用正面管教的方式。在孩子生气的时候,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反思自己。让你和孩子之前相处像朋友一样,轻松,简单。我们一起努力!一起学习!
1.缓和你的怒气
愤怒之下的你,心情恼得像一堆火,而你说话的声调就像风,风越大火越旺,越是大吼大叫,心情就越糟糕;但是,如果你尝试着忍一忍怒气,压低一下自己跟孩子说话的声调,你会发现你会变得稍微冷静、理智一些,最起码不会让你更加愤怒。
2.给孩子更多信任、尊重
有心理学者说,你说话的声调高低,跟你传达给别人的信任,是成反比的!也就是说,当你对孩子大吼大叫时,孩子感觉你不信任他;当你说话柔和时,孩子就能感觉到你的信任!
事实就是这么神奇,比如:当孩子手拿香蕉皮准备扔时,你一句怒吼“别扔地上!”这时候,其实你在内心是默认孩子会扔在地上的;如果你认真、轻声地说一句“宝宝,放垃圾桶里吧!”这时候你是默认孩子会放到垃圾桶里的。关键是你语气中传达的这种信任或者不信任,孩子都能感觉得到。
3.减少孩子对你的害怕、抵触
当孩子犯错时,你愤怒地大吼大叫,结果无非两种:
孩子被你吓住了,满脑子的恐惧感,根本没心思去思考为什么错了,只盼着你赶快结束训斥;
孩子被你激怒了,大吼大叫回击你,也不考虑错在哪了,只想着如何跟你对着干。
但是,当你语调平静、严肃、稍低一些跟孩子谈话时,你会在孩子眼里变得“不怒自威”,孩子对你也就没有那么多的恐惧和抵触,这时候你再跟孩子讲道理、辩对错,效果就会好很多。
愤怒的情绪之所以产生有外在方面的原因也有内在方面的原因。外在方面的原因往往是孩子不听话或是哭闹等,内在方面的原因是内在生起了种种妄想、妄念,比如:“我的孩子应该乖”、“我的孩子应该听话”等等。
要解决外在方面的原因,就需要提高早期教育的能力,推荐阅读《卡尔·威特的教育》、《塞德兹的天才教育》、《斯托夫人的自然教育》这三部早期教育的经典作品。
要处理内在问题,可以经常操练转念作业。拜伦·凯蒂在《一念之转》中说过:“人们常问我,一九八六年以前我是否有信仰,我回答‘有’,那就是:‘我的孩子应该捡起他们的袜子。’我笃信这句话,为它奉献一切,结果却一败涂地。直到有一天,‘转念作业’在我内萌芽,我才明白这个‘信仰’毫不真实。事实上,即使我这辈子不断对他们说教、唠叨,或处罚他们,他们仍是日复一日,照常随手扔袜子。我终于明白:我这样嘀咕着要他们捡袜子,其实,我才是唯一该捡袜子的那个人。孩子们根本不觉得袜子扔在地上有什么问题,那么,谁有问题呢?当然是我。是我对于‘袜子乱丢地上’的想法,让自己的日子不好过,而不是袜子本身。谁有能力解决呢?当然又是我。我一意识到:究竟我是要‘证明我对’?还是要‘得到自由’?我不假思索,立即动手捡袜子,只不过花我几分钟时间而已。没想到奇妙的事发生了,我发现自己竟然很喜欢捡他们的袜子,那纯是为了我自己,而不是为了他们。在那一瞬间,它不再是累人的家务事,随手捡起袜子,看到整洁的地板变成我的一种乐趣。当他们发现我居然以此为乐,大感惊讶之余,他们也开始动手收拾自己的袜子,用不着我提醒。”
从这个例子我们也可以知道,带娃时的很多愤怒情绪是因为相信了错误的事情,产生了妄想、妄念。有些时候也不完全是孩子的问题,很多时候是家长自身的问题。这时,家长们只需要运用转念作业处理一下内在的想法、念头就好。
父母的情绪管理对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很重要。
父母能够做的一件很伟大的事情,是能够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我最怕看到这样的事情:一遇到问题父母就急得不得了,说不了几句话就开始指责孩子,反过来孩子也变得非常地急躁。
可以想象,一个从不打骂、呵斥孩子的妈妈,当她给孩子提出一个要求时,孩子更容易听话和顺从;相反,如果妈妈动辄呵斥、打骂孩子,那么,当她给孩子提出一个要求时,孩子很可能会反抗、拒绝。
一些父母虽然意识到要控制自已的情绪,但面对孩子反复出现的令人头疼的问题,常常感到没办法压住火气。
父母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有自我情绪管理的自觉,二是要掌握一些和孩子沟通过程中控制自已情绪的方法。
每次和孩子的重要汇谈,先给自己10分钟思考下面三个问题:
如果你是孩子,你希望爸妈对你说什么?
如果孩子已经30岁了,和你一起聊今天的谈话,你希望他记住什么?
如果这是领导的孩子,你会怎么跟他说话?
建议可以去看看《不吼不叫》这本书,如何平静的让孩子和你合作。其实大部分父母存在和你一样的情形,就是情绪容易被孩子的某一个行为或者语言激怒。
例如:孩子拖拉,磨蹭,说话哼哼唧唧,这些都会让你情绪上升,进而发展成批评和吼叫孩子。其实当你吼叫孩子的时候,孩子的内心更加恐慌,而且你仔细去分析,吼叫对改变孩子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使某些孩子越来越糟。
我们常常说,妈妈的吼叫会产生三个伤害,伤了孩子的心,伤了自己的身体,也伤了老公的自尊。一吼伤全家[捂脸]
所以,妈妈要想少发脾气,首先找到自己的情绪触发器,有意识的去减少发脾气。什么是情绪触发器呢,比如:孩子说话哼哼唧唧,他的声音就是触发器;当你回家看到地板上杂七杂八的放着玩具,这些杂乱的东西就是触发器,当你今天上班,被领导批评,领导的批评就是触发器。这些外部触发器,会让你的情绪失控,进而迁怒与孩子。所以,去思考你的情绪触发器,并尝试减少发生,这样才能慢慢改变。
当然教育孩子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尊重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发现他身上的优点,多和他沟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这样才有助于孩子的成长。
孩子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表现,所以父母的学习成长很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影响最大。
孩子不听话,惹得自己心烦气躁大声的吼孩子,其实这么的做不仅仅教育不了孩子还更加使自己生气,所谓的得不偿失,殊不知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不发火的教育。
孩子总会做一些让家长生气的事情,往往这时候家长就会对孩子发火,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
其实,贝尔安亲认为这样在无意间,就会伤害到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很不好的后果。
被吼着长大的孩子也更容易在将来这样对待他们自己的孩子,他们也会反过来这样对待父母。很多家长总是在孩子犯错时,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发火后,却又总是后悔。
1
深呼吸
如果孩子让你想要发火,深吸一口气再呼出,告诉自己冷静下来,从一数到十,尽量慢一点。
深呼吸能给大脑提供更多的氧气,舒缓神经系统,能给自己更多的思考时间。我们不妨收住火气问问自己,到底是因为孩子做错了事气愤呢,还是本来就比较心烦。
2
安定自己
比如,你发现自己将要爆发时,先离开现场冷静一下,或者喝杯水,给自己缓冲的时间。你也可以在心中默念“冷静冷静”整理一下情绪。
冷静之后,再返回现场处理问题。也就是,处理问题之前,先处理自己的情绪。
3
让孩子主动提醒你
可以和孩子来个小约定,“下次妈妈再发脾气的时候,你主动提醒妈妈‘不要生气’,好不好?”
这样的方法既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避免发生伤害事件,又能让孩子意识到妈妈会生气,自己是不是也做错事了。
先处理自己的情绪,再与孩子交流
亲爱的家长朋友,带着情绪的教育是*无用的教育。
因为你在吼叫的时候,孩子的内心是被封闭的,因为心理保护机制会让孩子进行自我保护。
有的孩子会用手捂住耳朵躲避,有的孩子用哭来保护自己。因为你吼叫造成的伤害太大,在父母吼叫伤害中的孩子,内心充满恐惧,甚至会瑟瑟发抖,他们靠着天马行空的神游来逃避令人恐惧的现实世界。
当你发脾气的时候,意味着你缺少足够的技巧、耐心去处理孩子犯的错误,你只能仗着自己的气势、暴力让孩子屈服而已。而平和的心境、冷静处理事情的能力才更能影响孩子。
平和的心境、冷静处理事情的能力,不是嘴上说说就能有的,这需要健康的爱好、良好的生活规律做铺垫。一个常读书、勤运动的妈妈,内心更阳光开朗,也就更容易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跟孩子良好沟通。
跟孩子小声说话,降下的不止是声调,还有那颗浮躁的心。
不能出门的这些日子里,最崩溃的恐怕是老母亲了吧。什么追剧、读书、运动、美食似乎都与妈妈们无缘,因为整天面对一个熊孩子就够了啊!
平常要面对调皮的娃也就算了,毕竟不会24小时整天黏在一起,就算黏在一起,也可以出去溜达偷得清闲,现在好了,以往面对的问题现在全部一股脑出现在面前:
●动不动就哭闹;
●吃饭磨磨蹭蹭,非要看动画才肯吃;
●一让练乐器就不情不愿,东张西望;
●写作业不专心,教了好几遍都学不会。
屏幕前的妈妈们,应该很有同感,即使自己再脾气好再温柔,都有憋不住的那一刻。
想象一个场景。
一位妈妈,上了一天班,本来就已经很累了,推开家门,家里乱作一团,丈夫翘着二郎腿在沙发上看电视,早上没来得及洗的碗仍然摆在水池里,再看一眼孩子,拿着手机热火朝天地打着游戏,根本没注意到妈妈回来了。
其实根本不用想象,这就是很多中国妈妈每天必须面对的事实。
此情此景,作为妈妈的你很难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脱口而出“为什么不写作业!为什么不洗碗!”,可坏情绪的阀门一旦打开,这些气话和伤害就像泄洪的水,再也收不回来了。
跟孩子发脾气的父母们,有很多未必真的是脾气多么暴躁,也许只是负面情绪被点燃了。
拿着垃圾的手,是无法腾出来迎接礼物的,装满了负面情绪的内心,也无法照顾到孩子的需求。
有一位妈妈是这么做的,她说自己的孩子很喜欢看电视,经常看动画片怎么都停不下来。每每孩子霸占着电视,她的第一反应一般是冲过去把遥控器夺过来,关掉电视并狠狠数落孩子一顿,但是冷静一点后,才会想起应该制定好规则,后悔不应该大动干戈。
后来,当孩子再次不停地看电视时,这位妈妈克制住自己没有发火,而是给孩子定了规则,休息日的固定时间可以看电视,孩子很珍惜这个可以理所应当看电视的机会,渐渐地,孩子做得很好,妈妈也没有了大发脾气的机会。
为什么会对孩子表达负面情绪,是因为我们没有学会真正的共情。
作为每天都在学习育儿知识的新一代父母,对“共情”两个字一定不陌生。如果孩子不听话,我们总是被教导:要倾听孩子的感受,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理解孩子,就能收获一个通情达理、乖巧听话的好孩子。
但是想要做到真正的共情并没有这么简单,也不是云淡风轻地说说而已。
你有没有过类似下面的经历和体验。
当孩子和我们说:
“妈妈,上学真的好累啊,我不想上学了”。
“我今天心情不好,可不可以跟老师请个假啊”。
家长的回复通常是:
“小屁孩有什么好累的,有本事你来上两天班,累不死你”。
“行了行了,别磨蹭了,赶快收拾东西去学校”。
家长根本不知道孩子心情不好可能是因为生病,不想上学可能是因为这次考试没考好,当孩子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情绪的时候,作为大人总是理所当然地认为孩子太矫情了,去了学校自然就好了,大家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吗,以后他就会明白我是真的为他好了。
当孩子真正渴望和父母沟通的时候,却发现爸爸妈妈并不关心自己的真实感受,而是趁机说教。于是孩子变本加厉地不听话、发脾气,父母们依然不能理解,还把错全部归结在孩子身上。
一次两次三次,孩子的情绪在父母这里得不到正向反馈,孩子与父母之间自然就会有越来越多的问题。
和孩子在一起的这些日子里,当孩子哭闹不听话发脾气,我们是不是应该思考一下:
孩子为什么会哭闹,是在家的时间久了想出去玩儿,还是得不到父母很好的陪伴?
孩子写作业总是出现错误,是粗心还是真的不懂这个知识点?
孩子不好好吃饭,是肚子不饿,还是饭菜不合自己的胃口?
搞清楚真正的原因所在,并对孩子感同身受,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就可以减少表达负面情绪的机会。
在孩子刚出生的时候,所有父母都在想,只要孩子健康快乐地长大成人就好。可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家长想要的也越来越多,想要孩子听话,想要孩子考到第一名,想要孩子成为人上人.......
想要孩子成长为更好的自己没有错,但一定要记得随时停下来,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在爱的力量里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