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个例子吧,曾经有一个学生,说话必带脏字,屡教不改,他自己也不觉得这是问题,无奈,请他的家长到学校,他父亲进到办公室,恭恭敬敬,老师长老师短,说自己家孩子没有教育好,给老师添麻烦了,最后,把他儿子叫到办公室,让他当他父亲的面保证一下,以后说活不能带脏字了。结果,儿子一进办公室门,他父亲站起来,怒气冲冲的说:你妈个*,我操**,你小子在学校怎么能说脏话呢?
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都说言传身教,但身教重于言传。
你好这位朋友!
中华传统文化中自古就有“望子成龙和望女成凤”的传统思维,加上关爱下一代和保护自己的基因能很好的延续传承是生命的本能,每个父母都比较注重孩子的培养,所以,现在很多家长都比较关注自己孩子的一言一行和一举一动,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未来能有出息、能自强不息、能光宗耀祖。但是,现在中国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存在很多的问题,特别是学校教育是饱受诟病,现在的现状是学校教育占了一个孩子教育的大部分,而应该占教育比重最大的家庭教育却非常不足,社会教育也很欠缺。我自己应邀(学校和街道)为很多家长做的近百场家庭教育培训,就主要讲到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现在中国的家庭教育存在非常大的问题,比如很多家长自己就经常有这些不良的习惯,欺骗、撒谎、指责、恐吓、辱骂、殴打、玩手机、熬夜、厌恶读书学习、没有责任心、缺乏道德感、身体健康差、无知愚昧、没有生活目标、喜欢抽烟喝酒和打麻将、随地吐痰、带头闯红灯、喜欢暴力、爱看无聊的电视剧、不喜欢运动、没有正确的三观、缺乏完善的人格、喜欢抱怨、没有真正的信仰、贪污腐败……这些方面很多看着好像是小事,但是,恰恰是家长的这些带有很多负能量的细节,在无时无刻的影响和教育着自己孩子的成长,孩子从小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心智模型是建立在这样的巨大负能量和认知误区的基础之上,长大以后就不可能有正常的心智模型和三观,也就不可能是一个负责任、有生活目标和方向、有健康的身体和积极心态、尊重自己和他人、遵纪守法的人。今天中午我就接了这样一个咨询案,一个父亲找到我是为了自己正在上初二的儿子,现在玩儿手机游戏(吃鸡游戏)上瘾了,已经有辍学的迹象了,经过我与孩子近两个小时的沟通,孩子愉快的答应我一个月后我们再沟通。
以上家长这些方面的因素,都对自己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心智模型建立有非常大的影响,所以,我个人根据自己多年做家庭教育咨询和指导,以及为上万家长做培训的实践经验,建议我们的各位家长要想让孩子有出息就请先改变自己的不足,否则,你将要承担孩子教育不好的责任和后果。
希望我们大家一起来共同学习和努力,为了孩子的未来,更为了我们自己和家人的幸福生活!
祝大家和家人好运!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的沟通方式如果出现问题的话,对孩子会完成非常不好的影响。
第二生命形态学把我们常见的不良沟通方式统称为“非秩序沟通”。
比如语言上的非秩序沟通
1、省略式沟通。等会儿、马上、那边等等。
2、否定式沟通。你做这个不对,你做那个不对等等。
3、质询式沟通。丢丢丢,什么都丢,你怎么不把自己丢了呢等等。
4、贬低式沟通。你的脑袋是不是被驴踢了,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出来。
5、交易式沟通。你考100分,就带你去吃大餐。
……
……
……
@@年糕妈妈@父母在线@崔玉涛育学园@小伶玩具
我是心理医生小蒋,关注我,了解更多心理健康小知识,如有疑问,可以私信我。
父母的影响有多大?究竟是接受父母的想法,还是将父母视为反面教材,取决于孩子自己的感受和决定。孩子也可以选择只接受其中认可的部分,但往往有很多孩子更容易受父母不好方面的影响。
孩子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一般基于他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孩子小的时候,往往把身边的人和比较有影响力的人作为自己的模仿对象,通常是父母。
根据阿德勒人格理论的观点,孩子首先接触的社会环境就是家庭。在家庭中,孩子与母亲的接触以及母子关系的发展趋向形成了孩子与他人关系发展的基础。
如果母亲对孩子采取一种积极的合作态度,孩子就倾向于与其他人合作;如果母亲采取消极的态度,那么孩子就容易排斥他人的接近。父母与孩子的交互作用,深深地影响甚至决定了孩子的性格以及与他人的相处模式。
不过,阿德勒的理论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即自我决定性。他认为,人不是被动的,而是有目的地生活着,且都有机会选择未来的生活方式。
因此,在家庭中,孩子也是如此,对于父母的行为,他们并不是照单全收,而是可以选择接受其中自己认可的部分。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的行为会影响孩子,比如说脏话抽烟玩手机玩电脑打游戏晚上不睡早上不起。
父母的行为很多负面的行为,都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的。一,性格脾气。暴躁,没有耐心,对孩子打骂,从不鼓励。
二,父母之间不相爱。父母没有爱的家庭,是很可悲的。孩子的眼尖,一切都感知在眼里心里。争吵不断的父母,肯定也不会顾及孩子的感受了,当然更不会有好脾气。
三,父母的人品有问题的家庭。也就是人品有问题。这个方面很广。
四,父母有犯罪的。这个不用多说了。
古话说,和气生财。和谐有爱的家庭,天天阳光笑脸,欢歌笑语。当然生活也安逸。即使遇见波折,也会共同携手并肩度过,给孩子更加积极向上的影响。
1,父母吵架时,五岁孩子说:害怕,爸爸和妈妈吵架时觉得自己像个影子
阳阳妈妈经常跟爸爸吵架,一天几乎下班见面不是小吵就是大吵。很小的时候阳阳会哭,现在不会,只要父母吵架,就是一副无动于衷,漠然的表情。父母以为他满不在乎,以为对他没有影响,所以吵架依旧并渐渐升级。直到那天妈妈问:阳阳,爸爸和妈妈吵架的时候,你害不害怕?阳阳说:害怕,爸爸和妈妈吵架时觉得自己像影子。影子是什么意思?无法摆脱却永远被忽视。孩子的心灵从小如此没有安全感,孩子的孤单,沉默,隐忍,恐惧置于深深的内心。
父母吵架对孩子的伤害是隐性的,问题出现有时也是滞后的,所以有些父母会抱有侥幸心理。殊不知从小在吵架环境中长大的孩子,长大后有些人会自卑,敏感,有些人怯懦,胆小,有些人还容易暴躁,甚至有暴力倾向。
有多少父母当着孩子的面肆无忌惮的吵闹,完全忽视掉还有个小小的人在内心瑟瑟发抖?
2,父母的情绪化:打一巴掌给个甜枣吃
情绪化的父母养育的孩子会更加的情绪化,从来不会控制自己情绪的妈妈,一定会有一个从来不计后果,只顾自己宣泄的孩子。
妞妞特别好哭闹,一有不顺心就跟妈妈哭闹着要买这个买那个,妈妈不买誓不罢休。有时妈妈特别生气,控制不住自己就会打她。打完又心疼,然后就满足妞妞的一切要求。
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做了一个非常有名的实验:把一只饥饿的小白鼠放进一个箱内,里面有个操纵杆连接着食物。小白鼠因为饥饿不安而在箱内乱动,不小心按到了操纵杆而得到了一粒食物。后又偶尔按下操纵杆,又得到了食物。经过几次试探不断按压操纵杆并直到吃饱为止。由此小白鼠懂得了按压操纵杆→食物的关系。而妞妞通过妈妈的反应得到哭闹→东西的关系。
当孩子出现问题,不论经常哭闹还是体弱等,全面的看待问题出现的原因,所有的果都是一连串的因引起的。有的孩子会自己制造问题,希望引起父母的关注,从而把父母的注意力从夫妻冲突中转移掉,所以会有孩子因为父母吵架选择不上学或者叛逆,哭闹。请父母给孩子一个和谐温馨的生长环境,因为幼小的心灵特别的脆弱。即使你觉得婚姻生活没有幸福可言时,也请不要让你的孩子重蹈你的覆辙。
同龄孩子,有的大方,有的却很畏缩;有的自信,有的却格外怯懦。
很多时候,孩子的性格和行为,是受父母的影响。
总拿别的孩子对比,经常不信守对孩子的承诺,父母经常吵架、互相抱怨...
对影响孩子的9种不当言行说“不”!
对照检查,做优秀爸妈!
父母经常吵架,父母经常打骂孩子,父母脾气大......实际上我觉得是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我们家这边有一位母亲她走路一瘸一拐的,他的一双儿女才四五岁左右,跟在她们的母亲后面也一瘸一拐的走路,如果你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我希望你也要控制好自己,也要做到言行有礼
父母的不好的习惯一定会影响到孩子的,比如说邋遢的家长,孩子也不会干净整洁。不爱读书的家长,他的孩子也未必喜欢阅读。有的家长每天除了上班回到家他唯一做的事情就是低头玩手机,成了低头族,久而久之孩子在父母的影响下也就开始玩电子类游戏。还有的家长爱发脾气动不动就打骂孩子,这也会影响到孩子,使孩子没有自信,觉得自己不好。父母暴躁的性格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所以说要想做个合格的父母自己要以身作则,不急不燥不乱发脾气,学习如何育儿,怎样育儿,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在你的影响下也就是熏陶下他会茁壮成长。
各个方面吧小到生活习惯大到父母的处理事的行为都会记忆到孩子的思想中,孩子的模仿能力是最强的,而且父母在孩子的心中是最想学习的榜样,所以父母的所有行为都会影响孩子的,最终结果就是父母们尽量做出你认为好的行为吧
其实父母的很多习惯会影响到孩子,不论是好的还是坏的。比如说有的父母经常发脾气,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影响到孩子的好性格的养成。再比如说,有的家长回家之后手机不离手,从来都不去陪伴孩子,孩子的学习她不关心,写不写作业他也不关心。并没有做到有效的陪伴孩子,无形中孩子的成长受到了阻碍。要想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必须抛弃恶习做优秀的父母,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家长要以身作则,其实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并不难,要看你有没有决心。你要想把孩子培养一名优秀的孩子,那么家长必须努力不断提升自己,只有这样你才会在育儿路上游刃有余。