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爸为何让仅仅10岁女儿举吊瓶参观衡水中学,值得大家深思吗?

这都是想出人头地都想疯了的人,这辈子最大愿望就是比别人强,其实这种心态教育孩子,即使成绩上去了,也很难培养出孩子温和善良的个性和优雅高贵的气质,不过,这一点倒是非常符合衡中的风格。


做他的孩子好辛苦啊!


这不是参观,这是朝圣

先下一个断语,我觉得这位“狼爸”的所做所作所为,并不是仅仅参观衡水中学,而是带着女儿来衡水中学“朝圣”。

如果说,曾经的北大是中国大学生共同的信仰,那么现在的衡水中学就是高考学子们心中的圣地。无论是安徽的毛坦厂中学,还是曾经一度辉煌,如今已经湮没在人海的黄冈中学,都不曾到过衡水中学这样的关注度和网红程度。

衡水中凭借着十几年的精耕细作,集中了河北最优质的生源,辅以军事化的操作和人性化的后勤保障,在三年如一日的精细化管理下,它他分走了整个河北省近二分之一的名牌大学和重点大学的录取名额。也让衡水中学这个牌子,和衡水老白干一样,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饭后话题。后者喝出男人味,前者考出凤凰男。

事情回顾

在5月4日青年节这天,是衡水中学开放的参观日。其中一位父亲,带着自己年仅十岁的女儿的参观,引起的众多人的讨论。因为她的女儿正处于高烧阶段,望女成凤的父亲,不想错过这个难得的参观机会,于是就用一个木棍吊着盐水,和女儿一起“朝圣”衡水中学。

对于这位父亲的做法,很多人表示不理解,这样对女儿不人道的行为,也引起了众多声音的质疑,于是“狼爸”的称呼,不胫而走,立即成了一类父亲的代名词。

就像有的网友说的那样,“这样的狼爸称呼,是对狼的最大侮辱,不是残忍就叫狼,也不是有奶就是娘。

这不是狼爸

这样的表现也配叫狼爸?狼爸应该做的是自己努力奋斗,拿下全家北京户口,孩子在海淀区高考。逼女儿考衡中不叫狼爸,这叫鸡爸,还是自己飞不起来,希望生个蛋孵出凤凰的那种鸡。

也有的网友对此表示理解: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是人之常情,是人之本性。再说了,不上个好学,上哪嫁个好人?这个女孩是不幸的,她的爸爸望女成凤,不顾她的身体状况也要让她进衡中。

至少,这个女孩儿有一点是幸运的,还没有遇到一个破罐子破摔的父亲。她的爸爸的愿望是“我们没文化,孩子不能没文化”,而不是“女孩子不用上学,嫁个好人家就好”。

问题背后的问题,争议背后的争议

这个“狼爸”网红一出,之所以引发众多热议。根本原因还是事发衡水中学,事关高考。这个问题的背后,其实是在讨论衡水中学这样的应试教育的极端模式,真的适合我们吗?

虽然说存在就是道理。但是在日益多元化的时代,高考也许还是最好的出路,但是它真的是我们唯一的出路吗?


望子成龙是可以的,但是你首先得成为一天鲤鱼!!如果你只是一天泥鳅,在同龄人中都是非常差的,不知道你怎么好意思要求子女!!!父母,才是子女起跑线!!


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了表象就喜欢匆匆忙忙下结论,或者人云亦云地把别人的结论当作自己的判断,看似负责任其实可能很不靠谱,对当事人也不公平。

当你评判一件事一个人时,不能脱离事件发生的环境,以及一个人所处的阶层、地位来评价,否则你可能就会有“何不食肉糜”的疑问。不能食肉糜的人在你眼里的可笑,与你的疑问他们眼里的可笑是一样的。

正如一些人在声讨衡中的模式没有人性时,又有多少人真的了解衡中,真的体验过衡中呢?更多的只是“意见领袖”的复印机、传声筒而已。有的时候,之所以你不喜欢,是因为你不需要喜欢,因为你有更好的选择,所以你不需要发现她的优点,而更愿选择相信自己的优越。

有没有人调查过,衡中学生中是认同这种模式的多还是讨厌这种模式的多?衡中毕业生中是认为衡中对自己的培养是终身受益的多,还是认为限制了自己的发展的多?但,往往人们是仅仅根据自己的倾向去臆象一个支持自己观点的“事实”,而不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这件事,更应该思考的是:为什么这么多的批评声音,衡中招生还那么好、收费还那么高,还不断地在输出着自己的理念,扩张着自己的地盘,为什么市场这么大,需求这么大?我们在批评衡中“唯分数论”时,你是否想过,你给孩子报了课外班(纯粹与升学无关的不算)吗?你报课外辅导班是为了提高孩子的分数吗?我们现在的高考是唯分数吗?

衡中,有多少人批判,也有多少人喜欢,这是衡中存在和发展的合理性以及土壤,无论你多么不愿承认,但衡中正在发展壮大,正有更多的人想加入衡中却是事实。与其盲目批评,不如深入讨论为什么?

回到狼爸让10岁娃带着吊瓶参观衡中这件事上,谁又想到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有没有人了解这个10岁的孩子是不是真的想上衡中想参观衡中呢?如果是孩子愿意的呢?

如果我们不调查研究而简单的批评狼爸,一个可能是我们太肤浅了,二我们可能就是那个“何不食肉糜”的人。

在我看来,这位爸爸和孩子的举动,其实是一种强烈要求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孩子命运、家庭命运的进取心,与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相比,这于社会应当是进步。第二,这也是他对已有命运,对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对一出生就由于户籍、出生省份、农民身份等被人为划分为三六九等带来的各种不公平的控诉,当然还有更多的无奈。

有人说可以用其他方法,一个没有资源、没有文化,甚至没有时间和金钱的最底层的人,他能有多少方法呢?我想再凡有其他方法,谁真的舍得让发烧39度的孩子举着吊瓶来呢?即使这样,他的理想都未必能够实现。

衡中,是农民阶层、工薪阶层的子弟的希望,她是底层人民的衡中,因为他们除了拼自己,别无可拼,除了拼时间和效率,别无可拼,而衡中,恰恰给了他们这样的环境和机会。如果这种拼博精神深入骨髓,伴其一生,不也是成功路上最强大的素质吗?

当然,衡中,不是教育资源发达地区的衡中,不是有条件考虑“素质教育”的家庭的衡中,更不是生在罗马的人的衡中。

拼和严有错吗?我们光荣的共产党人拼了,拼出了一个新中国,革命前辈那拼的是命,这种拼远胜狼爸一家。马云带着十八罗汉拼了,吃住在湖畔,拼出了一个阿里巴巴。李嘉诚不也是拼不来的。网坛姐妹花大小威,据说也是在狼爸严苛的训练下成材的。丁俊晖,也有狼爸。我们的军队,要求和训练比衡中要严。我们的特种兵和特战队,更不用说。但没有人批评,因为他们成功了,也因为大家都觉得对这个群体来主是应该的。

曾经,严师出高徒,是圣经,也一次次被证明正确。“头悬梁、锥刺骨”也是书生的信条。但伴着独生子女的到来,我们的观念慢慢变了,不是严苛不正确,而是因为我们不舍得。随着改革开放,一部分人富余起来的,有了更多的选择和资源可以支配。当父母有能力给孩子安排好一切的时候,不需要孩子拼,不想孩子拼,也就成了一些家族的选择和理念了。

不需要这样拼的,只有王思聪们。

这个世界千差万别,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诉求、不同的能力,这个社会也需要形形色色的人,每个人有适合自己的方式,也有选择的权利,只要不伤害别人的利益。这才是这个世界的魅力。最可怕的,其实是千人一面。

什么是素质教育?我们现在的教育是什么教育?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快乐教育?棍棒教育?国学教育?西方教育?

什么是优秀?吃苦耐劳?琴棋书画?拼博进取?享乐潇洒?

其实,都是素质教育,只是适合不同的人,不同阶层,不同追求,不同岗位,不同职位。

什么是优秀?你的特质和你的工作岗位要求相吻合,你的能力和你的事业对能力的要求相吻合,并能够应用到你的工作、生活中,你就是优秀。吃苦耐劳对工人农民就是优秀素质,因为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需要,对探险家也是素质,甚至是最好的素质。但吃苦耐劳对于一个生活优越的人用不上。高尔夫和马球,对上流社会是素质,对农民来说也许就是吃饱了撑的的事儿。

我来自于农村,也是通过自己的刻苦读书来到了一线大城市,上大学是我当年最迫切的要求,因为我要离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如果当年有衡中,想必也是我的理想。我的孩子在一线城市名校,这里有全国最好的教育资源,甚至不用说之一,我见识了优秀老师、优秀教育资源对孩子的影响,因此我不需要孩子上衡中,甚至高中三年孩子都没上任何课外班,不用买学校老师安排的习题,因为他不需要。我希望我的孩子有一个真正的童年,我没给孩子报课外班,但我并不认为报班就不对。我的孩子没有那么拼,但我不觉得衡中的拼就不好、没素质。

太多太多的时候,选择没有对错,只有适合,只有哪些选择是你能够做的选择。人才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也不应该有统一的标准,因为这个世界需要各种特质的人才,也就需要不同的培养方式。

成功的人,富余的人,不是用批评来改变别人的选择,而是给社会贡献你的力量,创造更多的资源,给别人一个有更多选择的机会,如果没有,尊重别人的选择才是更好的素质。


只问一句话,为什么衡中都把全省最优秀的学生招到该学校呀?这些优秀学生在任何学校都会优秀呀!她们不在衡中上学,在其它学校学习也会被清北录取呀!不要认为这个学校会给学生提分,没有任何作用!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6年参加高考,每年都差1分没能被录取,为什么6年都差1分呀!实质上每年的切分线也不同呀!一对双胞胎的学习成绩为什么都相等呀!因为她们的基因都相同呀!为什么四川的梁实从18岁就开始参加高考,前后参加了22年高考,可18岁参加高考时考了三、四百分,考了22次仍然是三、四百分呀!湖南的曹湘凡高考考了13年,每年都只考了300多分呀!他们都拼了全身力气都没有效果呀!如果给衡中做一个双盲对照试验,把一对同卵双胞胎的孩子,一个放在衡中进行三年强化学习,另外一个孩子则放在一家普通高中进行学习,等到高考时,用同样的考卷在各自的学校参加高考,然后再看她们的高考成绩如何,这样就知道是孩子的天赋作用还是你衡中的强化教育的作用。不要总是胡乱地吹捧衡中,这个学校如果不把全省最优秀的学生录取到该学校来!它就和普通高中一样,成效平平。


哪个城市?哪个医院允许输液让跑这么远?出了问题谁负责?参观了又怎样?呵呵。服气


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值得关注。


金色童年,中国教育的畸形,都是高考惹的祸,几十年来,分田到户,把私利当成革命,高考首先出发点都是错的,计划生育,杞人忧天,国企改革,下岗泪,教育改革,上学难,医疗改革,一病回到解放前,下岗泪,打工泪,身体透支泪,养老泪。


现在大多数学生的童年都被各类补习班兴趣班给占了,现在的小学生比大人们还忙,我们常说人在什么年龄干什么事,可是眼下的情况是学生们的童年只有无限制的学习给占了,家长们给他们报那么多的补习班兴趣班真的有用吗?真的需要那么多时间来学习吗?在古代我们只注重实践而会忽视理论,而现在我们却只注重理论而忽视了实践.


表面是狼爸爸,实则是猪爸爸。迷信衡水中学,迷信到自己做蠢事,让重病的女儿立即去参观衡水中学,改期就不行了?有脑的人,不会这样做。一件小事,足以反映一个人的意识是好还是差?


这个女孩是不幸的,她的爸爸望女成凤,不顾她的身体状况也要让她进衡中。

但她也是幸运的,她的爸爸的愿望是“我们没文化,孩子不能没文化”,而不是“女孩子不用上学,嫁个好人家就好”。


人的一生中总要拼搏那么几次。

有的时候我们后知后觉后悔没有做某事,但是时光不能够倒流,你也回不去了。

人生在世,需要的还是自己的觉醒。


衡水中学的教育模式利弊在这里就不再重复多说了。简单的说就是一张进入高等教育的入场劵的形式主义存在现象。至于题主说的狼爸带着打着吊瓶的十岁女儿参观衡水中学的现象。反映出了多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衡水中学作为一张高校入场劵的功能它的能力以于肯定。

第二,社会对于人才的定义仍然还是以受教育程度的高低来认定这一原则没有改变。

第三,它的这种模式依然还是现在社会教育制度下最实用的模式。

第四,从牺牲和得到的个人角度衡量标准来认定它还是具有正面效益的——很实际!很现实!格局小一点,能力小一点,但是物质基础更实在。(这是从大多数人的格局和价值观的考量上得出来的结论。不代表正确)从国家角度来衡量就不一样了。除了对国家的贡献价值小一些以外,原本这些尖子可以送上最各个领域的顶端的。这也是困扰国家发展速度和进程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五,家长的格局和视野,目标,立场中缺失了国家利益这个角度。更多的选择目标是为个体量身定做的。这也是在推进教育改革制度中来自家长层面的最大阻力因素思想。

所以结合整个综合观点和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的思维格局来说。它是个人利己主义高度体现的表达形式。是绝大多数人的认知水平决定的。当个体和国家对教育目的地的产生了不同。方向和途径当然也就不同了。这里无所谓对错。因为目的地不一样。

反映到国家层面和高度上来分析,就是这种教育模式的利弊分别被个人利己主义和国家利益关系起了冲突和对抗。变成了教育为了个人实现利己主义而服务,忽略了为国家利益需求的培养方向性偏离。这是国家需要考虑到的问题关键所在。它关系到国家各个领域的发展提升速度和拓展进度。影响是全方位的。功利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典型表现形式。资本社会中的重要构成因素。这是一个国家性质的质变问题。


十岁的时候大家在做什么?我家是农村的,除了上课之外,都是在家玩或者在村里瞎转。城市里的孩子大部分都是在上兴趣班或者补习班。出现天才得比例很少,真正成名的就更少了,死在成名路上的就更多了。现在的家长就是很喜欢控制孩子,孩子长大后按照他们的相法走,要是不按照他们的相法,他们就拉着你手边哭边说,在挖苦你几句。碰到这样的事情怎么处理,回到问题上。为了让自己的孩子高别人一头,也不能这么狠呀?才十岁,后面的生活就毁了,太可惜了。物极必反,越是平静的表面,下面很乱。让孩子平静的成长是最好的,有不是贵族学校,更重重孩子气质,利益关系,厚黑学是主教的,其它科系是辅助的


他是一个非常负责任的好父亲。


直接一点,我觉得这样不合适。中国教育催生出来的虎爸狼妈真的是前仆后继,各种花式操作层出不穷啊,如此精神让我不得不为之动容。

中国父母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论孩子意愿如何,都要把自己的梦想强加在孩子的身上。好多家长都会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那个时候条件不好,父母也不管,哪知道好好学习,你一定要考上大学,出人头地,成为爸爸妈妈的骄傲。我就excuse???你考没考上大学,你有没有用心学习我能弥补吗?为什么一定要揪住自己过去遗憾的事情不放?为什么一定要把你的梦想强加到我的身上?

虽然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是不错,但是我们还是要为了自己而活,而不是为了爸妈的梦想去奋斗。现在很多的学生都没有什么追求,也不知道上学的意义在哪,就只知道是父母让我来上学所以我就来上学了,这可能也是他们学习不好的原因之一吧。

小孩子才十岁,小学都没上完呢,就来参观高中,确实是提早树立一个远大的理想能够激励气人奋斗的意愿,但是拔苗助长的故事大家也都听过吧,一心只想着让孩子考个好学校,全然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和现实的情况最后的努力不仅会白费,可能还会造成不好的后果。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生病了就好好在家呆着休息,这样才能快点病好,快点投入战斗。人的身心发展是有几个阶段的,在特定的时间里做该做的事情,小孩子完成了学业任务就让她开开心心去做这个年龄该做的事情吧。


慈母多败儿。就是这个道理,父亲带生病孩子去学校是想让孩子变的更坚强,不要因为生病了就是借口,更多的是一种狼性精神。


诚挚谢约:

十岁的孩子,仅仅是小学二、三級的小学生。学习成绩的优良考核,有赖于孩子本身的智力、学习态度、教师的师资水平与对学生督促和敬业的职责,同时也来源于家长们对于孩子们希冀和教育息息相关。

这个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过于刻苛。虽然出发点有其“望子成龙,希女成凤”的世俗良风,但在孩子生病打吊瓶的非常时期,还强行带其参观衡水重点出名的学校,己达到家长教育孩子的目的,实属有“拔苗助长,一飞冲天”的过度渴望。小学是基础,学好数学、语文、英语等必需科目,为下一阶段进入中学、高中,学习更多的课程,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而铺垫过渡。思想的教育是首位要素,让孩子们懂得为虽学习?大的前提是为国家的兴旺富强,科技腾飞而努力。其次才是个人的愿景以及前程和发展,有主有次,有理有节。让孩子们思想上、品德表现、学习能力和水平、智力发挥和升华达到人尽其才的量化高值。固然,家长们都希望学生将来能够考入“北大、清华、复旦、交大”,这是理想的丰碑,宏伟的愿景,人人期待,翅首以盼。它取決于学生的智商、学校的水准、后天的拼博,家长的支持,社会的需求,国家的教育人才储备,科技发展前沿的攻尖方向。

总之,教育要有方法、手段、方向、情感、水平,不一而足。因人施教,以善为先,感化为基,理性考虑。让孩子心灵温暖,潜力无限,循序渐进,志向高远,是聪明、智慧的家长们教育孩子的选项。


虽然不太支持对孩子压力太大,但这比不管孩子,直接扔学校然后学不好怪老师的家长强太多!自己的娃,咋教育自己做主,别瞎操心了!


原始地址:/redian/3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