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接触的案例来看,孩子在外因羞怯不善于和别人交流,本质是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
孩子都喜欢和同伴玩耍交流,这是心理健康发展的需求,是孩子社会能力的发展的必要锻炼,即便是个性内向的孩子,也喜欢和别人交流,只是需要场合更加温暖、交流对象更加温和而已。
如果孩子胆怯、害羞,并影响了和外人的交流,应该从孩子家庭教育方法改变开始,给予孩子的安全感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及时回应孩子的需求,如果不是过分的要求,就尽量采取恰当的方式满足,让他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爱,让他知道有人对他有求必应。
尽量放宽对孩子的要求,过分严格和细致的要求,会让孩子畏手畏脚,无法建立内心的安全感,就会影响自己的社交方面的胆量,所以,平时孩子犯些小错误,父母尽量不要去关注,而是给孩子示范正确的做法,让他知道错了也关系,有人会帮助他。
杜绝过分惩罚孩子,尤其是严厉批评或者动手打等方式,不但无法解决孩子的能力发展问题,还会给孩子带来恐惧心理。
经常跟孩子聊天,询问孩子的想法,并给予回应和帮助。孩子一旦知道有人关注自己的想法,有人回应自己的心理需求,安全感增强,就会有交流欲望了。
至于创造机会锻炼孩子的交流能力,甚至是报演讲班等方法,应该作为一个辅助手段,关键是,日常的家庭教育方法方面的改变,才会带来孩子的社交情况的改善。
应该多带孩子出门玩耍,能接触到更多的小朋友,鼓励他去跟小朋友玩耍,交流。大人也别批评宝宝说怎么不叫人,怎么不大声说话,怎么不去跟小朋友玩耍等等之类的话,这一定是扼杀孩子的利剑,要委婉的和孩子交流,聆听孩子内心的想法,适当的因材施教。也可以叫朋友的孩子来家里玩,或者出去玩,让小孩子自己去交流带动。
谢谢邀请。
孩子胆小羞怯,多半是家长要求过多、过高、过琐碎,过矛盾,孩子的安全感、自主意思和表达机会缺失造成的。
温室里长不长鲜艳的花朵,老母鸡养不出傲飞的雄鹰,家长要合理期待,放手鼓励,避免絮叨,给孩子空间。
哥伦布说过,世界是勇敢人的天下。没有胆量和自信心是很难在社会上生存和立足的。
孩子缺少胆量,作为父母千万不能给他任何的思想包袱,多带他在小区里面认识一些小朋友,学会如何与其他孩子交往并成为朋友并和他们一起玩。可能一开始并不是很习惯,我们要鼓励他,给孩子说明道理,时间长了就会发现朋友就会越来越多,至少有可以一起玩的玩伴了。
给孩子报个小小主持人或演讲者的培训班,这种班就是专门锻炼孩子的口才与语言表达能力的。在这里每个孩子都得上台讲话,首先必须先来个几分钟的自我介绍,然后老师根据每个孩子的表现进行相应的指导。其次,演讲前的准备工作,告诉孩子如何上台不紧张,不怯场,同时把想说的话写下来做成演讲稿与其他孩子相互讨论等。同时还有分组讨论相互交流及总结等。事实证明,很多胆小的孩子经过锻炼后效果会好得多。
当然,父母在家也得配合孩子练习。如,让孩子从说小故事开始,让他把昨天讲给他的寓言故事或童话故事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父母可以做观众,这样坚持下来,孩子也会收获很多。
孩子做完某件事,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作业,收拾好了物品,整理好了衣物,都适当给他中肯的鼓励与赞赏,让孩子感觉到他确实已经长大了,可以自己做事了。千万不要吝啬这点奖励,自信心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若老是不断打压孩子,吼他,那么则会物极必反,孩子信心会更加弱,同时也做事情的胆量都没有了。因为它会觉得他做不好,更加自卑,绝望。心理出现偏差,特别是对于内向的孩子来说,可能真的会做出过激的行为。
当然,父母本身要具有胆量与信心。在孩子面前千万不能表现出懦弱。一定要给孩子树立榜样。比如,在与其他孩子交流前,让孩子多观察父母是如何与其他孩子或家长交流的,让孩子学会沟通。当然不能教坏的习性,如脏话,衣冠不整等等。你可别小看这些细节,一旦你没有注意,孩子真的是有样学样。因为你孩子影响孩子的每一任老师!
胆量和自信心都是可以培养起来的,父母不用担心,只是时间问题,多带孩子去青少年宫,孩子娱乐房或让孩子参加柔道或街舞等培训都可以有效的培养孩子的胆量和信心,而且还可以培养出孩子的一门兴趣出来也说不准。
所以,只要家长多提供给孩子锻炼的机会,他们会有优异的表现的。关键在于正确的灌输、引导与执行。
父母亲以“智慧地鼓励教育”为前提的循循善诱是方法。请不要“你真没用”“你真蠢”“你真没出息”...这样否认诅咒自己孩子。...但凡习惯这样诅咒孩子的父母亲,是世界上最愚蠢的父母亲。...
谢谢邀请
其实大部分的孩子,都是这样的。在家生龙活虎,到外面就羞羞答答,只要不是特别严重的社交障碍,其实是不用太担心的。
小朋友的适应能力比大人强,多带他出去跟同龄小朋友玩,多多鼓励。带着他一起主动交朋友。
如果家里还有其他孩子,可以邀约一起去找朋友,小朋友有对比适应的更快。
我们家小姑娘以前也是这样,形成原因主要也是跟陪伴她长大的人有很多关系的。
小时候我们家小姑娘白天由她姑婆带,姑婆性格内向,胆子也小,不太敢独自带她出去玩,多数时间都是在家玩游戏,看电视啥的。
所以三岁前,我们小朋友也是超级胆小,陌生人都不能靠近,跟别的小朋友也不一起玩,就算是我们带她去交朋友,她也不愿意主动跟人家玩,都自己玩自己的。
去游乐场,其他孩子都是自己爬上爬下,唯独她要大人跟着,胆小有怯懦。
我也很担心她有社交障碍,看过心理医生,也做过检查,但是都还好一切正常。
为了让她们多出去,我们家停掉了电视。大家都不看电视了,下楼的机会也多了。
我也主动带她跟我朋友啊,同事啊,差不多大的孩子一起约会,有意的创造她跟同龄人接触的机会。
每天定期跟邻居小朋友约玩耍的时间。参加电视节目选拔赛,小主持人选拔之类的大活动。
小朋友是很开心的,很乐意参加。
其实,一个正常的小朋友并么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羞涩的,他只是不确定安全性,等他混熟了,还不是一样玩的热火朝天。
所以家长要跟小朋友一起,先给他建立安全感,告诉他无论在那种环境,家里还是户外,有爸爸妈妈陪伴,都是安全的。逐渐培养起他的信心。
我带我家小姑娘出去跟朋友约会的时候,都会把她当成大人,当成我的另一个朋友一样,会郑重其事的跟她介绍,这位阿姨叫什么名字,跟妈妈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我们会见面。
就是为她消除陌生感,让她感知环境是安全的,放轻松了,她就很容易做自己了,也就活泼好动了。
大部分的孩子天性就是好玩,好动,好奇的。
当然不排除,天生就异常腼腆的,那也得随缘。
不强迫,只要平时观察,他不是严重社交障碍,慢慢随着年龄长大,见过的市面越来越大,经验积累的多了,恐惧心理会逐渐消失的,家长再配合引导都会很好的。
男孩子天生语音发育慢些,小时候不善于表达也很正常,平时可以多训练他讲故事,听故事。
可以在家玩角色扮演游戏,让他当主持人啊,老师啊,等等训练他的语言发育。
我们家小朋友就是这样一点点训练出来的,三岁以后胆子大多了,社交能力明显改善,现在在小区里混的比我还熟。
出去玩,不一会就能交到朋友,感觉比大人社交还强点呢。
希望回答有用,祝好运!
感谢邀请!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开始开朗勇敢,但可能恰恰相反,孩子总是表现得大小内向,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尝试帮助孩子。
孩子的性格养成与父母有直接关系
很多性格内向,胆小的孩子,都有比较强势的父母,他们给予了孩子过多的约束,生活中总是对孩子说“不”,苛求完美,给予孩子的批评远多过赞扬。
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孩子,自信心会不足,因为习惯了束缚,也不敢去主动探索和表达,同时由于害怕犯错和失败,也就不敢去尝试了。
那么我们作为父母,应该学会温和和包容,在无存在危险的情况下,让孩子自行去探索,不必急于告诉他们最好的方法和最终的结果,要允许孩子犯错和有不同的思考,要多多赞扬孩子的奇思妙想,赞扬孩子的努力,让他们建立自信,并敢于探索和尝试,也不畏惧失败和挫折。
做好孩子的桥梁
有的父母为了改变孩子胆小内向的性格,也很努力,带孩子去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但是往往只是把孩子推到孩子群中就完事了,这样其实收效不大,孩子胆小内向并不是因为没有这样的集体环境,而是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无所适从,我们需要介入引导,可以通过沟通和示范,带着孩子逐渐去尝试和适应在集体环境中体现自我。因为相比其他人,孩子更信任我们,所以我们可以扮演伙伴,让孩子先在集体环境中与我们互动,帮他们适应和放松,再慢慢引导他们面对其他人。
不着急,不强求
人和人的性格千差万别,有的人就是很内向,那么也不要一味强求孩子变成人精,在努力尝试帮助他们的同时,也要接受和认可个体的差异。
帮助孩子改变性格是一个很漫长,很难的过程,需要适当的方法,更需要极大的耐心,千万不要操之过急,不要把情绪带到这个过程中,或者强迫孩子做这做那个,这样只会让孩子更加恐惧社交。大概就是顺其自然,然后暗中给孩子一个柔和的力。让他们在放松的氛围下慢慢感受放开自我的快乐,等待他们建立自信,等待他们绽放。
一般来说,做母亲的如果强势的话,其女儿会强,其儿子会弱(儿子跟母亲会相反),会内向而怯懦。
反之,母亲越弱,儿子越强。所以,如果想让儿子强起来,只要母亲懂得示弱就行了。
俗话不也说吗,“十分聪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给儿孙”,道理是一样的。
如果只是一般的胆小不善交流,可以随着宝贝长大、社交能力的发展得到改善,再次提醒家长关注孩子是否患有阿斯伯格综合征:
宇宏(化名)是一名初一男生,因为在学校与同学关系不好、乱发脾气而且上课明显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与母亲一起走进咨询室。
宇宏从小便对和小朋友一起游戏没有很大的兴趣,小学时也没有要好的同学。他非常喜欢汽车模型,每当他开启汽车模型的话题时,旁人都很难打断。如果父母无意间碰了他的模型他就会难以遏制地大发脾气。宏宇还有一个父母都不理解的“坚持”,他每天晚上都要完成一项仪式:自己冲一杯牛奶,拍手三下,喝掉它,立刻上床睡觉。这项仪式已经持续将近十年了。
在于宏宇的访谈中容安感觉到,这位初中男生说话非常严谨,一丝不苟地咬文嚼字,而对于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语言或是幽默的句子仿佛没有感觉甚至无法理解。
经过详细地鉴别诊断,宏宇是无智力损害的自闭症谱系障碍,阿斯伯格综合征(在DSM-5中取消了阿斯伯格综合征的独立称谓,列在了自闭症谱系障碍中)。
阿斯伯格综合征(Asperger’sSyndrome,AS)对很多人来说是陌生的,其实其发病率并不低,或许你不知道,牛顿、比尔·盖茨、朱德庸等等都是AS患者。
由于AS患者在幼年时并没有表现出与正常孩子的太多差异,所以不像自闭症那么容易被检出,甚至很多人终生都不能被确诊,但这不代表AS们没有困扰。
随着孩子长大,与同伴的关系问题日益凸显出来。他们也能够和大家一起跑来跑去,却会在集体活动中被孤立,难以融入集体活动。对于AS来讲,社会交流障碍依然是要面对的问题,他们内心是渴望建立友谊的,只是社交能力一直都没有发展健全。有些AS因为缺乏社交能力常会沦为校园霸凌的对象。
同时,随着年龄增长,AS的学业问题也开始烦扰着家长。不要以为AS都是天才,即使在某方面显得优于常人,也只是发展不均衡。比如理解力,又细分为概念能力、判断能力、推理能力、想象力、洞察力、共情力、类比力、解释力、归纳能力等等,是多维度的。理解力的失衡发展是导致阿斯在某方面能力远远超于常人,但某些方面看上去却像个孩子的原因。
大多数AS对于眼神交流有着恐惧般地回避,泛化到照相的时候不能看着摄像头。
AS儿童能够正确使用语言,但是说话总像个老学究,文绉绉的,好像天生缺乏幽默感,对于一些象征词汇比如“磨磨唧唧”好像无法理解。也会有一些AS儿童说起话来特别急,或者语气语调特别缓慢、平淡。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总是无法敏锐、正确地捕捉或回应他人的情绪。很多家长会为此生气,“为什么不打TA,TA就不知道厉害?”
AS儿童不像大多数自闭症儿童那般吵闹和兴奋,他们可以比较安静地在家与人相处。但是,如果AS的东西或秩序被破坏,他们便会表现得异常焦虑和愤怒,很难被安抚。
以上我们提到了孩子学业问题,再补充一句,随着可也加深,AS对语言的理解方面的障碍会表现出来,他们很难理完成语文阅读理解的题目,对于数学应用题也开始感到困难。很多家长直到孩子学习困难才开始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大多数AS都会有刻板行为,比如反复重复语句、简单的动作或是一连串有仪式感的行为。例如宏宇坚持了十余年的“睡前仪式”。
目前医学阿斯伯格综合征没有特效治疗方案,药物效果也差强人意。早诊断、早干预对预后转归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家长可以给与孩子更多关注,了解、帮助孩子在专业指导下更健康地成长。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容安心理”,在“问容安”版块交流。
古代的清朝,在世界各国都在全力发展国内工业的时候,选择了闭关锁国,导致一步步的衰败。一个国家如此,对于个人更是如此。如今的经济全球化把整个世界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而我们作为国家中的一员,更是无法独立在社会中生活,不与别人社交,相反,我们更应该重视社交的重要性。
在社交额过程中,我们能够更加准确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这样才能够保持优点,改善缺点。每个人都不是生来就会社交的,所以如果你不喜欢社交,不妨先尝试着从身边熟悉的朋友开始,多和他们交流,循序渐进,慢慢的你会战胜内心对于社交的恐惧。
但是,是不是所有的社交都是值得的呢?
我经常和朋友通电话,也经常约上三两好友出去吃饭,但我也会一个人在图书馆学习,一个人听课,一个人旅游...
所以,一个人独处的时间对我们来说是更加重要的充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可以通过旅游放松自己,感受自然的奥妙...人只有学会独处才能真正的成长,因为没有谁是能够一直陪着你,就连最疼爱你的父母亲人也总有要分别的时候。
所以,你不能完完全全的放弃社交置身世外,也不能只有社交没有独处的空间,用那句话说就是“你所遇到的每个人,你所经历的每件事,你独处的每一秒,你过去所有的经历成就了现在的你”。
智联校园张雅倩回答
智联校园是智联招聘旗下校园人才交流与大学生职业发展招聘中心,旨在帮助大学生更快更好成长,如果想加入我们结识更多优秀大学生,可以私信留言,智联校园期待你的到来。
谢邀。孩子胆小不善于和别人交流,这的确与孩子缺乏朋友有关。但是只要父母意识到这个问题,多引导是可以改变的,重点还要持续不断的坚持才行。
我有个朋友,他家宝贝情况也差不多。他的做法就是,在幼儿园帮助孩子结交几位要好的朋友,并且家长们之间也结成群。周末经常组织活动,一起出去玩,小伙伴的生日共同庆祝,慢慢的孩子变得开朗多了。同时我这位朋友还自学家庭教育,从学习中找到帮助孩子交往的方法。现在他家孩子性格开朗乐观,还非常幽默。
另外一个朋友家的孩子,要小一些,但是特怕生人,见面只能怯怯的看着你。这宝贝之所以这样,与遗传有些关系,但是生活环境的影响更大些。仔细观察了这宝贝,在想要又不敢行动时,缺少了鼓励。如果你鼓励他,第一次没拿,送到手上会接受。后来遇到这种情况,他的主动性会增加一点。还有这类孩子要读懂他的心思,然后问他是不是,经常被肯定,孩子就会放开自己,感受到安全之后,他的胆怯之心会减少。当然要完全改变需要持续的多关注,多引导。清晰的记得,当我第二次见到这小朋友时,短暂的观察和互动,居然让我抱他。
总之,胆小的孩子,我们要多观察,读懂他的心,再适度引导,创造与别的小朋友玩耍的机会,孩子慢慢会走向活泼开朗。在心态上不要焦虑,孩子的到来,就是成全我们自身成长的机会,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一定会帮助孩子改变。祝宝贝健康快乐!
以上小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启发,欢迎在留言区发表你的看法,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图片来自网络,向作者致谢!
孩子胆小不善于和别人交流有孩子自身性格的原因,也与平时缺少与人交流的机会有关,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得到改善的。
我的女儿小时候也曾有过胆小,害怕与人交流的经历,后来通过改变她的活动范围很快就得到了改善,在这里分享给你,希望对你的孩子有帮助。
1991年,我的女儿出生后,由她的爷爷奶奶照顾,我们住在五楼上,爷爷身体不好,奶奶一个人既要照顾女儿又要照顾爷爷,所以基本上没下过楼,女儿的活动范围仅限于房间和客厅,而我们夫妇工作忙碌,老公家里的事情也特别多,需要我们去处理,很少有机会带女儿下楼玩耍,这种情况持续了一年多。
有一天晚上,我带女儿到楼下院落里玩,院子里的邻居同事过来跟我打招呼、逗女儿玩儿。我的女儿表现得很害怕,赶紧扭过头紧紧的抱住我,时间稍长就开始哭闹,这还不算什么,我的理解是孩子害怕陌生人,很正常。
接下来有个小朋友过来了,我想着孩子间应该比较容易玩在一起,就鼓励女儿跟那个小朋友玩,当时小朋友手里拿着一个玩具——是个红裙子的金发碧眼的小姑娘。小朋友友好的把玩具递给女儿,女儿惊恐的往我怀里躲,这让我很吃惊,我尝试着让女儿好好看看这个玩具,女儿表现得更加恐惧,惊叫起来,我一下子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从那以后我们夫妇俩无论多么忙碌,每天吃完晚饭总是轮流着带孩子出去玩耍,身边走过的人无论是否熟悉,都让女儿主动叫爷爷、奶奶,或者叔叔、阿姨,也尽量创造机会让孩子多跟小朋友互动,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孩子的性格和表现有了很大变化,每天吃完饭她就守在门边着急的想出去玩,到了院子里伯伯阿姨叫得可欢了,而且从来不曾叫错,院子里的人无论老幼都很喜欢我的女儿,孩子友好主动和人交流的习惯在上学后表现得更加明显,从小学到大学有很多关系要好的男女同学,每年的寒暑假回家手机一直响过不停,不断的有同学朋友给她发信息或者打电话叫她聚会。
如今女儿已经研究生毕业参加了工作,找工作时,都认为女儿很有亲和力,建议她从事和人打交道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