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一个慢性子不爱说话的孩子该怎么办?

慢性子是性格,不爱说话可能只是对你的话题不感兴趣,慢性子绝不是一个人的缺点,就像心直口快也不算是优点一样,只是任何人的性格有分别,没必要要求所有人都外向,如果他不爱继续这个话题你也没有继续下去的必要,遇到合适的话题就聊两句,没有就算了,别强迫他开口。




其实对于宝宝而言,他们没有故意拖沓的意识。我们来思考一下慢性子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宝宝对这件事情不感兴趣。

譬如说,饭的口味不是他很喜欢的,他自然就不想吃或者吃得慢;

洗澡的时候最怕就是水弄到眼睛,所以就很抗拒洗澡;

如此类推,这类的原因,妈妈是可以理解的。

第二,宝宝的能力不足,快不起来。

譬如说,穿衣服的时候不是不想快,而是他们的精细发育还没有完全,扣个扣子都要慢慢来。对于我们而言是很简单的事,对于宝宝而言就是需要许多时间的。

对于这样的情况,妈妈们只能多给时间多给机会他们练习,等待他们熟练起来。

第三,宝宝没有时间概念。

他们不懂得时间的流走。对于他们而言,他们的注意力就在当下吸引他们的事情上。所以对于大人而言,他们拖沓就是很容易被其他东西抢走注意力。

譬如,明明是走在上学的路上,时间很急,他们偏偏就能够被路边的小猫所吸引,站在那儿看。

又或者,明明急着要去赴约,却可以被路过的橱窗里的蛋糕吸引住,移不开脚步。

这些,都是他们缺乏时间概念的表现。

家长在催促他们快点的同时,从宝宝的角度来看,他们完全理解不了家长为什么那么急。

而家长的催促,在他们的眼中,只剩下脾气不好。

这时候,解决方法有几个。

第一、爸妈们先给自己一个概念,就是尽量保持耐性。

因为养育宝宝,等于静待花开。

他们需要时间来保持自己的步伐,慢慢前进。

所以,当我们有了这个认知,就会多给他们时间,付出更多的耐性。

如果约人,就约得晚一点,给他们多点时间自己准备吧。

第二、教他们步骤,培育他们时间的观念。

之前说过,宝宝没有时间观念,但是不代表不能带给他们时间观念。

除了教他们看时间以外,对于小宝宝可以通过传递步骤来教育。

当给他们任务的时候,表达方式可以是:“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把任务拆分开,让他们有步骤感,慢慢地就能掌握住时间的规律了。

第三、把任务拆分,简化任务。

如果一个任务对于宝宝来说太难了,那就把步骤拆分开,让他们先做自己能够完成的步骤,让他们有成就感,那么吸引他们做下一步就更加容易了。

我们要相信,每一个宝宝都是独一无二的宝石,在每一天的爱护之下,逐渐发出光芒。他们的特性也是他们的长处。

慢性子、不爱说话不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只是他们性格的一部分而已。

归根究底,做爸妈的相信孩子、爱护孩子,孩子就能活出自己的独特出来的。




慢性子不爱说话并不能说明这个孩子有任何问题,也可能孩子就是属于这种性格。家长脾气暴躁急躁的话就更突显出孩子的慢和内向,面对这类孩子更考验家长的耐心,我们可以试着温声细语的同他说明我们的观点,可以向他提一下我们的意见,多陪陪孩子让他打开心扉同我们说一些心里话,慢性子的孩子是最没有好的解决方法,慢是他的天性使然这是我们最不好更改的。




接纳孩子的所有特点,让孩子生活在有爱的家庭中,也不能只用当下的眼光去看一个新的生命,孩子的慢性子,不爱说话,也可能会成为一个有高专注力,能够文采飞扬的人才呢?为什么孩子会出现慢子比较慢,不爱说话的情况呢?

第一,父母经常催促孩子,也让孩子慢子性。

有的家长,自己的性子比较急,看到孩子做事慢,穿衣服慢,吃饭慢的时候,就会很着急,并且不断的催促孩子快一些!越是催,孩子就会心里慌乱,就会更慢了。孩子有自己的行为规律,不能完全用家长自己的观点来衡量当下孩子的状态。

能够接纳孩子的行为,孩子从不会穿衣服,到能够自己穿衣服,从不会吃饭,到能够自己吃饭,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包容孩子当下的情况,孩子就更感恩父母。

第二,父母自身性格的影响。

有的父母自认为性格很急,并不是完全了解自己。孩子的表现,其实就是家长本身行为的再现。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说过:孩子就是家长的复印件,就是家长行为的重演。孩子所有的一切,都来自于家长的影响,可能父母本身在工作上会很急的行为,而在生活中,孩子看到的却是一个有些慢的性格。不要求孩子,而是改变自己,孩子就会有所变化。

第三,父母语言上的伤害,使孩子产生对立的心理。

有的孩子是在自己表现不够好时,父母在与别人说话时,就开始贬低孩子的行为。比如说:邻居小冬刚上学时,回来说一件老师交待的事情,结果,妈妈发现小冬说的跟老师说的并不一样,就在与朋友打电话时说:小冬连话都说不明白,都让人上火。妈妈不经意的一句话,让小冬听到之后,就变得少话起来,因为孩子内心很受伤,才产生了这样的行为,觉得妈妈认为我说不明白,干脆就少说吧!

面对孩子当下的情况,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01接纳孩子的一切。

接纳孩子的行为,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怎么做,父母都是爱他的。能够感受到别人的爱,孩子才会有幸福的童年,才会愿意把爱传递出去。

02慢有慢的好处。

《钝感力》一书中,作者渡边淳一指出,生活在快节奏的人们,更需要一种能够慢下来的能力。钝感是一种才能,一种能让人们的才华开花结果,发扬光大的力量。性格上的慢,表现出来的另一个结果就是,更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钝感力是一种生活智慧,一种处世的态度,不为琐事而发生动摇。钝感力,相比激进,张扬而方,更容易在当下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生存,也更容易获得成功!慢一些感受到来自别人的伤害,慢一些感受到工作的压力,慢一些的生活节奏,更能赢得美好生活。

03说话少有说话少的好处。

古人曰:吉人之辞寡,燥人之辞多。话多的人,内心可能会有一些烦燥之事,而话少之人,内心也会清净一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有不同的表现,当然,当下话少,只能说明现在这个阶段,孩子的内心比较清净,一旦孩子主动跟家长说什么的时候,一定要记得耐心的倾听,孩子愿意说的时候,代表着对父母的信任。

总之,接纳孩子当下的情况,从自身开始改变,让孩子感受到爱,看到改变的父母,自然就会悄然无声开始了改变!




这里的孩子,是说真的年纪很小,还是仅仅比你小而已?

没仔细说,我就当对方是一个孩子吧。

我觉得吧,孩子的发展,只要不太过,都应该尊重他们自我的选择。

慢性子怕什么?说明这孩子谨慎,不容易出错,慢点就慢点,我们做家长长辈的应该有耐心去等待孩子自己的成长,开花结果,而不是揠苗助长似的催促他赶紧去做这个去学那个,孩子能不能吸收不说,这种行为只会培养出拖延症严重的性子来。

比如我就是,我觉得我这个人还挺勤快的,但是在我父母眼中永远都是慢半拍,天天什么都不做,只会懒得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可是我真的没有偷懒,我一直都在进步,只不过跟别人比起来,晚了点慢了点而已,但是这不代表我就真的什么都没做,将来也势必就会一事无成。

孩子嘛,撑死了还能多大,16岁领身份证,在这之前都还只是个孩子,对于这个世界这个社会,好奇心是肯定具备的,但是每一个人看待这个世界的眼光都不同,接触的方式也不同,我们要做得就是尊重他,并用对他合适的方式和速度引导他,我们做父母做长辈的不可能一辈子都跟在他身边,随时提点他应该做什么,应该说什么吧,早晚有一天,他这只雏鹰要自己翱翔于天空,自己捕食,自己筑窝,去组建自己的家庭,我们跟在哪里算完?

不爱说话又如何?我还觉得我儿子说话太多了呢,真个一小话痨,若是用你的思想来说,是不是我儿子话太多了也得想个办法给改变一下?还是那句话,只要不太过,慢慢引导,慢慢期待就是了。

你之所以会觉得心里别扭那是因为你已经是个成年人了,但是不该用成年人的眼光去看待一个孩子的所作所为,他们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处事方式,千万不要去告诉孩子,什么才是对的,而什么才是错的,也许你说的,在他眼中恰好是相反,久而久之,彼此之间的磨合也就越来越多,代沟也就越来越深,我想没有哪一个做父母的希望看到最后孩子跟自己离心离德,你都没有做到完美,何必去要求你的孩子必须做到呢?老鹰的孩子注定是要飞往天空的,老鼠的崽儿就必须学会打洞掏窝,你若非要老鼠去学飞,老鹰钻地底下生存,真的能算是在帮他吗?

很多次我都看到帖子里在看内向外向这两种性格的优劣,其实在我看来,在适合的地点,适合的场所,适合的群体中,不同的性格就会有不同的发挥和作用。不能一味的强调外向一定好,内向一定不好,那例如我家就是开殡葬用品店的,难道就因为外向好就招一个天天乐呵呵善谈的伙计看店?人家不砸我招牌就算我祖上积德了。

所以对于孩子性格这方面,只要不跑偏跑歪,就千万不要胡思乱想和胡乱干涉,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预测未来,任何人,也无法改变命运。何不就顺其自然?也许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不用着急,他这朵梅花在冬天开放。




慢性子不爱说话,你也不要说,如果有他感兴趣的话题就说几句,没有就不要说,我弟弟就不爱说话,我弟妹就是用这种办法应付他的,也二十多年过来了,两个人上街都不并排走,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不爱说话慢性子的人并不是什么贵人语迟,其实是自卑感,所以还是就着他好点。




《慢性子利弊谈》

慢性子属性格问题,本身无好坏之分。例如今后从事科研工作,就需要沉稳、坚毅,快性子反而不好。

性格是一个人对待现实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应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

在心理学上,性格被分解为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和理智特征四个组成成分。

态度特征:好的表现是忠于国家、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大公无私、文明礼貌、勤劳节俭、认真负责等;不好的表现是没有民族气节、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奸诈狡猾、不负责任、狂妄自大等等。

意志特征:指的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自觉地进行调节的行为特征。

情绪特征:指的是一个人的情绪对他的活动的影响,以及他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

理智特征:通常是指一个人在认知活动中的性格特征。

性格是可塑性的,一经形成便比较稳定,但是也并非一成不变。

性格不同于气质,更多体现了人格的社会属性,个体之间的人格差异的核心是性格的差异。




原始地址:/redian/61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